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 >

第6部分

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第6部分

小说: 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毋庸讳言,当时刚获新生的中国,农村的一些地方还十分贫穷落后。最让靳三旺提心吊胆的是,宋庆龄每到一处,随意走进路边的农家时,那时候,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农民们,会热情地挤破整座小屋,欢笑声与鼓掌声此起彼伏。当地农村干部端上来的茶碗或茶杯似乎并不卫生,有的好像还没洗干净。面对这场合,靳三旺脑子里转着的都是朱老总延安历险的一幕,他担心在这国际形势尚不稳定的时局中,有人重演阴谋迫害朱老总的把戏。    
    说句不夸张的话,当时靳三旺的担心已几近害怕了,偏偏宋庆龄还要努力撤掉堆在自己头顶的那个副主席的光环,消除自己与群众之间那道无形的障碍,极力与广大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一碗大麦茶上来,她居然眉头也不皱地就端起往唇边送。    
    这可不行!绝对不行!在这种非常的环境中,是绝对不能发生任何“万一”的事故的!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正是党和人民考验自己的时候了。作为一个1948年入伍的人民领袖的卫士长,就应该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要知道,自己是受党组织重托、前来执行特殊使命的!    
    又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溢着香味放到了宋庆龄的面前。这回,靳三旺已不再心惊肉跳了,因为刚才在赶路途中的轿车上,他已策划出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妙计:趁宋庆龄还没端起茶水前,抢在她前面,不动声色地查验杯中物!    
    说时迟,那时快,好一个粗中有细、灵活机敏的卫士长,但见那杯茶刚一端上来,紧傍宋庆龄坐着的他便装做一副马大哈的样子,伸手就端起那杯水,不顾茶水烫嘴,先“咕咚”一下喝了一口。然后,当自己的那杯茶再端上来时,他又紧接着端起来喝了一口。直到两口烫嘴的茶水喝下去,他才装做刚发现自己喝错了茶杯的样子,“恍然大悟”地把第一杯茶水放到宋庆龄面前。    
    他这微妙的动作旁人不注意,但宋庆龄立即发现了,当时,她只是奇怪地瞥了一边的卫士长一眼,什么也没说,继续与周围的人们谈笑风生。直到完成当天的视察任务回到住地,她才趁没人的时候请教靳三旺:“我说大炮,侬今朝哪能连着几次喝错了我的茶杯呢?”    
    靳三旺早料到老太太会这样问自己,连忙实话实说:“没喝错,我是担心有坏人在你的茶杯里下毒呢。”    
    “下毒?那可是要毒煞人的呀。怎么,侬就不怕死吗?”宋庆龄故意追问道。    
    “我不怕,我怕个啥?”    
    “咦?我这就不明白了,都是一样的人,而且侬格年纪又轻,侬哪能就勿怕死了呢?”    
    “因为,因为……”这下,靳三旺可被宋庆龄问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他只好再次实话实说,“我才不怕死呢,当年与胡宗南部队血战,子弹呼呼地像蝗虫一样乱飞,我都没怕过死,现在和平年代,我更不怕了。”    
    在靳三旺气壮山河地回答时,没注意一边的宋庆龄却早已感动得湿润了双眼。她连忙转过脸,借用笑话来掩饰自己:“侬这个人哪,让我哪能说侬呢?要是侬万一真的倒在我的身边了,叫我怎么向侬格家人交待?侬要晓得,侬还年轻,连老婆还没娶呢!哎,想起来了,侬格对象阿是薛家莲花?”    
    老太太的这几句话,倒是靳三旺事前也想到过的,说实话,谁不怕死呢?难道自己真的就不怕死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在那次西府的战役中,他的几位同年参军的战友,就倒在了阵地上,再也没有了,他们再也不能像我们一样过上当家做主人的好日子了。然而,就是因为想到了他们,自己才不怕死的。是的,与他们、与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的今天而长眠不起的英雄相比,自己还该有什么私心杂念吗?    
    见靳三旺一个劲地摇头表示不怕死,宋庆龄无奈地苦笑着摇了摇头,竖起右手食指点了点靳三旺,叹了一口气:“侬呀侬,真是一个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这可是一句不太好听的话,从没上过一天学、读过一本书的靳三旺不由一愣:怎么我赤胆忠心地保护她,这个老太太这么不领情,把我说成是亡命之徒呢?但现在不是与老太太顶嘴的时候,还有大量的保卫任务在等着他呢。他现在必须抓紧时间,与老太太把有些话说明白。    
    于是,靳三旺把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向宋庆龄来了个和盘托出。他与宋庆龄“约法三章”:以后,凡是上那些秩序环境混乱、人员拥挤的地方视察,宋庆龄必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轻易不动用人家送上来的饮食。就是必须动的话,也当由靳三旺先检验,待确认安全无异后,才可上嘴,而且必须过了五分钟后才可以。    
    “勿来事格,勿来事格,我是人,侬也是人;我有一条命,侬也有一条命,而且还是一朵鲜花蓓蕾样的年轻的命,我绝对勿能让侬去做这种事体格。”不等靳三旺把话说完,宋庆龄就连连摇头,坚决不答应,并神情严肃地表示,她决不同意靳三旺的这种几近搏命的冒险举止。    
    “不,你必须答应我,必须!你也不要有顾虑,这是只有我们两人之间才知道的秘密。因为这样做不但是为了您的个人安全,而且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呀。再说,万一真要出了啥事,我这辈子也就完了。上级撤我的职还是轻的呢,闹不好关进牢房吃官司也说不定。”靳三旺就是靳三旺,心直口快,把心里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全部倒了出来。    
    “这样做,还是不太好呀,若是被群众发现了,人家会怎么想?我们给人民留下的是个什么印象呢?”宋庆龄缓缓摇着头,神情严肃地表示疑虑。    
    


特殊使命“亡命之徒”(4)

    “鬼都不晓得呢!”靳三旺见老太太松动了,不由开心地咧开大嘴笑了,“刚才,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过去了?就算被人家看见了,也至多是我二二乎乎(陕西方言:稀里糊涂、简单愚蠢的意思)地拿错了杯碗嘛!”    
    “侬呀侬,侬叫我哪能说侬呢?”宋庆龄嗔爱地望着卫士长,无可奈何地直摇头……    
    就这样,在靳三旺与宋庆龄之间,达成了这样一个默契,并从此直到靳三旺离开宋庆龄,这个默契也没有改变过,连后来宋庆龄出访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时也不例外。    
    宋庆龄视察江南的工作,在靳三旺等人的忠诚保卫下,一切顺利,她的调查研究也特别细致深入。同时,从她那篇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当时江南农村的政治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反革命破坏并非不可能发生:    
    “今春农村粮食供应在某些地方一度发生紧张,富农和反革命分子乘机起哄,企图造成混乱……”    
          
    1955年是宋庆龄外事活动比较繁忙的一年,从这年的12月中旬起到翌年的1月份,她相继出访了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其中还因身体的原因,在云南逗留了两个星期。但就这两个星期的休整期间,她也没有闲着,连续视察了晋宁县、阿拉乡、云南纸烟厂等十个地方。宋庆龄克服了年老多病的纠缠,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为新中国的成长踏遍祖国各地,调查研究、献言献策,同时也以她那强烈的事业心,有力地影响了靳三旺等这些在她身边长期贴身警卫的年轻人。    
    然而,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们的争强好胜心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靳三旺与隋学芳这两位正值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的年轻小伙子。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因工作竞争而产生的误会,无可回避地在靳三旺与隋学芳这一对好兄弟之间发生了。    
    宋庆龄应邀访问印度,是她由来已久的夙愿。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宋庆龄就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出席了印度在新中国的第一批文化活动。1951年5月,她寄词祝贺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地的印中友好协会成立;1954年10月19日,已成为印度总理的尼赫鲁到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宋庆龄同周恩来到机场迎接。在毛泽东主席举行国宴招待尼赫鲁时,她陪同毛泽东在门口迎候,事后还邀请尼赫鲁和他的女儿英迪拉到她家中共进午餐。    
    党中央批准宋庆龄出访印度等国的决定刚一下达,靳三旺接到了公安部办公室打给他的电话,要他即刻前往公安部听候命令。靳三旺奉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公安部时,罗瑞卿部长与岳欣局长已等候在那里了。    
    “少尉同志,你来了!请坐,快请坐呀。”罗瑞卿一如既往那样风趣与幽默,笑容可掬的神情里,却隐隐透露出几分严肃。    
    “嘻嘻。”靳三旺本能地整一整军服,国字脸上露出了腼腆的微笑:想不到罗瑞卿部长这样细心,连自己前几个月授衔也知道。    
    那天,靳三旺被中央警卫师一个电话召去,光荣地接受了由该师主持的、以彭德怀元帅的名义举行的授衔仪式,一下子从一个普通的分队长,晋升为少尉军官。当时,他笑得一张嘴就像庙宇里的木鱼似的,怎么也合不拢了。自从当兵参军那一天起,尤其是自从他十九岁就被任命为分队长后,他心底那种争取尽快进步、当上将军的想法更强烈了。如今,自己二十刚出头,这想法就开始逐步地如愿以偿了,向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发展了,他怎能不喜不自禁、心花怒放呢?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穿着一身戎装雄赳赳地回到方巾巷时,楼下的小餐厅里,已摆开了一桌丰盛的宴席,餐桌上除了有平时不多见的大鱼大肉外,还有几瓶殷红剔透的红葡萄酒!原来,宋庆龄早已知道了这个好消息,竟亲自指挥着办事老练的“两口钟”(指钟松年与钟兴宝),置办了庆功宴,要为她家中第一次有人荣授军衔而庆贺呢!所以,见到靳三旺意气风发地一回家,宋庆龄就满面喜悦地迎上前,招呼全体人员围坐下来,下令潘厨师开了席。    
    “各位,今天是靳三旺同志的喜庆之日,刚才,他已前去警卫师参加了授衔仪式,现在开始,不,应该说从刚才他佩戴上这枚少尉军衔开始,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少尉军官了。这是党和人民对靳三旺同志努力工作的回报,更是我家从来没有过的一件喜事,我家终于出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了。为此,我建议大家一起举起杯,为靳三旺同志的进步而干杯!”    
    这可真是喜上加喜的喜庆事,中央警卫师向自己授衔已是喜出望外了,现在,身为人大副委员长的宋庆龄又亲自置办与主持了这顿庆贺晚餐,这更是喜上加喜的大喜事呀!当时,靳三旺激动得视线都模糊了。平心而论,二十一年来,还从没有人如此郑重其事地高抬他、看重他。靳三旺握着酒杯的手颤抖了,一仰脖,喝下了满满一杯酒。    
    这顿庆功宴,除却大门外站岗的警卫战士,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出席了,就连钟松年也没例外,把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深秋的菊花样,围在靳三旺身边,好听的话说了一箩筐。    
    靳三旺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月薪是部队里发的,一月70多元。授予少尉军衔后,一下子加到了92。6元。这对家有老人、还没成家娶媳妇的他来说,太需要了。    
    席尽人散,靳三旺红着脸、搓着双手来到宋庆龄面前致谢,一声“今晚这顿宴席共花了多少钱”还没问出来,善解人意的老太太就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声说道:“少尉同志,侬放心,今朝侬授衔升官,我掏钱请客。”    
    “别别……”    
    “别跟我客气了,侬晓得?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侬在我的身边进步了呀。要放别人呀,或许人家办了酒席用八抬大轿抬我去,我也懒得动身呢!大炮呀,好好干,前途无量呀!”    
    “是!宋副主席!”靳三旺再也没话可说了,他把对宋庆龄所有的爱戴与敬仰,全放在那个标准的军礼上了。是的,还有什么话才能表示此时此刻靳三旺心中的那片感激之情呢?一切的感谢都放到今后的实际行动中去吧,只有更出色地工作,才是对老太太的回报。    
    “靳三旺同志,党中央决定,从本月底起到下个月,宋庆龄副委员长将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代表团,对印度等国进行访问。这可是她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外事访问。有关你前一段在宋副委员长身边的工作表现,组织上都已清楚,希望你再接再厉、反骄破满,切实做好宋副委员长在出国期间的一切安全保卫工作。现在我代表公安部向你指示。”靳三旺正沉浸在授衔那天的喜悦的回忆之中,罗瑞卿部长的大嗓门使他情不自禁地来了一个立正,“在宋庆龄出访期间,你要保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你要百倍警惕,绝对保证宋副委员长的安全;二是你要时刻想到自己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行动听从宋副委员长的指挥;三是你要主动维护宋副委员长的形象暨我们国家的形象,严防国际上一切敌特分子的破坏与捣乱……”


特殊使命“亡命之徒”(5)

    罗瑞卿部长与岳欣局长接见靳三旺并下达指示之后第三天,即宋庆龄一行即将出发的前夜,靳三旺又接到了岳欣局长的指示,前往北京饭店。使靳三旺惊喜交加的是,当时除了罗瑞卿部长在场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来了。周恩来总理专门为宋庆龄出访四国之事接见了他们,并作了重要指示。不过,周总理的神情与语气都没有罗部长那么严肃,他微笑着握了握靳三旺的手,不无风趣地说道:“听说你是宋副委员长,不,应该是整个中央警卫师中年纪最轻的一位卫士长,是吗?”当他从靳三旺口中得到证实后,周恩来总理不由连连点头,向靳三旺伸了伸大拇指,“了不起,小小年纪,就已为中国革命建功立业了。不过,小靳呀,我还得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吩咐你几句,你要知道,这回,可是宋副委员长第一次出国访问,而且是单独率团,工作很艰巨,任务很重大呀。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