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黑镜头-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只有0.15%。希拉克曾主张设立“世界发展税”,得到英国、两班牙和巴西的赞同,但激怒了美国。有报道说,美国和欧洲似乎从救灾行动一开始就较劲,美国提出和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组成“人道主义联盟”,充当国际救灾的“领头羊”,令欧洲国家十分反感。法国则呼吁整合国际赈灾行动,搞多边协作。有分析说,美国建立所谓的人道主义联盟,“有政治打算”,是想绕开联合国,排挤欧盟国家,主导救灾乃至今后的重建工作。 (稿源:《环球时报》2005年1月3日第三版)
第二部 面对第29节:中国在海啸救援中提升软形象(1)
洪 琳 2005年1月6日,在海啸肆虐过后的印度尼西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见到了中国总理温家宝。 安南特别提到一件事情,一位6岁的中国沈阳小男孩把约为22美元的积蓄全部捐给了灾民。这就是当今世界的赈灾语言——不谙世事的儿童的捐款是一个国家是否对人类具有博大关怀的最有力的注释,中国这次对海啸受灾国的援助使中国的“软形象”更为鲜明。 民间捐款已超过1亿 据中国民政部“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协调办公室”消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及各地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以及各地慈善会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接受民间捐赠到账资金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是7日由一对夫妇捐献的50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随便走进哪个社区、学校或者单位,都能看到张贴的“赈灾启事”,捐献者在寒风中排起了长龙。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海啸灾难发生后,迅速向受灾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经向受灾国提供了5亿2千多万元的援助,并派出了多支医疗队。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国愿积极考虑减免重灾国的到期政府债务,支持这些国家的重建工作。中国政府已决定免除斯里兰卡的全部到期债务。温家宝还表示,中国政府将支持中国金融企业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与受灾国合作,以政府信贷、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灾区重建和发展。 温家宝说:“我们将密切关注灾情的发展,并已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国参与灾情调查和评估,根据受灾国实际需要,进一步提供各类援助。”
第二部 面对第30节:中国在海啸救援中提升软形象(2)
“负责任”大国形象 此前,美国《华盛顿邮报》等部分西方媒体,曾指责中国“带有吝啬的面孔”,并质疑中国的赈灾能力。中国对于受灾地区的巨额援助,无疑是对这一论调的最好回击,来自受灾国的消息反馈是最好的佐证。对中国的大力援助,印尼外交部发言人尤利表示:“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所给予的协助,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个重要的国家……协助稳定本区域的经济,同时带来区域安定。”尤利还指出,“中国总理是惟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专机给我们运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中国总理的举动令我们深为感动。” 作为《世界新闻报》特派记者,我在对斯里兰卡多个灾区的采访中也感触良多。在斯南部城市马特拉,当地灾区救援总指挥告诉我说,在这次受灾后,中国政府是第一个向斯里兰卡提供援助的国家。可以说,在斯里兰卡最困难的时候,每次都是中国朋友想到他们。在高尔地区,我采访了南方省省督。这位省督表示,中斯兄弟般的友谊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很快地从这场灾难中恢复过来。在视察高尔灾区时,我国驻斯大使孙国祥对当地官员和灾民说:“在这次大海啸灾难中,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请相信,你们不是孤立无助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孙大使的讲话让许多人当时就泪流满面。 国际舆论盛赞中国 除受灾国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也对中国的援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再次表明中国是全球和地区事务中有影响和负责任的国家。 在国际舆论方面,《欧洲时报》日前发表文章,对6日在印尼召开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给予积极评价,并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峰会前后的言行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法新社称“中国在灾害发生后反应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人道援助国家之一”。《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虽然中国人强调他们只是尝试对影响深远的大灾难作出适当的反应,但是其他人认为,中国在救灾行动中这么活跃还有另一原因:作为一个在本区域崛起的大国,它要塑造一个更善良和更温和的邻国风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理查•;鲍姆说:“中国尝试提升它的软性形象,让人看来觉得它是环球社会的好公民。” 中国在这次救灾过程中,虽然不是捐款最多的国家,但所扮演的角色却是积极和实际的。中国一直把救灾工作的实效放在第一位,正如总理温家宝所说,救灾工作讲求高效和有序,中国出钱财,出人力,出建议,显示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 (稿源:2005年1月11日《世界新闻报》) 国风范。 法新社称“中国在灾害发生后反应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人道援助国家之一”。《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虽然中国人强调他们只是尝试对影响深远的大灾难作出适当的反应,但是其他人认为,中国在救灾行动中这么活跃还有另一原因:作为一个在本区域崛起的大国,它要塑造一个更善良和更温和的邻国风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理查•;鲍姆说:“中国尝试提升它的软性形象,让人看来觉得它是环球社会的好公民。” 中国在这次救灾过程中,虽然不是捐款最多的国家,但所扮演的角色却是积极和实际的。中国一直把救灾工作的实效放在第一位,正如总理温家宝所说,救灾工作讲求高效和有序,中国出钱财,出人力,出建议,显示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 (稿源:2005年1月11日《世界新闻报》)
第三部 思考第31节:海啸原因及思考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海啸不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汇。在过专一个世纪里的时间里,中国似乎没有清晰的关于地震海啸的历史纪录。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所引起。在一次水下震动过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向远方传递,正像石子掉进水中所产生的波纹一样。这种简单的波浪运动最高时速可达1000公里,掀起高达70米的巨型波浪。它所蕴含的强大能量能在瞬间摧毁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给人们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 1964年,发生在阿拉斯加的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带来的破坏力震惊世人,为了提高对太平洋地区的海啸预警能力,第二年,环太平洋沿岸的潮汐监测和海啸预警体系开始建立。此次大海啸发生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本足以让更多的人逃离即将面临一场厄运清洗的海滩。人们为何猝不及防?灾难到底是如何降临人间的?东南亚国家绝不是第一次遭受海啸的袭击,但遗憾的是,印度洋沿岸国家却没有建立一个共同的海啸预警机制,这场原本可能被人捕捉住行踪的大海的震怒,变成了一次彻底的偷袭,大海啸突然出现在了毫无防备的人们面前……或许正是在历经一次次灾害袭击的惨痛教训后,人类开始意识到,自然灾害的降临从来不分国界,只有构筑一道超越国界的相互协助的网络,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增加自身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10天,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开了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坐在了一起,一个主要讨论议题就是成立国际间的海啸预警机制。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会上宣布:本月底,北京将举办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邀请东盟,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国际组织专家与会。中国政府愿意帮助周边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建立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网。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干事松浦晃一郎说,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大约需要3000万美元资金,主要依靠各国捐款,“如果一切按照计划顺利进行,那么预警系统将于2006年6月启用,全球预警系统也将于2007年6月启用”。
第三部 思考第32节:历史上重大海啸一览(1)
佚 名 1960年5月,智利中南部的海底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沿岸的码头全部瘫痪,200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 智利东倚安第斯山脉,西临太平洋海沟,根据现代板块学说的观点,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是智利一种常见的自然 灾害。在历史上,智利和太平洋东岸的一些海滨城市,曾多次遭到海啸的侵袭。 1960年5月,厄运又笼罩这个国家。从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积之广,实属少有。大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10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当5月21日地震刚刚发生时,震动还比较轻微,但这种颤动与以往地震不同的是,它连续不断地发生着。接着,震级一次高于一次,震动也一次比一次剧烈。仓皇之中,人们摇摇晃晃跑出室外。 这时虽然也有一些不太结实的房屋被震塌、震裂,偶然也有慌不择路的人们被压死和砸伤,但一些比较牢固的建筑物还都安然无恙。由于地震开始来势并不那么凶猛,人们还有时间躲避,伤亡人数不多。然而,连续两天持续不断的震荡使人们产生了松懈麻痹情绪,由于破坏程度不大,人们不像开始那样惧怕地震,有人甚至搬进了已被震裂的房屋中居住。 5月22日下午19点11分,忽然地声大作,震耳欲聋。地震波像数千辆隆隆驶来的坦克车队从蒙特港的海底传来。不久,大地便剧烈地颤动起来。这次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一次震级最高、最强烈的地震,震级达8。9级(后修订为9。5级)。它发生在位于太平洋智利海沟、蒙特港附近海底,震中为3。2°S,76。6°W,影响范围在南北800千米长的椭圆内。这场超级强烈地震持续了将近3分钟之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蒙特港是智利的一个重要港口,设施完备先进,具有较强的吞吐能力,但在这场地震的淫威下,所有房屋设施都被震塌,许多人被埋进碎石瓦砾中。 大震之后,忽然海水迅速退落,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海底,那些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在海滩上拼命挣扎。一些有经验的人们知道大祸即将来临,纷纷逃向山顶,或登上搁浅着的大船,以躲避即将发生的新劫难。大约过了15分钟后,海水又骤然而涨。顿时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浪涛高达8至9米,最高达25米。呼啸着的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袭击着智利和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和乡村。那些留在广场、港口、码头和海边的人们顿时被吞噬,海边的船只、港口和码头的建筑物均被击得粉碎…… 随即,巨浪又迅速退去。所过之处,凡是能够带动的东西,都被潮水席卷而走。海潮如此一涨一落,反复震荡,持续了将近几个小时。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刚被地震摧毁变成了废墟,此时又频遭海浪的冲刷。那些掩埋于碎石瓦砾之中还没有死亡的人们,却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死。在几艘大船上,有数千人在此避难,但随着大船被巨浪击碎或击沉,顿时被波浪全部吞没,无一人幸免。太平洋沿岸,以蒙特港为中心,南北800千米,几乎被洗劫一空。 在这次大海啸的灾变中,除智利首当其冲之外,还涉及到相当广泛的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如美国夏威夷群岛、日本、俄罗斯、中国、菲律宾等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损失也十分惨重。 地震发生后,海啸波又以每小时700千米的速度,横扫了西太平洋岛屿。仅仅14个小时,就到达了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到达夏威夷群岛时,波高达9…10米,巨浪摧毁了夏威夷岛西岸的防波堤,冲倒了沿堤大量的树木、电线杆、房屋、建筑设施,淹没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不到24小时,海啸波走完了大约1。7万千米的路程。到达了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岛。此时,海浪仍然十分汹涌,波高达6…8米,最大波高达8。1米。翻滚着的巨浪肆虐着日本诸岛的海滨城市。本州、北海道等地,停泊港湾的船只、沿岸的港湾和各种建筑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临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乡村和一些房屋以及一些还来不及逃离的人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波涛卷入大海。这次由智利海啸波及的灾难,造成了日本数百人的死亡,冲毁房屋近4000所,沉没船只逾百艘,沿岸码头、港口及其设施多数被毁坏。 智利大海啸还波及了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在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附近,海啸波涌起的巨浪亦达6…7米左右,致使沿岸的房屋、船只、码头、人员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 在菲律宾群岛附近,由智利海啸波及的巨浪也高达7…8米左右,沿岸城市和乡村居民遭到了同样的厄运。中国沿海由于受到外围岛屿的保护,受这次海啸的影响较小。但是,在东海和南海的验潮站,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海啸引发的汹涌波涛。总之,智利大海啸对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都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坏,其影响范围之大,为历史所仅见。 除了1960年智利大海啸外,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次大海啸。
第三部 思考第33节:历史上重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