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
9月15日,《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突发事件,全国或者部分地区肉类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等情况下,可由商务部提出动用储备肉计划,商财政部后及时下达动用品种、数量、价格和使用安排。
9月17日,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决定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制度,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对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予以奖励。
9月21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
全国十大生猪主产区大比拼
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存栏数超过了世界总存栏量的一半,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基本占到世界总量的50%。2006年,猪肉产量达519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9%。我国有十大生猪主产区,而这些地区的生猪出栏总数占全国出栏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十大生猪主产区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广东、湖北、广西、江苏及安徽。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分析,在养猪大省的格局中,第一集团四川、湖南、河南三省以超5000多万头的年出栏量遥遥领先;第二集团山东、河北、广东、广西、湖北年出栏3000多万头,增势强劲;江苏、安徽等省则年出栏2000多万头。据国家兽医局畜牧业司提供的资料,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总量为6。8亿头。
四川 全国生猪出栏最多的省份,2006年出栏生猪出栏9400多万头。四川除了年出栏猪头数位居第一外,还有年存栏猪头数、猪肉总产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均为全国第一,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养猪大省。该省的成都、资阳、遂宁、乐山等地都是生猪生产重地。四川生猪养殖的特点是: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农户商品意识淡漠,一年养殖两三头猪,养过年猪。近些年,四川养猪户在规模上有所变化,发展适度规模(年出栏50头)的农户开始增加。
湖南 2006年生猪出栏7965万头,排名第二实属必然。另外,湖南人均生猪出栏量及外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国养猪百强县湖南占14个,是港澳活大猪的主要供应者,湖南的生猪65%在本地消费,其余均跨省供给,活大猪、冷鲜肉、中仔猪等产品销往广东、上海、香港、澳门等地。
河南 2006年全省生猪出栏5958万头,居全国第三位。该省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生猪加工业发展势头很猛,不仅双汇、众品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而且一批新的生猪加工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成为食品工业重要的增长点。同时,全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已经形成,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生猪外销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山东是传统的畜牧大省,2006年生猪出栏头数为5100万头,排名第四。不过,有统计表明,山东年出栏100头生猪以上的仅占总出栏量33。5%,更多的生猪数量来自小规模饲养场/户,所以市场因素波动很容易影响存栏猪数。山东生猪外销的主要市场是上海、广东、海南,今年销往这些市场的生猪数量有所减少,而省内市场还被东北来的生猪抢占了一部分。因此,近年山东生猪存栏量有所减少。
河北 2006年全省生猪出栏4727。94万头,比2005年增长5。3%,排名第五。目前,河北生猪生产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化饲养程度较低,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出栏生猪占全省总出栏量的40。2%。河北养猪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广西 2006年出栏生猪3428万头,排名第七。广西是一个调出大省,主要调往广东、海南等省,并部分供给港澳。近年来,每年仅调往广东的生猪就超过1000万头。广西以前的排名比广东靠前,年近来,由于产业格局调整,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
湖北 2006年出栏生猪3412万头,跟广西差不多,排名第八。湖北也是生猪处于产区,但近年出栏数量有所下降。
江苏 江苏是我国的生猪生产大省,也是猪肉的消费大省。2006年全省生猪出栏2977万头,年末栏存1827万头,排名第九。江苏还是全国重要的猪肉品牌大省,在中国15个猪肉品牌中,江苏就有雨润、苏食、今天3个品牌入选,是全国入选品牌最多的省份。
安徽 2006年出栏生猪2843万头,排名第十。安徽一直是全国十大生猪主产省之一,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当年猪肉产量235。8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0%。但近年生猪生产发展速度减缓。为此,安徽指定计划到2010年,年均递增10%。
(记者:林礼广《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全国十大生猪主产区年出栏头数排名
名次省份2006年出栏头数(万头)
1四川9400
2湖南7965
3河南5958
4山东5100
5河北4727
6广东3635
7广西3428
8湖北3412
9江苏2977
10安徽2843
广东养猪业五大竞争力
从出栏量来说,广东养猪业未能领先于全国同行,但其他各个指标却超出外省,体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些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广东市场大、成本低。广东全省占地17万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8000万,是典型的人多土地资源少的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780多人,如果算上流动人口,则每平方公里超过千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广东猪肉消费能力强,同时,受香港、澳门等市场的影响。广东年出栏量在3600万头,但需求量达到6000多万头,年缺口近2500万头。广州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达1。2万头,最高曾达到1。3万头。据了解,广州市消费的生猪80%出自这个批发市场,其余部分流向珠三角其他地区。另外,广东气候好,四季温差小,养猪业基建成本、保温成本均较低。
二、良种猪繁育体系健全。广东省拥有30多家一级以上种猪场、一家中心性能测定站、200多家二级种猪场,良种猪繁育体系基本形成。与兄弟省市相比,广东省具有较强的种猪质量、市场推广优势,种猪优良性能传递也较快。近年来,广东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生猪,但在种猪方面却不断输出。
三、行业人才济济。从专业人才培养来看,广东拥有华南农业大学、佛山科技学院、仲恺农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完全可满足本地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广东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吸引力强。不过,据了解,广东规模化养猪所需工人方面,长期依赖外地员工,养猪业人工成本要高于其他省份。
四、饲料产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2005年广东饲料产量突破1200万吨,2006年广东饲料产量1301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广东饲料加工能力全国最强,饲料配制技术、营养配比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饲料原料供应上,由于广东近海,进口原料如豆粕、鱼粉等有优势,但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与玉米产区如东北、河南等地劣势明显。
五、养猪生产水平高。多年来,广东养猪生产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平均每头母猪提供上市猪数近13头,在规模化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达18头,较好的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达21头。但美国、丹麦等平均每头母猪提供上市猪数均超过21头,甚至有些猪场达到30头。
(记者:林礼广《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广东养猪业未来还看东西两翼
2001年,珠三角养猪业产业转移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压力下逐渐提上了日程。深圳、东莞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理和拆除活动〃,到2005年底,两地的养猪企业已经所剩无几,只保留少许大型猪场,如深圳保留广丰猪场、康达尔猪场、光明农场等。近日,东莞政府称,从2009年1月1日起,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
此等事情近几年在珠三角其他地方时有发生。产业转移,由政府主导,演变成为养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到目前看来,搬是一定的,问题是搬向哪里。可以说,珠三角养殖的产业转移已经或正在影响着广东养猪的产业格局。那么,未来广东养猪业的格局会是如何呢?
从广东经济地理分布来看,珠三角是极度城市化、工业化的地区,即将容不下一头猪。而广东东西两翼属于山区,尚待开发,却有不少地区适宜发展养殖业。故此,离开珠三角,到粤东、粤西山区发展养猪业成了企业唯一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猪业产业转移至东西两翼,利大于弊。珠三角用地越来越紧张,土地开始大幅度升值,养猪企业为了降低土地成本,迁向土地租金较低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不失为一条好路子。另外,有些山区为了招商引资,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大的养猪企业前去投资、落户,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利。
综观全省养猪产业的转移,根据广东省畜牧业发展规划,从2001年开始,养猪业逐渐从珠三角向粤西、粤北、粤东转移,如深圳、中山的大型养猪场大多搬到了河源、惠州、四会一带,而东莞则向阳江、河源、海丰等地迁移。从下表可以看出,2006年年出栏生猪超过300万头的地级市共有3个,分别是茂名、湛江、肇庆,同属粤西地区;年出栏在200万…300万头之间的地级以上市有7个,分别是广州、佛山、韶关、梅州、惠州、江门、清远。这些地区中,广州、佛山、惠州属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都属于东西两翼地带。
(记者:林礼广《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广东11生猪调出大县介绍
近期,国家农业部对全国各地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其中,广东有11个县入围,这些县分别为三水、博罗、蓬江、廉江、高州、电白、化州、四会、高要、怀集、新兴。入围名单中,茂名和肇庆各占有3个,其余5个分属其他5个地级市。
国家划分调出大县的依据为:年均生猪出栏量大于80万头的县;年均生猪出栏量在60万…80万头之间,且人均出栏量大于1头的县;达不到上述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如此分出广东有11个县符合要求。而在名单中,没有一个是粤东地区的,大部分属于粤西范围。现将上述11个县的养猪特色及特点逐一介绍如下:
化州、高州、电白(茂名)鱼猪结合。茂名养猪业主要集中在化州、高州和电白,这主要与当地的养殖模式相关。鱼猪混养是当地主要的养殖模式,在化州,只要有猪场就能见到鱼塘星罗棋布,据估计,化州的鱼猪混养占养殖总量的八成。因此茂名养猪集中地与茂名罗非鱼产地重合,主要集中在化州、高州。高州是香蕉、龙眼、荔枝的重点产区,当地养猪模式还与种植业相结合,起到环保又盈利的目的。近年来,电白养猪业不断发展,在经营理念和服务手段上都紧紧围绕扶持全县生猪生产,确保养猪户增加收入这一主题。
四会、高要、怀集(肇庆)养猪最集中地区。肇庆养猪业集中在只占全市8%土地面积的四会意味着,还有92%的地区如怀集、德庆、广宁等极具发展潜力,如德庆年出栏生猪仅20万头。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养猪产业的转移,肇庆成了主要的转移地区,已经有多家大规模的养猪场落户广宁、怀集等地。肇庆极有可能超越茂名成为广东生猪年出栏量最大的地区。另外,近几年肇庆饲料业发展快速,有不少饲料企业正是看中肇庆畜牧业的前景,在当地下重金投资。加上,肇庆市离珠三角较近,有〃近水楼台〃之势。
三水后起之秀。三水年生猪出栏量在85万头,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之一。三水属于佛山,得益于佛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水的畜牧业也得以长足进步。三水养猪家庭式散养几乎不存在,但规模也不大,大部分停留在几十到300头存栏母猪的中小型猪场范围内。当地养猪企业比较集中,有一定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西南、芦苞、大塘等镇。不过,珠江、西江、北江经过三水,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整治珠江水质,当地养猪业受到一定限制,发展前景不太看好。
博罗肥肉一块。2005年博罗生猪出栏量为72。。5万头,是惠州主要的生猪产地。据统计,博罗七成以上的猪场来自外地,主要来自东莞和深圳,近几年,东莞清理猪场,一些中小型养户直接移师博罗,视其为福地,因为博罗交通便利,靠近深圳、东莞,生猪容易畅销。博罗猪场遍地开花,饲料、兽药店也满街都是,是商家必争的一块肥肉。目前,博罗的养殖密度已经达到区域极限,所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当地政府已经发出政令,要求罗湖山环保区域范围的猪场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否则强制拆迁,博罗的外来猪场正面临着二次变迁的尴尬。另外,塘租地租也不断提高,因此生态养猪、减少污染,成为今后发展趋势。
蓬江区还看棠下。蓬江区是江门市养猪重点区,而蓬江区的养猪集散地就在棠下。棠下镇养猪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棠下镇每年上市量超过1万头的猪农有3户,上千头的多达25户。该镇生猪常年存栏量近15万头,年出栏量达34万头。棠下有2950多亩鱼塘,跟茂名一样也是鱼猪结合的模式,只是鱼的品种有所不同。棠下的生猪不但销往江门市区,更在鹤山、中山、南海、顺德找到了自己市场。
廉江传统养猪基地。廉江是湛江传统养猪地区之一,目前养猪业已经发展为重点产业,该市的僚和镇刚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廉江改变了以往养猪模式,由原来占主要比例的家庭散养逐渐转变为专业化、集约化养殖,廉江的生猪出栏量已经超过百万头,有3个万头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