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黄花赋 >

第13部分

黄花赋-第13部分

小说: 黄花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榘甲料不倒老师对此事震怒如斯、决绝如斯,如今见众怒汹汹,自己若不认错,便将难容于师门,于是“咚咚”叩头,向康有为认错,请求师尊原谅。(第十三章更那堪红颜多情,椰风蕉雨下,与君缠绵)

    康有为收欧榘甲容易,但要收服梁启超就比较难了。梁启超受孙文的影响较深,也能讲一套一套的道理,可是康有为自由康有为的办法,他不但会用师道尊严压服学生,还会制造气氛,将师徒间的感情加以利用,这两种办法含混起来被康有为用到了极致,即使强如梁启超也不得不屈服。且看《黄花赋》中关于这一段的精彩描写:

    梁启超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不知康有为见到了他,将是何等的情景,怎样雷霆大怒式的发作。他小心翼翼的推开门,却见康有为在房间的最里面,背门而立,负手望着窗外,一动不动。

    梁启超叫一声:“老师。”康有为不应,卓立如初。

    梁启超轻轻掩上门,向内走了几步,又叫一声:“老师。”

    康有为猛然间转过了身来,双目如剑,怒容满面,恨声说道:“你竟还认我这个老师?我昏庸顽固,配做你革命家梁启超的老师吗?”

    梁启超惶恐道:“老师不要发怒,弟子倡言革命,也是一片爱国之心。”

    康有为喝骂道:“圣上倡言变法,方有你我今日之名,你我如今脱逃在外,圣上却被幽禁瀛台,受无穷的苦楚。你竖子得名,便欲革圣上的命,推翻帝制,没有圣上哪有你今日的梁启超,你良心安在,你还是知恩图报的人类吗?”

    梁启超硬着头皮辩解说:“老师,革命与保皇实是殊途同归。满清气数已尽,共和可使中国富强。若民富国强,想来圣上也必定心中欢喜,而不在意帝制与共和的区别。圣上贤明智慧,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定受民心爱戴,被国民举为共和国的总统。”

    梁启超越说越有劲,只把康有为听得怒发如狂,牙齿咬得“咯咯”直响,猛然间他吼了一声,顺手提起一把椅子便向梁启超头上掷了过来,大叫道:“好你个逆臣贼子,我与你绝不干休!”

    梁启超吓得双手抱头,躲开了椅子,然后一屈膝,跪在了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叩头说:“老师息怒,弟子不敢胡言乱语了。”

    康有为气得浑身哆嗦,嘴唇动着却说不出来话。于是他在房内来回转着圈儿疾走,粗重的呼吸着,来来回回在房内奔走了十多圈,方能说出话来,他指着梁启超,还未开口,先泫然泣下,他说:“我心痛欲死,我伤心欲绝,你便来弄死我吧,我的弟子要造圣上的反,我还有什么面目活着!”

    梁启超不敢回话,只是磕头。康有为却连续不断的说了下去:“我多年的心血白白的浪费了,本以为你是众弟子的翘楚,哪知孙文的一番花言巧语,就将你轻易的俘获。孙文的吸引力那么大,将我的得意门生、学贯中西的高徒仅仅用些不切实际的狂话就说转了?这猴子要造反,要闹天宫,卓如啊,你可知五指山一直高悬在你的头顶?”

    梁启超悚然而惊,睁大了眼睛,不知老师说的五指山到底是什么,但他仍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革命,便说:“师尊在上,知遇之恩为私情,中华富强为公义,我等岂能以私废公?”

    康有为伸出大手,五指张开狠狠的下压,说:“乱中华,苦百姓,负圣上,做千古罪人,这座山你背得动吗?你要革命,就请先革我的命。我门中出了逆臣贼子,我也的确不想再活了!”说着,颓然坐在床上,眼中泪光莹然,哭道:“革命家梁启超,你来取我的命吧!”

    梁启超心中一震,不由伏倒在地。

    过了一会,梁启超抬起头来,见老师泪流满面、伤心欲绝,不由就想起了万木草堂随师苦学的情景。那时的师尊正当壮年,豪情满怀,议论风发,何等潇洒自如,而今奔波国事,异域流亡,苦寻救国之策,眼见得两鬓间已白发渐生了。梁启超心中不觉一阵酸楚,忙不迭的叩头说:“老师,卓如知错了,卓如再也不提革命二字了。”(第十三章更那堪红颜多情,椰风蕉雨下,与君缠绵)

    康有为对保皇会以及众弟子的严密控制一直到了武昌起义成功后才宣告破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保皇会的分会当时遍及世界上的华人聚居之处,会员人数众多,素质高下不等。康有为自己又很少过问会务,但康有为适时地号召大家举办各种活动,比如为光绪皇帝祝寿等等,各种活动的举办能让信徒们的精神经常处于亢奋状态,这样就容易凝聚人心了。

作品相关 历史的血祭

    历史的血祭——我看小说《黄花赋》

    作者:红杏依云

    石头驾御文字的能力一直为我所敬佩,今日获悉他的长篇小说《黄花赋》由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不仅起了先睹为快之心。

    小说开篇就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的李鸿章。他不是我们印象中十分无耻的卖国贼,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自大、傲慢、而又非常敬业。他对自己有明智的评价,换句话说: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知道他做的事情,在历史上会有怎样的评价。作为中国的代表,他身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祖国。弱国无外交,但是他的使命却是必须完成的外交使命。第一次我注意到这个在我印象中一直根深蒂固的卖国贼,原来他是一个出色的、有廉耻、有智慧的政治家。他的才华、魅力并不弱于强国的政治家。国家的屈辱,就是他个人的屈辱,这个屈辱他比谁都更有切肤之痛。千载骂名他一肩担了,而且是明明白白地担了,他不能躲、不能放,因为这个屈辱的担子挑着他的祖国。

    历史是什么?此刻的历史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要求牺牲,要求祭品的妖兽。而李鸿章就做了以名誉为祭的牺牲品。还不止这些,它要求整个中国的血和屈辱来做祭品。中国付出了这些祭品。在这个血腥的祭祀中,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瞬间给了英雄豪杰们一个绝好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英雄本色,激发自己的豪杰潜质。

    紧接着这位和帝国一同衰朽的李鸿章上场的康有为却是充满活力、浩气和才华的。自然我们都知道他的最终结局。他象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的黑暗。他象一声春雷,震动了冬的麻木,惊扰了睡狮的酣梦。虽一介文士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作者的可贵在于,不仅写出了英雄的伟岸,更复活了英雄的血肉之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康有为。他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作为一介文士他也有着大多数文士的趣味和尴尬,这让我们更加敬佩他的出色和不凡。说康有为就不能不说谭嗣同,康有为一力主持变法,谭嗣同却以身血祭变法。康有为救国以才,谭嗣同救国以血。两人俱是了不起的大英雄。

    而《黄花赋》为英雄立传,将这一缕浩气雄风展现于世人面前。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个舞台,各色人等都不甘寂寞,要在历史的舞台上争一个角色。于是大奸巨恶,美女泼妇、奸雄豪杰纷纷登场。《黄花赋》却卸下他们的戏装重粉,还他们一个生活的原貌。剥去了冠冕堂皇的借口,人类的本性就赤裸裸地展现出它的真实面目。书中有一位出场不多的耿直人物——王照,却对康有为说了极之痛快的一句话:“枉为你负才子之名,又自称圣人,其实你一窍不通。我来告诉你,太后绝无政见,只知权利,她才不会那么珍惜所谓的祖宗之法,你可明白了?快与皇上改变策略,变法还有希望,不然,你便是断送变法的千古罪人!”这样的语言何等一针见血,而书中多得是这样精彩的语言,我以为这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

    列强压境,亡国在即。文人是嗅觉最灵敏一族,最先有反应并不奇怪。孙中山出场也是一介文士,却一身兼具狂傲、大气、豪爽、无私的品性,他的眼界更开阔,举止更惊人。作为一介书生他在北京的马路上自言自语的那句:“病入膏肓了,再无良药可以治了,缺个掘墓人而已。如此腐朽的王朝,轻易便可灭掉,这件事我就来干!”比起康有为同样在北京马路上公车上书的慷慨激昂更让人平添了万千豪气。皇位的尊贵、王朝的神圣蒙蔽不了他的心灵,他的眼光越过了他所立足的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健康、更理想的新世界。他并不想拥有它,只想做个先驱,亲手迎接它的到来。

    温故而知新,不要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历史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今天容颜的美丑。昨天的昏庸腐败,便是今天贪官的祖师,世界上没有新鲜事,所有的不过是历史的重复。昨天变法的阵痛,强国的血祭,依然留存于今天中国的改革之中,呼唤着英雄豪杰。

作品相关 烟蓑雨笠我独行

    烟蓑雨笠我独行-读石之轩《黄花赋》

    作者:闲云牧鹤

    自鸦片战争后,泱泱大国的雄风如昨日黄花,帝国如同垂死的巨人,虽做着无济于事的挣扎,但无法挣脱末日来临前的动乱,有为的国人,乱世的无赖都想在这个历史的交错处,竟欲探险,寻找未来中国的道路。作者就是贯穿了这段历史后,在阅读了大量近代人物的文集、奏疏、日记、书信、行状、年表、家谱,以及形形色色的晚清稗官野史、笔记杂谈中,穷首皓经,不吝精力开始了《黄花赋》的艰难创作过程。他像一个跋涉在沙漠中的独行客,不断穿越一座座无尽头的沙丘,寂寞和空寥让他窒息;但沙漠中的一汪汪绿洲也让他欣慰,促使他在稿纸中编织着梦想。殚精竭虑耗时两年完成了历史小说《黄花赋》,几经周折终于在2006年付梓出版了。

    《黄花赋》场面宏阔,全景式展示了甲午战争到共和前夜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风云变幻;多角度演绎了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等形形色色人物的抗争和感情纠葛;揭示了共和与封建,维新与保守的你死我活的殊死较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沉浸其中不醒,常常有身处一百多年前的时空幻觉。其雄浑的气势,疏朗的线条,令人不由想起三国演义。

    《黄花赋》作为历史小说不仅仅是向人们重述一段过往的历史,也不仅仅是为某个历史人物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而是要写出历史的真谛,为古人画像,让今人照镜。使今人从作品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氛围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从中更多地领略传统文化的精粹。

    《黄花赋》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虽然场景宏大,波澜壮阔,但细微处并没一笔带过,而是通过研读史料笔记等方式,在熟悉和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的基础上,对人物场景的细节进行周密的设计,细微处依旧逼真,栩栩如生。

    《黄花赋》有鲜明性格形象的人物就有近100多个,其他的小人物更数不胜数了,无论是作为小说主干人物的帝王将相,共和英雄,才子佳人,还是名不经传的贩夫走卒,推车卖浆者,都被作者赋予了符合人物身份的场景和语言,游刃有余地把他们的全部情感和内心世界披露给读者,从深层次上展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人们不甘寂寞,努力进取,意欲在险恶的历史舞台上一展丰姿,力图在历史的狂澜中立稳脚跟的历史画卷,把动乱时代国人的不同心态浓墨重彩地描摹出来,让人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思考,并拷量自己的灵魂。

    历史小说该怎么写才好,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是更偏重历史还是偏重文学?作者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定位为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大的方面,尤其是牵扯到历史的本质、基调上不能有悖于历史。依仗丰富的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酿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把历史小说的沧桑感,凝重感把握的恰如其分。与此同时作者还注重把枯燥乏味的史料,原本僵卧的文字,用鲜活的语言,让它们一个个地站立起来,汇合成一幕幕生动热闹的舞台剧。通过对历史的再创作,给史料注入精气神。读史者可以找到自己的所需,读小说者也可以在此其乐融融道古今。

    《黄花赋》底蕴厚重,场景恢弘,怎奈笔力不逮,只有些粗浅的感性认识,作者读者故妄听之也罢了。

作品相关 呕心沥血为哪般

    呕心沥血为哪般——也说《黄花赋》

    转自:218。77。75。134/ghnc/dispbbs。asp?boardID=134&ID=38762&page=1

    作者:箫古

    《黄花赋》还没有读完,只读到前二章。第一次,读了小说之后不知说些什么,因为心中装满了感慨。大凡在论坛写字的人,都是热爱文字的。但是,能够潜下心来,写一部洋洋几十万言的历史小说,却绝不是简单的热爱文字的事情。

    近代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其间事件及人物多为人们所熟悉,可是把这些人和事用小说的形式串起来,让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风貌,却绝非易事,而且极易费力不讨好。历史上已有定论的事件,如何突破?已有定形的人物,如何刻划才丰满可感?读历史小说,读者希望的是既读出真实的历史,又读出文字中的文学趣味。所以非有大的气魄,不敢作此尝试。

    石之轩的气魄,让我佩服。读过之后,不仅为这部作品体现的历史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而折服,其中的人物,通常是寥寥几笔,就刻划得形神兼备。那些历史人物的语言,都各具特色,并符合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

    其中有一段,是康有为的话:“……唉,群臣既是奴才,大清的存亡与否又何必操心,大不了换个主子照样当奴才;百姓既是草芥,任人践踏,自己的生死尚且顾不了,又岂能与践踏自己的人一心,共保大清?”我不知道这段是康的原话,还是作者的创作。如果是原话,难为石之轩能找到,它极为有力地说明了康有为见识的先驱性。如果是作者的原创,那么,作者是深谙封建痼疾和康有为思想的人,当得写近代历史小说之任。

    近日事多,小说没有看完,还请石之轩见谅。草就这些浅见,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