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黄花赋 >

第34部分

黄花赋-第34部分

小说: 黄花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崎大笑,说:“贵师徒初到吾国,连日语也不会说,如何能带他去看病?”

    王照忽然瞪着眼说:“我要随宫崎平山周去看病,我再也不愿在这个院子呆了。”

    康有为师徒一惊,面面相觑。宫崎便一把拉了王照的手,说:“好,我们带你去。”

    康有为师徒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宫崎与平山周一起拥王照就走,回头向康有为说:“大隈首相那儿一有消息,我们马上就来告知,贵师徒且先耐心等待。”

    宫崎、平山周将王照径直带到孙文与陈少白的寓所,王照感激致谢。宫崎笑道:“你要谢就谢孙、陈两先生,是他们让我俩救你出来的。”王照于是向孙、陈致谢。宫崎平山周却告辞走了。

    孙文说:“王照先生,正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天我俩见你被康有为所困,情况蹊跷,因此才央人救你出来。你说康有为的密诏是假的,却是怎么回事?”

    王照说:“圣上只有一个催康南下的诏书在康有为手中。康有为又自行伪造了一个圣上要他搬兵勤王的密诏,以此自重身份,怕我揭穿他的诡计,故令其弟子囚我于室,不许我私见外人。”

    陈少白大怒,说:“这康有为如此惫赖,令人气愤!王兄,如今你身获自由,便将他们的丑行揭露出来,天理昭彰,也让海内外众人有个评判。”

    王照恨道:“我不但要揭露他们,还要找他们别的晦气,整了我这些天,难道就这样算了不成。”

    王照夜不归宿,急坏了康有为师徒。宫崎却派人传话说,王照不愿与康梁同住,已另寻落脚的地方了。康有为无奈,说:“一个王照,走了就走了,凉他也不敢胡言乱语。”

    但没过几天,忽然几种日文报纸一齐登出了王照的文章,称康有为假托光绪密诏,以高身价,欲借重日本力量,干预中华内政。与此同时香港的中文报纸也刊登王照的文章,说假如康有为此谋果能得逞,将为列强扰乱中华提供借口。王照又在文中指斥康有为挑拨帝、后关系,致使帝后生隙,两宫争权,实为酿成戊戌惨祸的始作俑者。

    日文之中多用汉字,所以康有为师徒基本能看懂大意,一时间惊怒交集,跳骇大叫。众弟子们一齐喝骂王照,康有为便要立刻去找宫崎评理,说:“若不是宫崎怂恿,王照岂敢如此肆无忌惮!”众弟子苦劝不住,康有为盛怒下已出了院门。梁启超、麦孟华、徐勤也忙追了出去,劝康有为以大计为重,不可如此造次。

    这时候门外不远处的一颗桧树后却转出一个人来,手握一柄黑色短枪,对着康有为便射。梁启超一把拖住师傅躲往门内,刺客“叭叭”两下连射,徐勤胳膊中弹。康有为在院内纵声大呼,外面的刺客一溜烟跑了。

    这件事惊动了日本警方,紧急出动,四处侦缉搜捕,却一无所获,最后从线人处得到消息:行刺是清廷雇请的日本浪人所为。紧接着清政府向日本提出严正抗议,说日本容留康有为,对中日关系损害极大,要求日本速速驱逐康有为出境。

    康有为得知刺客是清廷所派,便怒骂荣禄和袁世凯,说:“一定是荣贼、袁贼怂恿妖后干的,朝堂生妖孽,国家祸事多,我一定要谋得外援,斩妖孽而复圣位!”

    麦孟华说:“老师在日安全堪忧,不如转往别国。”

    康有为摇头说:“未蒙日相召见,我怎能此时便走。拯救圣上,你我还国,就全赖此次与日相的会见。”

    众弟子叹道:“许多日子了,还不见日相召见,这条路能走得通吗?”

    康有为正色说:“日本人千百年来,一直仰慕我中华文化,如今,中华的典籍辞章莫不在我胸中蕴藏,光耀如同明月,日相怎能舍而不见,你我只耐心等待便是。”

    转眼又过去了十多天。麦孟华说:“已经等了这么久了,却不见音信,恐怕另有别情,咱们还是别想办法为好。”

    康有为晓谕说:“一国之相,日理万机,你我莫急,只宜静待佳音。只要日相一开口召见,那么救圣上之事可说易如反掌,如今大清朝廷之上那个权贵不怕洋人,日本政府如施压于慈禧,为圣上抗言,胜过你我奔走数年。这几天该有消息了,若我所料不错,十日之内,宫崎必定来此报讯。”

    众弟子喜道:“但愿如老师所言!”

    过得七、八天时间,宫崎与平山周忽与另两个日本人——柏原文太郎、中西重太郎一同来见康有为。康氏师徒喜不自禁,康有为便问:“贵国首相终于肯见敝人了吗?劳烦几位辛苦了,康某感激不尽!”

    这几个日本人却向康有为鞠躬,很不好意思地说:“敝国首相公务繁忙,不能接见康先生了。对于贵国的帝、后之争,首相也表示不便干预,说这将损害日本的诸多利益。康先生,对此我们很感遗憾。”

    康有为师徒一下子糟了,痴痴呆呆说不出话来,心中的失望、伤感、怨怼一下子全涌上来。梁启超、麦孟华的眼中便滴出泪来,康有为则目瞪口呆、一言不发。宫崎与平山周忙出声安慰。

    康有为抑制不住悲伤,忽放声痛哭起来,浊泪滚滚而下,哭道:“呜呼哀哉,悲也痛也,无人拯救吾皇!想中日一衣带水,名为两国,实乃兄弟之邦,同文同种,而不怜惜救助吾皇。秋风如刃割愁肠,身在异邦,心系朝堂,何时圣上方能复出,以使吾国既富且强!”

    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等弟子也纷纷饮泣。康有为哭罢,面朝西方北京的方向,“扑通”一声跪下,叩头不止,呜咽说道:“圣上,微臣愚鲁,日人既不肯施以援手,臣师徒只好以死来报答圣恩了。”

    众弟子见老师这样,也都一齐跪下,朝着北京的方向磕头,一时哭声大作。

    宫崎平山周等急忙将康有为师徒扶了起来。柏原文说:“康先生,也不是全无办法可想,首相说,如英美德加等协商一致,共同对贵国施压,那么日本一定不甘人后。”

    康有为抹泪浩叹道:“贵国千百年来,得益于我中华不谓乎少,尚且对敝国圣上的安危不屑一顾,首相不得一见,英德等国与我相距万里,种不同、文相异,岂能关心我国士人庶民的切齿之痛!”

    平山周说:“康先生,当今各国邦交的原则,不外乎利与害两个字,列强各国都想在贵国攫取利益,所以不愿为此事单独和贵国政府闹翻,但如果各列强一齐行动,那就不同了。先生可明白我的意思?”

    康有为学究天人,话说到这个份上,那还能不明白,便说:“要列强一齐行动,其难可想而知,但为了救圣上,强中华,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决不能放弃!”

    中西重喜道:“康先生不愧为大国圣教的传人。当年孔圣周游列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千百年来受东方诸国的敬仰,如今康先生为救国救主,遍访列强,正是当年孔圣的遗风。”

    众弟子知道日相既不召见,清廷的刺客一旁虎视眈眈,王照又在报纸上频频攻击,康有为的确不宜再留日本了,便出言支持老师游说列强。宫崎当下说:“首相已吩咐,日本政府赞助康先生九万日元作为旅费,过几日钱便送来了。”

    于是康有为离日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中西重太郎精通英法等语言,自愿陪康有为周游各国做翻译。师徒们私下商量时,梁启超建议说:“孙文在海外到处发展华侨入他的兴中会,我们勤王保皇,如也有华侨的支持,那各种经费也就有了着落,不然,以后老师的旅费也难以措致,日本人能永远提供老师的旅费吗?”

    康有为点头说:“日人劝我游说列强,不过是婉言驱我的说法,但英德等国的华侨不多,要联络华人,须得去美国与加拿大。”

    师徒们商议了几天,感觉应首访加拿大,一是加拿大比起其它列强,似乎善意更多一些,另外这儿的华侨也比较集中。康有为一切都准备好了,就要择日起行,此时唐才常忽然来到了日本,径直找到了康梁他们的寓所,提出要起兵勤王。

正文 第十二章 红叶送别望乡关

    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讲学时,与唐才常既是同事,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见了大喜,忙迎他到客堂奉茶。二人叙了阵别情,谈及谭嗣同等的遇害,不由唏嘘一番,然后唐才常提出要拜见康有为,梁启超即引了他,进康有为的房间,为二人相互介绍。

    康有为方错愕时,唐才常已经跪下叩头,行弟子之礼。康有为大惑不解,惊问:“志士与我初见,如何行此大礼?”

    唐才常说:“我虽与先生初见,但慕先生学问,佩先生变法的勇气,因此心中早认了先生为师!”

    康有为叹息一声,欲起来扶他,唐才常已行完了礼起身,梁启超忙招呼他一旁坐下。康有为仔细打量了唐才常好一会,说:“我看你与谭嗣同极其神似,不但与他的壮健灵动相仿,且神情动作也有好几份逼肖,因此你进屋时,我大感错愕。”

    唐才常却眼睛湿润了,说:“弟子与谭嗣同为总角之交,相约誓同生死,如今嗣同就义,我未忍就死,便是为了偿其心愿,勤王而救中华。”

    提起勤王救国,这三人之间自然有一番热烈的讨论,其实来日本时,唐才常就大约有了一个初步的勤王设想,就是联合各江湖帮会,择机于长江中游一带大举起事,然后北向讨贼,以救皇上。康梁听了唐才常的设想,极表赞成。当下三人约定:由唐才常回国实施勤王的全套计划,康有为在美洲一带华人中筹款支持,梁启超则留在日本,居中策应。唐才常心中高兴,但虑帮会人物不懂军事,便抽时间到东京的留日学生中走动,寻找学习军事的人才以助。当时中国留日的学生不多,也就七八十人。唐才常一番宣传鼓动之后,在东京士官学校学骑兵的湖北人吴禄贞欣然应命,愿放弃学业回国相助,唐才常见吴禄贞勇武沉毅,英气逼人,确是大将之才,心下极喜。

    此时毕永年也到了日本,得知唐才常有起兵勤王之意,便往见他,约他拜见孙文赞襄革命。

    原来毕永年与唐才常自河南分手之后,即东渡日本加入了兴中会,又奉孙文之命回国到岭南一带联络会党,与当地的哥老会、三合会的十多位龙头大哥,如李云彪、辜天佑、师襄等取得了联系,说起反满革命,各龙头均表赞成,毕永年便提议将三合会,哥老会与兴中会合并,称“兴汉会”,以孙文为总会长,领导各山堂帮会共赴革命,大家均表同意。于是众人商量,铸了一枚“兴汉会总会长”的印章,由毕永年带了,领众龙头从香港乘船赴日本拜见孙文。孙文对众龙头进行了一番反满革命的启蒙教育,嘱其回国后广泛发展会众,以待革命之需。众龙头频频点头,谨领台命,然后就络绎回国了。毕永年却还未走,到了东京欲联络留日学生参加革命,这时方知唐才常欲起兵勤王的事,故忙劝他往横滨见孙文,欲其放弃保皇,投奔孙文旗下,改保皇为反满革命。唐才常当即一口答应,就随了毕永年往拜孙文。

    唐才常对孙文极为恭敬,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请孙文指点,并予以支持。他的计划是以勤王为号召,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联络二十万会党,同时起兵暴动,以勤王为名,行革命之实。

    计划如此宏大,令孙文振奋不已,当即表态予以大力支持,并将兴中会在湖北的机关所在及负责人姓名告诉唐才常,允诺那儿的分会将大力支持唐的具体联络工作,并说到时将发动两广一带的帮会往两湖助战,唐才常大喜,称谢不已。孙文却告诫他说:“会党之人纪律散漫,对政治并无主张,须得严加约束,防其为利而来,无利而走。”

    唐才常点头受教,却提议说:“先生雄才大略,有志救国,若能与康先生携手合作,两党联合,岂不如虎添翼,可使中国天翻地覆,那时才常听命于两位,统兵东征西讨,驱除满虏不难也。”

    孙文笑道:“我早有此意,无奈康先生固执于要报皇恩,不愿与我这反贼合作。”

    唐才常说:“康先生固执,卓如却甚有革命的念头,待我鼓动卓如,然后由他说服康先生,两派联合之事就有望了。”

    孙文点头,说:“若能如此自然最好。”

    唐才常便日夕鼓动梁启超与孙文联合,共谋革命,梁启超意动。但康有为这时已择好了日子,乘船将往加拿大。共谋革命的事,无法与他斡旋商量了。唐才常叹息不已。

    正是九月时候,天高云淡,碧天一洗。中西重太郎陪康有为一起出发离日。两人乘坐的客轮越太平洋,驶向加拿大第一大城市温哥华。大洋上风急浪高,康有为的心中也是思绪翻腾,作为中国维新派最著名的人物、第一流的学者、国学大师,他不知道温哥华的华侨们会如何欢迎自己。

    船抵港口,上得岸来。诺大的码头上,有一个华人举着牌子,欢迎康有为。那人三十多岁,精明而灵活,看见康有为的黄面孔,又是一身中式打扮,就跑过来恭敬问道:“先生可是康圣人?”

    康有为一怔,在国内时大家有时也叫他圣人,但大多带些调侃意思,可这人态度恭敬、一本正经,倒让康有为颇有些尴尬。中西重太郎忙说:“是啊是啊,你是来接圣人的吗?”

    那人说:“好极了,我叫冯秀石,正是来接圣人的。你们稍等。”说着就跑开了。

    康有为心中一阵凄凉,有三万多华侨的温哥华,派了一个人来接中国维新派的领袖。中西重在一旁替康有为惋惜,说:“贵国之人似乎不怎么关心政治,先生也不用为此难受。”

    康有为叹了口气,正要说话,忽然锣鼓喧天响了起来,那个叫冯秀石的人领了约莫一千多人,以一支锣鼓队作为前导,排队拥了过来。众人手中举着各色小旗,旗上写着欢迎康有为的字样。待锣鼓之声停歇,冯秀石便领头喊道:“欢迎康圣人莅临温哥华!”一千多人一齐举旗随他呐喊,声如雷震。

    中西重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