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伊甸园秘境 >

第8部分

伊甸园秘境-第8部分

小说: 伊甸园秘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书中说:“耶利哥的发现……可以说的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最重要的成果。”   在南太平洋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竟然有这样的类似金字塔一样的建筑,这极有可能是大洪水之前的太平洋上的一块大陆上遗物。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亚特兰提斯伟大文明的残留物。     在这座著名的城市里所发现的古文明的遗迹是很多的。这里有他们住过的,用晒干的泥砖建造的圆形房屋。这座城市由一道矗然直立的石墙围绕着,石墙至少有30英尺高。城中有一座石建的高塔,有石梯通向塔顶——很可能是一座观象台,同墨西哥帕伦克地区的那座观象台十分相似。这会是一个原始民族搞出来的东西吗?   当地的美洲印第安人对火山上的锥形凹地一直怀有敬畏之情,以至于他们平日坐在家里都忧心忡忡,害怕那锥形凹地哪一天突然冒出漫天的火光来。图为印第安人面带愁容地坐在自家的沙土地上。     发掘出来的地基用碳14作同位素测试,证明至少是公元前7000年的东西。我们不得不承认,文明社会的出现比我们原来相信的要早很多。  在斯里兰卡和马德拉斯的传说记载中,所有文明的诞生都源于雷米利。它是最先“出现于赤道附近”的大陆。雷米利是不是海水下落时,最早露出的冰河期的岛屿?如果是这样,它也一定会是首先被开垦的,而建立在它上面的玛雅文明很可能是以后才推向亚特兰提斯和穆岛的。  作家威沙·S·赛尔夫认为,雷米利是从非洲向东伸入印度洋的一个洲,按照魏格纳的学说,它应属于当时“由美洲、欧洲、西非所构成的那一整片大陆”。德国的博物学者黑克恩则认为“人类就是在雷米利诞生的,现在,它已被太平洋淹没了。”  威廉·T·布兰福特是一个英国的地质学家,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就指出过,印度和南非的古生代岩石层有某种相似处。在岩石层上,冰川留下的漕沟都指向赤道那个方向。这一事实说明,南非和印度一度是连结在一起的。布兰福特推论说,“在印度和南非之间,沿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群岛曾有过一个陆桥”。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海克尔认为,这陆桥的存在可以解释某些动物,特别是狐猴(雷米利就是以此得名的)的分布情况。他估计这座陆桥存在于二叠纪(约在18000千万年前)和新生代(开始于7000万年前)之间。   在中美洲潮湿闷热的雨林中生活的白种人。有人说他们是当初创建了高度文明后来又神秘失踪的玛雅人的后裔。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从何时起移居此地。这真是一个谜。     雷米利是一座陆桥而不是一块大陆吗?当然,这完全是可能的。雷米利在其毁于冰河末期之前,可能与印度和非洲两处都已经分开,而只是作为一个岛屿或一块陆桥而存在了一段时间。  1973年7月30日的《新闻周报》发表了一篇报道说,“这些雷米利人的后裔,隐居在北加利福尼亚州冰雪覆盖着的沙斯塔峰深处。”  当地的美洲印第安人对火山口的锥形凹地一直怀有敬畏之情,相信这座山是某一个强大的种族的栖身之处。根据《新闻周报》上这篇文章的说法,“这些雷米利人完全能控制他们的环境;他们既不需要任何食物,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把关于穆岛、亚特兰提斯和雷米利的全部证据都列出来。关于这些失踪的大陆的新材料天天都有发现。过去曾被学者们记录下来的东西,现在很多都能够和失踪的大陆这个问题连到一起来加以研究。  总之,冰河期开始时,玛雅人被迫放弃了他们在南极洲大陆上的基地。此后,他们定居在海水降落后露出水面的几个大岛屿之上。这就是大西洋中的穆岛,大西洋中的亚特兰提斯,和印度洋中可能即横跨非洲大陆和印度半岛的那座陆桥雷米利。这些地方就成为玛雅人在地球上一段很寒冷的时期中生活的基地。这一延续了50万年的阶段,也许正是玛雅移民的黄金时代。相对地讲,在这阶段他们没有同地球上各种生命有过接触,从而不曾受到过什么威胁。人类也还没有发展到能对他们构成威胁的程度。玛雅人能按自己的意愿来生活,不受任何干扰地去开采地表上的钛。非常可能,他们这时已对最奇怪的生物——人类——发生了兴趣。玛雅人也可能察觉到这些“食肉猿猴”的无限前程。  会不会有一个或更多好心肠的玛雅人充当起普罗米修斯的角色,成为希腊神话和苏美尔人的传说中给予一小群人类智慧的先知?会不会是玛雅人教会了我们利用火、车轮和耕种的技术?  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问题:玛雅的编年史把这一时期称为“猴子的时代”——会不会就是指的人类出现于地球上呢?总之,这段黄金时代对玛雅人来说结束得太突然了。冰川期的结束使巨大的冰山开始融化,海水上升,淹没了大片的岛屿和陆地。地球外壳压力的增加,造成了灾难性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根据柏拉图书中的记载,亚特兰提斯“在一昼夜间”就不见了。由于搅起了大量的泥浆,多年来海上是无法通航的。如果他的这份记载是可靠的话,那么亚特兰提斯上的玛雅人是不会有时间作有秩序的撤退的。他们大部分的宝藏,他们的科学,他们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以及他们古代的记录和历史,都被成千上万吨的泥浆埋进海底去了。   现代人的头盖骨。考古学家通过对头盖骨的研究,发现“布斯可夫”人从脑容量来看超过了欧洲的任何一个民族,无论是古代人还是近代人;而且没有牙病的痕迹。“布斯可夫”人是不是让人感到是神秘的未来世界的人呢?百万年以后,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吗?     在这一场可怕的大灾难中,生命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玛雅人的幸存者不得不逃进中美洲稠密的雨林,在火山口周围寻找隐秘的住处……  现在,我们还找到了另一个玛雅人的移民点。移民或许是来自南极洲——他们最早的基地,也有可能来自雷米利上的最近的基地。他们在冰河时期开始时,在南非定居下来。  这些奇怪的,被称为“布斯可夫”的人,是和人类“极其不同的一种类型”。人们发现他们的骨骼分布在南非沿海地区。这些骨骼使发现它们的考古学家们大吃一惊。他们并不是我们人类的祖先,而是过去“不曾发现过的人类的另外一支”。洛伦·艾斯利博士在他的《无尽的历程》一书中说:“从脑容量来看,(他们)超过了欧洲的任何一个民族,不论是古代的或是近代的。”开普敦大学的布雷南博士则指出:“从他们的许多特点来看,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比欧洲人发达得多。这就是说,与猿猴近似的地方比任何现代人的头骨都要少些。”  布斯可夫人“从头盖骨到脸”的比例,接近于5∶1。而欧洲人则只有3∶1。布斯可夫人的牙齿也是“现代”型的——这就是说,已不能适应“游猎的环境”了。人类学者还注意到,他们的牙齿“没有那种使我们吃了苦头的牙病的痕迹”。史密索尼恩协会的卢西尔·霍姆博士和牙医理查德·克莱采作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古埃及六到十二王朝中人们有龋齿(蛀牙)的只占3%,而以后的朝代中,龋牙患者竟达90%。  艾斯利博士最后说:“未来世界的人曾来过这里,并以若有所思的双眼注视着我们……他在我们的这个陌生世界的废墟中留下了自己的骨骸。如果我们对进化的认识不错的话,百万年后,‘他’可能又会重来。”  布斯可夫人以后怎样了?他们会不会在与早期人类的接触中,由于受到感染而遭受覆灭的命运?显然,一个从来不知疾病为何物,甚至没有患过龋齿的种族,一旦与古代人类和与他们形影不离的细菌大军接触之后,肯定就会人口锐减,以至最终被全部消灭。   人们在观看南美的一座小型火山爆发的情景。当火山爆发时,膨胀的气流产生无比强大的压力,喷出的烟尘火柱窜上高空,把岩石甩出几十英里之外。大型火山爆发时会产生骇人的能量,根据地质学家测定桑托林火山爆发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数百个氢弹同时爆炸。     我们也读到了某些当代学者的著作,他们把中美玛雅人的衰亡和消亡,归结为从阿芝克和托尔忒克人那里感染了疾病。玛雅人看来是一族身材不大,体质脆弱的种族,虽然非常聪明,但无法应付地球上的种种疾病。他们必须随时随地躲避人类——躲上秘鲁的山巅,躲进洪都拉斯的雨林,躲入尤卡坦的地穴,也可能潜入秘鲁沿岸的水下基地。或许,在火山口里,在南极的地下,或在月球的表层下面,至今还有他们的基地。  


人类变迁之谜亚特兰提斯研究的新发现

      亚特兰提斯研究的新发现  1956年,雅典地震学院的安吉洛斯·加兰诺帕勒斯教授前去参观塞拉岛(桑托林群岛未沉入海底的数个小岛屿中的一个)上的火山灰水泥矿井。在井底,他无意中发现了被火烧黑的一幢石屋的废墟,里面有两截烧成炭的木头,还有一男一女和牙齿。经放射性碳分析测定,他们死于公元前1400年前后,即公元前十五世纪。覆盖其上的火山灰厚达100英尺,这表明把石屋埋入地底的火山喷发可能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桑托林火山爆发究竟有多猛烈呢?为了进行比较,科学家们查阅了1883年东印度喀拉喀托岛火山爆发的记录。那次爆发使喀拉喀托岛的底部裂开,使冰凉的海水涌入,它和滚烫的岩浆相掺和。膨胀的气流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压力,掀掉了1460英尺高的喀拉喀托山的顶峰,喷出的烟尘火柱窜入33英里的高空,把岩石甩出50英里之外。火山尘缭绕地球扩散,世界各地的落日变得血红,数月后竟然引得美国康涅狄格州和纽约市的消防队都出动了。等到这次喷发施尽淫威终于平息下来时,火山的空壳塌陷进一个600英尺深的海底火山口。因此而产生的海啸毁灭了295个城镇,淹死36000人,还把一艘轮船推进内陆两英里。爆发时的轰鸣声使方圆480英里内的房屋全都震动,声音则传到2000多英里之外。   图为拥有高度智慧的古希腊思想家。古希腊思想家是一切西方美学家、哲学家及民主传统的鼻祖。而在很久以前,居住在古希腊的却是一些很原始落后的民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地质学家认为,桑托林岛火山爆发属于同一类型,只是比它还要猛烈许多倍。当时在空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数百个氢弹同时爆炸。据加兰诺帕勒斯估计,覆盖在桑托林岛上的火山灰厚达100英尺,而喀拉喀托的火山灰只有1英尺厚。风把桑托林岛的火山灰吹遍80000平方英里的地区,主要是吹向东南方,沉积在海底,至今仍然存在数英寸至数英尺厚。   桑托林岛火山遗迹。关于米诺亚文明的衰落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难解之谜。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米诺亚民族的突然消亡是桑托林岛火山爆发造成的。这场毁灭性灾难使米诺亚城市荡然无存,宫殿毁于一旦,带抽水马桶的厕所和引入凉风的房间瞬间坍塌,连同那些高超而精美的艺术品一并被掩埋于几米厚的火山灰之下。     喷发停息以后,成为空壳的火山陷入海平面下1200英尺的火山口中,造成巨大的海啸,旋涡中心的波浪有1英里高,滔天巨浪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呼啸而去,犹如百英尺高的堵堵长城,粉碎了克里特岛沿岸,在不到3小时内吞没了尼罗河三角洲,又继续淹没了640英里之外的叙利亚古港乌加里特。  以上这些数字表明桑托林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物质后果,而它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影响则可能更为深刻。  西方文明的美学、思维及民主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然而,在桑托林火山爆发之时,居住在古希腊的是一些原始部落。后来在该地区繁荣起来的伟大文化,其实发祥于一个名为米诺亚的民族。米诺亚族的人口几达百万,居住在克里特岛上的10多个城市,外围居民则住在桑托林及其他小岛上。他们使用一种很复杂的文字,热衷于各种体育运动,如拳击、摔跤和斗牛。人们使用带抽水设备的厕所,在夏天,人们会把凉风通入房屋调节空气。他们创造了精美的花瓶、装饰物,以及艺术高超的壁画。米诺亚人的使者和船队遍及当时世界的各大洋。  公元前15世纪晚期,正当这个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处于鼎盛时期,它却出其不意地销声匿迹了。考古发掘表明,所有的米诺亚城市在同一时期被一扫而光,大宫殿都毁灭了,巨大的石柱像散乱的火柴棍一样杂乱倒地。   地中海的古希腊建筑遗址。巨大的灾难使米诺亚民族几乎全部灭绝。极少数的幸存者来到了克里特岛的西部,在靠近希腊海滨的迈锡尼城登陆。公元前1400年之后,迈锡尼文明很快繁荣起来。米诺亚人教会了希腊人很多东西,其中包括建造气势宏伟、华丽典雅的宫殿。     米诺亚文明的消亡一直是个奇怪的谜。人们往往把它归因于当地的动乱或者外来民族的入侵。近年来的地质发现已使许多历史学家确信,引起这场毁灭性灾难的是桑托林火山爆发:爆发本身造成了大破坏、冲击波以及随后发生的海啸。大量的火山灰降落下来,填满了克里特岛的肥沃土地,毁坏了庄稼,并使这个岛上的土地数十年不能耕种。几乎整个米诺亚民族都灭绝了。   古代叙利亚的石雕。很明显它受到了古希腊文明风格的影响。当时的希腊文明之繁华和传播之广泛由此可见一斑。     也有少数分散在各地的幸存者。有人设法爬上了高山,也有人当火山爆发时正在远航。考古证据表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逃到了克里特岛的西部,从那儿北渡,到达临近希腊海滨的迈锡尼城。当时希腊虽然也遭到海啸的侵袭,但幸亏刮的是西北风,因而没有受到火山尘埃的影响。  米诺亚人的迁移很快就导致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400年前后繁荣起来,有文字记载的希腊史就是由此时开始的。难民们把文字、艺术、射箭等体育运动传授给希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