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红楼同人)贾琮求生记 作者:乙姬v5(晋江vip2012-06-22完结) >

第29部分

(红楼同人)贾琮求生记 作者:乙姬v5(晋江vip2012-06-22完结)-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深夜,城郊那座闹鬼的坟再次亮起了鬼火,远远的,一闪一闪。走近了,还可以听到低泣声:“娘,孩儿为您报仇了。爹,你可以瞑目了。”

  轻轻的,背后传过来吹火折子的呼声,坟前黑影大惊,转头一看,只见得树丛后走出几个人来。黑影转身欲逃,却被来人挡住去路,几下按在地上。

  火把亮起,黑影正是周掌柜。

  几日后,真相大白。

  周掌柜正是当年逃出去的那个儿子,他衣锦还乡,却发现父母都死了,家也早没了。他暗自寻访害死他娘的人,慢慢把目标锁定在了城中几个纨绔身上,刻意与他们交好,终于在一次酒后从他们嘴里得知了真相,决意报复。

  他先料理了那两个小卒子,使得傅吴二人离心反目,又寻得机会,分别用迷烟迷了两间房里的人,用吴新诚的匕首捅死了傅家宝,嫁祸于吴新诚。他唯恐吴新诚不死,又去撺掇了傅老爷子,让傅家宝的父亲给知县施加压力。不料心愿得偿告慰父母之际,却被逮个正着。

  起初,周掌柜并不认账,只说自己迷了路,死不承认自己的身份,更绝不承认自己杀了人。

  贾苜也不急,抽丝剥茧,总会抓到狐狸尾巴的。

  搜查了周掌柜家里,找出了父母灵牌和剩余的迷药。周掌柜虽十余年来容貌有所改变,村里的人不敢认实,但其长子的长相却让人一眼看出与老爷子类似。周掌柜无奈承认自己是那家的儿子。

  再逼问拷打了周掌柜身边的小厮,小厮供认,他曾经受命去磨过马鞍带子,做出那马鞍系带磨损而断的假相来。那日在青楼周掌柜还让他摸黑亲近了一个名妓,自己却出去了许久才回,后来他就被先打发回去了。

  周掌柜家中的洗衣仆妇也供认杀人案后那天周掌柜所穿衣物的袖口内有血迹。

  万花楼里有人想起当天夜里起夜时看见周掌柜出了房间,只是当时以为他也起夜罢了。

  ……

  痕迹越来越多,周掌柜心防逐渐垮了,终于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案卷送交邢部核准,等待周掌柜自然是秋决。

  贾苜没想到的是,这桩案子却给京里局势带来了波动。

  无风不起浪的御史们弹劾吏部傅侍郎教子不严,唆使家人干预审案,有负圣恩。吴新诚的大哥也受了牵连,得了训斥。吴新诚虽无罪释放,却失了精气神,噩梦缠身,最后为求清静,不顾慈母苦拦,入寺苦修赎罪去了。

  贾苜也心惊,引以为戒,对儿子的教养越发严厉起来。

  三年过后,贾苜升了知府。

  四十岁时,贾苜终于奉召进京,任工部郎中一职。

  为官难,为京官更难。

  万幸的是,贾苜身处的是纷争较小的工部,兢兢业业,埋头工作,倒也比旁人清净许多。

  贾苜的官场之路走得小心谨慎,最后以三品致仕。

第38章 贾兰的“难”

  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取名为“兰”的贾兰常常认为,自己应该叫做贾难,为难的“难”,难事的“难”。

  贾兰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他是个遗腹子。

  俗话说的好,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身为荣国府嫡长孙,贾兰从没感受过被如珠如宝的对待,府里的宠爱集中于他的宝二叔一人身上,不管是他的曾祖母史氏,还是他的祖母王氏,眼里都只有那个含玉而生的贾宝玉,至于他贾兰,就算不被挤到角落去,呆的也是不起眼的地。

  府里只有一个人对贾兰掏心掏肺,那就是他的母亲李纨。

  母亲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外祖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母亲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初嫁入贾府,肯定也曾鲜艳明媚过,只是父亲贾珠早丧,自有记忆起,贾兰眼中的母亲就是一个恪守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李纨唯一的指望就是贾兰,自小对他管教甚严,只拘着读书练字,即便是玩乐,也只许他习射消遣。

  贾兰记得,自己小时也曾抱怨过厌过学,想象着自己如若有一个父亲,大概会轻松许多吧。贾兰记得,那是母亲第一次打他,用戒尺亲自抽了他手板二十下,后来又心疼得抱着他直哭,掉了一夜的眼泪。

  当时府里是什么反应?

  贾兰仔细回想,祖母王氏派了人来训斥了母亲一顿,祖父倒是觉得媳妇教导有方,让人送了一套文房四宝进来,老太太派人送了点药来了,府中并没有任何一个主子来探望过他,倒是环三叔,偷偷地来看过他,陪他说了半晌的话。

  虽然贾兰自己是二房嫡长孙,贾环是二房庶子,身份有差别,如他父亲还在,这差别可称得上是天壤之别吧。贾兰一直觉得自己与环三叔同病相怜,在府里同样的被忽视被冷落,就算他是嫡环三叔是庶,他们却是自小的玩伴,在荣府二房中唯一的玩伴。

  后来进了家学,同样处境的又多了一个琮三叔。贾琮在贾环眼里是个好学清冷的人,初时他并不亲近这个见面不多的琮三叔,但处得久了,发现这个琮三叔也是个妙人,面冷心热,学业比他们都出色却从不自傲,有点还会提点他们几句。

  贾兰从小就知道,母亲一直在为他以后的日子打算,精打细算,把银子积攒下来,即便是被琏二婶子取笑也依然故我。

  贾兰常想,母亲当初决计想不到,她辛苦攒下的家当有朝一日会烟消云散,不名一文吧。

  贾兰不愿去回忆牢里的那几个月,那是他第一次□裸地看见人性的丑恶,平日低声下气的仆役小厮们会为了一口吃食向以前的主子们动手,贾兰在头几天压根就没抢不到一口吃的,不是环三叔琮三叔把自己得的不多的吃食分了他一口,大概他早就饿死了。好在没多久,下仆们都陆续地发卖了,牢里只剩下几个原本的主子,吃食虽粗陋份量也不足,到底不用去抢食了。天气一天天的变冷,夜里,他们四个人挤在一处彼此取暖。当时贾兰绝望地觉得,这样的日子只怕会延续到他的最后一天。

  赵家村的李家小院给了贾兰最温暖的回忆,在那里他吃到了几个月来的第一顿饱饭,洗了第一个热水澡,虽是粗布衣裳,至少穿得暖暖的。

  贾兰去找了舅舅,舅舅见了他,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他和母亲都回李府,不过要与贾家断了一切联系;二是他日后就跟着末落的贾家混日子算了。贾兰当然知道第一个选择是他最好的出路,但让他从此抛了贾家,他却下不了这个狠心。

  舅舅也没逼他,只让他回去与母亲商议,说是过几日就派车去接他们母子,他们母亲可以自己选择去留。

  母亲李纨想都没想,就选了第一条路。贾兰想劝劝母亲,母亲却哭诉道:“兰儿,你觉得母亲在贾家这十几年过得如何?母亲苦啊,母亲从没告诉过你,太太当初压根就不乐意母亲进门,这桩婚事是老太太和老爷的主意。从进门的头一天起,太太就对我鸡蛋里挑骨头,还死命往我房里塞人,压着我进门不到两年就抬了两房姨娘,要不然你父亲怎么会身体虚弱早逝?太太却反咬一口,说我扫把星克失,当时就要打杀我。要不是母亲怀了你,母亲只怕早就会被逼得追随你父亲而去?老太太表面上对我和善,其实兰儿,你在她心里哪比得上宝玉的一个小指头啊?为着太太对我苛刻,你外祖父气急,你舅舅们也曾上门理论,最后关系僵冷,你母亲我好些年都没能回娘家啊。要不是你舅舅出息,府里人才不敢太过怠慢我们,你我母子二人才能活下来。兰儿,你舅舅对我们有大恩啊!我现在就想回家,你难道忍心不与母亲在一起吗?”

  “母亲,可环三叔琮三叔他们怎么办?要不我们求求舅舅,帮帮他们吧?”

  李纨心想:贾家这些人她这些年厌烦透了,早就想甩了他们,哪还会给自己兄长惹麻烦?只是兰儿?

  “兰儿,你不用担心。这李嬷嬷,本就是你琮三叔的奶娘,他们只怕是你琮三叔留的后手。你如果担心他们的生活,等我们回了李府,攒下月钱送过来给他们就是了。”

  孝道大于天,在贾兰心里,母亲李纨的重量远远重于其他人,虽然心里有些咯应,到底跟着母亲进了李府。

  李府的生活说不上好也说不出坏。生活上自然衣食无忧,母亲回了娘家,心情舒畅了许多,人也开朗精神了一些,这自然是好处。坏处呢?寄人篱下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李府规矩森严,虽嘀咕耳语没在贾兰面前展现过,贾兰也看得出下人们对他的忽略与不敬。李府表兄们对他的态度也淡淡的,虽同在学里读书,却没人与他多说一句话。贾兰忍着,从没与母亲说起过,他不想让母亲担心,这毕竟是她的娘家,如果她娘家人对她儿子不好,她心里只怕比他难受上百倍吧。贾兰埋头读书,他不甘,他不想一辈子都仰人鼻息。

  贾兰也曾想着偷偷给贾环他们送点银子去,可他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信得过的人,压根就不敢把事情捅到舅舅面前去,他清楚地记得他入李府的条件。开始,他还巴望着母亲以前的陪嫁丫鬟素云,现在的周家嫂子能帮他一把,她都是接了银子满口答应,转身就把银子交了母亲。几次后,母亲叫了他进去,训斥了他一顿,他才绝了念头。

  进李府一年多,母亲让他穿了一年的素服,却没告诉他原因。直到很久以后,贾兰才知道当时母亲是让他为他的祖父母戴孝。

  以前的素云,现在的周家嫂子,自小陪着他长大,可能是觉得违了他的意,对他更好了几分,所以几年后,周嫂子一日跟他提起在府外遇到贾环贾琮的事,贾兰才知道他们来找了他好多次了。

  贾兰提起胆子,去求了舅舅。舅舅开始不答应替两个贾家人说话,贾兰最后答应以后听舅舅的安排,舅舅才松了口。

  中了进士,娶了舅父同年之女为妻,自己开了府,当了官,平步青云,给母亲讨了诰命。

  母亲得了诰命封赏没几天就去了,她这一生也算是风光而终吧。

  为着丧事好看一些,母亲毕竟还是贾家的媳妇,舅父终于松口通知了贾家人。

  屈指算算,贾兰已有差不多二十年没见过琏二叔环三叔,琮三叔十几年曾匆匆见过一面,却也没说上几句话。

  贾兰看得出,贾家人对他满腹意见,贾兰却说不出自己的苦,没有李家,就没有他现在的一切,他没办法,只好听了舅舅的安排。在他的母亲的影响下,他的妻儿都更亲近李家,压根就不愿意与贾家这头的亲人打交道。

  贾兰一次次地提醒儿子,他姓的是贾,而不是李,但用处并不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风光的李家自然比落魄的贾家吸引人,贾家最风光的贾琮连个进士都没中,现在也不过七品而已,与李家比起来,十成十的穷亲戚。

  又是十几年,贾兰才再次得到了贾家人的消息。他下朝回家,才得知贾家来人等了他半天,最后留了贴子走了。贾兰狠狠罚了几个怠慢的门房,又冲妻子发了一通火,他这些年已升到三品,在家中威严日盛,即使是在如日中天的李家面前,也可以直着腰说话了。

  过年时,他见到了环三叔的儿子贾萱和琮三叔的儿子贾苜,他们都是应界的举子。贾兰很高兴,贾家出的人才越多,他朝中的助力就越大,贾家又站了起来,他也就有了归宿。

  匆匆一唔,贾兰就看出贾苜比贾萱更灵活更有才华一些。结果果不出他所料,贾萱高中。

  贾兰很高兴,他没看走眼,贾苜考中了庶吉士,外放政绩也很是不错,三届知县当下来就升了知府,确实是个培养的好苗子。贾家也算后继有人了。

  更让贾兰高兴的是,他的琮三叔在五十岁时得了个爵位,爵位虽不高,却代表着贾家的荣耀。

  两边的走动多了起来,隔在中间厚厚的冰慢慢融化了。贾兰六十岁致仕后常到赵家村贾家大院小住,他老了,环三叔琮三叔也老了,三个老头子在一起说说话也是一种自在。

  贾兰临终时的遗言是:他要埋回金陵贾家坟地去,他姓贾,母亲当初不愿回金陵,但是他一定要回去。他即便是死,也是贾家人。

第39章 迎春

  “太太,昨儿那边又闹了一整宿。”

  “哦,你瞧着老爷现在身子骨怎么样呢?”

  “我看着玄。”

  “那就让他再高兴点。”

  “好的,太太。”

  看着铜镜里这个面目全非的女人,孙贾氏轻轻地摸上自己的脸。自己有多久没仔细瞧过这张脸了,十年?还是十五年?

  她今年还不到三十五岁,两鬃却已经染上了霜色,虽然巧手的丫鬟梳头时巧妙地把白发藏了起来,但她知道那白发还在,就藏在底下。

  “太太,该到老太太那儿去了。”

  “好,等等。”

  孙贾氏扬起右手,往自己的脸上狠狠一甩。

  “太太,您别使这么大劲。”

  “没事,都习惯了。来,再给我扑点粉。”

  林全家的抹了抹眼睛,再没多说一个字,上来伺候孙贾氏补妆。

  “绣橘,这些年苦了你了。”

  “太太,我跟您这么多年,能一直伺候您,一点也不苦。”如今的林全家的,当年的俏丫头绣橘努力扯出笑来,下巴处却有一道深深的疤痕,显得那笑容极其丑陋。

  “再等等,再等几天,我们就彻底安生了。”

  “太太。”

  “好了,什么也不说了,我们去给老太太请安吧。”

  孙母的院子在正房的西侧,还没进去,就听得里面一片欢声笑语。

  “太太来了。”

  “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今儿早上觉得怎么样?媳妇瞧着您这两日似乎有些睡不安稳,特意交待厨房给您熬了龙眼肉粥,养心安神。还有昨儿得的新鲜野兔,也让人好好糟了给您佐粥。不知老太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