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昔年兵戈 >

第14部分

昔年兵戈-第14部分

小说: 昔年兵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三天前一样,我仍然想不出甚么言辞来安慰亡者的家人。不过毕竟有师叔和姬发在场,其实也用不到我多话。小小一座城池,竟然丧了数员大将,这的确恍如一场噩梦般,却终究不是噩梦——兵戈之事,本就是如此惨烈罢。
夜色渐沉,我在灵位前不尴不尬了许久,终于还是告辞离开。

毕竟是大捷之后,军士们兴致高涨,营寨里四处谈笑声不绝。我想,大家看到用一副僵硬笑容回应他们致礼的杨将军,大概都觉得这人真是古怪得紧。
漫无目的地逡巡了很久,突然发现,离那座熟悉的营帐不过十丈远了。
帐中没有灯光透出来,这却是少见。在后营没有看见他,时辰还早,莫非已经歇下了么。
小五带伤未愈,定然不在值守;也许换了个不认得的兵士罢。——想到这里,脚步已经停下。
不管对认得不认得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转了个方向,下意识地避开人群。人声渐渐稀疏下来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觉得安心。
也许我真的是个不适合热闹场面的人。——或者说,注定要在大家群聚的时候,跑到僻静处来吹风的。
我怀着这样自嘲的心思抬起头,却蓦然瞥见倚坐在一棵树下的那个无比熟悉的背影。
直觉让我首先停步屏息。
他的肩膀在轻轻颤动,虽然很轻,我还是看得一清二楚。那一瞬间的想法,现在有些记不甚清。
——也许,是往昔看他阵前斩将看得多了……还有和天化他们争令箭,干嘴仗,闹别扭,也看得多了。如今这一幕入眼,便教人一时间没话可说,只是在原地站了很久。
等到回过神来迈步上前的时候,他倏然站了起来,转身面向我。
那双漂亮清澈的眼睛里闪出惊疑和警惕,也许还有更加偏于敌对的意味——就像昔年我岐山报号,阵前诈死,当夜变作花狐貂潜回相府那次。
那时他虽已身为大将,却毕竟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心想要护卫未带寸铁的师叔;而我,也还是教人摸不清底细,不知是人是鬼的“杨道兄”。
而现在……诸事都不同了罢。

似乎意识到自己脸上还留着明显的泪痕,他抬手想要去擦,却又停下,只疾步向自己营帐的方向走去。
你这算什么……就不能略给我留个台阶下么……
我上前拉住他手臂,却没有如意料中被甩开。
“有话日后再说罢,休教旁人看见了。——莫说一千个人,就是半个,我如今也应付不来。”
这语气一派淡漠,似乎漫不经心;而教我心下一颤的,却是其中透出的那绝非属于他的疲惫无助。
“那日……是我急火攻心,口不择言了……”
他闭上眼睛,片刻又睁开,定定地看着眼前墨也似的夜色。
“你说的哪有不对处。句句在理,我就是再蛮横些,也驳不得。”
“武吉昨日攻城换班时,和我细述那天情形,的确并非你的错处……我当时说了些有的没的,如今自己也记不全……”
我尽力回忆当时说了些甚么——本以为真的记不起,却不料字字句句都浮上脑海来。
“你连武成王也不拦下,难道当初……”
当初……
金鸡岭一役,我们尚有工夫哭天化几声;而青龙关天祥阵亡之后,便是连番恶战,连伤心落泪的空隙也无。
这傻孩子怕是从那时候起,就铁了心肠要替他们兄弟挡在武成王前头罢。
“‘难道当初’那话……是我欠考虑了,你也莫要当我就没有说错话的时候——如何罚我都好,只是不要存在心上罢。”
他略怔了一下,咬牙极力想要忍耐,却终于滚下泪来。
“我哭的是死在金鸡岭那家伙……和你没相干,就算你本事通天,也别把万事都揽到自己身上……”
好罢,和我没相干。

……

“我想了这半日,也没甚么好罚你……倒不如……”
早该想到,这人毕竟不是甚么省油的灯,
“今日便把阁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身世来历……讲来听听罢。”
刚刚松出的那口气险些被他一句话憋回去。也罢,早晚是要对你说的。
“既如此,将军请坐,听末将禀告。”
“又泛酸了。——以往有百十人问过,你横竖不肯说;只怕如今这人中龙凤的来历出口,要把人吓跑了罢。”
虽然如此说,他还是在我身边坐下。
其实我曾经暗地里想过,该怎么讲述自己的身世;但思之再三,也不过还是那个故事。
一位在山中求道的青年,邂逅了私自下凡的天帝胞妹,一见钟情。然而仙凡有别,通婚即是违背天条;那青年尚未看到即将出世的一双孪生儿女,就被前来擒拿仙子的天将以抗旨之名处死。
仙子诞下一对婴儿,铁下心肠不再回返天宫;而一直跟随她左右的侍女也和凡人相恋,产下一子。天帝震怒,威加雷霆,竟将侍女夫妻一同取了性命。那仙子独力携三个幼儿抵挡支绌,却终于被兄长下令幽禁于桃山之下。
所幸那三个孩子各有缘法,俱被仙家解救,授业于高山。仙子的长男十四岁上斧劈桃山,救出母亲,抵挡天兵,甚至还要干出更加出格的事来;当下群仙力谏,天帝下旨赦了妹子的“罪名”,接她重返天宫。那仙子本来意懒心灰,却念及种种缘由,携了女儿回到上界。
那劈山救母的少年奉了母命,不再和上界交兵,回返师门专心修炼;正逢人间殷纣无道,刀兵四起,被师父派下山去,在西周做了个不大不小,劳力劳心,却又上下受气的将军。
我尽量若无其事地讲述这些,用余光看着旁边那人的神色,可他除了怒斥上界“好没天良”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讲完了么?”
“完了。”
“阁下原来是这般了得的出身,往昔真是大大地失敬。”
我瞥了他一眼。
“你看,就不许我偶尔消遣你一遭……莫说你和天帝是舅甥,就算你是他祖宗,还怕真把我吓退了不成。”
我们这位正印先行将军靠在我的肩头,带着三分睡意补上一句,
“只要是你,也就罢了……〃
六 渡河

杨戬

季秋天气毕竟不好在露天坐上一夜,三更不到,我们便各自回营帐去,于是我搜索枯肠想出的那些可称作“赔情”的言辞也省下了大半。

次日大兵进关,收编降兵,开放府库,少不得又是诸事繁杂。虽然我本营的兵马有限,却也没得躲懒,早被师叔叫到帅府协理军务。将帅十多个人一直忙到晌午,却忽然听师叔道:“年纪果然是不饶人的,如今冷热也察不清——今天一早天气恁般阴沉,这会儿又起了大风,怎么倒不如前两日那般冷飕飕的?”
韦护笑道:“师叔‘察’得甚明,我也是如此觉得,大约是这帅府有墙桓砖瓦挡着,比之营帐严实些,故此不甚冷了。”
郑伦头也不抬地插言:“非但如此,今天也不知为何,还多了些阳春三月的气息哩。”
——这起人都是商量就了来挤兑我的,只好当没听见罢了。

安民,庆功,以及丧礼,在随后的三五天内终于都办妥了,人心也渐渐安定下来。据探马报知,除了东伯侯姜文焕取游魂关未下,其他各路诸侯大多往孟津会合,只待迎接西周大军。君臣将帅商议了一番,决定二十日之后发兵渡河。

待到起兵那日,已然入冬,此处虽非极寒的北地,却也风雪渐起,寒威益重。到了黄河岸边,各营奉了元帅军令,往渔家借办民舟,又有那大户和商贾,也将自用观览及运货的大小船只出让,共有数千艘可用。虽然如此,大军毕竟逾六十万之众,且大河波浪汹涌,非熟识水性者不能驭船,加之天寒,故此又是好一番艰难。
待到第二日晌午,姬发和师叔登上“龙舟”。——虽负此名,实则也只比寻常花船宽绰坚固些。众将纷纷请令随身护驾,却大多被师叔遣去看顾本营兵马,只留下几个门人而已。
龙舟离岸,往河心驶来,只听得舱外风声呼啸,波浪滔天,这艘大船在其中上下颠簸起来,真如同一枚落叶般。即便是自幼惯见急流险滩的我,也不禁讶异于如此水势。姬发虽然一向沉稳,此时也微露惧色:“相父,久闻黄河浪急,却原来是这般厉害的?”
师叔微笑道:“千岁,数番险恶阵仗,也俱经过了,相较那时的危殆,这又算得甚么。”
姬发思索了片刻,幽幽地道:“相父岂不知,那些险恶的兵阵,都是人力所成,即便凶狂一时,终须有破解的法子;这大河既谓‘天险’,便如面前摆下一道兵阵,却无既定的章法可破,只好祈求上苍庇护,胜负却依然是不能掌控的……”
师叔看着他,并未答话,又听他续道,
“天意无可猜度,也并非渡河这一件事上……”
师叔似乎不想再接续他的话,只是回头看着坐在舱门口的我,淡淡地笑了笑。

我退出内舱来,回手将门关上,只听武吉在一旁道:“千岁又在讲古了么?倒没见过这样人,明明坐船坐到河心,还这般指着‘天’说三道四的,难道不怕翻船么?“
韦护笑道:“大约作了王侯的,想的都和我们大大不同,好歹有师叔忍了他,我们就推耳聋也罢了。” 
我还没答话,却见内舱一个护驾的侍从出来,又开了外舱的门,对我们拱手道:“千岁要看水势,将军们各有神通,还请护持着些儿。”
师叔随即和姬发来到外舱,但见白浪排空,将天日几乎也遮蔽了。君臣正赞叹间,忽然河里一条白鱼跃进舱来,约有二尺来长,左迸右跳。姬发一惊,转身问师叔:“不知此鱼入舟,主何吉凶?”师叔拈须道:“鱼入王舟者,主昏君当灭,周室当兴,正应千岁继汤而有天下,正该贺喜千岁。”
姬发的脸色从疑惑转为和缓:“既然上天有此垂象,乃大吉之兆,将它掷回水中罢,也当放它一命。”
师叔摇头道:“千岁岂不闻天赐不取,反受其咎,如今鱼既入舟,理当食之,不可轻弃。”便命左右将鱼送去烹煮。
一时他们君臣进去,依旧掩上舱门,韦护笑道:“这可好了,‘上天’有些好脸色,他也不那般缠夹不清了。”

半顿饭工夫,又有侍从端着食盒出来,奉与我们几个,只说“厨下方才献上的,大王不肯独享,请各位将军共食”。待他进去,韦护将盒盖揭开,见里面端端正正的五个盖碗,其中各不过二两鱼肉,汤比一茶盏略多些,憋不住笑道:“也不知这算早晚哪一顿饭食。——罢了,既然有这样面子,劳驾杨师兄把船头上两个看水吹风的叫回来,免得说咱偏了他们。”
雷震子听得前后缘故,虽然哭笑不得,却碍于“王兄”的面子,转身进舱中去了。哪吒却依旧坐在原地,冷笑道:“一碗鱼汤还有这么重大的干系,我可不敢领赏赐,万一被师叔说中了,岂不是也陪着‘顺应天意’去,这事大家捧场罢了,莫要算我一个。”
“你还当师叔是认真的?不过是见他自家纠缠罗唣得多了,借个彩头来哄他。”
“便是这样,我也不领。——谁少他这半碗鱼汤喝。”
其时朔风凛冽,这两盏鱼汤放在船头上,也终于成了两块鱼冻。

待到过河登岸,师叔带了众将先往孟津来,见了各路诸侯,少不得一番寒暄谦让,随后又命我们几个门人去请姬发。众诸侯先得了师叔的交待,在姬发面前并不提伐君吊民的话,但毕竟要尊西周为首。师叔说不得依然登了帅位,协领众人商议军情政务,又命我和哪吒各自换了正装,全副盔铠,随侍左右。这差事仿佛站仪仗,固然没人喜欢,然军令如山,加之如今四下里皆有生人,也不得不严谨护持主帅。
诸侯会集了三日,还是不免要言及讨伐昏君,另立明主;姬发一力谦让,不肯担当王号,只说周军此来,意在迫使国君一扫弊政,绝非有意取而代之。——这话莫说诸侯,就是我听了都要发笑,然则这样的场合,便是听了如何可笑的话,也只好忍着。旁边那素来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尚且无动于衷,难道我还忍不下么。

这天午间摆宴,我们刚刚护持师叔入了席,却听见门外燕语莺声:“请问大周的姜元帅可在这里?”
进来的是七八名女兵,拥护着一个戎装丽人。那女子不过十八九岁,金甲红袍,腰悬利剑,眉眼十分娇俏动人。座上的南伯侯鄂顺一见,连忙站起身来叱道:“湘儿,如何这般不懂规矩!不待通报,怎能擅自到这里来?”
少女上前行礼道:“姑丈莫要动怒。侄女也并非白丁,乃是南路大军的一名副将,我看这里坐着的将军,颇有几位官阶不及我的,如何我就来不得?”
鄂顺哭笑不得,离席来到师叔面前作礼:“姜元帅不知,此乃内侄女徐湘,因有些武艺,随军征伐。她本来年幼,不知进退,冒犯之处还请恕过。”
师叔笑道:“这位小姐既然也是将官,何妨请来席上同坐。——却不知小姐要找本帅,所为甚么事?”
徐湘的眼光在师叔左右扫了扫,旋即笑道:“久仰姜元帅大名,今日见了,也不枉千里迢迢来了一遭。——只因前些时,我姑丈在扬州驿馆见了元帅麾下一位威名远播的将军,不知怎的,便想起我的亲事未定,和这位将军提了起来。听说教人家回绝了,只说一心修道,不提婚姻。我却素来听说,同样是姜元帅手下的修道之士,也有成就姻缘的,故此今日来当面问问:是果然无意婚姻,还是未曾见面,就揣度徐湘有哪些配不上的地方,才推却了——请教哪位是杨将军?”
满座皆惊,纷纷相顾。师叔不禁有些茫然,旋即若有所悟地看向我。
我不禁有几分埋怨南伯侯:这样的前后缘故,居然也和女孩儿细说了?然而事已至此,闷声不响是混不过的,我离了座位,向那徐小姐行礼:“末将正是杨戬。南伯侯所言,字字不假。区区乃山野修道之士,实在无意婚姻。周营虽有得配良眷者,俱是各人缘法,未可并论。小姐花容月貌,武艺精熟,又生为金枝玉叶,日后自然得配俊才,哪里是末将高攀得上的。”
我原想这般一个金尊玉贵的王侯之女,当着众人闻得我这番话,不知要如何羞怒,自己须费怎样的气力才能圆场;岂料徐湘听了,嫣然笑道:“前面的话,都是道理,只最后一句蹊跷:我看将军人才非俗,又久闻你有腾挪变化的奇异本事,只怕这天下的‘俊才’,未必有几个及得上你,且说甚么‘高攀’,却不是来搪塞我的?”
“小姐取笑了,末将岂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