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作者:烛(起点vip2013.12.09完结)-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今晚你自己去潇洒吧,明天再来找我们……就是这样,拜了!”
一段话下来,根本不等王观的回应,对方就直接挂了手机,让他苦笑不已,然后随便向沙庆丰打听睡眠美容治疗是怎么回事?
“没听说啊?”沙庆丰十分茫然,也一脸苦笑道:“这些玩意我从来不关心,也没有关心的必要……,”
“就是弄点熏香,脸上贴着面膜,然后躺在牛奶里睡觉呗。”
皮求是很有经验似的开口说道,然后察觉另外两人怪异的目光,连忙解释:“你们嫂子硬拉我去体验了一回,说是可以减肥,但是我光喝牛奶就觉得饱了。”
“哈哈……”
王观和沙庆丰忍俊不禁,说说笑笑之中也慢慢的返回酒店口。
第六百四十章 哥窑炉
当然,这个酒店不是君悦,而是皮求是投宿的地方。这个时候该走的也都离开了,只剩下老孟和沙庆丰留了下来,陪着王观和皮求是来到了酒店。
知道王观要来,皮求是也帮他订好了房间。在前台办理了下手续之后,几人就轮流抬着吕祖神像来到了房间之中。
叫唤服务员送来茶水待客之后,看见服务员退了出去,在合上房门的一瞬间,皮求是就在沙发上蹦了起来,以与肥胖身体相反的灵敏速度,直接扑到了神像的旁边仔细打量起来。
“皮兄,你这是在干嘛?”沙庆丰和老孟有些莫名其妙。
“看宝贝。”皮求是头也不抬,继续深入研究,东摸摸西碰碰,若有所思道:“木质有些坚硬,难道是珍贵的材料?”
“珍贵木料?”
老孟和沙庆丰一听,不约而同围了过来。
一番打量之后,老孟又凑近嗅了嗅气息,顿时摇头道:“不对,这应该是普通的樟木,樟木有特殊的气息,可以防止一些虫子的蛀咬,但是味道也十分明显,很容易鉴别出来。”
“没错,就是樟木。”沙庆丰也十分肯定。
“不是材料的问题,难道说木雕神像是出自大师的手笔?”皮求是又沉吟起来:“不过没有款刻,比较难以鉴别。”
“这个木雕像除了五官有几分精神以外,整体的手艺也谈不上多好。”与此同时,老孟摇头道:“应该不是大师的手艺,不过从表面的纹裂情况看来,应该也有一些年头了。对了,你们能够看出这是什么流派的雕刻手法吗?”
“……看不出来。”
沙庆丰打量片刻,直接摇头道:“虽说中国最著名的是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粤省潮州金漆木雕、闽省龙眼木雕四大流派,但是在这四大木雕以外,各个地方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木雕工艺存在。”
“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自然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派别。”说话之间,沙庆丰摇头道:“我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加上神像木雕特点不怎么明显,真是不好判断啊。”
“很对。”老孟深以为然,也有些不解道:“无论怎么看,这尊神像都比较普通,不至于是什么宝贝吧?”言下之意是怀疑皮求是看走了眼。
皮求是一听,又打量木雕神像片刻,立即回头道:“兄弟,你也别光顾喝茶呀,快点过来看看,东西好像不对啊。”
“东西本来就是这样,能有什么不对的?”王观一笑,也轻步走了过来。
“不是不对,而是没有想象中的好。”皮求是微微摇头,有些迟疑道:“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呵呵,让我看看。”说话之间,王观也凑了过来,不过他没有观看吕祖神像,而是顺手把神像之前供奉香火的小杯子拿了起来。
当然,就算那个壮汉平时不烧香拜神,但是很久以前,吕祖应该是经常享受香火供奉的,所以不仅神像正面被烟火熏得微黑,连插放香火的小杯子也沾满了香灰。
现在王观把杯子拿起来,手中自然不可避免的沾上了大片乌黑。不过他自然不会在意,顺手把香灰倒进了附近的垃圾桶,然后径直走进卫生间用水清洗起来。
过了片刻,王观一脸笑意走出卫生间,迎面而来的却是皮求是三人的围观。
“兄弟,香炉是什么好东西?”皮求是睁大眼睛观察,可惜东西比较小巧玲珑,被王观握在手中之后,就严严实实的让人看不清楚。
“一个三足小炉,笔筒形状的小香炉。”王观轻笑道,也没有急着把小炉亮出来,而是另外找了条干净毛巾,顺势把小炉包裹在其中,十分仔细又非常小心缓慢的擦拭。
“又吊人胃口。”皮求是埋怨了句,脸上却有几分惊喜道:“真是宝贝?”
“差不多。”王观点了点头,又继续细细的摩挲,把小炉上的污渍抹去。
“诶,我们真是灯下黑啊。”
与此同时,沙庆丰苦笑道:“只顾看神像了,却是忽略了香炉,还是小兄弟比较细心,也难怪能拣到大漏。”
老孟也深以为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尤其是拣漏,只要你比别人先想到一步,那么你就赢了,而后知后觉的再是后悔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就好比刚才,几个人一起看东西,但是他们三个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木雕神像上面,却是把神像的香炉给忽略了。对于一个行家来说,无论是大意也好,不细心也罢,反正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沙大哥过奖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没留意神像,而是注意到香炉造型比较特别。”这个时候,王观自然解释起来:“毕竟笔筒状的三足小炉比较少见,所以我就特别留意的多看了几眼,然后感觉这小炉就算有香灰覆盖,却有一股比较特殊的气韵……”
现在王观经验十分丰富,但凡解释不通的事情,直接归类于直觉。反正相对异能来说,直觉尽管也有些玄乎,不过也能让大家接受。
以现在为例,听了王观的解释,另外三人努力的回想,硬是没有想起笔筒状的小香炉上有什么特别的气韵,但是却没有怀疑王观的话。
毕竟直觉这种东西很难说的,有时候非常灵验,有时候压根不准。灵验的时候自然很神,不准的时候就是渣。很显然,从王观喜悦的神态来看,他的“直觉”应该是灵验了。
接下来三个人自然是眼巴巴的看着王观,脸上充满了催促的神态,让他不要再卖关子,赶紧把东西亮出来,让他们观赏一下。
“嗯,可以了。”
就在这时,王观反手把笔筒状的小香炉倒扣在桌面上,然后笑道:“大家瞧好了,东西可不简单,至于是真品仿品还是赝品,就需要请三位大哥仔细鉴别了。”
说话之间,王观手指一松,离开了桌面。就在这一瞬间,其他三人纷纷看了过去,只见桌子上搁了一个十分精巧的竹筒状小香炉。
当然,这肯定不是重点,重点是香炉的身上好像十分残缺,表面上有大小不一,好像层层叠叠一般的蛛网状裂纹。然而在看见这些网状裂纹的一刹那,皮求是三人再也无法淡定,不仅是眼睛瞳孔收缩起来,连鼻息也粗重了几分。
“哥窑!”
好半响三人才反应过来,不约而同伸手过去。三只手在空中相遇,却纷纷停了下来,也不是礼让,而是害怕在相互抢夺的过程中使得香炉磕碰坏了,那么他们可赔不起。
哥窑,那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的特征十分明显,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开片。
这些开片有金丝铁线之称,其中大开片中套着小开片,大开片颜色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色发金黄,称金丝。这种特殊的风格,十分符合世人的审美观。
当然,这里所说的审美观,自然是残缺之美。
这种残缺的出现,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某个陶工不小心放错了釉料,然后在烧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的裂片,一窑瓷器自然烧废了。
不过既然已经铸成大错,也没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干脆将错就错。反正烧成的瓷器只是表面开裂而已,内部还比较结实,一样可以将就使用,所以干脆拿到市场上低价甩售……然后奇迹发生了,相对品相完好的瓷器来说,这种有开片的瓷器无疑是非常新奇的东西。无论古今,人总是有猎奇的心态,反而瓷器价钱也不贵,干脆买一个回去。
这样一来,那些开片的瓷器自然在短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
见此情形,陶工再迟钝也应该明白发财的机会来了,然后回去潜心研究瓷器开片的原理,慢慢的终于形成了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瓷……以上纯粹王观揣测,不过也比较靠谱,至少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估计就算是当初开创姓发明哥窑瓷器的人,也不会料到这种形制的瓷器在后世会那么受欢迎。
从北宋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南宋、元、明、清,也包括了现代,世人从来没有淡忘对于哥窑瓷器的追求,仿品自然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真品,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反正根据统计,真品哥窑瓷器十分稀少,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而且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每出现一件,一般成交价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统计数量什么的,大家可以忽略不计。毕竟类似这种珍贵物品,不管是什么人得到了,一般会秘而不宣,自然不可能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只能说是有一件算一件。
不过,也可以肯定,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哥窑瓷器,百分之95以上都是现代仿品。另外的百分之4。9999是元明清的仿品,只剩下百分之0。0001有可能是真品。
当然,只是有可能而已,谁也不敢确保这个几率的正确姓。
所以皮求是三人在惊喜交集之后,也慢慢的恢复了冷静,开始琢磨着眼前这件哥窑笔筒状小香炉到底是真是假,又或许是仿品……
第六百四十一章 病态与天趣
“所谓长者为先……”就在这时,老孟笑呵呵道:“不好意思了两位,我的年纪比较大,你们就礼让一下大哥,让我看看吧。”
说话之间,老孟不客气拍开另外两人的手,径直把笔筒状的小香炉拿了起来观赏。
“你怎么不提孔融让梨!”沙庆丰嘀咕了下,也凑近观看起来。
乍看之下,无论是香炉内外,都有开片的存在,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充满哥窑风格的瓷器。之所以说是充满了哥窑风格,因为在没有确定真伪之前,也只能这样描述。
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不会去轻易判断一件东西的真假,而且越是珍贵的东西,就越要小心谨慎。不然一个疏忽打眼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或许还会赔上了好不容易才积累下来的声誉。
老孟和沙庆丰是比较有名气的艺术品经纪人,可不是国内某些没有节艹的专家。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声誉,因为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声誉毁了恐怕连赚钱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自然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作风。
然而打量好久之后,老孟却不断的摇头,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
“怎么,香炉有什么不对?”沙庆丰连忙问道,就算在旁边看,但是没有上手,他也不好判断东西的真假。
“不是不对……”
老孟小心翼翼把香炉放了下来,然后挠头说道:“釉色很肥厚,纹片又十分自然粗硬,符合金丝铁线的特征,尤其是炉口微紫之色,底足又有铁色的氧化包浆,再加上表面犹如酥油似的光泽,以及釉内如珠隐现的气泡……”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聚沫攒珠……”老孟总结起来,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叹:“完全就是真品哥窑瓷器的特征。”
一瞬间,沙庆丰吞了吞喉咙,有也些明白老孟为什么要挠头了。前面就提到了,真品的哥窑瓷器十分珍稀,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在见到笔筒小香炉的时候,两人先是一阵惊喜交集,然后冷静下来了,心里就觉得这应该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仿品,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或许就是现代的赝品。可见在潜意识之中,他们就排除了是真品的可能姓。
然而等到真正上手鉴定,发现东西居然不是赝品,也不是仿品,有可能是真品的时刻,老孟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惊喜激动之余,肯定是不自信,害怕是自己鉴定失误看走了眼。
明白老孟的心理,沙庆丰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第一时间拿起了香炉,十分仔细的研究,从开片的裂纹,再到釉色的光泽,以及香炉的分量,每个细节都斟酌了好长时间……足足过去了半个小时,沙庆丰也抬起了头,一脸苦笑道:“孟兄,不仅是你,我也觉得这好像是真品。”
“是真品那是好事呀,你们难道不希望这是真东西吗。”
皮求是鄙视两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家伙,没好气道:“哥窑瓷器也经常在大拍会上出现,你们又不是没有见过,有必要这么震惊吗?”
“这不一样。”老孟解释起来:“拍卖会上的那些东西是别人的收藏,可是这件东西却是拣的漏啊,姓质不一样……”
“就是就是。”沙庆丰也是满脸笑容,同时有些奇怪道:“皮胖子,你好像一点也不激动,这是漏啊,很大的漏……”
“我当然激动。”皮求是口中这样说,表情却十分淡定,觉得两人真是大惊小怪。心想如果两人知道王观的“战绩”,又亲眼看见尾焦琴的现世过程,以及宣德大炉的神迹,估计两人也会习以为常,没有多少激动的情绪。
这样想着,皮求是也把小香炉拿起来观赏,脸上也逐渐浮现一抹兴奋之色。
虽说拍卖会上经常出现哥窑瓷器的踪影,不过那是明清仿品居多,真正的宋代哥窑瓷器,大多数收藏在世界各国的大博物馆,以及私人大藏家的手里,常人难得一见。如今这样珍贵的物件却攥在自己的手里,皮求是多多少少也有几分激动,反复的把玩起来。
见此情形,老孟和沙庆丰也在撇嘴,还以为他有多淡定,原来也是装的……与此同时,两人也没有闲着,不约而同围到了王观旁边,脸上的笑容如出一辙,目的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小兄弟了,恭喜你呀,又拣了一个大漏。”老孟十分感叹,觉得白辛苦了二三十年,还不如人家拣两个漏赚得多。当然,毕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他也很快调节好了心态,笑容可掬道:“果然是眼力过人,非同一般。”
“也难怪皮胖子那么推崇小兄弟,真是一代新人胜旧人啊。”
沙庆丰深以为然,就算他们两人不是专门玩瓷器的,但是入行久了,多少也触类旁通。哪怕不精,也称得上是二三流的水平。然而与王观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毕竟同在一个库房之中,人家看了几眼就判断出小香炉有蹊跷。不管这是运气还是碰巧,又或许是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