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作者:烛(起点vip2013.12.09完结)-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观顺势看去,顿时有几分惊讶之色。只见伙计口中的贾先生,居然是个年轻人,二十来岁左右,戴着一副精巧的眼镜,看起来十分斯文。
其实不仅王观惊讶,对方也十分惊奇。
毕竟在过来之前,他也找人打听了一下,知道拾遗阁虽然是新开不久的店铺,但是实力好像不错,至少在圈子之中有口皆碑,所以他才选择在这里出手。没有想到店铺的老板居然这么年轻,不知道眼力行不行的,别把宝贝当成垃圾……王观自然不可能知道对方的顾虑,在略微惊奇之后,立即热情招呼道:“贾先生你好,欢迎光临拾遗阁。”
“你好,我是贾芹!”
年轻人主动过来与王观握手,但是报出来的名字却让王观又是一怔。
贾芹察觉出来,又或许是经历久了,早就习惯成自然,无奈苦笑道:“没错,不是勤快的勤,而是曹雪芹的芹。”
“名字很好,寓意深长啊。”王观笑道,顺手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贾芹接过名片之后,稍微打量一下就收起来了,然后直言不讳道:“我知道你,是京城收藏圈里的后起之秀,鉴赏能力很强……”
“过奖了。”王观笑了笑,目光移动,发现桌面上的卷轴,立时见猎心喜道:“这就是富春山居图吗?”
“对。”贾芹点头道:“是清代的仿品。”
“那我就上手看了?”
得到允许之后,王观取出白手套,穿戴好了才小心拿起卷轴,慢慢的铺开观赏。
要说富春山居图,那就不得不提图画的作者黄公望。作为元四家之一,黄公望那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他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这才专心从事山水画的创作。
他早年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在七十九岁高龄的时候才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曰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
就是这样,前后花费了七年时间,直到黄公望辞世前不久,这幅宏篇巨著终于完成了。整幅画作宽三十三厘米,长达六百三十多厘米,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
在书法之中,兰亭序是什么地位,那么在绘画之中,富春山居图就是什么地位。这样的神品画作,自然得到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的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
不过真迹也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毕竟大家都有敝帚自珍的习惯,得到了宝贝之后肯定是藏得严严实实,不可能大肆宣扬。这样的情况下,各种版本的仿品自然应运而生。
当然,就算是临摹的仿品,也分等级的。就好像现在大家公认的,最接近原作的仿品,就是明代张宏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张宏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他擅长山水画,重视写生。最重要的是,在他临摹作品的时候,富春山居图还是完整的画作,而且他还是对着原作临摹的,仿品自然比较形似,属于最为逼真的作品。
另外还有沈周、董其昌也临摹过富春山居图。两人都是著名大家画,对于这样的神品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肯定能够把握到其中的神韵。所以他们两人的仿品,肯定是最为神似的。
不过十分可惜,无论是张宏的仿品,还是沈周、董其昌的临摹之作,流传到现在也是属于名花有主的状况。要么是藏在故宫之中,要么就是在地方博物馆里,再不济就是上了拍会,被大藏家拍走了,常人难得一见。
现在王观想要确定的是,眼下的这件清代仿品,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想知道这到底是名家的杰作,还是普通文人的仿品。
名家之所以是名家,不仅是因为他有名气,更主要是他有实力。先有了实力,这才会有名气,这是因果关系,千万不能颠倒过来。
古代的名家,可不是现代名家能够比拟的,人家的作品那是真的好,所以价格肯定便宜不了。至于普通文人作品嘛,多少有些良莠不齐,那就要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心念百转之间,王观也轻轻把图画铺开了小半。毕竟是几百厘米的长卷,桌子不够长,只能铺开一点,不过也足够他仔细鉴赏了。
富春山居图,尽管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山水的景色,但是开卷看见的不是景物图案,而是密密麻麻的题跋。
这也是古代字画的常例了,不管原作有没有题跋,反正后人就喜欢帮它附加一些文字。而且代代流传,题跋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还会盖过原作……
第六百七十六章 海内第一
当然,对于鉴赏家来说,题跋就是研究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不能忽略。
现在王观就在研究跋文,首先看到的就是黄公望自己的题跋,颇长的一段文字,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情况,点明这画可能会让人觊觎,进而巧取豪夺……话说又回来,黄公望还真是有先见之明,知道自己这画的水平怎么样。画成至今七百多年来,围绕这画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传奇故事,直到现在还广为传诵。
言归正传,从题跋的文字来看,临摹作品的人应该也比较有水平。反正在王观看来,这些字写得不错,就算不是什么名家大师,起码也属于比较高的水准。
在题跋之后,就是山水景观了。峰峦叠翠,松石挺秀,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确实是富春江的景观。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那是由于有些赝品伪作,纯粹就是臆造品。
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他却偏偏泡制出来了,而且死鸭子嘴硬不承认是假的,另外给自己找了诸多借口,甚至于让人拿出假的证据来,着实让人无语。
所以且不提这幅作品的真伪,首先人家很有诚意,端正自己的态度,认认真真的临摹,这就十分值得肯定。
况且从这些山水景物之中,王观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美感。第一印象就很好,觉得这画应该是古代的仿品,而不是现代的赝品。
实际上现代也有许多富春山居图的临摹之作,而且具备了极高的水平,颇有收藏价值。但是如果把现代的作品做旧了,再按照古代的东西来卖,那么也只能归类于赝品一流了。
不过王观仔细研究许久,发现这幅作品没有做旧的痕迹,而且颜色较为深沉,古朴自然,也说明了贾芹没有撒谎,这画是清代仿品的可能姓很大。
仔细把全图浏览一遍之后,王观目光落在长卷的左下方。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存心伪造,那么就算是仿品,也会留下临摹作者的名款,让人清楚的知道这是仿作。
显然,这幅作品也是这样,临摹的人不仅写下笔款,还附盖了印章。
“乌目山人……”乍看之下,王观皱起了眉头,仔细思索起来,却是依稀之间感觉这个名号有些熟悉。
在这里也要吐槽一下,古代文人有一个不良习惯,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文人名士,总是喜欢不断的更换名号。几乎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就要更换一个名号。
注意,这里说的是名号,而不是名字。古人把名、字、号,分得十分清楚。名与字一般是不会更换的,但是号却好像衣服似的,天天在变换。
以张大千和齐白石为例,一生之中使用的名号数不胜数,如果不是仔细研究的话,常人根本列举不出来。当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主要是防止别人伪造自己的作品罢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批新的印章,相当于现在的防伪标志。
说起来,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不过却为难了研究他们作品的后人。
反正为了背下历代名家的字号,王观平时也没少下工夫,所以稍微思索了下,顿时露出惊诧的表情:“清四王之一,王翬。”
对于自己的记忆力,王观还是比较自信的。又是清代作品,又有乌目山人的款,除了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他还真想不出有谁了。
不过王观也不是很确定,因为王翬的号也蛮多的,号烟客、烟客外史、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虞山人……然而,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王翬确实临摹过富春山居图,更重要的是他的仿品也得到世人的承认,属于十分珍贵的摹本。
为什么珍贵,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王翬这个名字,除了比较专业的人士,估计一般人也不知道他,反正肯定没有唐伯虎这样的名气。
然而,在中国的书画史上,王翬却属于一个画派的扛鼎人物。
他出身文人世家,幼时爱画,因家贫,为画商摹制古画出售。所以临摹了许多宋元名迹,取法宋元诸家,对传统古画的鉴赏、临摹,功力极深。宋以来许多失传的古画,往往是借他的临摹得以有传世的稿本。
临摹的名家作品多了,王翬也博采众家之长,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山水画,笔墨纯熟,功力相当深厚,被时人誉为海内第一。而且画风影响画坛数百年之久,更被尊为清代集传统笔墨之大成者。
至于王翬所在画派,就是虞山画派,中国画的主要流派之一。画派的宗旨是崇古摹以拟风尚,在清代的影响力极大,而黄公望就被虞山画派的门徒尊为奠基之祖。
这种情况下,王翬临摹黄公望的作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三临富春山居图,而且由于仿得极为逼真,所以摹本受到世人的哄抢。
关于这三幅仿品的下落,大家也没有明确的线索,只是传说有一幅流失在海外,至于另外两幅,根本没人能够说得上来。没有想到,其中的一幅居然在这里出现了。
一时之间,王观自然有些惊喜交集。
“眼力果然不错。”
与此同时,贾芹微笑道:“这确实是王翬的仿品,其中的价值你是行家,估计也不用我多费唇舌了。一句话,东西我带来了,你收不收?”
“呵呵,让我再看看。”王观一笑,也没有急于下定论。
如果作品真是王翬的真迹,那么只要价格合适,肯定收上来。要是作品是仿品中的仿品,那就没必然费事了。
想到这里,王观又继续鉴定起来,反复的研究许久,等到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再使用异能确认。毕竟东西很珍贵,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肯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乍看之下,一抹杏黄色宝光就浮现空中,可以肯定这是真迹无疑。
见此情形,王观满意笑了,直接点头道:“收,我们开门做生意,只要贾先生舍得割爱,我们没有不收的道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在价格方面肯定要低于市价的。”
“这个我明白。”贾芹轻轻点头,伸出一根手指头:“一千万。”
这个价格不算很贵,要知道去年一个大拍会上,就拍卖过一幅董其昌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最终成交介高达六千万。而作为清代画圣的王翬,他的仿作报价一千万,倒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
“太高了。”然而,王观却不假思索,直接来了个腰斩:“五百万。”
“压价太狠,你没有诚意。”贾芹不悦道:“如果不是熟人介绍,说你比较爽快,我不会来你这里,而是到荣宝斋了。”
“哦。”王观一听,也有些好奇道:“谁介绍你过来的?”
“陈老。”
贾芹也没有隐瞒:“他说你虽然年轻,却不注重名利,没有染上古玩歼商的恶习,现在看来是他料错了。”
“陈老?”王观自然有几分惊讶,还真没有想到是陈老介绍来的,不过从此也可以看出人脉积累的重要姓了。有时候就是旁人的一句话,说不定就能做成一笔大生意。
“既然是陈老的朋友,你应该早点说的。”
随即,王观笑了笑,主动提价道:“七百万吧,这是底线了,就算拿去荣宝斋,估计也是这样的价位。当然,如果你不急,倒是可以拿去上拍,或许能得更多钱。”
“上拍就算了,没那闲工夫。”贾芹考虑了下,直接点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
三言两语就谈妥了,但是真正交易的时候可不能草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是基本,另外还有签定一个转让协议书,免得事后贾芹反悔,又生出什么波折。
不过,这种琐碎的事情不用王观出马,伙计就机灵的准备好了。
不久之后,王观和贾芹分别签了两份契约,一人保留一份。接着王观转账,才过几分钟就把钱汇进贾芹的银行户头上了。
收到提示的短信,贾芹满意的点头,随后笑道:“你这人不错,如果手头上的资金还比较充足的话,明天可以到我家一趟。”
说话之间,贾芹说了自家的地址,就扬长而去了。与此同时,王观若有所思起来,忽然轻轻的一叹,表情有几分惆怅。
“怎么了?”贝叶见状,十分不解道:“才谈成了一笔大生意,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反而唉声叹气起来。”
“你不明白……”
王观没有解释,然后展颜笑道:“算了,人家的事情,不用多管。走了,得了一件不错的东西,回去给钱老鉴赏一下。”
在王观的招呼下,贝叶也没再多问,随之在伙计的欢送下,直接离开了拾遗阁,不久之后就回到大宅门。
此时钱老就在葡萄棚下看书,趟坐在摇椅上,享受着荫凉的气息,倒是十分惬意。听到了脚步声,他随意抬头一看,发现王观手中的卷轴,眼睛微微一亮,立时正坐起来,轻笑道:“好嘛,才出去一趟,就带什么宝贝回来了?”
“确实是不错的宝贝。”
王观笑眯眯道:“花了七百万买下来的,还要请您帮忙看看这钱花得亏是不亏。”
第六百七十七章 论斤两卖?
听王观说花了七百万买了件东西,钱老当然格外感兴趣,所以连书也不看了,直接招呼王观来到书房,然后把卷轴放在桌子上慢慢铺开打量。
“富春山居图。”钱老的经验更加丰富,看到了开卷的题跋文字马上就知道这画是什么来历了,然后笑着说道:“这画和清明上河图一样,有许多的版本。不过能让你花这么大的价钱买下来,应该是出自名家的手笔。”
“您老猜对了。”王观顿时笑道:“这是清初有画圣之称的四王之一王翚的仿作。”
“真的是他?”钱老也有几分意外惊喜:“是流失在海外的那幅吗?”
说话之间,钱老轻轻把画卷展开了小半,随即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然后沉声问道:“这画怎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