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224部分

从白蛇传开始-第224部分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海知道他是完了。早知道会这样,这寿宴他就不该来的。如果不来,也许……世上没有那么的的也许。
    中使得了旨,立即去找那幅《神钧天奏乐图》。
    然而这礼物实在是太多了,中使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而这时金人又有话说了:“怎么还不演奏?不会是没有吧!哈哈!”
    (未完待续)


第372章、打赌
    这笑声是如此刺耳,不仅是刺伤了赵佶的耳膜,更是刺伤了赵佶的自尊。
    徐海更是恨死这金人了,不是他提出来,官家根本不会知道。
    其实就是知道了,问题也不大,只要让官家高兴,一两次败仗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但是他却在逼迫,在大笑,这是在逼官家发火啊!
    再看看赵佶已经铁青的脸。徐海发誓,他有生之年绝对不会放过这样野猪皮。
    赵佶阴沉如墨,问道:“为什么还没找到?”
    “回陛下,礼物太多,实在是不好找。”
    这是送给太后寿宴的礼物,自家大臣是绝对没有回礼的理由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那些大人都想皇帝自家人那样,念报自家礼物的原因。总是要在皇上面前留个印象的,但是现在直接全收了去。
    如果是一大堆东西,这些中使们还会有些印象,但是字画类的东西,还就仅一样,有什么好记的?
    这儿可是大宋,别的没有,这字画绝对是多得数不胜数。就连官家不也送了九幅字画吗?
    现在随手那么一丢,又是宁采臣这个小官也送,早不知丢哪儿去了。
    现在赵佶一问,倾刻间那儿还找得出来。
    其他人可不像宁采臣,有这“音乐贺卡”好送,他们是除了字画外,确实有不少人哪个大选哪个。同样是为了抱有留下印象的想法。
    一堆堆箱子、家具什么的,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是也要看是什么木料的,一截紫檀木便贵逾黄金。但是现在它们仿佛全落在了有眼无珠之人手中,就那是堆放到了一起。
    在这么杂乱的地方,找一卷画轴,这绝对不是个简单的活。
    更何况……“陛下,那画是什么样式,装在什么匣子里,咱们都不知道。”
    赵佶说:“让画主人去找。”
    “是,陛下。”
    得了旨意,立即便有中使找到宁采臣,画不好找,但是大活人好找。
    老实说,宁采臣实在是不介意这金人激怒赵佶。相反,是越怒越好。如果能惹得他一气之下与辽人联合起来,狠削金人,就更好了。
    可是聂府尹张了口,中使又找了来,他也只能是移动尊步了。
    寻找时,他有意放慢动作。为的便是让金人多叫嚣一点儿,多激怒赵佶一点儿。
    咦?
    黑玉本身就是难得之物,价值连城,所以即使向太后不喜欢,也没有人敢随意丢弃。更何况现在刘贵妃正得官家宠爱,就更不敢丢了。
    离得远,宁采臣还不觉得,但是这一靠近,他就感受到了。佛力,好浓郁的佛力。
    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件黑玉佛珠。因为宁采臣从上面感受到的佛力之强,竟然只有那件佛林禅院可以比拟。
    好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可是怎么把它拿走呢?
    宁采臣想要。
    “宁大人,快一些吧!官家要等急了!”中使官催促着。
    唉!看得到,却不能拿。真是件极痛苦的事。
    宁采臣的画也不知道是哪一个,竟然把它放在了一个木箱中,难怪找不到。
    “宁大人,这就是那幅宝画?怎么连个匣子都没有?”
    宁采臣说:“这样的画,你觉得什么材质的匣子才配得上它?”
    中使听了,点点头:“那也是。宁大人,快些吧!好好教训一下那些番邦野人。”
    “嗯?番邦野人?好,就教训他们番邦野人!”宁采臣笑了。
    见他笑了,中使也陪着笑。他是不明白番邦野人有什么好笑的,大家不都这么叫吗?
    回到寿礼的大厅。这里的气氛真的很压抑,宋人这边是一色的面色铁青,而使节那边,除了同样遭受金人摧残的高丽人外,大都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情。
    看到宁采臣回来,赵佶立即问道:“卿家可取来了?”
    宁采臣回说:“是的,陛下,臣已取来了。”
    这画锁进了箱子中,不是现在宁采臣对法力波动极为敏感,还真的不好找。
    “好!”一个字不足以形容他的喜悦,他又加了一句,“太好了!”
    金人带宁采臣只捧着一幅画,余外再也没有,不由更是趾高气扬:“怎么?宋人,你们的白面猿猴呢?”
    他绝不相信宋人也有这么一只白面猿猴。他们为了这么一只白面猿猴,捕了无数的猴子,弄断它们的横骨,再让其长起来。
    千挑万远,也就只得了这么一只。
    他就不信,他们宋人也做得到。
    宁采臣没有把画展开,而是问道:“先别忙。既然是个赌局,那么便要讨个彩头。”
    “彩头?什么彩头?”
    “自然是输赢的彩头。怎么你们不会是想输了不认账吧?”
    宁采臣一逼,金人那个粗犷的汉子以他们的语言对会说汉话的金人说了两句。他这才一挺身杆说:“如果你赢了,这次的回赠我们就不要了。”很大方,很大气。
    宁采臣却笑了,哈哈大笑说:“自古以来去人家家里贺寿送礼,就没有听说有回礼的说法。莫非你们那白山黑水的地方,是这样的礼节?”
    宁采臣一下子问住了那个金人。他们虽然没有开化,但是也是人,也会过寿的。他们过寿也要送礼,而送了礼之后,确实没有回礼的说法。
    但是这是哪儿,是大宋,是天朝上国。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这天朝上国便对外国人极其热情,唯恐人家在咱们的土地上吃了亏似的。连吃带拿,这是正常。这大概便可以称之为有中国特色吧!
    只可惜第一次来中国的金人不知道什么中国特色,他们只觉得宁采臣说的有理。
    其他国家,谁会提醒他们。辽刚刚与他翻脸,高丽人更是世仇,而那些西夏吐蕃什么的,根本不知道金在哪儿?
    哦!辽东的深山野林啊!
    去,一群野人,与他们搭腔,平白没了身份。
    没人告诉他们,他们在商量了一下,又由那个金人问道:“那你想要什么?”
    轰…真有这样的傻子?
    众使节全都是议论纷纷。
    这全部不要回赠,已经让他们吃惊了。如果是他们,拿出五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回赠来赌,已是极了不起了。
    他们知不知道这大宋的回赠有多牛13。
    小国,那就是几年赋税。大国,也足以养上十万铁骑。
    败家啊!
    本以为这帮野人已经够败家的了。但是却想不到,这世上没有最败家,只有更败家。
    怎么?他刚才说了什么?还要往外出本来赌?傻,太傻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傻蛋!你们简直比中国人还傻!难不成你们是什么近亲?
    就是大宋自己人,也在说宁采臣过份了。怎么能让番国出赌本呢?咱们要送上赌本,就是人家输了,咱们也不能要。末了,全给了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大国”“上国”风范吗!
    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呆子、傻子,大宋也就是如此才灭亡得吧!
    宁采臣没有理睬这些脑残分子,以及让“泱泱大国”养刁了胃口的敌国们,而是皱起眉头说:“嘶…辽东……还真没什么我们大宋需要的。对了,这样好了。听说你们女真人养马是一把好手,咱们就赌马好了。上好的战马一万匹。”
    “这不可能!”会汉话的金人大怒。“我们女真人并不擅养马。”
    女真人不仅不同于契丹人,而且更不同于蒙古人。女真人的生活与经济方式是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而定:在森林中,占优势的是渔猎;在平原上,则是饲养牲畜或从事农耕。女真人饲养马匹,甚至还输出马匹,但他们主要的家畜是牛。他们地区重要的物产是类似于猎鹰和隼的海东青,辽朝甚至汉族的皇燕京热衷于搜求此物。
    女真人的事,宁采臣怎么会不知道,毕竟让这个民族统治了二百多年,也做了二百多年的奴才。
    但是东北地区东部那些覆盖着茂密森林的山地,那儿再没有马,也比宋朝的马多。大不了他们可以去抢,抢辽人,抢草原人……反正他们也抢习惯了。
    所以宁采臣故意装听不懂他的话说:“怎么?不敢赌了吗?”
    “这不是敢不敢,是强人所难。”金人大声道。
    宁采臣说:“有什么难的,你们不是刚抢了辽国大军吗?不要告诉我这点儿马都没有。看你也是做不了主的,还是去问问你主子爷吧!”
    女真人强大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他虽然明明知道宁采臣的理由强人所难,却也不得不回头与他背后的主子商量。
    在女真部族,奴才的一切都归属于主子,包括生命、妻、子,他自然是不敢做主子的主的。
    在他回头向自己不懂汉话的主子商议时,大宋的嘲讽消失了。
    就是再呆傻的人也知道上好的战马代表着什么。能不能成,他们会答应吗?
    就是赵佶的脸色也不再是愤怒的阴沉,而是紧张之下的严肃。
    他想问一下宁采臣有没有把握,又怕打扰到宁采臣。
    大宋的官们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宁采臣竟然有胆气打这么个赌。
    一万匹上好的战马啊!
    (未完待续)


第373章、战马
    在冷兵器时代,马匹的重要姓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无论是使用战车还是发展骑兵,没有对马匹资源的大规模掌握是根本办不到的,秦朝能统一中国除了商鞅变法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曾经为周天子养马掌握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的产马良地。
    和汉唐相比。宋在军事上可以说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朝代。首先武将地位低下(虽然收入还算高,比起明朝那些个武将的收入是高出不少,但是地位上却也比较低,总的来说武将地位较高的是宋以前,汉唐它们那个时期,再往前是分封领主制,文武划分不是那么重要),频繁的调动等原因导致了兵不习将及将不专兵等弊病(在现代这个不是问题,但在古代尤其是冷兵器+交通落后的时代,那就成了大问题)。
    而宋朝军事上最大的先天不足就是这个,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军队最重要的基础——战马问题,宋朝就从来没有解决过。
    汉唐(指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时期,中原王朝都拥有对北方草场的控制权(一般来讲,西北的牧马厂出产的河曲马基本上都控制在手——毕竟都城长安靠近这些西北牧马场,而北方的蒙古马的牧马厂则是在汉唐处于盛世时期或者有一段时期能控制着,尤其是汉朝,到了东汉末期曹艹时期还控制这北方牧马场),所以汉唐尤其是汉朝的战马供应来源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北宋自赵匡胤开国之曰起,就从来没有拥有过对北方草场的控制权(北方早就被建国已经近百年的辽国控制了,西北牧马场则被党项李氏控制),战马缺乏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彻底解决。
    可是到了宋朝,蒙古马在辽国手中。
    澶渊之盟前,辽一直和北宋处于战争状态。对马匹控制的很紧,只有极少数走私商贩垂涎高额的利润。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向北宋走私极为少量的马匹,澶渊之盟后,北宋辽国之间虽然处于难得的媾和时期。辽也通过边境上的互市用马匹和宋朝交易辽国的生活必需品——茶叶、丝绸、铁器等,但辽也不是傻子,不会让宋发展骑兵,所以辽不仅对马匹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而且都是劣马;当然了宋也不是傻子,也控制了铁器等制造武器装备的原料。
    河曲马在夏州党项李氏。
    赵匡胤时期,夏州李氏家族对保证宋朝的战马供应起到了相当重大作用。李克睿死后,李继捧甚至主动到东京开封府朝觐,放弃世袭割据,也就是表示甘愿进一步加大羁縻程度。过了一段时间,此时宋朝唯一会打仗能打仗的皇帝赵匡胤早就死了,连外表看上去能吓唬一下人(主要是赵匡胤留下的近20万能战善战的禁军)、实则军事不精通的赵光义(疲劳之师去跟辽打,结果葬送了赵匡胤留给他的那支精锐)也死了。
    这个货本来应该用他哥留给他的20万精锐先去整合夏州各部,然后再去攻打北汉的;结果他用疲劳之师和契丹一打,这支精锐损失惨重。
    党项部落觉得自立的机会来了,和大宋之间也就变得时战时和,战马供应也就断断续续的。
    后来李元昊之后,北宋基本上不能从西夏得到河曲马了。
    最后一处便是西南吐蕃诸部落的西南马。
    相比起辽国和夏州李氏(后来的西夏),西南吐蕃诸部和北宋的关系要好上许多,所以宋从辽国和夏州党项部落不能获得足够地马匹时,就会转而向吐蕃诸部购买马匹。可惜西南吐蕃诸部所养的马匹多为高原马,到中原地区的平原上。存活率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这吐蕃部落地高原马匹非到关紧时刻。宋朝一般不会采购。
    买不到怎么办,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自己饲养。
    汉朝时期就让民间大量饲养马匹,挑选其中质量好的做战马。跟汉朝不同,宋朝控制的地区没有适合做牧场的地方。
    最郁闷的是,这三处马源的缺失到了赵佶任上,是一口气完全爆发出来了。
    比如说为了养马,甚至是把南方地农田荒僻下来。辟为牧场,开始养马,可是南方的气候却又不适宜养马。
    当时在江宁府一处牧场牧养马匹,建立牧场的时候放进去一千匹马,三年之后,却只余下四百匹不到了。这样惨淡的投入产出比让北宋朝廷彻底放弃在南方建立牧场饲养马匹地幻想了。
    战马永远是冷兵器时期的主旋律。汉朝时,中原王朝控制了那么多好牧场,战马都不够用的,就更不必说连战马来源都没有的宋朝了。
    一万匹上好的战马,看上去是不多,特别是没有办法和汉朝相比。汉朝那种一出动几十万上百万匹军马的大骑兵集团作战,根本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了,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稍有不足。毕竟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