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投资王道 >

第14部分

投资王道-第14部分

小说: 投资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19:石油企业纯利一览     
    年份         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    中油服务     
                    (RMBM)           (RMBM)           (RMBM)    (RMBM)     
    1998        15;300     
    1999        27;001         4;672        4;111     
    2000        55;231       19;004       10;300     
    2001        46;808       16;025        7;957       273     
    2002        46;910       16;080        9;232       354     
    2003        69;614       21;593       11;536   467               
第三部分巩固市场经济专利   
    中国的银行与保险业也是有秩序、有规律地开放的。现时有3家保险公司,刚刚在香港及美国上市,他们分别是中国人寿、中国财险及平安保险,但因他们只是刚刚上市,笔者没有在此列出他们过往的业绩。银行方面,中国的4大银行仍处于重组改革之中,相信来港上市为期不远。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上市数据虽然不足,但长远可以利用欧美的成功例子,来套用于中国急速发展中的经济。金融服务业中,以银行及保险的前景最为乐观。中国4大银行及3大保险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网络,提供服务,只要管理阶层能够利用市场经济,有效率地运作,未来的日子,应该会以高速增长,来建立各自的市场经济专利。     
    笔者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有利因素如下:     
    (一)中国的平均工资比较其他已发展国家,仍然属于偏低;人寿及财险的渗透率及投保金额更是偏低,随着经济发展,上升的幅度一定可观。而且还有很多低收入人士未有投保,所以市场发展空间无限,前景是绝对理想的。未来中国的生产总值,有机会维持6%年复式增长率。同时,保险业的渗透率,亦可能以年复式增长率7%推进。所以整个保险业的保金,可能在未来以快速的13%增长;     
    (二)随着社会福利的改革,例如医疗、失业及退休等,都会刺激市民大众对保险的需求;     
    (三)3家中国保险公司,早已建立起全国的网络及行政架构,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达到经济效益。2004年12月,中国保险市场便会全面开放,不过外资公司只准以合资形式进行,股权不可超过51%。传闻中国将实施强制性的汽车第三方险,届时外资可能无法参与。长远来说竞争是会加剧的,不过外资无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同样的网络,而且运作成本亦会较为高昂;     
    (四)随着中国的利率上扬,加上境内投资(QDII)政策,保险公司将有机会提高他们的投资收益。     
    稍后笔者将于第九篇深入分析人寿及财产保险业务。至于中国4大银行,仍末上市,并未公开资料,但笔会将会在第六篇以香港银行作为例子,希望读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分析这些将会上市的4大银行,看看他们的管理层,是否有足够的效率,可以巩固他们的市场经济专利。               
第三部分投资应有的态度(1)   
    (一)不要视投资为赌博     
    笔者强调投资是严肃的行为,当阁下将血汗钱投资一门生意,必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将股票投资,视为赌博的工具。投资股票,并不是将资金买一个号码,像“六合彩”一样,等待幸运之神出现。     
    (二)珍惜时间值     
    开始投资的时候,手上的本金可能很小,但是一定要珍惜小小的鸡蛋,如果把鸡蛋打碎了,便没法孵成小鸡,也没有母鸡生鸡蛋的故事了。紧记本金是你以血汗换来的储蓄,如果第一笔储蓄化为乌有,便会浪费了那段储蓄的时间。时间值是投资入门的第一步,从表20可以见到时间值的重要性,同是12;000元的本金,如果投资时间只有10年,用6%回报计算,10年累积的利息只有9;490元,相当于本金的79%;以同样的本金、同样的回报,但投资的时间若是30年,累积的利息达到56;921元,相当于本金的374%。如果不珍惜这小小鸡蛋,让它随便付诸流水,投资时间便越来越短,便无法利用时间值来累积财富。     
    表20:时间值的重要性     
    本金       回报息率       投资时间       本金+回报            回报/本金     
    (港元)     (%)         (年)         (港元)               (%)     
    12;000        6      30        68;921               374     
    12;000        6      20        38;485               121     
    12;000        6      10        21;490                79                
    表21:回报率高低的重要性     
    年率            6%          12%        18%       24%     
    开始本金         10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5年             133;823            176;234           228;776      293;163     
    10年         179;085            310;585           523;384      859;443     
    15年         239;656            547;357         1;197;375    2;519;563     
    20年         320;714            964;629         2;739;303    7;386;415     
    25年         429;187          1;700;006         6;266;863   21;654;199     
    30年         574;349          2;995;992        14;337;064   63;481;993     
    35年         768;609          5;279;962        32;799;729  186;105;403     
    40年       1;028;572          9;305;097        75;037;834    545;591;262               
第三部分投资应有的态度(2)   
    (三)重视回报率     
    回报率的差距,经过一段长时间后,其收益分别会越来越大,例如以6%的回报与12%回报作比较,二者表面上相差一倍,但复式累进计算,经过40年的投资,本金同是10万元开始,12%的回报较6%回报大出9倍。表21说明了不同回报率的差别,经过不同年期的复式增长后,所得的本金及回报总额。如果能获取18%的回报,经过40年的累积后,10万元本金加利息达到7;500万元,比6%的回报高出73倍。     
    6%的回报是很容易获得的,购买长期债券便是一例。18%的回报乍看很难达到,但实际上亦并非不可能。1977-1997年的20年间,汇丰银行股价的年复式增长率达到21%,高出18%的要求,当然,1997年后其股价升幅已放缓了。如何保持40年都可以有18%的回报呢?经过20年后,当你发觉骥下的“千里马”已经累了或老了,就要找寻另一只“千里马”,再跑20年。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亦需要有快速的经济增长配合,透过公司盈利的增长,才可以支持股价的持续上升。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先选择发展迅速的经济,再选择一家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例如香港1977-1997年那一段黄金岁月;1997年后,高速的经济增长则在中国内地继续出现。因此,1997年后,你应该在中国内地寻找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继续为你的本金寻求高回报。     
    追求回报时,不要以公司的股价回报为目标,反而要专注公司的纯利增长。如果一家公司的纯利,能够保持12%的年复息增长,长远来说,公司的股价必定可以保持每年12%的升幅。     
    (四)要懂得用72法则     
    72法则是最容易掌握计算回报的方法,将72这个数目字除以回报率,得出来的便是将本金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你将本金放在银行收取1%利息的时候,将72除以1,你需要72年才能令本金倍增;但如果用12%的回报率来计算,你的本金只需6年便可倍增。如此类推,18%的回报,你只需4年时间便可将本金倍增。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将投资回报目标定得太低,应该用12%作为最低标准。我们通常有40年的工作时间(25-65岁),若你的投资能够保持12%的复式累进增长,40年后本金加回报是第一注本金的93倍。第一注本金以10万元计算,40年后,本金加回报达到930万元。参考表21。     
    (五)小富由俭,安享晚年     
    如果每个月你只能储蓄1;000元,1年的储蓄额是12;000元。若你能将12;000元的储蓄,投资在有12%回报的“千里马”身上,如是者,40年后,你总共投入了48万元的本金,本金加回报的总额达到1;031万元,也就是你投入本金的21倍,足够令你安享晚年。这个计算方法并非神话,视乎你的决心。在这40年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将鸡蛋随便打破,另外同样重要的是寻觅有12%回报的“千里马”;第三是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配合,“千里马”才可奔跑自如,若是经济环境差,就算是最好的公司,也很难维持12%年复息增长。例如1990年至今的日本,最好的“千里马”只是原地踏步,不能取得进展。1997年后的香港也出现同样情况。反而,现时的中国内地仍是一个茂密的大草原,可让“千里马”尽情驰骋。               
第三部分投资十诫   
    (一)戒短线急攻近利买卖,不要贪图蝇头小利。     
    (二)戒被卷入狂潮的洪流,不要被外来不理性的亢奋,令你跟随潮流作出投资。例如网络泡沫、地产狂潮等都是好例子,2000年买入网络股,或1997年地产高峰时买入住所,你都会很痛苦。最近,澳门赌业概念股急升,亦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不要被贪婪及无理性恐惧控制投资决定。股市大崩溃时群众的抛售,一定会导致你产生恐惧。这时候你要克服恐惧,作出人弃我取,购入“千里马”。     
    (四)戒买新股。巴菲特从不买入新股,这是他的成功要素之一。他作出投资决定前,必需分析公司过往的业绩。     
    (五)避开所有衍生工具,林奇和巴菲特,同样认为政府要取缔衍生工具。衍生工具的经营者,就是天空中的猎鹰,无时无刻窥伺你的小鸡蛋。笔者稍后将在第十一篇,详加分析猎鹰如何夺取你手上的鸡蛋。     
    (六)戒听流言或“贴士”,流言会令人疏于学习,不做自己应做的工作,迷失方向,不从事正确的分析。     
    (七)不要过份分散投资。这个世界“千里马”不多。过份分散投资,会拖低你的投资回报,好的“千里马”可能3、5只已经足够。     
    (八)不要买落后股。落后的马匹很难有奇迹出现再迎头赶上,公司股价表现落后,背后一定有其原因,你要细加分析,不要有捡便宜的心态。     
    (九)避开他人的“婚礼”。从过往收购合并的经验中,笔者发觉很多“婚姻”都是悲剧收场,例如盈科收购香港电讯就是最好的例子。1973年置地收购牛奶,至今置地股价仍没法回复当年水平。     
    (十)戒有“刀仔锯大树”的心态。紧记投资是一门严肃的工作,并非“六合彩”的赌博。笔者年轻时也有同样的心态,认为一家小公司能够顺利发展的话,从小到大的增长过程,会比市值大的公司快,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理论上,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起飞阶段,但当一个行业起飞时,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在起飞阶段得益,从事同样行业的小公司,在经营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掣肘,令到他们比大公司落后。例如大公司现金流充足,在重新投资的时候,规模比较大,所以争取到经济效益,增长会较快;小型公司除了面对资金的掣肘外,其他方面如:内部监管、管理层的诚信、品牌的建立……所面对的困难会比大公司为多。“细细粒,容易食”的心态是绝对要避免的。举例说:八十年代航运业出现困难,包玉刚系的隆丰投资,可以成功转型收购九仓,因为公司有足够的规模,得到银行的支持。另一家大公司和记洋行,1974年出现财务困难,但由于规模太大,香港不容许这样大规模的企业倒闭,所以由汇丰银行接管,最后将控制权卖给长江,成为今天的和黄。同样情况,今时今日在中国大陆,国务院绝对不容许中国人寿破产。一旦出现的话,其影响太深远,社会不能承担。但是上海地产、欧亚农业,都是可以置之不理的公司,可以随时人间蒸发,也无伤大雅,损失的只是无知的小投资者。2004年10月20日,亚洲华尔街日报透露,投资老将林奇亦损手于低价股。2003年林奇购入180万股SafeScript Pharmacies Inc。,相当于该公司8%股权。2004年10月,美国证监向该公司的前管理层提出诉讼,认为管理层曾经夸大营业额与溢利,股价当然应声下跌,林奇亦措手不及,只有认命。管理层的人事关系及诚信,往往是小公司无法茁壮成长的要素。               
第三部分选择公司的要诀   
    (一)对管理层的作风审慎考虑。著名专栏作家曹仁超,曾经列举香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十大恶人”,笔者在此不便详加讨论,只评论在年报中公开的上市公司董事袍金及薪酬。将董事薪酬与公司溢利作比较,是了解管理层的好开始。不少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局成员,都是相关创办人的子孙。其中有一些是历史悠久,但管理乏善可陈的,在公司年年亏损下,董事仍然收取庞大的薪酬及袍金。在此笔者列举两家公司:丽新发展及先施公司。在此声明,笔者与两家公司并无交往或任何投资。     
    丽新发展自1998年7月31日以来,年年亏损,股东原有的资金由172亿元不断下跌。至2003年7月31日,股东资金出现负数3。74亿元,5年内股东资金一共损失了175亿元;同期董事的薪酬,仍然维持在每年2;000多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