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书读还是问题不大的。
在北京,我们家附近也有一所知名的小学。不过很伤心,校长出了很大的贪污丑闻。想想,如果孩子在这种地方读书,未必真的很好。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8 12:03
作者:爱要恒久忍耐 回复日期:2008…12…8 10:27:33
楼主60后还是70后?
=
我是正在奋斗的70后。到劳动力出卖自己的时候,贴一个标签,since 1974。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8 12:17
作者:gonewithwind2008 回复日期:2008…12…7 23:29:37
请教一下楼主
人工养殖的菌类污染大吗
我看过一些资料,但是自己没有去做过。现在都是在大棚里面养。虫害会比较少,估计农药残留比较低。
但是为了快速生长,都是使用高密度肥料(有机的无机的都有),还有一些催长的激素的。所以味道比较一般。
以前在昆明居住的时候,经常能够吃到山民卖的野生菌。那种天然的醇香味道,已经很难再遇到了。
在我的玉米地里,偶然发现还有不少菌。非常好吃,记得又一次,和工人一起吃的,我一个人喝了五碗汤。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8 12:23
作者:pablo16 回复日期:2008…12…7 17:17:58
以前没怎么关注,今日特地到菜市场走了圈,发现玉米卖到10。5一斤……上海某小区菜市场
+++++++++++++++++++++++++++++++++++++++++++++++++++++
看来我得总结一个规律了。房地产价格除以1000,得到的倍数就是大致的流通增值倍数。
以桂林为例,房地产价格2500…3000左右,所以地头价格和零售价,是3倍左右。那么上海,房价过万,恩,玉米卖到10。5, 好像也符合这个规律。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8 12:39
作者:宇文拓跋 回复日期:2008…12…8 10:01:12
大清早 来给 楼主 顶个 。。。帖子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啦 不错不错,哎。感叹呀 我曾经也是专业人士呀 哈哈
给你一个重大喜讯,鉴于兄弟近期的积极跟帖的良好表现。以后到我们农场,不再放狗。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标语呢,还得保留,哈哈哈。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8 18:21
(二十)三农困局和突破之五,草根的智慧之一
在我的农场附近,有2个村子,暂时取名A村和B村吧。两个村子的土地、气候、交通、水源各种条件差不多。不过A村明显非常富裕,B村就很一般,说不上穷。但是相比之下,就差了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差异呢?
我们讨论三农问题,经常讨论政策啊、流通啊这些问题。实际上,三农的主体是农民。人的要素,其实才是最基本的。
因为距离我的农场很近,和他们打交道很多。我很快就明白,2个村子的差异大在哪里。
就劳动力来说,年轻人都喜欢出去打工。不过A村明显还有一些青壮年,B村就很少。在A村里,30多的农民也不少,壮年劳动力比较充裕。毛主席说了,只有人,才是创造奇迹的基础。
我们那里是甘蔗产区,很多农民都种植甘蔗。不过呢,A村的村民种植很少,B村的种植就很多。甘蔗无需费力去打市场,卖给糖厂就可以拿钱。费心是少,也没有卖难的问题。但是不费心,怎么能够多赚钱呢?甘蔗的效益,每亩总产值不会超过1500,但是成本起码也要好几百。剩下来的利润,就很有限了。
A、B两村都有种植粮食,但是A村更多地种植经济作物,B村粮食比例就很大。A村种植的经济作物很多,特别是西瓜,每年从5月份,一直供货到11月份。虽然某些季节,天气不好,西瓜的价格会很低。但是这些年全球变暖,夏天还是很热,西瓜大部分时候,价格都是不错的。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A村卖西瓜并不依赖贩子。他们自己在国道公路边上,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马路市场(交通安全?似乎不是问题,远远看着人群,车子都会减速)。每天早上一家拉一个牛车过去。他们种植的西瓜,由于大量使用农家肥,不完全依赖化肥,加上又新鲜,因此口感很好,市场很大,经常有车子一停下来就买几个。惭愧得很,我自己还不太会种西瓜,经常和他们买。(很多农业知识,也是吃西瓜和他们侃大山学来的)
问起给我耕地的拖拉机手,他也是A村的,有2台大拖拉机,价值接近20万。他告诉我,他们村一般家里的存款都在十几万以上。这个我相信,因为整个村子都是楼房。虽然我不太欣赏那种四四方方的砖头小楼房,一点都没有美感,但是对农民确实很实用。
A村的人一年四季都很勤劳,很少赌博,还经常有人到我场里打零工,帮摘玉米赚零花钱。我种植萝卜的时候,请来犁地的那些人和牛,都是A村的。但是B村的人,宁肯打麻将,也懒得出来打零工,不是嫌赚钱少,就是嫌干活累。
偷偷到我地里砍玉米杆喂牛的,也是A村的人。虽然有大拖拉机可以请来耕地,但是他们不愿意放弃耕牛,一个是有的作物用牛比拖拉机好,另外有牛还可以提供农家肥,真是进取无止境。尊敬他们的同时,还得和他们斗智斗勇。
从A村的富裕,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自己打市场、持续供货、注重产品质量和口感等等。如果说他们是草根的话,这些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苦干加巧干的农民,没有什么三农专家给他们提什么建议,他们也不等靠要什么资源,而是因地制宜,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这些农民,让我看到农村的新希望,是我做实业最好的老师。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8 18:53
金融危机之下,钢铁大跌价。二手钢铁市场,正好可以去掏便宜货。
在钢铁价格最低谷的时候。去了柳州二手钢材市场,把市场里面的二手管子一扫而空,搬到农场去了。
自己组织人焊接,安装,明年就可以实现全喷灌。天旱也不怕了,嘿嘿嘿。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9 10:48
作者:圣贤12345 回复日期:2008…12…9 5:19:32
楼主话别说的太早,你躲过了经济危机??
++++++++++++++++++++++++++++++++++++++++++++++++++++++++++++++
兄弟不要太悲观啦。事在人为,大环境仅仅是外部因素。智慧不在庙堂之上,而在草根之中,看看A村和B村,条件一样,最后两个村差异那么大。
我做过很多事情,也失败过不少,但是有一条,我从来不抱怨环境。无论是对人对事,不敢说多高明,起码有自己的判断力。金融风暴,对于中央集权的国家来说,灾难不会像你想象那么大。
经济是需要调整的。以前的发展模式也是不可持续。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会迎来一个新的时期。不要怨天尤人,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人在做事,天就不会塌下来。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9 21:21
(二十一)三农困局和突破之六,草根的智慧之二
今天来说一下“农家乐”,这个东西国外叫做乡村旅游。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农民,不仅把这个东西搞得有声有色,“农家乐”这个名字也取得很贴切动听,城里人去农家“乐”一下,让农民赚点钱也“乐”一下。
现在城市是越来越富裕了。尤其是占据城市利益分配制高点的人,钞票发起来,那是相当地快,有车一族也自然是越来越多。一到周末假期,“温饱思游”,就琢磨怎么出去晃悠,到乡下呼吸点新鲜空气,吃点绿色的土东西。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农民不是傻子,草根自有智慧。只要有人尝到甜头,马上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现在,估计大一点的城市附近,都已经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旅游。从开始的简单的吃,到后面的观光、游玩、康体、休闲、度假、娱乐、采摘,五花八门的名堂都出来了。我见过的农家乐,餐桌上菜之前,不是斗地主就是打麻将,真是只要想得出,FB无极限。
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记得贺岁片《不见不散》里面,男女主角就在一个乡村喝得东倒西歪,那是美国版本的农家乐。
我住桂林,周末也经常以“考察”为名,开车出去晃悠找食。尤其以漓江边上的大圩古镇,去得最多。估计那里农家的阿猫阿狗,看见我都当老朋友了。想起来,以环保为基准,我还是很幸运,老家的河,还有生活在桂林的漓江,2条河流都没有怎么污染。
就吃饭而言,农家乐的口味,还真是乡土的原汁原味。这种产业,估计是因为地方远,口碑很重要,万一搞不好,没有回头客,那就自己败了自己的生意。以此推论,原来信用这种东西,有的情况下并不难做到。一旦和切身利益完全挂钩,就连最狡猾的农民,也得学会诚信。
出身于草根的农家乐,当然发展过程也有很多问题。农家乐的主要问题,一个是配套的基础设施,一个是经营的风格。
现在城市道路都修得很好,但是远郊区的农村,还是差很远。喜欢下乡的,车子多少还得有点越野性能。如果是开轿车,那么活动的范围就比较小。现在土地都是分散家庭承包的,因此搞起农家乐来,也是一家一户做单位,一般都没有统一规划,开发的项目又容易雷同单一。没有规划就比较凌乱,观光价值就大打折扣。天涯前一阵子有人发的德国农村照片,那真的是非常美,即使不去吃喝去看看,都是享受。
农家乐发源于吃,但是大部分内容,还是停留在吃的层面,没有完全超越。最多也就是打打牌,打打麻将,摘点瓜果,连一个像样点的游乐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同一个地方的项目相当雷同,时间一久,城里现在也有很多以土鸡土鸭做卖点的私房菜,老顾客回头的也少了。所以很多地方的农家乐,也是维持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农家乐要突破这种“审美疲劳”,需要在经营花样上多下功夫,当然也不是说要引进“黄赌毒”这类城市垃圾,游乐、钓鱼、烧烤、爬山、采购,还是有很多花样,可以因地制宜开发的。同时,政府也需要做规划引导,做好配套的基础设施。
以旅游、观光、餐饮一体化的漓江大圩古镇,应该算是农家乐开发得很不错的,村里的道路由政府统一规划,很多基础设施都做得不错,漓江的水也很清澈。来桂林的朋友,欢迎去哦,记得是文化流氓做的托。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2…09 21:27
(二十一)三农困局和突破之六,草根的智慧之二
今天来说一下“农家乐”,这个东西国外叫做乡村旅游。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农民,不仅把这个东西搞得有声有色,“农家乐”这个名字也取得很贴切动听,城里人去农家“乐”一下,让农民赚点钱也“乐”一下。
现在城市是越来越富裕了。尤其是占据城市利益分配制高点的人,钞票发起来,那是相当地快,有车一族也自然是越来越多。一到周末假期,“温饱思游”,就琢磨怎么出去晃悠,到乡下呼吸点新鲜空气,吃点绿色的土东西。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农民不是傻子,草根自有智慧。只要有人尝到甜头,马上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现在,估计大一点的城市附近,都已经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旅游。从开始的简单的吃,到后面的观光、游玩、康体、休闲、度假、娱乐、采摘,五花八门的名堂都出来了。我见过的农家乐,餐桌上菜之前,不是斗地主就是打麻将,真是只要想得出,FB无极限。
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记得贺岁片《不见不散》里面,男女主角就在一个乡村喝得东倒西歪,那是美国版本的农家乐。
我住桂林,周末也经常以“考察”为名,开车出去晃悠找食。尤其以漓江边上的大圩古镇,去得最多。估计那里农家的阿猫阿狗,看见我都当老朋友了。想起来,以环保为基准,我还是很幸运,老家的河,还有生活在桂林的漓江,2条河流都没有怎么污染。
就吃饭而言,农家乐的口味,还真是乡土的原汁原味。这种产业,估计是因为地方远,口碑很重要,万一搞不好,没有回头客,那就自己败了自己的生意。以此推论,原来信用这种东西,有的情况下并不难做到。一旦和切身利益完全挂钩,就连最狡猾的农民,也得学会诚信。
出身于草根的农家乐,当然发展过程也有很多问题。农家乐的主要问题,一个是配套的基础设施,一个是经营的风格。
现在城市道路都修得很好,但是远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