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无产阶级阶层越来越不可能买得起房,越来越觉得医疗费用高昂,好的学校越来越上不起。
在看得见的未来,新三座大山之下,普通中国人(大约涵盖人口80%左右),会看到经济确实越来越繁荣,到处都是光鲜陆离和笙歌艳舞,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是这一切,都属于少部分人,基本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无关。经济“拉美化”,是一个过期的经济名词,经济的“中国化”才是潮流的本质。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1…30 08:18
物价真相(四)————谁是受害者?谁是受益者?
这一套歧视性明显的物价体系。把农产品和农业,压在最基础的地位。把城市资产增值,放在了首位。
如果货币增长速度,超过GDP实际增长的速度,钱就发生了溢出,物价最终会上涨,现在主要的上涨方式,是资产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如果GDP增长是8个点,而货币增发量是20个点,那么当年的货币溢出值就是12%。(这也是这些年来大致的情形)
如果你的收入增长(包括资产增值)超过12%,恭喜你,你是时代的受益者,你的生活品质会越来越高;如果低于12%,那么你就会被时代淘汰,慢慢变成时代的垫脚石。当然,有“食品本位”支撑,饿是饿不死的,这是整套游戏的底线。
货币增长速度 减去 GDP增长速度,这就是现在物价体系之下,受害者受益者的收入增长分界线(本文以下简称分界线)。
绝大多数靠领工资生活的普通人,都会有明显的感觉,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物价特别是房价上涨的速度。这是因为,工资的增长,一般都在GDP线之下,更远远在这条分界线之下。
存款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存款的年利率,肯定远远低于这条分界线。存钱不能保值,只能应急,这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农民的收入不管高低,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储蓄率一般都很高,所以农民实际上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很多农民,其实在90年代初,就有过万的存款,存到现在,利滚利也不过1万滚2万,而物价早就今非昔比。当年1万可以娶媳妇,现在2万也许就只够盖小半间房子。
中小企业,竞争激烈,而且又通常没有定价权,如果不创新求变,利润多半都是在维持甚至下滑。在这个分界线的高压之下,很多企业就会被淘汰。这也是现在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总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
……
所有收入不高,而且收入增长率低于这条分界线的人,包括超过70%以上大多数的国民(主要包括农民),都是这个物价体系的受害者。这就是黄宗羲定律的现代衍生版本,越改革,普通人的隐形税赋就越重。
经济体系的博弈,有受害者就对应有受益者,那么谁是这个物价体系的受益者?
高收入人群(界定标准是月收入为当地2平米房价以上,以北京为基准,月收入3万,以桂林为基准,月收入8000,隐性收入包括福利分房也折算在内),可以享受得到远比一般西方中产阶级好过得多的生活,是这个价格体系的整体受益者。恩格尔指数低得惊人,而各种服务成本也低得惊人。行有车,归有屋,家有仆,无房奴之忧,有口欲之足。除了高端的奢侈品(那些本来就是为顶级富豪准备的),一般的用品,几乎可以看到什么买什么。
就行业而言,拥有资产资源者,诸如银行、土地房地产、垄断企业、政府项目、奢侈品、城市资产、矿产资源、黑社会等等,有的距离货币发行源头近,有的坐拥资源定价权,这些行业也是物价体系的受益者。
这里要特别注意,高收入人群或者行业,为了维持同等档次的地位。每年的收入增加量,不能低于那条分界线。以近10年为例,10年前年收入为10万的,现在要收入30万(分界线大致折算为12%…15%),才能够维持同等的社会经济地位。
借贷者也是受益者,因为借贷的年利率一般低于这个分界线(浙江的民间融资成本年利率在15%…20%之间,也是自发按照这个分界线来执行)。贷款用于购买可增值资产(例如房地产),以房价上涨而言,是最大的受益者人群之一。所以有人说,房奴也有幸福,在这种物价体系下,有其一定的道理。
…… (以下省略2000字,读者可以自行对照现实,用这个界线划分社会阶层成分)
有了这条界线,我们无疑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经济最真实的一面。做职员领工资也好,开公司做生意也好,这条收入的高压分界线,上升则往天堂,下降则慢慢堕入地狱。当然,有粮食本位做保障,在地狱里,也有馒头和阳光。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1…30 23:50
有人说中国的财富结构是图钉型的,即非常高度地集中,极少数富裕群体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财富。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
作为观察经济的人,应该少带偏激的感情色彩,单纯地唱赞歌,或者一味地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个人认为,郎咸平、时寒冰先生都很有才华,但是过于关注负面,少了一些全面立体视野的客观。
据我个人观察和测算,排除极少数富豪,这个物价体系的受益者应该在30%,20%左右的持平,还有50%左右的受害者,受害者其中有很多也只是从大富变小富。这个数据,来自于我多年的生活观察和接触各个阶层的人。统计局的数字不可信,我只能自己做一个大致的估算。我接触的人,从农民、菜贩子到大学教授都有,取样范围还算是比较宽的。
仅仅从汽车的销售规模,我们就应该大致能够判断,这个富裕群体还是相当大的。中国的汽车保养使用成本不低,而且分期付款比较少。仅以汽车保有量这个群体而言,他们多半还是比较富裕的。
写“物价真相”系列,并非是为了否定社会经济,而是写出自己心中理解的物价真相。我对社会始终保持正面的看法,现在这种物价体系,也有其现实的合理性。算是中国国情下,一种次优方式的经济安排。
我应该补充一下,空手入城奋斗的农村和小城镇青年,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大小白领(包括我在内),应该算是这个物价体系的受害重灾区,最核心的焦点是买房的问题。而这个群体,在网络上的声音是很大的(农民的苦处恐怕比白领多,但是网络上的抱怨就少得多)。很多现实的负面东西,就被网络放大了。
物价真相,我还会继续写几个篇幅。算是预告一下:
物价真相五 —— 来自海外的掠食者,这个写一下我理解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物价真相六 —— 泡沫的终点,老龄化。物价体系的真正时间转折点,我个人估计,大约在10年左右的时间出现,随着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现在的物价体系,要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物价真相七 —— 未来可能的物价体系。经济学方面,观察评论容易,预测未来就很难。但是人性万变不离其宗,老周也斗胆对未来做一个自己理解的预测。
这几篇文章,大家都来提点意见。兄弟初涉经济评论类的文章,修为浅薄,水平有限,只说自己心中所想,或许在真的行家面前,贻笑大方。
这里要特别感谢刘乘云兄,他一直鼓励我把更多的见解写出来,不管对错,给人以启发或思考,文章即算有其价值。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01 09:55
物价真相(五)—— 来自海外的掠食者
在这套物价体系的安排下,国内的各个阶层,有人欢喜有人发愁,有人天天打麻将增加货币流动性,有人天天加班兼职赚钱养家糊口供房。
不公平也好,牢骚群发也好,日子总得这么过着。
有价格落差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去觊觎。虽然在国内,国家已经从上到下建立了一套物价防火墙,斩断廉价食品和海量货币之间的炒作通道,捍卫人民币的“食品本位”的地位。但是,如果制度安排本身有问题,再强悍的防火墙依然防不胜防。
最大的危险来自海外。能源、粮食和游资,是他们的手里的渗透武器。
大豆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不再赘述。下一个阶段,应该就是玉米,玉米作为饲料的基本原料,既不会直接威慑到人的口粮让执政者立刻百倍警惕,又是美国大宗出口的商品。
生物能源的发展,在粮食和能源之间,通道已经建立。本来食品和石化工业,只是在生产和流通阶段有关系,现在在粮食消费上,也建立了联系。对于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而言,这是很可怕的未来。
当石油慢慢减少的时候,有钱人的汽车,就和穷人开始争夺口粮。可想而知,在世界财富格局下,穷国穷人只能任人宰割。
这个时候,依赖石化工业的现代农业,成本已经在急剧上升。而粮食供给量,可以大幅度减少。
一旦成势,捍卫国内货币的“食品本位”体系,就越来越困难。
除了粮食和能源,国内外的游资,也无时不刻不在盯着中国的农业和食品。
国内的游资很好对付,国内的很多钱都有案底,如果敢乱来,立刻收拾掉。这里顺便提醒一下国内的游资,企图炒作和控制食品价格,最好不要下手。重庆当年操纵猪肉价格的老大,就在本次“扫黑风暴”中落马。炒作什么都要讲政治,除了食品,什么都可以炒,倘若不听党的话,不仅口袋大大的不吉利,恐怕脖子上的脑袋也大大的不吉利。
但是海外的资本,不在国家控制之列。在国内,党可以上管天,下管地,中间一起管空气,一直管到国民的生殖器(调侃一下大伙前面写的二奶生育话题)。到了国外,那就不行啦。洋大人没有利益补偿,断不肯听咱的话。
由于国内资源不足导致的食品进口依赖,是这个物价体系最大的外部漏洞。这个漏洞,又脱离了国内的防火墙控制规则,甚至会倒逼国内资源外泄,这几年粮食走私出口大案频频爆发,也是漏洞之一。
国外的掠食者,早就开始行动布局,并且早就大有所获,高盛大摩这些投行,ABCD这些粮商,还有可口可乐这些食品饮料公司,这些年在中国食品领域,战果丰厚。
在看得见的时间内,国家不可能放弃捍卫人民币的“食品本位”,这是整套物价体系的核心基础,差不多等于立国之本,绝不能轻易动摇。
价格补贴和不惜代价做大的央企,是国家未来捍卫人民币“食品本位”的基本手段。价格补贴,简而言之,就是高价进口,平价销售国内,差价国家来补贴(算是利益补偿华尔街)。前者我们曾经经历过,在石油价格疯涨的2007…2008,油价曾经这么补贴过。同时,不惜代价支持做大食品领域的央企,甚至纵容这些央企进入房地产暴利项目,同时通过资本整合国内的全产业链食品行业。国资委无限资本资源支持下的央企,在未来,将要肩负捍卫人民币的“食品本位”的重任,是中国物价体系的中流砥柱。
至于这套战略,是否能够成功。个人认为,战略应该整体不会败,在部分细分领域会失去控制权。简单而言,一种可能的情形是,就是煮饭的米不贵,但是可能炒菜的油比较贵。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01 09:56
太棒了,沙发居然是自己抢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02 14:41
物价真相(六) —— 食利阶层开办的第二税务局
很多人通过对比,知道了中国的物价比国外高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
物价的构成,不就是生产成本加流通成本吗?国内的劳动力这么低廉,怎么到了终端,物价会这么贵?
难道中国的商家,一个个都在暴利营业?如果是这样,大家肯定都来做生意了。那为什么国内贸易,都这么难做?很多人做企业宁肯做薄利的外贸,也不愿意开拓国内的市场。
甚至,美国的玉米,越洋运输到中国来,到港的价格比中国农民生产的玉米还便宜。
一个让普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道理,其实简单得很。因为,物价承载了很多的东西,层层叠加之下,相当于被征收了高额的物价税。也就是一件商品,在出厂已经被征税的情况下,在交到消费者手里之前,还要经过几重变相的税收,而且随着流通环节的延长,后面附加的税收,要远远高于出厂的税收。
一般商品的营销结构,从厂家…总经销…二级经销…零售店…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过4个物流环节。物流成本很大部分,已经缴纳给了石化企业,物流企业其实也是薄利生存。
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好,资金很大部分依赖于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成本大约是15%…18%,加上往来的人情,接近20%。很多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依靠高利贷来运行的。这部分的流动资金成本,肯定要加到流通成本上。
做买卖要租赁场地,想要生意要好做,那肯定要地段好。旺铺的租金,也是相当惊人。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