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圈子圈套 系列的感受0 >

第37部分

读圈子圈套 系列的感受0-第37部分

小说: 读圈子圈套 系列的感受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听雨的意见很四平八稳,不过,俺却认为现实中并不一定象理论中说的那样按步就班,而是有很多突变和机遇的,所以,小薛的成长,就看他的机遇了。比如他遇到了洪钧,洪钧因为自己的经历和个性上有所相近而让他做了销售,并一再给予改错的机会。遇到其他人就不一定可以这样了。又或者几经浮沉,一会是不给机会的人,一会又是很给机会的人……如果小薛遇到你,俺大胆地设想一下,可能世上又少了一个冒尖的销售人员了。
  
  
  
  
  好了,在接下去之前,插进一个小插曲。
  
  前面,帮主说小薛是“只有一根筋”,而我说是“缺一根筋”,这两个感受是不同的。近日,因与焚书煮月打赌,居然让我在天涯寻找到了这么一个“只有一根筋”的人,哈哈——酷酷的法拉利
  
  见:
  
  tianya/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6971793&;key=833122152&;idArticle=838229&;strItem=free&;flag=1#Bottom
  
  感觉法哥是专心致志地在一条弦上演奏交响乐。
    比如小提琴,它有四条弦,有无穷的音阶,可以弹出变幻无穷的乐章。在法哥手里,琴弦就变幻为文字,而且只认几个字:铲铲队、大款、法拉利、宝马。
    然后,故事就始终围绕着这几个字舞动,除了这几个字以外的文字,都是色彩暗淡的配角,象广东菜白切鸡里的酱油,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地位。
    
    所以,如果我要用一句话概括法哥,那就是——在一根弦上,用几个强音演奏交响乐的人!
  
  
  俺正在等待法哥前来解释他为什么只有“一根筋”,呵呵。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0:57
  杰森
  ——业绩与能力之间的囚徙
  
  杰森到底应不应该主动引洪钧入维西尔,引起了网友们的一阵讨论。
   我想,那时维西尔在杰森的领导下是比较没有生气的,团队之间相互内讧,业绩死气沉沉,科克已经给他不少压力了,他自己已经困在了业绩与能力之间的囚牢中了,为了突破,为了争取一口喘气的机会,才不得矣引入洪钧的。
   一个象杰森这样位置的人,对公司政治应是了如指掌的,不可能对洪钧的现在和将来的能力没有准确的预测,他一定是当时被逼上梁山了。及至后来,在上海的杰森对于在北京的洪钧,只能任由他自由发挥,去创造更好看业绩,却不能在此夺取洪钧的光芒。在这里,我甚至赞叹外资企业这种环境!因为在国内的企业里,多少象洪钧这样的干将,还要在类似杰森这类位置上的老阴谋们谋算多少年才终于熬出头来。这里,显然外资企业的内部政治环境比国内企业来得清朗。
   所以,我感到,一个人,掌握公司政治不难,难的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始终是能力说话,业绩决定一切。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1:12
  
  
  科克
   ——帮主可能在他身上偷懒了
  
   一线是所有管理的集中体现。科克要么总是在澳洲,要么到新加坡,来北京只有一次,就是考察在北京建立总部、树洪弃杰的时候,而且也就几天时间。如此脱离一线的领导,只通过劳拉来传传“内部消息”,这样的管理是不是太松垮了?难怪洪钧后来发现下面一些人总在搞小动作,比如夸大报销接待费、拔弄私活业务等,而且财务数额还不在小数。
  对这样的管理我真要打个问号了。
  还有,露西到美国培训,然后到新加坡,月收入1500,折RMB一万多哩,啥都不不需干,晃晃荡荡的就轻松入袋,看起来有点象神话。
   另外,洪钧当上维西尔中国的CEO后,直到五·;一前才宣传新的架构,一年都快过去一半了,还怎么与时间赛跑、创造全年业绩啊?看起来,也是轻轻垮垮的管理,怎么体现出争创业绩的干劲呢?
   我看这些都不是优秀的管理。这些地方,我不大看得懂。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2:15
  
  
  邓汶
   ——依靠技术优势可以不吃人间烟火
  
   邓汶身上,让我们较完整地看到了一个中庸、善良的知识分子,对妻子、女儿,对工作、对事业,对环境的抵抗心思,以及对外遇。也看到了他成长于美国,而对国内环境不熟悉表现出来的单纯和可爱。我想象中,在美国的环境里,邓汶和其他人一样,可以活得比较纯粹,有较大的空间自由呼吸,尽情地、轻松地享受大自然和家庭温暖,更接近赤子的心境。
   对妻子:如左手握右手,没有了感觉。
   对女儿:有永恒的父爱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事业:追求,但在过程中有彷徨,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又不甘心平淡的一生,渴望不平静的、辉煌的事业,却无从自己打下基础。由于他新的事业的方方面面的全面基础不是由他自己双手扎实打下的,所以遇到很多人际交往上的矛盾,就不知怎样面对。
   有感到他的两件事情:
   一是:回国后不知怎么说话。
   邓汶在北京物色ICE科研处的办公地点时,在现场对一个科技园的规划对管理员指指点点,说了一些不认同的话,他还兴致勃勃,回来跟洪钧交流。谁知被洪钧泼了一盘冷水,说他不了解人家的内里底细,就不要随便点评,以免下次再见面时尴尬、无法合作。
   这段话,我铬刻在心了。因为洪钧是做销售的,时刻谨记自己需要与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所以他感受深刻。邓汶一直搞科研,与别人的合作上对友好合作没有深刻的体会。这是很明显的对比,后果当然是截然相反了。
   邓汶处处表现出涉世不深,很是可爱,却处处碰壁,好在他忍功还有些基底,加上善良的本性,勉强能渡过面上的冲突。这些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二是:与俞威的较量中完全被动、不辨方向。
   首先是他在与苏珊与客户的洽谈会上,对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插嘴,一定要苏珊说,她不说就拉倒,反正不说。这是基本的业务修养,你不负责这个业务你插什么嘴,对吧?不是凭良心、善良、乐于助人就可以随例插嘴别人的业务的。这也是我们在工作需要留意的地方。不管是内部讨论,还是对外面对客户,该你说的就说,不该你说的一定不能说。
  因话多而误事,应是不少层次相对低的人们的垢病。有些人,以为捉住了问题的一个闪光点,牵动了他一根神经,就不假思索就大喊大叫起来,非要引起公司高层注意、相关部门加以改正,表现欲和善良心都昭示无遗。殊不知,由于他没有深入探究,尤其是专业上的问题,他话一出口,就已经露出外行的鸡脚,落得个被众人嘲笑、奚落的结果,更有甚者,下次也有意为难他。因此,他可能陷入了没有效益的人际矛盾之中,他根本不知道首先是他自己得罪了别人,所以就查不出问题的根源。多管闲事的人,在企业里并不受欢迎,尤其是管理人员,越是高层越不欢迎同级多管闲事。
  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不了解人家就一定不要插嘴,一定要给别人提建议最好私下里说,在公众场合是一定要维护同事的面子的。
  其次,他不知道卡彭特对他的职位的期望,正如洪钧说的那段话——企业不是法院,也不是幼儿园,不是主持正义、公道的地方,而是一切盯着工作,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因此,个人的个性需求,如喜欢某个人、讨厌某个人都不是企业要解决的问题。那些希望企业帮助他解决个人个性问题的,都是幼稚的、最终导向失败的。
  女人们往往难以摆脱这个困绕,总是希望上级和组织给她们解决个性需求上的矛盾,甚至通过吵吵闹闹来逼使组织满足她的要求。这就是“妇人之见”。以工作为重,就是男人理性的思考。以工作为先,每个人就要抹杀自己一部分突出的个性,与组织融合,与不同性格的同事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愉快,得到进步。
  工作本身是解决企业运作中所有问题的基本点和突破口,也是化解一切人际矛盾的最佳良药。
   至于邓汶在矛盾过程中对洪钧的怨兑、狂怒,我更感觉到他纯粹的赤子之心。谁希望生活在柒黑一片的环境里打打杀杀?谁不想安静地呆在研究室里钻研出对社会有大作用的技术?谁不向往和平的、融合的团队?……然而,中国的现实一再冲击他单纯的头脑,现实是不会因他而改变的,只有他去适应环境,否则他将被中国的环境所不接受!俞威是使用了黑手段,但俞威为什么可以在与他的较量中取胜呢?——还是那句,因为企业不是法庭,企业是一个争取创造效益的组织,个人的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俞威只要不触及法律,没有谁会过分在乎他的所为。我们不大喜欢俞威,然而企业欢迎俞威!所以,企业不会因为人的善良本性而存在,而是因业绩而存在。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4:35
  
   关于邓汶的困境,于我们很有启发——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越发艰难,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正如洪钧当初替他分析的那样,他连同他在ICE的职业生命都掉进了别人设下的陷阱。但是,还有比他目前的局面更让他揪心的,就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他觉得自己就象是得了绝症的病人,只能眼睁睁等着自己末日的来临。”
   非常喜欢这段话!
   我们正是不时处于这样的境地,又为了能够在危机中抽身而逃,摆脱陷阱,重见光明,于是我们需要一再学习、积累,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他已经高调和俞威开战了,面子让他骑虎难下。”
   我的笔记是:他是凭意气走进的圈套,不是理性的选择,所以后果不可控制。
   因此,我们遇到矛盾时,时时需要冷静、低调,还有用拖延的方法,使战火自动熄灭,不要把自己往火堆上赶、烤。懂得给自己及时浇一盘冷水,就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一条后路了。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4:39
  
  
  
  俞威
  
  帮主一个可能的立意是:把自己想要表现的、却会受到众人质疑的个性推到俞威身上去表现。因为作为一部作品,主人公一般应该是好到底,要么是坏到底。如果一半好一半坏,作者难以把握,读者也难以揣摸和跟随思路,这里很考验作者和读者的思维能力,以及读者是否能够跟得上作者的思维。我估计帮主是考虑过这个问题,想让故事显得通俗易懂,所以通过俞威与洪钧作对照,使读者更容易明白他的想表达的意思。
  曾经读过日本的推理小说,看得云里雾里,作者刻意把自己的心思和主角的心思藏得不见了影,机关藏得太深,让人读来实在费解。比如,电影《草帽》就反映了这个倾向,让我看完了电影都不知道它要说什么,后来看了影评,才知道那个日本女人是那个黑人小伙的母亲,她一生不爱这个儿子,因为她曾受的侮辱,所以总是抛弃和回避这个儿子……(不知道有没有记错)电影里有一首英文歌曲《草帽歌》,唱得很悲凉,唱的是“妈妈为什么总是抛弃我”这个主题。
  在中学学语文时,老师从来教导我们写作的立意在鲜明、突出,线条清晰。所以,主人公的表现就往往被引导为只能往一个方向的价值观去表现,从而“教导”读者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
  现在回想起来,反而感到这是一套自欺欺骗人的、违反现实的方法,教导出来的人倾向于一根筋地想问题,对人物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不懂怎么看待没有好坏之分的人。教导之下的我们,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书呆子”。
  俞威,一个硬气方刚的大男人,挑得起、摔得起,也玩得起,无所顾忌,人生无处不痛快。所以帮主曾评价说:“俞威是大气的。”上面在评邓汶时我还说了一句:人们也许不大喜欢俞威,然而企业喜欢俞威。因为他能够做成事、有利润,于是他受欢迎。
  所以,我大胆地设想,帮主可能有这个潜意识。因为主人翁不能受到过多的社会指责,否则小说的价值观无法确立,小说的社会形象将会受到冲击。
  因以上的想法,把俞威与洪钧界线分明地分开来读,反而感到不真实。
  
  对女同事的运作,俞威可能比洪钧稍胜一筹。因为:1、逼良为娼,琳达被驯服,使俞威对下级职员的运作的跨出了职权范围,超越常规;2、与苏珊合谋倒邓汶的米。洪钧只会把女人们统统往身后撵,失去了超越式使用她们的机会……通过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人通过了解资源、把握资源,然后达到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洪钧对女人是轻视,所以就不会使用她们,她们也没有机会去为洪钧创造更大的效益。俞威首先从现实的角度去承认女人存在的价值,所以女人们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要么做了情妇,要么做了同党……没有独当一面的女将?可能是帮主还没接触过,所以没有了这类角色,使小说中的女性全部有着悲剧的色彩,真是恨不生为男儿身。
   我佩服俞威做事的干净利落,做得成一件事,比如,他入主ICE后,竟能说服皮特搞什么经销商渠道销售,从经销商那里着想利润的来源。手段无所谓黑不黑,只要不违反法律,别人能够承受得下来,就是可以使用的手段。别人想不承受下来也不行,摄于俞威的淫威、强权,不得不服。还有玩耍手段,一费毫厘巧夺罗杰的潜在客户的能力,以及前面把玩范宇宙。俞威把玩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