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兵法之股市博弈(宏皓)-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篇 股市持久战(6)
并购重组、借壳上市与资本运作同时进行。也就是我们利用现在股市赚钱较好的机会,先与壳上市公司合作资本运作,先赚钱,一边在股市赚钱,一边了解壳公司的详细情况,这样对壳公司全面了解后,壳公司对我方也能全面了解,然后通过我公司的攻关,壳公司在将来的并购中能全面配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效果,直到能做到零成本收购时我们再并购方为上策。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只有利用现在较好的股市投资时机,与壳公司共同在资本市场运作项目,通过项目的运作让壳公司的高管层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我们的并购就能以道制胜、出奇制胜,这就是《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以曲为直的曲线并购战术,这就是股市持久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股市持久战中的资源整合。下面我们再看一看二级市场上的股市持久战是怎么打的。
一、日线上的股市持久战
图5―4恒邦股份K线图
看盘要点:
(1)战略性建仓就一路震荡上攻不回头。
(2)诱空打压是为了大规模补仓。
(3)建仓用一年时间。一年的建仓只能是慢慢来,这才是发展的规律。
(4)试盘也获利。既能试盘又能波段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5)再上攻是路漫漫其修远也,股将上下而震荡。
(6)洗盘也获利。但也是为下一波的大幅上涨做准备。
(7)最后一洗一般不会创新低。只要缩至地量即是变盘向上的信号;大涨前的最后一洗才是狙击的最佳时机。
二、周线上的股市持久战
图5―5恒邦股份周K线图
看盘要点:
(1)战略性长期建仓运用在周K线上的股票并不多,一旦出现必是超级黑马股。
(2)试盘上攻也是为了扫货。
(3)准备反攻的战略性补仓区域。
(4)诱空洗盘手法更干脆。
(5)大反攻准备后期的扫货区域;也是飙升之前的最后一洗。
三、行业景气的股市持久战
图5―6中德豪润达K线图
看盘要点:
(1)有智慧不如乘势驾云。选准行业反转景气向好的股票,这才是选择黑马股的大智慧。
(2)试验性建仓――故作空方大规模进攻的模样。
(3)打压吸筹,多方积极战略性建仓。
(4)多方上攻初期主动诱空――即诱敌深入,以退为进。
(5)多方反攻空方退却。
(6)上攻三步曲,多方上攻初期也诱空再玩诱敌深入的游戏,结果是将空方一网打尽,从此空方被吓破了胆,多方则在上攻中气势磅礴。
第四节 股市持久狙击思路
股市持久战的核心是解决如何踏准股市的波段节奏,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股市的其他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然而股市波段节奏千变万化,无论讲多少案例都有可能犯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错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只要抓住了股市波段趋势变化的本质规律,在实战中踏准股市波段节奏还是能够做到的。笔者试图从股市实战的案例中找到股市持久战的波段规律,希望能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但不希望朋友们僵化地套用而应该在实战中心态归零、精心研究,并对持久战的思想体系深入体会然后才能在股市实战中,对千变万化的股市趋势了如指掌,这样打起股市持久战来才能出神入化,踏准股市波段节奏,达到炉火纯青。
案例:智光电器
股市的持久战必须要有自己成熟的股市投资哲学思想为根基,没有成熟的股市投资哲学思想很难在股市打赢持久战。美国股神巴菲特2003年投资成绩跑输大市。原因是他坚守“价值”作为标准的审慎投资策略,发现市场上符合买入准则的股票很少,公司保持了大量的现金;虽然巴菲特于1999年和2003年跑输了指数,但其过去5年实质累积盈利升幅则远远超过了同期指数的表现,股神巴菲特以往卓越的投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卓越的股市投资成绩,是因为他能面对浮华外境而心不为所动,能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投资哲学操作,有严格的纪律及冷静客观的心理素质。股市持久战中与其胡乱下注,不如耐心等待时机;股市实战中要做到宁缺毋滥,并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股市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时心理上往往会较为轻松舒畅;而坚持自己独树一帜的股市判断,坚持自己的股市投资哲学思想,是最难的事。在股市持久战中,能够长期在投资市场保持理想表现的大赢家,一定是少数具有股市投资哲学思想并且能严守股市投资纪律及在动荡的股市保持冷静镇定的高手。
第六篇 股市游击战(1)
第一节 股市游击战略
历代兵家都以游击战作为辅助的作战形式,而以正规战作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作战形式。股市游击战是中国目前民营资本、私基金以弱小资本对付强大对手的主要作战形式,而且是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因此有必要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认识。
股市游击投资战略主要适用于中小散户投资者,它遵循广泛、频繁、机动灵活的原则进行投资活动。其中心思想可用16个字进行概括,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地位与装备现代化的日军相比,还在使用原始的冷兵器:长矛、大刀、棍棒以及少量自造的或从敌人手中夺取的轻武器。他们人数很少,三五十人,一二百人不等,大多农民出身,军、政素质低,没有现代的通信、侦察、运输工具,靠鸡毛信、消息树、狼烟传递信息,靠两条腿机动……这些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使他们不可能与日军进行阵地战、攻坚战和集团式的会战、决战,只能用伏击、袭击的作战方式打敌人的巡逻队、运输队、外出的小分队,或在夜间攻击敌人守备力量薄弱的碉堡。在作战中,游击队总要把保存力量放在首位,凡不能取胜的,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的作战皆不能实施,如果盲目冲动、死拼硬打,就违背了游击战略的宗旨,游击队也不可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长期生存下去。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正确使用游击战略同日寇作战,从几万人,发展到战争结束时的100多万人,就是最好的说明。
中小散户在投资市场中的状况如何呢?他们资金单薄;没有价值连城的内幕消息来源;研究能力有限;无法左右市场的变化……这些客观现实决定了他们在投资市场中采取行动的局限性。为了取得投资成功,他们必须建立一套适用的战略、战术体系,以优良的投资策略弥补不足之处,在弱肉强食的证券市场中生存下去,得到发展、壮大。
游击战略正是一种有效的、能帮助中小散户在证券市场中生存下去的战略,自从证券投资市场一出现,它就被广大中小投资者所熟悉。实践证明,相对于其他战略形式,游击战略内涵简明,操作容易,不需要很高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对资金量的要求也适合中小散户,而这些因素正是游击战略能帮助中小散户取得成功的原因。
实际运用中,要认识到游击战略的特点,把握关键环节、领会其精神,像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那样,面对强大于自己百倍、千倍的敌人能战而胜之。
广泛的机动性是游击战略的一大特点。所谓广泛的机动,在投资领域主要指证券投资项目要灵活选择,及时变换;投资资金要能不断转移,或集中、或分散,像游击队的战士,忽聚忽散,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投资的方向和目标不是既定的、死板的,而是灵活的、视作战情况而定的。
投资活动中,中小散户也可采用游击队作战的方法进行投资,获得稳定的收益。中小散户不必异想天开,非要给自己定下50%、100%的赢利任务,死抱着几只看好的股票不放;头寸已赢利了49%,却仍奢望超过50%再套现;在绩优股上赚了钱,就永远跟在绩优股后面,不设止损或不严格执行,套牢了不认输,不斩仓……凡此种种,都是中小投资者易背的包袱,背得多了,就没有了机动性,没有了主动权,不是任人宰割,就是对好机会有心无力,陷入这种境地,怎么谈得上投资获益呢?
中小散户在投资时一定要坚持高度、广泛的机动、灵活。对目标可大可小、对方向可东可西,一切以可行、可获利为标准。能否坚持住机动灵活的原则是决定中小散户股市游击战略成功的关键。
果断、及时止损是坚持机动灵活这一战略原则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小散户资金量小,而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机会相对无限。有限的钱袋不可能支付无限的投资。就像小童走进了糖果店,口袋里只有几毛钱,要买很多的糖果回家不可能。在投资活动中,要解决资金有限、机会众多的矛盾,对中小散户而言只有提高资金使用频率――增大周转率这条路。如果不设止损,不快速执行止损,就像高速行使的汽车没有刹车,很难周转。
理论上,股市里的股票的确存在着升升跌跌的现象。一只价格下跌的股票,假如不是出于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如破产、配股等,从市场角度看,它的价格总是要回升的。但现实中,这样的等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失去更多的机会。不能否认,等待可以等来机会,问题是,同样的机会,何不捕捉近在眼前的?
树立了正确对待亏损、赢利的态度,机动、灵活的原则自然而然就会解决好,游击战略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无往不利。
案例
国投新集(601918)
图6―1K线图
看盘精要:
1.该股主力建仓后,洗盘至地量地价止跌企稳,然后才慢慢向上发起攻击而且是打完就撤。
2.黑马股加油门之前总是先经历地量地价后见底回升,再慢慢温和放量上攻,小幅温和上攻一段后再度洗盘,然后才是加油门大幅上涨。
3.股市游击战略是等待看好的个股下跌到位后,然后重新启动向上攻击,洗盘之后的二次启动时出击是最佳时机。
案例
康美药业(600518)
图6―2K线图
看盘精要:
1.该股加油门之前是先经过试验性建仓,然后打压洗盘缩至地量地价,接下来是横盘震荡战略性吸筹建仓。
2.只有诱空洗盘主力再度完成战略性建仓后,才会温和上攻,进行加油门前的准备,这种黑马股一旦准备充分启动后,便会加速上涨。
第六篇 股市游击战(2)
第六篇 股市游击战(3)
所谓主动管理方法,指经常预测市场行情或寻找定价错误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证券组合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市场不总是有效的,加工和分析某些信息可以预测市场行情趋势和发现定价过高或过低的证券,进而对买卖证券的时机和种类做出选择,以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
(二)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步骤
组合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使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最大满足。具体而言,就是使投资者在获得一定收益水平的同时,承担最低的风险,或在投资者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使其获得最大的收益。不言而喻,实现这种目标有赖于有效和科学的组合管理内部控制。从控制过程来看,证券组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证券投资政策。证券投资政策是投资者为实现投资目标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包括确定投资目标、投资规模和投资对象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投资策略和措施等。
2。进行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二步,是指对证券组合管理第一步所确定的金融资产类型中个别证券或证券组合的具体特征进行的考察分析。
3.组建证券投资组合。组建证券投资组合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三步,主要是确定具体的证券投资品种和在各证券上的投资比例。在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时,投资者需要注意个别证券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和多元化三个问题。
4.投资组合的修正。投资组合的修正作为证券组合管理的第四步,实际上是定期重温前三步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构建的证券组合对投资者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是最优组合了,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改变了对风险和回报的态度,或者是其预测发生了变化。
5.投资组合业绩评估。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五步是通过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业绩评估,来评价投资的表现。业绩评估不仅是证券组合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操作过程的组成部分。说得更具体一点,可以把它看成证券组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反馈与控制机制。
(三)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产生
1952年,哈理?马柯威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这篇著名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马柯威茨考虑的问题是单期投资问题:投资者在某个时间(称为“期初”)用一笔自有资金购买一组证券并持有一段时期(称为“持有期”),在持有期结束时(称为“期末”),投资者出售他在期初购买的证券并将收入用于消费或再投资。马柯威茨在考虑这一问题时,第一次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正规阐述。他注意到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追求“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柯威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风险),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推导出的结果是,投资者应该通过同时购买多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进行分散化投资。
(四)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
在投资者只关注“期望收益率”和“方差”的假设前提下,马柯威茨提供的方法是完全精确的。l963年,马柯威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