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有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所以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结果却大不相同?最后,经过仔细观察,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舀肉汤;而在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另一个人。结果,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而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
这个寓言有助于说明什么是经济学。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
经济学能够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富有,同样的劳动在美国获得的报酬比较高,人们都想移民到美国去。目光肤浅的人往往以为那是因为美国的科技发达,但懂得经济学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经济学不仅仅回答当今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而且回答人类历史何以在十九世纪之后进入了财富的高速增长期。当然也能够回答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怎么实现了人均收入长了四五倍,以及今后收入增长的潜力还有多大等等。这样一门学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内容上看,经济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微观经济学。只要市场在,供不应求涨价,供过于求落价,我们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东西,永远不会饿死人(除了身无分文的人)。如果大规模饿死人,那是因为市场被破坏。或者由于战争,或者由于人类的愚蠢。少数人饿死,是因为没有钱,不是没有粮。因为有价格的波动,和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各种资源会随着价格变化而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电厂生产出来的每度电有许多种用途,在价格的引导下它会被用于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同时由于替代的可能,粮食可以用水果,肉类来替代,石油可以用煤炭,原子能来替代等等,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具有弹性,以适应地球资源的约束。
市场非常重要,它保证我们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市场的竞争,生产和需求能够匹配,经济结构能够经常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资源、偏好和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能够消除低效率的生产和消费,保持社会以高效率完成经济活动。市场既然如此重要,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市场是如何建立,维持,或者被破坏的。这个经验可以从人类历史中去发掘,也可以从当今世界的现实比较中去认识。
建立市场经济的困难何在?首先是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平等。在权势社会中统治者不需要遵守法律,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欺侮百姓。平民百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容易被权势者剥夺。人们争做有权有势者,实在不得已才去从事生产。以后剥夺别人财富越来越困难,代价越来越高,人们转向生产财富而不是争取权势。不过市场经济把人们分成有钱人和穷人,钱能够交换权,所以法律上的平等并不容易做到,富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其次是财产权的确立。私人所有的财产应该受到严格保护,不受任何权势人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政府的侵犯。财产权得不到保障,通过巧取豪夺就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交换还有什么意义呢。政府侵犯私人财产往往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建立。财产可以找一个理由来侵犯,以后就后患无穷,社会将陷入剥夺和反剥夺,革命和反革命的混乱和无序。再就是个人自由的承认和确保。个人有权创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可以辞职不干,有权选择交换对象,可以讨价还价。在一个权势社会中权势者往往限制别人的自由,以扩大自己的自由,用各种似是而非的口号为特权者额外的自由寻找借口。
由此可见,法律面前平等也好,财产权的保障也好,自由也好,对这一切造成障碍的就是特权。市场经济之前和之后作比较,就是特权的受制约。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也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结论。
序青少年为什么要学经济学?(2)
然后我们要学宏观经济学。虽然从微观上通过价格波动,供应和需求经常处于均衡状态,不会买不到东西,也不会卖不掉东西,但是如果家庭的储蓄不等于社会的投资,全社会在总量上发生供需的不均衡,于是发生萧条或者过热。此时价格起不到均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要靠市场之外的力量,就是政府。这是凯恩斯在二次大战以后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1929年在美国爆发了后来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将近十年的萧条损失的财富相当于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大家不懂凯恩斯学说,执行了不少倒行逆施的政策,否则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现在类似于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但是别的危险仍然存在着),因为世界各国都用凯恩斯理论作为宏观经济调整的指导。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问。它既非常深奥,又平白易懂,就看我们怎么学。一个人不学经济学也能懂一般的经济规律,比如说物以稀为贵,这就是经济学。但是学过经济学就懂得更深刻,问题看得更透。而且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判断事物的是非,估计局势的发展。我们还能够发现,由于古人不懂经济学,人类的发展大大地延误了,而且至今类似的错误还一犯再犯。可见普及经济学知识有多么重要。
经济学又有助于我们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处理好和周围人群的关系,懂得个人的社会责任。学好经济学不但自己享受人生,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懂得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但是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同样是学,学得深,学得浅,大不一样。小学生读孔子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和成年人读的感受完全不同。一方面透彻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样年龄的人,有的显得肤浅,有的比较深刻,差别就在能不能思考。
青少年是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的一群人。他们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他们观察社会,学习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可是现在的学校里并没有很好的关于人生观和正确认识社会关系的课程。教育部门不是不想,而是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讨论怎样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观。我认为学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本书作者岑科先生是学经济管理出身,但是他的经济学修养相当好,由他来编写这本书是再恰当不过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改变目前学校里的经济学脱离实际,内容沉闷,逻辑不清的种种毛病,开辟出一条教授经济学的新路。
第一部分人性的根源(1)
这天,皮皮准备去上学。出门前,他要和妹妹分两个苹果。因为他们每天各自要带一个苹果到学校去吃。 盘子里的苹果一个大,一个小。皮皮对妹妹说:“你先拿吧。”于是妹妹就拿了那个大苹果。 皮皮说:“你真是个自私鬼!” 妹妹眼睛骨碌一转,问他:“如果让你先拿,你拿哪个?”皮皮说:“当然拿小的。”妹妹得意地说:“现在我不是把小的给你了吗?你为什么不满意呢?” 皮皮被问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冲着妹妹瞪了一眼,又说了一句“自私鬼”,说着就急匆匆上学去了。 到了学校,皮皮越想越不对劲。他心想:老师和父母都说过,一个人不能自私,要向无私的人学习。可是什么是无私?什么是自私呢? 如果心里想要大苹果,但拿的是小苹果,这就叫无私,那岂不是说明无私都是违心的?如果有人本来就想要小苹果,拿的也是小苹果,那又有什么理由批评拿大苹果的人呢?拿小苹果和拿大苹果不是一回事吗? 老师和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习无私的人,但从来没有叫我们学习自私的人,难道说自私是天生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一个无私的人是从哪儿来的?既然号召大家要向无私的人学习,是不是所有人都变成无私的,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完美起来呢? 皮皮越想越糊涂,于是把这些问题拿去问老师。 老师听完后,微笑着递给他一本书说:“这是我们新开的经济学课程,书上的第一章就有你说的问题,你拿去看看吧。” 人类是一种自利的生物 浩瀚宇宙,茫茫太空。有一颗缓缓转动的蓝色星球,恬静而美丽,这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地球。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起源于银河系中的一次大爆炸,距今已有46亿年;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生命;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些聪明而不安分的家伙出于好奇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时常在星空下自言自语: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向何方?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达尔文的人知道了答案。他告诉大家:人是一种动物,他和其他的动物、植物有着共同的祖先。最初,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原始细胞开始的,这些细胞经过分裂、复制、组合、遗传、变异,产生了从海洋到陆地、从树林到天空的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要活在世界上,必须依靠充足的食物和养料,还要经历各种严酷环境的考验。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那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灭亡了,而那些在生存竞争中得到食物和养料的生物就幸存下来——其中包括人类。 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除了宗教传说以外,还有人认为人类很可能来自其他星球。但到目前为止,“猿转变成人”是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在生物演变中,遗传和变异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就是说,在生物繁殖中,下一代总是继承上一代的主要特征,但有时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一只鹿妈妈生下了一只奇怪的鹿宝宝,它的脖子比它的兄弟姐妹都要长。刚开始大家都嘲笑它。但有一年灾荒,树叶特别地少,普通的鹿子因为缺乏食物饿死了,而这只长脖子的鹿子却因为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存活下来。它的后代又继承了长脖子的特点,这样,一种新的物种——长颈鹿诞生了。而原来的那种动物就消失了。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进化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和特征,就不能在生存竞争中繁衍下去;而那些有利于物种生存的生物特征,会在生物进化中得到保留。这样,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我们看到了现在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通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原理,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趋利避害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能够生存在世界上的前提。或者说,自利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为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灾变、疾病和饥饿时时环绕在每个生物的周围。如果他们不愿自利,或者不会自利,就必定从这个世界上消亡。幸存的生物都是自利的。 根据一些生物学家的观点,生物的自利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影响生物个体行为的基本单位。为了争取生存,基因要和它们的等位基因发生你死我活的竞争(等位基因就是争夺彼此在后代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对手)。获胜的基因会把自利的原则带到下一代生物体上,从而延续这种本能。
第一部分人性的根源(2)
所谓自利,是指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它和自私是同一个意思。对于动物来说,利益就是指生存的机会,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增加这种利益,说它自私和自利都是一回事。但在人类社会中,利益的内容更加广泛。一个人的利益既可以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实现,也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达到。而“自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赋予了贬义的色彩。所以,在一般场合下,可以把自私理解为损人利己,而自利则是指不损害他人的利己行为。但在生物学或经济学上,“自私”和“自利”都是中性概念,可以互相替用。 为了理解人的自利行为,我们来看一看人类的祖先是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人类的祖先是一些矮小、奇特的猿类。他们生活在潮湿、黑暗、广袤的森林中。当他感到饥饿时,会吃植物的果子,或者找到一只鸟蛋,给自己的孩子作食物。偶尔地,经过漫长而耐心的追逐,他也能抓到一只麻雀或兔子。 白天,这个原始人四处游荡,寻找食物。当夜幕降临大地,他把妻儿藏在空树干里,或藏在某些大石头的后面。因为他周围都是凶猛的野兽,天黑时这些野兽就要开始游荡,而且它们喜欢人肉的滋味。 夏天,他要忍受日光的暴晒。冬天,他的孩子会在他的怀里冻死。当他受了伤(捕猎的时候总是容易弄断骨头,或者扭伤脚踝),如果没有人照顾他,他必定惨死。在那个世界里,要么吃,要么被吃,充满了恐惧和灾难。 除了对付凶猛的野兽,早期人类还遭遇了冰川和好多个世纪的寒冷天气。为了生存,人类的大脑全速运转起来。他们学会了用陷阱狩猎、用兽皮御寒、用火取暖和烧烤食物。在与寒冷、饥饿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死去,只有那些具备最聪明头脑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几千几万年过去了。聪明而强壮的人不仅活过了漫长的冰川世纪(许多野兽都灭绝在这个时期),而且当地球再次变暖、变舒适时,他们已经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