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

第15部分

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第15部分

小说: 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债务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其他动机是为了借与贷。但关键是,在那些情况下,提供信贷并不作为经济过程的本质要素出现。这首先对于消费信贷就是这样。先忽略一个事实不谈,即消费信贷的重要性是很有限的,我们要说明消费信贷并不是产业生活基本形式和必要条件的一个要素。它不是任何个人经济性质的一部分,说他应该承担消费性债务;它也不是任何生产过程性质的一部分,规定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为了自身的消费必须借债。因此,在这里,消费信贷现象对我们没有更多的意义,不管它在实际中有多么重要,我们对它不作考虑。这不包括抽象过程我们承认它是事实,只是我们对此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一个企业也许因为遭受灾难而深受困扰,纯粹为了维持局面而需举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同样不予考虑。这些情况,我把它们归于〃消费性生产性信贷〃的概念之下,它们也不是经济过程本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谈它们与对经济有机体的生命的理解有关。同样,它们在这里对我们没有更深的意义。?
  因为根据定义,每一种为〃创新〃目的而提供的信贷是给企业家提供的信贷,而且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那么在这里,唯一留下来的我们需要考虑的信贷是为了在循环流转中商业运营而提供的信贷(经营信贷)。如果我们能够解释,在我们所规范的意义上,这种信贷是〃非主要的〃,我们的证明就完成了。那么如何来说明呢??
  我们从第二章可以看出,目前接受经营信贷并不是循环流转本质的一部分:当生产者完成了他的产品的生产,根据我们的概念,他立即出售它们,并利用所得开始他的新一轮的生产。当然,实际情况并不总是这样。有可能他在交货给客户之前就想开始生产了。但关键是我们能够在循环流转的领域中体现这个过程,如同那里的生产通常是以营业收入来提供资金的,而同时不忽略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在已建立企业的日常事务中,信贷之所以有实际的重要性完全在于发展,而发展就可能使暂时闲置的资金利用起来。因此,每一个工商业者都会尽快地利用收到的款项,然后借来他需要的购买力。如果没有发展,那么做生意所必需的资金按理就不得不由厂家或者住户保存起来,在这些资金没有派上用途时,它们就处于闲置的状态。正是发展改变了这种状况。发展把种种那些因从来不借债的自豪感完全否定了。最后当所有的企业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都被拉进信贷现象这个圈时,银行家们甚至仍然宁愿进行这种信贷,因为它所包含的风险更小。许多银行,尤其是〃储蓄〃型的,还有几乎所有早期建立的银行,事实上都这样做,而且或多或少限制在这种〃流通〃信贷中。而这只不过是已经全面发展的结果。?

  第56节:信贷与资本(5)

  这种阐释,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会把我们置于流行说法的对立面。相反,我们的说法与通常的观点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如果想要理解循环流转的经济过程,我们可以暂时略去信贷不提。只是因为通行理论采取与我们一样的观点,而且与我们同样地认为,在当前商品性交易中依靠信贷来筹集资金,对理解这类事物没有什么本质关系,所以这种理论在对经济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论述时,可以略去这一过程。仅仅是这个原因,通行的理论才能将它的视角限制在商品的范围之内。在商品世界里,当然也可以找到像信贷交易这类事物,不过对此我们已经有所理解了。不管怎样,流行的理论认为在这一时刻创造新的购买力没有什么必要性,这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而在任何其他时候,流行的理论也看不到这种必要性,这个事实再一次表明了流行的理论只是静态的。?
  因此,这种流通性的信贷与消费信贷一样,理所当然地可以从我们的论述中略去不提。由于我们认为这种信贷只是一个为了方便交换的技术上的问题当然,这只是在循环流转中,因为就发展而言,根据前述的理由,那就有所不同了它是一种对经济过程没有深远影响的权宜措施,我们才能得出下面的结论。为了鲜明地对比这种流通性的信贷与那种起着根本性作用、没有它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经济过程的信贷,我们假定,在循环流转情况下,所有的交换都受金属货币的影响,而且金属货币的数量是一定的,其流通速度也是一定的。显然,一个不包含发展的经济的整个流通中,也可能含有信用支付手段。然而,由于这些信用支付手段,在作为现有的商品和过去的服务的〃证明〃方面与金属货币起着相同的作用,因而,这些证明与金属货币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解释,只是为了表明,我们所认为的信贷现象中的本质要素,在循环流通领域内,不可能在活期信贷中找到。?
  这样,我们既证明了我们的论点,也精确地规定了其中的含义。因此,在原则上,只有企业家需要信贷;只有就产业发展而言,信用才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考虑这种作用对于理解整个经济过程是极其重要的。此外,从第三章的论述中能立即看出与此论点相关的另一论点,即在领导者没有直接权利支配生产手段的情况下,在原则上,没有信用就不可能有发展。?
  我们所谈的信贷,其根本作用在于使企业家能够把他需要的生产者的产品从它们先前使用的地方抽取出来,按照需要加以利用,从而迫使经济系统进入新的轨道。我们第二个论点现在可以这样表述:只要不是以过去企业的成果为依据的信贷,或者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以过去发展所创造的购买力的储藏为依据的信贷,它就只能是特别创造的信用支付手段,它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以货币支持,也没有已经存在的产品来支持。这种信用的确可以由非产品的其他资产,也就是企业家碰巧可能拥有的任何其他财富来担保。但首先这是不必要的,其次它没有改变事物过程的性质,这个过程的本质在于为产品创造一种新的需求,而同时并未创造出一种新的供给。在这里无须对这一论题进一步证明,它只是第三章论证的延伸。它告诉我们借出与信用支付手段之间的联系,并引导我们走向我认为是信贷现象本质的东西。?

  第57节:信贷与资本(6)

  因为这种在经济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信用只能通过这些新创造的支付手段来支付(假设没有早期发展的成果);同时,从反面来说,由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创造的这种信用支付手段才不仅仅在技术上起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提供信贷就意味着创造购买力,而新创造出来的购买力如果起作用,就只限于把信用给予企业家,只有为了这个目的,新创造的购买力才是必需的。这是我们不能用金属货币替代信用支付手段的唯一情形,同时不损害我们的理论的真实性。因为没有一个事物依存于它的金属货币量的绝对数额,我们可以假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但我们不能假定,货币量的增长恰好出现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因此,如果我们从贷款以及从信用工具的创造中,排除在那里信用交易和信用工具不起重要作用的情况,那么,贷款和信用工具的创造这两者必然相一致,当然在此我们不考虑先前发展的成果。?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用下面的方式定义信贷现象的核心:信贷在本质上是为了把购买力转移给企业家而进行的购买力的创造,而不是单纯的转移现有的购买力。在原则上,购买力的创造标志着,在私有财产和劳动分工的制度下实现发展所采用的方法。凭借信用,企业家在还不具备对社会商品流的正式索取权时,就取得了分享社会商品流的机会。可以说,信贷以一种虚拟的要求权暂时替代了这种索取权本身。在这个意义上,提供信贷就像一道命令,要求经济系统来适应企业家的目的,也像是一道命令要求提供商品去满足企业家的需求:这意味着把生产要素都委托给企业家。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完全均衡的简单的循环流转中实现经济的发展。这种职能构成了现代信贷结构的基石。?
  因为在正常的循环流转中,产品和生产手段之间不一定存在距离,而且,因为可以假定在那里生产者购买所有生产物品都是现金交易。或者,一般来说,任何一个购买者都是先出售相同货币价值的商品然后再买进,所以,提供信贷在正常的循环流转中不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但在实施新的组合时,肯定会出现一个有待填充的缺口。填充这个缺口就是贷款者的职能,他通过把创造出来的购买力特地交给企业家支配来履行这个职能。于是,提供产品的人就不需要〃等待〃,而企业家也就既不需要用商品,也不用拿现金预付供货商。这样,缺口被弥合;否则,在私有财产制的交换经济中,实现发展,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将特别困难。谁也不会否认,贷款者的职能就在于此。意见的分歧只存在于对这个弥补缺口的〃桥梁〃的性质的认识。我相信我们的概念,其他观点更不审慎,更脱离实际,而我们的是最接近事实的,并且用不着编造一套虚构的解释。?
  在我们一直以此为出发点的循环流转中,年复一年地以相同的方式生产着同样的产品。对于每一项供给,总有一个相应的需求在经济系统里的某个地方等着它;同样对于每一项需求,都有相应的供给。所有商品都按照一个确定的价格进行买卖,这个价格只可能有微小波动,所以每一单位货币可以被看做在每一时期起相同的作用。在任何时候,一定数量的购买力可以购买到最初生产性服务的现有数量,然后按此顺序,购买力转移到拥有生产性服务的人手中,继而又被花费到消费品上。对这些初始生产性服务的主体本身来说,尤其对土地来说,没有市场,而且在正常的循环流转中也不存在任何购买服务的价格。

  第58节:信贷与资本(7)

  如果我们忽略货币单位的材料价值,因为它对根本问题不重要,那么购买力实际上就只代表现存的商品。购买力总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在这个总量中,家庭和厂商所占的份额,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如果现在信用支付手段,就是我们说的新的购买力,被创造出来并交给企业家支配,那么企业家就会跻身于先前生产者的行列,并且他的购买力也与先前的购买力总量并存。显然,这没有增加经济系统里现有的生产性服务的数量。但是很明显,〃新的需求〃可能出现了。它将导致生产性服务的价格的提高。接着出现了物品从其原先的用途中〃撤除商品〃的现象,这一点我们已经提过。这一过程起到了压缩现有购买力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任何商品,而且肯定没有任何新的商品与这个新创造出来的购买力相适应。只有以牺牲先前存在的购买力为代价,才有这种新创造出来的购买力的容身之地。?
  以上解释了购买力的创造是如何起作用的。读者可以看出,其中没有任何非逻辑或者神秘的东西。信用工具的外在形式是毫不相关的。当然,从无保证的银行券来看,事情最清楚不过了。但是,那种不能代替现存货币,并且不是以已经生产出的商品为基础的票据,如果它们在实际中流通,也会有相同的特征。当然,这里说的只是票据作为偿付货款的情况,如果票据只是用来偿付企业家对其贷款人的债务,或者仅仅是用来贴现,那么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信用工具的所有其他形式,甚至是银行账面上的简单信贷,也都可以从相同的观点来考虑。这就像当新的气流进入一个容器时,容器里先前存在的气体的每一分子所占的空间就会因挤压而缩小一样,当新的购买力注入经济系统时,也会压缩老的购买力。当价格变动结束时这是必然的,任何一定数量的商品都可以按照交换购买力的老单位的相同的条件来交换购买力的新单位,只不过这时的购买力的单位比以前的都小一些,而且在每个个体当中购买力的分配也互相交换了。?
  这可以被称为信用膨胀。但是这种信用膨胀与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膨胀在某一本质问题上是不同的。在消费信用膨胀的情况下,新的购买力也与老的并存,价格也上涨,结果商品被抽取出来,信贷获得者或者从这种贷款的偿还中获得收入的人从中受益。这时老的流通过程断裂,抽取出来的商品被消费,而新创造出来的支付手段仍在流通,信用必须不断地更新,上涨的物价将继续上涨。这时可能发生用正常的收入流来偿付贷款的情况比如增加赋税。但这是一个新的特殊的措施(通货紧缩),它以人们都知道的方式,又重新恢复货币体系的健康,除了它,没有能使货币体系回到原先状态的措施了。?
  然而,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个过程肯定会向前发展。企业家不仅一定会依法向银行家还款,而且在经济上,他也必然会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还到商品的储存地与借来的生产手段相等价;或者,像我们已经表述的那样,他最终必然履行他能够从社会流转中正常地获取商品的条件。借款的结果使他能够履行这个条件。因此,企业家在完成他的经营活动之后在我们所定义的意义上,在他的产品已经上市,生产品已经用完,这样一个生产周期的终点时如果所有的事都按照预期的发生,那他就以一批总价格高于他所得的信贷款,也大于他直接和间接用掉的商品的总价格的商品,增加了社会流转的财富。因此,货币流转额与商品流转额不仅达到了平衡,还有节余。信用膨胀被消除而有余,对价格的影响也已弥补且有余,因此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信用膨胀倒可以说存在信用紧缩只不过是购买力与其相应的商品不同时出现,这样就造成了暂时膨胀的假相。?

  第59节:信贷与资本(8)

  进一步说,企业家现在可以偿还他欠银行的债务(贷款额加上利息),而且在正常情况下,仍然持有一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