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

第16部分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16部分

小说: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密论价值与财富

    《原富》第四章讨论“价值”,我们今天的课讨论的是财富与效用问题,以后我们还要讨论价值问题,侧重讲斯密以前的价值理论。讨论“价值”,连带着就要讨论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功用。因为财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形式,用不着价值与货币,就是产出的物理向量。但是,当把这一向量乘以一般均衡价格时,就出现了财富的价值形态。所以第四章斯密先介绍货币概念本身,但是这又是一个成问题的章节,很长,基本是介绍货币的历史。马克思批评过斯密的这一章,后世还有很多人批评,制度经济学家包括张五常的启蒙老师阿尔钦也批评过斯密的货币理论。所以,我们不介绍第四章,直接跳到第五章。

    整个《原富》第一次出现财富这个词是在第五章,斯密用Stock指称物理形态的财富,用Wealth来指称价值形态的财富。什么是财富呢?斯密首先举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财富的定义,霍布斯说,财富就是权力(Wealthispower)。后来培根又说knowledgeispower,等于说知识就是财富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不知道,要知道答案,只能问你们自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斯密注意到,在霍布斯的时代财富被等同于这样的权力——Power,就是影响力,不是Rights。在经济学课堂上,我们需要反复区分“权力”和“权利”。财富被称为“力量”,因为它可以购买受经济影响的政治、文化甚至是社会的格局,斯密以前的学者就是在这一意义上看待财富的。这是第五章的财富概念。第五章的主题是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斯密的价值理论是有问题的,他把劳动单独拿出来,作为商品的核心价值,或者“真实价值”,这要打一个问号。劳动是怎么测度的呢?在斯密的论述里边,我们已经看到他自相矛盾。如果劳动可以作为价值的准则,为什么他又要区别劳动的不同质量呢?熟练程度不一样的劳动者一小时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数量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劳动中间,包含着劳动者之间不同的熟练水平和判断能力,你怎么去比较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呢?斯密在价值理论上是有缺陷的,我们后面介绍斯蒂格勒的文章时再向大家介绍今天在西方“教科书经济学家”看来是正确的价值理论。

第四部分 24。古诺的财富理论

    更接近真理的一个“财富”定义是古诺给出的。我们在垄断竞争理论里知道这个名字,他是博弈论的先驱者。古诺在1838年出版了《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把它引入了英语世界,并且专门给这本书写了一个导读。古诺把经济学直接称为财富理论。我们用一页纸就可以把古诺的思想讲清楚。古诺的看法是,财富是什么呢?不要听亚当·斯密的了,能卖出去的就是财富,有交换价值的就是财富。财富由交换价值决定,跟劳动含量无关,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真实价值”,只有交换。这是古诺的世界观。这样他通过市场上成交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来决定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什么样的国家是富国?是市场交易的商品丰富、人均的交易额巨大的国家。所以,在古诺看来,阿富汗的酋长是个穷人,他一分钱没有,虽然他有实物量的资源,但他没有实物量的交易,所以他是穷人。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很小,但是它是世界贸易的集散地,交易量巨大,就会变得很富。我们可以看他举的例子,意大利城邦威尼斯被称为是富裕的典型。用交换价值反过来定义财富是古诺的一个天才的创造。你想什么是交换,什么是交换价值,是一般均衡的价格乘以一般均衡的商品量,这是交换价值总量,可是一般均衡的价格和数量应当依赖于初始的财富的分配,而不是反过来,但是古诺把它反过来了,因为古诺是数学家,他的数学是很好的,颠倒过来就行了。这一颠倒使事情变得很容易。

    为什么很容易呢?我们在宏观经济学里看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和度量了这个国家的财富总量,那就是总成交量。总成交量就是财富总量,这是古诺的定义导出来的,很简单,可实证、可检验。所以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就由供求曲线的交点所确定了,于是,垄断就会造成贫困,因为垄断使得交换的数量小于一般均衡的数量,造成了效率损失。按照古诺的定义,一国的财富取决于交换价值的价格决定机制以及交换的价值总量。这是古诺在后面的曲线里画出来的,表示在数学符号里就是总的需求是价格的函数——F(p)。市场的交易总量等于成交价格p乘以总的需求量,也就是pF(p),这是个非线性方程,只要能得到这一非线性方程的解,就实证地导出了国民财富的总量。这是古诺的天才构想,整本小薄册子都是要论证这件事。他认为,使一个国家富起来的政策,也用不着像100多年前的斯密那样长篇大论地作论证。世界没那么复杂,最好的政策就是让总交易量最大的政策。总交易量最大的国家就最富,就这么简单。古诺认为,只有完全竞争才能使财富总量最大,于是,他论证了今天经济学家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鼓励竞争。所以,我们说古诺1838年的这本书在价值理论方面比斯密更接近真理,这当然是从西方经济学老师的角度,不是从我们的角度。

第四部分 25。门格尔论财货的四个要素

    在古诺以后,另外一位对于财富概念做出重要贡献的就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卡尔·门格尔。在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门格尔把财货称为“Goods”,就是“善”,或叫商品,不同于斯密的Wealth——这里的Goods是非价值形态的实物。在讨论财货时,我们先去掉价格因素,只讨论它的物理形态,然后讨论价值形态。门格尔在第一章“财货的一般理论”里,把Goods定义为“有用的物品”,有用物品需要满足下面四项原则或性质,缺一不可,这四项性质联合定义了门格尔意义上的实物形态的财货。一物要成为财货,需要满足的第一个前提是,它对应着我们的某些欲望。第二个要素是这个事物虽然对应着我们的某些欲望,如果不存在客观的因果关系链,让它能够满足我们的欲望,那就不能构成门格尔意义上的财货,这也很直观。第三个要素是最重要的,这是奥地利学派不同于芝加哥学派的出发点,从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开始,就侧重于经济学的认识论。即,我们要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虾能够提供蛋白质,能满足你的某种生存欲望,那就不会吃虾,就如同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那样。第四个要素是此物可支配,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观。月亮或火星上的土地,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能算作财货,因为我们无法对它行使支配权。这四个要素联合起来,构成了财货的基本条件。

    门格尔论证,如果一项财货在具备了这四项性质之后,在某一天,它突然失去了某一项性质,那么它会立即丧失作为财货的资格。比如说,消费者的欲望的转移,可以使得今天很时髦的物品在明天一钱不值,因为它引不起我们的任何欲望。所以,财货的类型是可变的,可变就意味着时间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奥地利经济学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的地方,它的视角从一开始就是复杂的。门格尔认为,有很多财货是虚假的,它们被人们错误地认定具有某种因果关系,能满足某种欲望,其实不能。当然,他举的例子有点可笑,斯蒂格勒在《卡尔·门格尔》一文中就此还嘲笑了门格尔一下。门格尔举的例子是化妆品,他觉得化妆品是满足人们的虚假欲望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女同学)都不能同意他的话。门格尔把这类物品叫“虚拟财货”。

    下面有更加荒唐的地方,门格尔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越高,人们对物的真实本质及其固有性质的研究就越深入,从而真实财货的数量就越大,而虚拟财货的数量就越小。”这不是与现实相反吗?我们今天已经看到,化妆品遍地都是,而我们显然是比两百年前更文明一些,文化程度更高一些,所以门格尔的看法有点荒唐,有点科学主义的嫌疑。门格尔下面的结论就更受到人类学家的极力反对。“就经验而言,凡真实财货最贫乏的民族,其虚拟财货的数量通常就越大;这就是在‘真认识’即知识与人类的福利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有力证明。”就是说,西医越少的民族;“跳大神”的人就越多。因为“跳大神”是虚拟的,你生病,不去看西医,你怎么“跳大神”呢?在门格尔这样的科学主义者看来;“跳大神”是典型的虚拟财货,但是今天的人类学家不能轻易接受他的这种意识。“跳大神”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也有它的社会功能,就比如我们的“气功”,还没有得到科学证明,在德国人那里没准儿就是虚拟财货。科学才仅仅发展了几百年,而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我们很难用科学论证过的因果关系来否定所有物品的有用性,所以,我不能接受门格尔的上述论点。

    另一方面,门格尔提出,社会关系是可以成为财货的。我们记得亨利·乔治对财富的定义是“能够节约未来的人类努力的事物”,当然,这包括社会关系。所以客户关系,读者关系,涉及所有权的事物都是。这是门格尔的洞见,很重要。然后,他就提出了经济科学;“在我们的科学内,应对财货的因果关系形成一明确的概念。……要致力于按照内在的原理来排列财货,认识每一财货在其因果关系中所占的位置,并探索那些支配着财货的规律。”这就是门格尔的所谓价值理论。门格尔的价值理论是高度复杂、极度细致的,是一个分层的价值理论,按斯蒂格勒的评价就是过度复杂;“杀鸡用牛刀”。斯蒂格勒的意思是说,经济学问题用不着构造这么复杂的科学体系。但门格尔的价值理论是斯密之后的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我们也不能忽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