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

第13部分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第13部分

小说: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障权就难以实现。重庆有一位消费者的车出了问题一个月都维修不好,他给维修站打了33个电话仍然得不到回复。后来维修站实在沉不住气了,就跟消费者说这个车就这个毛病,挺正常的,开着走就行了。
  第七,三包承诺形同虚设。目前的三包都是厂家自定的,有些厂家在制定三包承诺条款当中就违反诚信和公平交易的原则,有的多数零部件不包,有些零部件虽然实行三包,但其内容非常荒唐可笑。如个别的厂家规定汽车的灯泡、部件等等仅保五天时间,全车的玻璃仅保一个月,以及7天内退换汽车等不合理规定。
  而在2003年,消费者对于汽车投诉达4813件,比上年增长42。27%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一直处于产业政策的层层保护之中。重重的关税壁垒,关起门来搞垄断,割断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以防止“重复建设”为由采取的严格进入限制,弱化了市场竞争;而公车消费、以销定产的消费政策,则使中国汽车失去了做大市场的机遇。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中国的入世,这一切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关税的降低,使各生产厂商感到了冲击和压力,纷纷采取了降价的方式来应对;轿车由目录制转向公告制,政府逐步放宽了市场准入的限制,造就了一批诸如吉利、华晨等市场黑马;而各项汽车消费税的调整、车险车贷的启动,也进一步做大了市场,使中国提前步入了私人购车时代。 而由于客户的频频投诉,消费者协会也将保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近,消费者协会向20家汽车厂商提出劝喻,使得汽车厂商逐步取消了汽车销售中的霸王条款。
发展前景
  汽车既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消费品,虽然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因素繁多,但应该说,我国目前的汽车行业已进入一个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几年里,汽车工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生产资料,投资的快速增长将拉动载货汽车的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将拉动载客汽车的增长;作为主要消费品,目前,我国城镇已经进入私人轿车普及的前夜,私车需求呈现出加快增长态势。
  在最近和未来的几年,汽车行业正在或将面临着几个大的变化。
  1。汽车总需求出现超高速,汽车工业对于工业总体发展的贡献增加
  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正在明显提高。我国的汽车产量在1992年突破100万辆大关,经过8年,在2000年突破200万辆大关,2002年突破300万辆大关,2003年就突破了400万辆大关,预计2004年将轻易地突破500万辆大关,我国汽车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已从2001年的第8名跃升到今年的第5名,轿车产量有望由世界排名第14位升到第10位。
  2.新车抢占了2/3的市场
  新产品的上市步伐加快,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以加速度的形势在发展。从2001年以后,国产车市场新品牌层出不穷,一改捷达、桑塔纳、富康“老三样”的垄断状态,轿车市场进入几十种品牌200多个车型争霸的“战国时代”。最近两年,赛欧、派力奥、polo、优利欧、爱丽舍、风神新蓝鸟、中华、西耶那、威驰、威姿、千里马、索纳塔、中意赛马等数十种新车型同时抢滩车市。
  3。外国厂商竞相在中国投资设厂
  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关注前所未有。在合资方面,曾经以为入世后外国企业整车出口的力度会加大,但是他们认识到,本土化生产才是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除了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合资生产之外,宝马和华晨有了实质性进展。而近期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等日本汽车企业及美国的福特等基本上在中国都有部署,通用、大众的投资不断增大,奔驰车将在2005年登录北京。
  4。国内汽车兼并重组加速,三大集团的势力明显提升
  一汽天汽是国内最大的举措,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悦达,东风和日产全面合作,都表明以三大汽车集团为轴心的汽车业兼并重组正在加速,并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经过一段的激烈竞争后,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大型的汽车巨人企业有望在群雄割据中脱颖而出。
  在未来的五年至十年里,中国汽车将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供不应求、供大于求和扩张阶段。
  1。供不应求阶段
  在这一阶段,汽车行业中的相当企业将能获得超额利润,产能将随旺盛的市场需求而不断地增长,汽车厂商的生存不存在问题,且一些企业还能借机得到飞跃的发展,这一阶段估计会持续2~3年时间。由于中国汽车需求尤其是轿车的需求十分强劲,使得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能够盈利,很多企业甚至赚取暴利。世界汽车产业的利润率大多在3%~4%之间,而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平均利润大于8%。是世界水平的二倍。而轿车的利润率可能会超过20%,虽然汽车销售会不断降价,但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高额的利润将导致产能的大幅度膨胀。很多非汽车企业进入到汽车行业;国外的汽车企业纷纷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生产组装车。 
  2。供大于求阶段
  在这一阶段,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随着新产品陆续推出,价格不断下降,以及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汽车需求仍可望延续高增长,但增速将会有所减缓。由于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对外国产品全面开放,持币待购可能发生,从而给汽车销售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中国汽车需求的高速增长可望保持五年以上。在这一阶段里,一些企业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会频繁发生,产业结构整合不断,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的提高。这一阶段估计将会延续6年左右,持续到2010年。在这一阶段的后期,由于产能的不断扩大,加之WTO后海外进口产品的不断涌入,使得汽车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价格竞争的压力增加与销售成本的增加使得大多数汽车企业亏损经营,并最终导致一些中小汽车企业的倒闭。与此同时,经营效率高、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则能够通过市场整合不断地兼并效益差的企业,扩张并完善其供应链与销售渠道,强化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竞争中高速度地扩张,最终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主导力量。
  3。扩张阶段
  汽车质量得到提高,价格基本上与世界接轨,中国汽车行业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在这一阶段初期,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进一步加剧,汽车生产将发生结构性的过剩。部分企业将由于激烈的竞争,产品营销失败而陷入库存的泥淖,滑落到淘汰出局的边缘。产大于销的状况会进一步加剧,从车型、价格到售后服务,一场覆盖全行业的激烈竞争在所难免。在2010年后,随着过去5年汽车产业的整合,中国将出现三到四家非常有竞争能力的汽车巨头。他们不仅仅能够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称王称霸,而且能够借助中国低成本研发与制造的优势,借助在中国业已形成的汽车生产的价值链优势在国际汽车市场上进行高效率的竞争,并取得很好的市场份额,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上成为主要的汽车供应商。汽车出口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主要出口产品,成为推动高速增长的中国出口贸易的另一张王牌。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10年时间里,我国的汽车行业将会步入一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国产汽车持续降价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到2006年后,国内轿车价格将基本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汽车营销模式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更趋现实、理性,汽车经销商的暴利时代行将结束。而随着汽车需求的不断高涨,汽车行业的产能将会迅速膨胀,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会逐步达到白热化,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将不可避免,整个汽车行业的所谓暴利时代将会终结。  
进入壁垒
  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且汽车的使用关乎大众的安全,国家在产业政策、土地储备、环保、技术和质量等方面都有所要求,必须在取得立项和审批的合法手续后才能开工建设。
  目前,汽车企业3C认证制度已开始推行,按照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技术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实施准入批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汽车产业准入制度的主要特点。
  除此之外,汽车的经营管理对汽车企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要求也不容轻视。
  1。规模经济
  在汽车的生产中,由于其固定成本极大,所以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体现得极为明显。一是汽车的研发费用很高,一般都在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以上,如果花费巨额的开发费用研制出来的产品仅生产几千辆或几万辆,摊销在每辆车上的费用就可能成千上万,车辆的成本就降不下来。其次是汽车的配件如冲压件等,由于现代化的加工中心开机就是几千甚至万件,如果没有数量,每个零件上摊的折旧费就会居高不下。所以一般来说,汽车的年生产规模都应在万辆甚至几十万辆以上,小打小闹根本就不能盈利,即使花巨额投资建起了生产基地,企业还是难以生存。
  2。品牌差异化
  中国的汽车行业已发展了50多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已形成惯性。而新进入者必须花费大量的广告、宣传来克服消费者对老品牌的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品牌宣传,其费用估计在千万以上。
  3。资金需求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不但在研发、广告上的投入巨大,一旦产品进入生产线后,半成品、产成品等占用的流动资金也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承受的。一辆售价在15~20万元的中档车,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占压的资金约在10万元左右,一千辆车就是一个亿。
  4。经销渠道
  在将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汽车厂商还要自己搭建销售渠道,毕竟汽车不像普通商品,能直接进到商场的货架上。
  5。政策壁垒
  汽车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它不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且现在的大部分厂家都是以前的老国有企业,从业人口众,容不得过多的外界冲击。所以在有关的汽车产业政策上,民营企业的进入还难以取得与原有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
  在过去的10多年间,为了加强汽车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我国成立了若干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这是保证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重大步骤。但这一举措使得平等地进入支柱产业的投资困难重重。一是传统投资理论的歧视性。认为汽车等支柱行业属于规模经济领域,需要集约化经营,要依靠大型国有企业发展,防止民间资本搞重复建设。而市场经济一再证明,支柱产业的规模经济是在竞争中实现的,民营资本也是在竞争中成长壮大的。以摩托车业为例,如果没有宽松的投资准入政策,允许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混合经济平等竞争,就不可能形成重庆隆鑫等民营摩托车大型企业,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二是投资准入政策的排他性。我国实行严格的汽车生产许可证制度,既限制民营资本上“户口”,获得生产汽车的许可证,又限制民营资本“生男生女”,获得特定车型的生产许可证,使民营资本难以进入,进入了也难以做强做大。1997年,浙江民营吉利集团进入汽车业,在政策的夹缝中左突右冲,投入几十亿资金,用4年多的时间批量生产了吉利轻型轿车,填补了大厂商的市场空白。但在《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好多年都找不到吉利申报的新产品及改进车型的名字,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将“卡”在“公告”外难以生存。相比而言,有关部门却积极鼓励与吸引外资进入汽车领域。三是国家对轿车工业实行了高度保护的投资体制,定点“三大三小两微”八家轿车企业生产,把财力物力人力向定点企业倾斜,并且筑起高关税和配额壁垒,限制汽车的进口销售,实行汽车的限价政策,保障汽车垄断企业投资的垄断利润。
投资风险
  在当前,投资汽车行业将面临多重风险。
  1。车型变化加快、研发费用增高、生产成本加大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将会逐步成为汽车生产的主流。这将导致技术开发费用的不断上升。为摊销不断增长的研发成本,国内市场已经显得远远不足,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通过企业重组等手段,在企业间共担研发成本,增强创新能力。
  由于新车型的推出周期越来越短,制造商成本增加,投资回报将减少。如何解决新车型周期变短后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成为许多制造商在推出新产品时面临的两难选择。
  2。金融风险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它的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银行贷款的支持,这一方面将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举债将大幅提高企业的财务费用。而随着汽车经营的日益全球化,企业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均需要用外汇结算,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3。原材料及燃料的涨价将会抑制需求
  企业上游众多原材料供应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势必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售价;而汽油燃料的上涨,将会抑制大众对汽车的需求。
  4。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汽车关税的降低,汽车准入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规范,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全行业价格下降的趋势明显,行业利润率随之下降。但目前我国各地汽车投资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预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5。产品对技术转让的依赖性偏大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偏低,对产品技术转让依赖性较大,这可能造成在某个时期掌握技术控制权的外方减少对中国技术转让的风险,导致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