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

第6部分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第6部分

小说: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氐阊!奔校菇逃试磁渲貌还窒蠹泳纭�
  3。教育行业内的不正之风盛行。
  利用国家资源借机向社会和民众敛财,为小团体和极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这就是某些人对刺激择校需求、额外高收费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和原始动力。教育产业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教育也成了一种生意。一些所谓的名校、重点学校靠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赞助费、择校费发了大财。市场法则常常是某些人士心安理得牟取暴利的挡箭牌,他们的一句口头禅是教育应该由受益者自行投资。于是,富家子女上学分不够钱来凑,名牌学校、重点学校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购买,好像这才符合教育产业化的方向。教育产业化,如果实际成为商业化,成为谁有钱谁才有受教育的机会,那实在是对以公正平等为原则的教育精神的亵渎。国家投入不足是牟取教育暴利的又一个天然借口。应该承认,当前各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还有待提高,但是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国家投入不足和教育敛财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试问,如果敛财是由于国家投入不足,那么这多收的2000多亿元都是用在了教育上吗?答案是否定的,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学,仅2003年查出的一笔教育乱收费就高达700多万元,几名校领导私分了这笔钱,顷刻便成了百万富翁。教育腐败是最让人痛心疾首的腐败,它和国家投入充足与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教育腐败一日不除,教育便难以杜绝暴利。
  4。学生家长的心态不正。
  学校收学生赞助费这事,几乎各地政府都明令禁止,可为什么往往有令不止?这除了学校方面的原因外,恐怕还有家长的原因。北京市物价局等部门近日查出该市中小学违规收取赞助费7712万元多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不少出钱的家长似乎对这一查处也不以为然,他们的观点是:既然自己的孩子考分没有达到录取线,出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钱出钱,无钱算分嘛。就以北京这次所检查的情况来看,部分中考考分不理想的初中毕业生,还是想上理想的高中,一些学生和家长,主观上都愿意交一定数额的赞助费;而采用电脑派位的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本不应存在交纳赞助费的情况,但现实中为了能够上满意的初中,一些家长也主动提出要交费,这些现象值得深思。
    面对教育消费缺乏透明性的黑洞,家长们虽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受到望子成龙的心理和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他们对教育消费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实际上,家长们本身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
  5。监管不力。
  教育收费的混乱首先是教育成本的不透明,对教育合理收费无明确的界定,与当前教育运行的体制以及家长对待教育消费的认知能力有着根本的关系。当前教育消费缺乏透明性。其实,如今不但是普通老百姓搞不懂那些繁杂的教育收费是怎么回事,就连很多普通教师对教育收费也是一头雾水。这样,由于教育收费存在着可怕的〃黑洞〃,教育成为暴利行业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是教育收费监督机制缺位。那些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也就成为〃暴发户〃了。而普通教师对教育消费中的〃黑洞〃有多深并不知情,即使知情也不敢说。因为当前多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学校里,被教师们称为大老板,由于校长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控,手执尚方宝剑,而收费名目自然由校长决定,普通教师只能听命任之,也就使得教育园地不再是一方净土。另外,学校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不要说监管,有时他们自身就是教育部门内部不正之风的源泉,一些地方政府借兴办教育之机搭车收费在客观上也助长了教育乱收费之风。
发展前景
  1。政府从来没把教育产业化作为国家办教育的政策
  无论在国外或国内,教育成为暴利行业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容忍的。首先,教育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公众纳税,然后国家以财政形式对这一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资。受教育权和平等权是公民重要的人权,必须予以充分维护。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未成年人,不管是穷人的孩子还是富家子弟,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一些公立学校形形色色的高收费则是对这一原则的践踏,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制止和取缔。其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国家和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收获了一群高素质的国民。因此一个民族要想有所作为,它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就绝对不能容许任何个人及团体大肆圈钱。教育不是暴利行业,如果我们把教育搞成了暴利行业,那将是一件极少数人受益,而大多数人受损的事情,庞大的教育消费会将很多经济贫弱群体的子女挤出教育园地,使他们不能享受被教育的权利。即便能够勉强完成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但高中更大的教育消费同样在制造学费害人的悲剧。有些学生虽越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门槛,但家庭经济却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他们在学校里营养跟不上,健康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心理容易变得自卑孤僻,甚至引发对社会的仇视等问题,最终危害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由于教育不平等,极容易引起某种社会心理的倾斜,势必危害社会的安定。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对百姓、对学生都非常重要,所以国家一定会坚持教育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温家宝总理曾经表示,要在5年之内,让西部地区达到85%以上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政府将下决心采取各种措施,一定要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过程当中,完成这个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
  2。加大教育投入
  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教育投入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占GDP的比例从2。55%到3。41%,其中GDP本身的增长速度每年就在7%以上。但相对于现代化建设及老百姓的需要来说,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几年当中,中国的教育投入还将持续增长,力争达到GDP的4%;到2007年底,政府将力争使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教育法》规定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增加要高于本届政府财政支出的速度。如果按照《教育法》这个规定执行,这4%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
  3。提高教育的投入回报率
  教育的回报是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地区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在改革初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的经济回报率在2%~3%之间,也就是说,多受一年教育收入增加2%~3%,而同期英美国家的教育回报率为7%左右,亚洲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回报率则为10%~11%左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增长到4%,但仍明显低于其它国家。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呈现加速态势,已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脑体倒挂”现象。目前,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已接近英美国家。
  4。教育的乱收费势必寿终正寝
  教育的乱收费一直是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今各地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就进一步做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实行〃一费制〃的农村地区,每名小学生每学年只交费160元,每名初中生每学年只交费260元,除此之外,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他费用。教育部在全国推广的一费制,从源头有力遏制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和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择校高收费。
  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文件,做出新规定,其中一项就是要求外来人员流入地政府减免有关费用。关于取消中小学借读费的文件即将出台,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首先是在市区范围内取消借读费;其次是要求区县财政按照学校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包括本地生和借读生拨付学生人均公用教育经费,而不是仅按照本市户籍的学生人数拨款;第三是城市财政设立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专项经费,对流动人口子女密集的区县给予补助。后两条是针对借读费取消后,教育经费方面出现的缺口而采取的资金保证措施。
  北京市对外籍人员子女就读有了新的规定,过去只能在涉外学校或驻华使馆人员子女学校就读的外籍学生,今年则可任意选择离家最近的任何一所普通幼儿园和学校就读,且和本市户口的儿童、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免收借读费。教委要求全市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对在京常住外籍人员子女全部开放,外籍人员只要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就可直接到居住地附近的幼儿园、中小学联系入园、入校就读。
  大连市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好头。其秋季开始实施的《公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退费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学校违反收费规定,超标准、超项目收费及跨学年收费的,应按规定退还除当年应收费用以外的全部费用。
    乱收费现象存在,严重败坏了教育事业的声誉,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部做了很多工作。在当前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也是作为全国治理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工作。其派出的联合小组对十几万所学校进行了检查,共查出教育乱收费8。7亿元人民币,清退违规收费6。39亿元,共查处人员2848名,其中395名校长被撤职。经过教育管理部门的努力,教育的乱收费已经受到遏制。
  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总体做法是三管齐下。第一,千方百计的增加教育投入。第二,进行深入的政策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合理收费,哪些是乱收费,经过听证,把合理收费确定下来,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就是所谓的一费制。在今后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费制,这个好处就是能够分清楚合理收费和乱收费,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家共同来监督乱收费的行为。第三,在教育战线内部,重点是加强教育、加强管理。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能作为学校乱收费、高收费的理由,因此受到处分、被撤职的也不乏其人。但对随意扣减、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教师工资长期拖欠的直接责任人,却少有人受到追究。
  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精神,从2004年秋季开始,将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开始实施一费制,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不从主渠道上保证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即使实行了一费制,也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长治久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的乱收费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媒体上将不再会将教育列为暴利行业。
  5。民办教育将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
  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中国也是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因此教育单靠国家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还会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民办教育,推进教育成本分担。
  投资民办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值得提倡。《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已经明确: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最终的职能和目的是要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投资教育的资本来自国家财政还是民间,投资教育都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同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投资者可以享有合理回报,具体细则有可能由一个地区的人大和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为了真正提高民办教育的社会地位,政府与行政职能部门必须走在普通民众的前面。
  首先,政府将积极完善相关法规。国务院的《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规定,民办学校在税收、贷款方面,享有和公办学校同等权利。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但是,税务部门对于民办学校征税的态度是:学历教育可以免征,非学历的不免。有些地方甚至采取强制措施对某些民办学校征税。因此说,确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法规。
  其次,积极为民办学校毕业生走入社会创造条件。按照现代经济理论,上学接受教育也存在机会成本。很多学生都期待着在毕业后能有更丰厚的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如果毕业以后连找工作都成问题,那如何能让学生花钱去读书?公立学校因为多年口碑的积累,毕业以后大多更容易找到工作。在这方面,私立学校毕业生根本无法和公办的毕业生竞争,即使是私立学校的尖子生,人们也不接受。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民办教育的社会地位,还得由政府出面,积极为民办学校毕业生开拓用工市场,让合格的民办学校毕业生能够与公立学校毕业生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接受选拔。
  第三,站在服务的立场上帮助民办学校提高教育水平。很多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是商人,不懂教育。而且和真正办学人的思想不一样。投资者的个人素质严重影响办学效果,造成民办学校的素质良莠不齐。可以说,民办院校中有好的,但不理想的居多,坑蒙拐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地区,民办教育已经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学校口碑不好,就难招到学生;而生源不足,就越难保证教育质量,口碑自然也就越差。
  因此,政府需在充分保障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在投资者和教育学者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民办教育投资者了解和开拓教育市场,提高民办教育投资者管理学校的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水平。
进入门槛
  我国现有6万多所民办学校,其中民办幼儿园占4万所,民办小学、中学和大学总共只有2万所,在国家的教育机构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与此同时,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