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

第11部分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第11部分

小说: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控制物价,政府第一招,加息,提高利率。当利率高到一定的程度,企业无钱可赚时,他们就不干了,中国经济也就开始向下了。
  政府第二招,加薪。政府可以采取加薪方式,比如每人工资增长了10%,等过一段时间物价就会跟着涨10%。因为员工在加薪的时候,企业会把加薪的钱摊入产品成本,卖出的东西会涨价。农民再买了涨价的东西,粮食还得涨,油价还得涨,物价指数就会大幅上升。如果政府用加薪的方式来补贴所有的穷人,就会造成新一轮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开始循环。所以,政府处在两难困境,究竟是加息,还是加薪?也就是说,究竟提高利率,还是给所有人加薪? 政府第三招,给农民补贴。世界各国政府,越是发达国家给农民补贴越多。美国今天3%的农业人口生产出的粮食养活美国人绰绰有余,还向全世界出口。一个美国农场主经营5 000公顷的土地,都是机械化耕作,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生产出粮食价格低,赚钱就多。我国一个农民只有一亩三分地,小规模生产,生产率非常低,生产出粮食价格高,赚钱很少。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还从财政上拨出很多钱去补贴农业,日本政府也从财政上拿出很多钱去补贴农业,德国也在补贴。这些国家担心的是,如果农民不种地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物价指数控制不住,吃的东西会特别贵,所以必须保证耕地。那我们问了,中国政府能不能给农民财政补贴?9亿农民给多少补贴?财政收入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农民,让他们留在农村种地,可是那么多农民,得拿出多少钱?财政的钱够吗? 我们吃的东西没有任何弹性,一天不吃可以扛着,七天不吃能行吗?一天不喝水可以扛着,七天不喝水能行吗?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天天都必须消费的东西没有弹性,而且必须消费,所以说物价指数攀升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各国政府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控制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美国联邦政府每月都看物价指数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关心物价指数?因为它切身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财富。你说,我的钱没在银行里,我的钱在家里的米缸里放着呢,但米缸里放着的钱也照样贬值,因为整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上升了,哪里也躲不过去。
  什么是通货膨胀?一国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就叫通货膨胀。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东西多钱少,那叫通货紧缩,买什么都便宜。那时货不值钱,钱值钱;现在是钱不值钱,货值钱,因为通货膨胀了。1998年通货在紧缩,2000年也在紧缩,1元钱能买到比1元钱还多的东西;现在是1元钱买不到去年1元钱的东西,因为通货膨胀了。如果你在银行有1万元存款,按2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你的购买力就少了870元;如果你有10万元,你的钱就会少买8 700元的东西,这就是通货膨胀。
  有时候政府在特殊时期,为了特殊使命,可以暂时冻结物价,让物价指数在可控的范围。但是市场有市场的规律,经济有经济的趋势,最终的商品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我们政府要因势利导,做好这次物价调控,防止全面通货膨胀。

  第39节: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1)
  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就意味着一国通货膨胀的来临。这是让我国政府、企业家和老百姓都头痛的事情。因为通货膨胀不仅让你今天的钱贬值了,还让你一生的积蓄都缩水了。物价上涨,票子发毛,究竟是谁为通货膨胀埋单了?面对通货膨胀,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接着讲上一章没讲完的故事,就是我六天六夜到了莫斯科。我看到莫斯科郊外的景色是多么优美,真像歌里所描述的那样。莫斯科河特别美丽,红场也非常壮观,教堂更是格外庄严。可是只有一件事令人担忧,就是恶性通货膨胀,人们一生的积蓄在一瞬间变没了,一个大学教授只挣相当于中国的12元。所以他们都一脸严肃地在排队买面包、买牛奶,商店里几乎没有任何东西。
  当我看到这种情景时,我想到两点:第一,通货膨胀是对国民财富的一种掠夺,它更容易被外国人大量掠走;第二,通货膨胀是所有国民给政府再次缴税。如果遇到两位数三位数的奔腾型通货膨胀,人们手里的钱买不到东西了,等于被没收财产。
  在莫斯科看到的这一幕令我终生难忘。我感受到,作为一国政府,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国民的财富。苏联的改革是一夜之间由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国家给每人发一张票子,面值1万卢布。愿去买股票的可以买股票,愿意入股企业的可以入股企业,愿意拿它当钱花的可以换钱花。就这样,昨天晚上苏联还是计划经济,今天早上俄罗斯就是市场经济,随之而来的是恶性通货膨胀。1991年底苏联解体了,除去先行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先后分成了12个独立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俄罗斯,剩下一亿多人口。
  俄罗斯在独立后的10年改革中,经历了4次大的通货膨胀,使本国国民的财富荡然无存,把所有中产阶级都变成了无产者,他们一生的积蓄在瞬间被通货膨胀蒸发了,凡是持有卢布的人财富都大大缩水。
  我一直关注俄罗斯,一直关注和研究它的改革。俄罗斯之所以经济能复苏,是因为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0%。俄罗斯还有世界储量最多的天然气,他们可以靠卖石油和卖天然气来支撑。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俄罗斯相比,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先把经济搞活,先让大家有饭吃、有衣服穿,让国民奔小康,有的人已经进入后小康社会,有了房子有了车,而且可以出国旅游。中国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俄罗斯人到中国来打工。他们那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国家出现了垄断寡头。

  第40节: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2)
  因为经历过多年通货膨胀,俄罗斯人吓得不敢把钱存在银行,他们把钱装进一个布袋。每天上班的时候拎上这个钱袋子,放在身边,然后开始工作,下班时再拿走。只要一听到通货膨胀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商场把东西买回家,买的都是吃的东西。到今天俄罗斯还是这个样子,可见通货膨胀给人造成的痛楚是多么深重,人们一生的劳动积蓄都会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
  通货膨胀真的非常可怕。如果物价指数一直往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一旦不可控就进入恶性通货膨胀。这时钱没有购买力,像废纸一样。通货膨胀等于变相地让所有人再给政府缴了一次税。通胀率有多高,我们就缴了多高的税。例如,本来国民的财富占70%,政府占30%,因为通货膨胀政府不断往外发钞票,结果国民财富变成60%,政府财富变成40%。如果再发钞票,国民变50%,政府变50%。政府发钞越多,国民的财富就会越变越少,因为政府只发钞票,却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买。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这几届政府没有像俄罗斯政府那样不断地印钞,导致通货膨胀。当财政收入不够花的时候,我国政府只是发国债,向百姓借钱搞建设,政府答应借债将来是要还本付息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钞和发债可不是一回事。发钞是各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如果经济没有增长,财富没有增长,只是不停地印钞、不停地发钞,就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发钞就是对国民财富的掠夺。发债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它明白地告诉国民,我准备卖1 000亿国债给大家,将来政府是要还本付息给你们的。
  什么是一个国家发钞的基础?发钞的基础一定要有货物,要有东西在那里。
  没有货物不能发钞,没货印票就等于制造通货膨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而俄罗斯的改革多年,俄罗斯人贫富悬殊、食品短缺,通货膨胀率比我国高得太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中国经济今天有点问题,就指责政府,不是这样的。中国政府在30年的改革当中,已经给中国经济起飞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和过去相比,我们都变得富裕了多少?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该怎么办?
  中国政府一定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怎么能保证民生,能让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给农民补贴吗?给进城务工农民工加薪吗?给我们所有人都加薪吗?政府加息还是给农民财政补贴?还是发国债?不管政府究竟怎么选择、怎么做,政府必须要做,如果不做,物价就降不下来。如果政府不去做,物价就会一直涨下去。
  政府要在几难中做出选择,政府不是动用财政政策给予补贴,也就是涨工资,或者动用货币政策,那就得加息。我国法定准备金率从7%提到16。5%,已经达到历史高位,目的是收缩银行信贷,不让钱从银行流出来。政府再用货币手段只能是加息了。如果加息,企业的日子就难过了,我们贷款买房的个人,还贷的月供就高了,一旦还不上,就会变成银行的资产。所以,通货膨胀不是一件小事,怎么能控制住通胀,这是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既然治理通货膨胀压力这么大,那就应该把这轮通货膨胀的源头先搞清楚。我们通常说〃开源节流〃,这里我们能不能借用一下,倒过来说,搞一套办法,叫〃节源开流〃呢?这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是〃节源〃 什么是〃源〃?说的是资金之源。通货膨胀无非是钱多了货少了,所以首先要搞清楚钱在哪里。

  第41节: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3)
  这轮物价上涨,钱有几大主力: 第一,1。6万亿外汇储备。这意味着有相应的超过10万亿人民币从中央银行流了出来,进入经济领域。
  第二,20万亿居民储蓄。当然,这里面和第一部分有一定重合,第一部分中有些资金在国外的银行储蓄,有些在周边国家手里,甚至在民间,比如许多泰国人就把人民币存着不用。
  第三,民间资本。平时银行里看不见,藏在家里的地窖里。
  第四,国际游资,也称为热钱。这些游资不知从哪里游过来,换成了人民币,使我国外汇猛增。几年前我国只有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已经有1。6万亿美元。很多热钱以贸易和投资的名义,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进来了,可谓防不胜防。
  这四大力量多厉害,多庞大?尤其是后两个,民间资本和国际热钱的强大力量在于,经济本来是大致平衡的,但民间资本和国际游资做出一致的利益判断、一致的行动以后,会立即打破这种经济平衡。它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会让20万亿储蓄在银行待不住,马上想冲出来。
  这些资金行动的前锋部分是基于预期,它们判断中国经济一定会有大发展,于是提前行动,提前布局,买入房产、股票或者其他资产;尾随部分是一旦这种趋势形成,平衡被打破,便马上跟进,推波助澜。而20万亿居民储蓄分散在很多人手上,无法提前一致行动,所以只能跟风,不是追涨,就是杀跌,注定如此。
  所以,当老百姓还觉得中国经济问题重重的时候,那些国外大资本却已经看好中国,它们坚决投资中国。
  这是两难。你说中国经济不好吧?我们努力改革开放30年,我们勤勤恳恳工作,创造了很多财富,还有很多机会。我国修的那些高速公路,有多少人的劳动在里面?有车在上面跑,有钱在上面赚。那些高速路通到的地方,政府和人民投入了多少钱?凡是高速公路通到的地方,地价能不涨吗? 上涨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在于不要上涨过快,不要透支过多。
  全国百姓辛苦半天,不知道我们和政府共同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欣欣向荣的中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国人常常在埋怨、在观望、在等待,甚至在自卑,但这不妨碍别人看好你,看好中国。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做了一锅饭,有机会,能挣钱,全世界都知道。遗憾的是,中国老百姓一直不太相信自己,结果全世界都知道了,都来这里抢饭吃,来分一杯羹。最终僧多粥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钱多,机会少;机会很好,但是很少。很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不足以消化全世界赶来的这么多资金,加上民间资本和被撬动的居民储蓄。这时候就该明白了,中国那点股票够吗?不够!真要是买,轻轻松松可以买上股指一万点,假设没人管的话;同样,中国那点楼够买吗?当然也不够啊!你看着自己兜里钱买房太贵了,但马蜂一样的国际游资扑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地、那么多楼够他们买的。
  所以,政府的第一个思路很清楚,〃节源〃就是千方百计抑制国际资金游进中国,具体措施我们不在这本书里探讨。相信政府应该有成套的方案,关键在执行力度,不要被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所左右。
  这是〃节源〃,就是节制资金之源,不让那么多资金在中国领土上游荡。1997年以来,我国十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打了很漂亮的一仗,但这是内部的,是中国内部的一种节制措施。问题是,时间长了还会出现一个怪现象,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我们内部享受不到,结果最诱人的这块蛋糕被外部瓜分了。这个问题现在还不太明显,因为中国经济大爆发还没走完,国人还有分享自己成果的机会。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点,怎么搞〃国民待遇〃就是篇大文章了,在这本书里无法详述和探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中国人充分享受到自己30年改革开放辛辛苦苦劳动的那一点成果。眼下是没办法的办法,在外部资金抑制不住的情况下,只有自己吃点亏,不要火上浇油。现在不能不先抑制一下自己,但绝非长久之计。

  第42节: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4)
  第二是〃开流〃 那〃开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开机会之流。
  就像治水一样,封堵是救一时之急,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