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营实战全书 杰克·韦尔奇-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通用电气依然有着光辉的财务报表,但实际上,这艘巨型“公司航母”早已不知不觉驶向了危机四伏的暗礁区。
然而,当时许多人却都认为通用电气的经营状况良好:上年年销售收入为25亿美元,利润1.5亿美元;并以12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在全美企业界排名第十。但是韦尔奇却敏锐地洞察到所面临的危机:通用电气已快速驶入危险的边缘,通用电气正面临衰败——源于它过分倚重于其制造业;源于它臃肿的官僚机构体制;源于它未能事先估计到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更为可怕的却是,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在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之前,该公司80%以上的收入仍旧来源于其传统的电子和电器制造部门。而此时,制造业市场总体上已呈现出下滑的态势。而在通用电气的各项业务中,显示出良好发展前景的仅有金融服务、医疗仪器和塑胶材料三块业务,其他许多事业部门则经常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耗费了公司大量的现金资源,这一切都对刚刚继任的韦尔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市场曾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钢铁、纺织、造船、电视、计算机和汽车等,渐渐地被一些国家以高质量的廉价商品将客户夺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日本。
这一切都让拥有深刻市场洞察力的韦尔奇看到了,当他对公司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有一件事情变得相当清楚:通用电气需要的那种变革不是一种表面化的临时的修修补补。绝对不是!为了真正增强通用电气的竞争力,他必须进行更加激烈、触及到深层次的变革,这种变革是美国主要的大型企业所从未尝试过的。没有别的什么人或事件胁迫韦尔奇这样做--那甚至也不是通用基层人员的呼声,这些人恰恰认为公司状况很好。然而韦尔奇却坚信自己是对的。
在解释他1981年接手通用电气时的具体情况时,韦尔奇着重强调两个主要现实: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高通货膨胀和每个通用机构面临的来自亚洲的威胁。他说:“这是一个警告,提醒我们一定要干得更好,行动更快。于是我觉得我在公司应传达这样的信息,‘游戏规则正在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猛烈的。’我们有必要制定计划以及行动方案,以跟上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日本人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已完成了从质次价廉到质优价廉的转变,并且他们的工厂、他们的质量、他们的纪律在某些业务上正在超越我们。”
据此,韦尔奇认为,通用电气没有理由不改变自身状况。经营背景的变化——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全球竞争对手的崛起——势必对通用电气造成严重威胁。产品要求有更高的质量,工人们的生产效率也日益提升。为了应付变革的大趋势,韦尔奇深切感到他为通用电气设计的变革方案必须是彻底的、具革命性的。
从来没有人尝试过这么巨大的变革,更没有人有这个胆量。杰克·韦尔奇为了实现增加通用电气市场竞争力的目标,觉得有必要采取美国企业界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大规模经营变革,也就是说,杰克·韦尔奇要向通用电气这家“优秀”的百年老店开刀。当时,杰克·韦尔奇为通用电气设计的变革方案如此新颖,以致于没法有一个确切的名字,直到后来才被人们称之为“战略重组”。
韦尔奇在别人高枕而卧时就已经感到了正在逼近的危机。
当时的通用电气在世人眼里,几乎已化作一座神龛,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机构,不能随意改变的。在美国企业界,没有哪一个人有这种远见和胆识——对看起来并没有坏的东西进行修理。只有雄心勃勃的韦尔奇,具有这种超人的眼光和胆识,敢于对通用电气这家仍能正常运转的大公司进行大的变革。因此,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在盯着年轻的总裁如何给通用电气这艘巨型“航母”施行“手术疗法”。
然而,对于任何人来说,要想对通用电气这艘百年“航母”动手术,毕竟不是儿戏,韦尔奇完全可以像前任一样,最好不去摇撼和修补这条船。不过,也许是韦尔奇比较年轻,或者是他那种“获胜高于一切”的心态,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韦尔奇就是不能坐视不管,因为他希望通用电气变得更好。
尽管在变革初期,来自通用电气内外的各种指责和非难铺天盖地地直指而来,韦尔奇仍然决心不改。他动情地对董事会的股东们大声疾呼道:“我痛心地看到,通用电气,这个看起来如此强大的企业,竟然有这么多的事业部门已渐渐变得……变得老化而笨拙。美国企业,从本质上讲,十分注重内部的官僚组织结构。这在过去,无可厚非。但在当今时代,变革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它远远地超过了企业所能够反应变革的速度。”
为了应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韦尔奇认为,通用电气必须主动变革,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否则就会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为此,韦尔奇为通用电气的各个事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以此来响应70年代末、80年代初端倪初现的发生巨大变革的市场环境。
通常情况下,管理者都不愿甚至惧怕变革,因为他们都相信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经营策略——也许因为那是最安全的经营策略。但韦尔奇则认为惧怕变革将一事无成,他发现,变革是一件令人兴奋、并且充满想象力的事。因此他大声争辩道:“应该考虑变革,因为它能使人们保持清醒和警觉,并随时准备行动。”
变革:可能看上去很简单。老板作出决定,然后员工们照此改变调整他们的行为方式。但实际上却不那么容易。抛弃旧习惯,接受新东西,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恰恰是最困难的事。杰克·韦尔奇完全清楚变革的难度,但他并不退缩,因为他要以变革为契机,将通用电气转变为他心目中的永具竞争实力的企业。他坚信,只有通过变革--巨大的变革--通用电气才能取胜。杰克·韦尔奇知道,获胜者之所以能赢就是因为他们并不退缩。
对于变革,韦尔奇强调说,是现实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经营环境就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因此,任何经营者一旦无视这一事实就注定要失败。
杰克·韦尔奇要成为胜利者,而胜利者是不惧怕变革的。所以在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公司里,变革可说是家常便饭。通用电气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地方。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韦尔奇发动的重组行动,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遍及整个公司的质量行动,韦尔奇马不停蹄地重新修订着通用电气的一个又一个发展计划。目标只有一个--发展,而手段和方法则在不断更新。
韦尔奇经常对他的经理们说:“把每一天都当成你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你的工作,进行任何必要的有利的改进。经常不断地研究你的工作计划。如果必要,就重新拟订。这样,你才不会因循守旧。”
他对通用电气的员工们则说:“记住要自己做决定。如果你自信自己是对的,就不要放弃,更不要屈从于别人的意志。你可以改变你的上司,或者你可以督促他们去改变。”
W·詹姆斯·麦克纳尼是通用事业部的负责人之一。多年来,他一直注视着韦尔奇的行动。在1995年到1997年间,麦克纳尼曾担任通用照明事业部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之后,被任命为通用飞机发动机事业部的负责人。
韦尔奇要求麦克纳尼以及通用电气的其他每一位事业部主管们都应时常重新审查自己的工作计划,正视每天早晨面临的新问题。那也许是一个关于竞争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关于市场的问题,每天早上情况都不一样,昨天重要的今天却可能已不再重要。“结果,你被迫去面对、去适应新的情况。”麦克纳尼说,“根据在过去24小时中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很可能会对昨天刚刚达成协议的一笔交易,或者刚刚开始执行的一个方案,作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像杰克这样的家伙的确很少见。在许多公司里,领导者们大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已经作出的决定,不愿意‘朝令夕改’”。
韦尔奇则不然。据麦克纳尼观察,韦尔奇视变革为动力,尽管那可能会使公司在一段时期内陷入某种程度的混乱。他说:“杰克总是能够敏锐地洞察到某个行动方案是否已不重要、已经过时或者效用在降低。”罗伯特·赖特--通用电气所辖的NBC电视网的董事长这样评价说:“他使一个公司永保活力的能力简直是一流的。在某个策略被充分挖掘利用之后,他总是有能力立即提出另一套新的策略构想。”
面对现实,不要玩数字游戏
“不要耍弄你自己,事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母亲经常教导杰克·韦尔奇的这句话,成了他经营通用电气公司的指南。多年来,杰克·韦尔奇总是力图以面对现实的态度来对待通用电气。韦尔奇之所以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领袖”、“全球第一CEO”,这与他这种罕见的正视现实、果断决策的能力不无关系。
韦尔奇认为:“经营和管理的艺术看起来复杂无比,实际上却十分简单,即对人、对形势及对产品审时度势、面对现实的态度,以及根据现实迅速而果断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和决心。想想看,有多少次,我们都是在自欺欺人,幻想着万事皆如自己所愿。你所犯下的大多数错误,究其根源,无非就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决心和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迅速采取行动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精髓也无非就是,问题的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的行动。一旦发现问题,千万不要期望和等待下一次行动计划。也不必反复思量,犹豫不决。只要发现问题,只管放心大胆地解决它!”
韦尔奇在他最新的自传中进一步阐述说:“在商业计划里尽可能不要与希望打赌。自欺欺人的幻觉会在整个公司蔓延,引导公司的人们作出十分荒谬的结论。无论是70年的家用电器,80年代的核能发电,还是世纪之交的网络公司,让人们直面现实都是走向经营成功的第一步。”
在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公司20年的历程中,面对现实是他所坚持的最为悠久的经营理念之一,更是韦尔奇经营艺术的核心原则之一。
成功后的韦尔奇这样向人们解释该经营战略的真正内涵,他说:“让我试试为大家阐述面对现实的真正内涵。它看似简单,然而在现实中,一个组织或一个集体,要想真正做到以面对现实的态度对待问题,而不是非理性地倾向于以自己希望或期待的方式来分析形势,却远比想像中的要难得多。我们必须在整个公司提倡和灌输一种观念,营造一种氛围,以鼓励公司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以面对现实的态度看待问题,并以面对现实的态度解决问题,坚决避免那种自以为是、主观专横的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
对于80年代的通用电气公司而言,面对现实意味着以全新的观念来看待它,看待它的各项业务,并决定如何来改造它们。韦尔奇要求通用电气的各级管理人员不能背弃事物的本来面貌去看待它,必须“客观地观察世界现状,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愿望和希望去观察它”。他认为,坚持面对现实的经营理念,将会创造一个朝气蓬勃、适应能力强的公司。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大多数美国公司的领导在20世纪80年初却很难面对以下基本事实:美国经济发展放慢,正处于衰退的边缘,通货膨胀严重。而日本得益于良好的技术优势,正在大肆冲击美国的经济。虽然经营条件日益恶化,但许多美国公司领导者却仍然没有看到建立新的组织和经营模式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在美国经济独特的领导者地位,许多公司的领导者都把通用电气奉为美国公司经营的典范。无论通用电气采取何种新的经营方式,美国商界便会起而效仿。通用电气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权力分散,权力分散便成了后来的改革浪潮;通用电气在60年代和70年代又建立起庞大的官僚机构,这也同样成了美国众多公司纷纷效仿的楷模。
“众人皆醉独者清”,在一片赞扬声中,惟有杰克·韦尔奇清楚地看到了通用电气所潜伏的巨大危机。在一个权力分散的组织中,别人看到了美德,韦尔奇却看见了混乱;在公司的官僚机构中,别人看见了秩序,韦尔奇则看到了僵化;众人皆相信那种一层又一层的经营管理结构形成了最完善的指挥控制系统,韦尔奇从中发现的却是公司领导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他说:
“不要玩数字游戏,只要强调现在处境的现实。我们的命题是去面对现实,清楚我们所拥有的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商业环境。我们可以接受好消息,也可以接受坏消息。我们都是一些大人物,都是被付予高薪的,所以,不要闭门造车。”
在对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中,韦尔奇提出的许多经营战略都是源于其对特定现实准确判断后的应对措施。有关核能部门的经营方向之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核电项目是通用电气在20世纪60年代上马的,它当时与飞机引擎和计算机并称为三大风险项目。后来,飞机引擎业务逐步发展壮大,而计算机业务则被出售掉了。
核电项目在当时最被人们所看好,该项目位于圣何塞市,那里集中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核电精英,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希望都投入到了核能利用这一前景辉煌的事业当中。他们是那一代人中的比尔·盖茨,他们期待着能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就连1979年,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的核事故丝毫也没有影响他们的信心。
1981年杰克·韦尔奇上任伊始,就参观了这个身价几十亿美元的业务部门。在两天的行程中,核能部门向韦尔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