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雄才困在灌口寨到铜山一线,南不能南,北不能北。
是大功,非是过,为何要贬官?难道他也是赵匡义的人?或者是王仁赡狗咬狗,诬蔑了康延泽什么?或者是赵普又在里面搞事?
宋九想不明白。
还有一个人赏得也奇怪,诸将当中曹彬升得最快,成了宣徽南院使,刘光义与张延翰也升了升,不厉害,另外就是李进卿,都是东路军的将领,李进卿有功,功劳不大。但他以前做了一件事,赵匡胤观水战,对左右说道,人皆说忘身为国,然死者乃是人之所难,言之容易罢了。李进卿便说道:“如臣者,令死即死。”
说着往金明池里一跳。
他会不会水性不知道,但会水性也不行,那是重盔重甲,人往湖里一跳,马上就沉下去。为了救他,赵匡胤派了十几个水性好的水工才好不容易捞上来。
从此以后李进卿让赵匡胤记住,这次征伐巴蜀,仅是拿下一个巫山寨的功劳,就升为步军都虞候保顺节度使。
宋九得知一连串升迁处罚之后,就想到一件事,难道康延泽不是赵匡胤的桃花?但他哥哥康延沼为何得到重用,仍为怀州防御使,替宋朝看守着北大门之一?
吕馀庆说完,几十人盯着地图。
若说买牛,问题还是原点,有可能,宋九看了许多荒山野岭,不可能买到中原,路费太高昂了,这一定放在陕西养殖。然而那必破坏陕西水土,与宋九的观点不合。且会产生诸多麻烦争议。
大家想不明白,赵匡胤又说道:“刘继业妻子那一刻是动了杀机,宋九年龄小,然而对我朝贡献不小,为北汉故,此女想铲除我朝得力臣子。只因为妇人之见。所过太短,最终未下手。可想北汉一直对我朝不服啊。”
赵普额首:“陛下。所言极是也。然宋九安全无恙,不能以此做借口征伐北汉。”
“朕知道。会徐而图之,北汉若义朕会给他们苟且偷安,北汉若继续不义,朕不妨大军亲临,将太原化来瓦砾。”
这才是大事情,无论是牛,或者是北汉。而非是石汉卿所说的耻不耻辱,难道个个象李处耘那样能文能武吗?赵匡胤命诸臣退下,独留下赵普。说道:“守则,有人对朕说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证据确实,朕欲诛之。”
确实没有冤枉韩重赟,但说这些将领,那一家没有取亲兵为部曲,拱卫庭院,只是一个多与少,包括潘家。还有一条。那就是情有可愿的择人,有的心爱部下受伤残疾了,有的部下年老体衰,不适宜在军中。于是让他们退伍,养在家中做一个家丁,实际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时光。让他们老无所忧。
张琼那是冤枉的,他就是想养。手中无钱可养。韩家有钱,因此养了几十人。有壮年的,也有年老体弱的,也有残疾受伤的。
但老韩不是张琼,张琼铁面无私,宋九暗中指拨,张琼当耳边风,宋九给其钱凑股,张琼马上典当家产将钱补上,不领宋九的人情。老韩却处处结交人情,包括宋九也适当提醒,就想图一个未来的回报。
他对宋九如此,对赵普更不敢得罪,于是两人命运发生了转折,赵普便不象张琼时,默不作声,甚至暗中下绊子,开口说道:“陛下,你必不会自率领亲兵禁卫,就要用一些人率之。若是重赟以谗言得诛,即人人惧罪,谁敢为陛下率将禁军?”
赵匡胤仍怒不解,张琼就是死于这个亲兵部曲一案中,韩重赟居然置之不顾,继续用亲兵做部曲,赵普便反复苦劝。赵匡胤还是怒不可解,也不查证,就下诏将韩重赟罢军职,出为彰德节度使。又下诏,自此以后诸将皆不得擅养亲兵,要用家奴可以,雇佣平民百姓为奴,为傔客,或者养奴婢家妓,养一百个养妓都没关系。
赵普见不杀韩重赟,也就不再劝。
他走了出来,同样感到茫然不解。老韩与张琼不同,张琼尽做得罪人的事,于是个个落井下石。老韩很机灵,这是谁在进谗言?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看着开封府,若此,这位主所图谋太大了,但是可能吗?自己在,就是自己不在,他也争过他大哥?
这样一想,他又想不通。
老韩下去后面背景同样不小,老韩去的是相州,宋九也要路过相州。但宋九到相州时,老韩还没有动身,并且做了一件傻事情,他被罢职外放,也感到莫明其妙。
我没有罪啊,怎么贬官了,派人一打听,打听出内幕,吓坏了,自己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不错,在皇袍加身中也立下大功,但这点恩情算什么?难道还能比得过张琼救命之恩?
若没有赵普,自己这次死定了,于是带着礼物登门拜谢。赵普连角门都没有开,直接闭门不见。老韩开始叫门,叫了一会忽然醒悟,然后苦笑,带着礼物回去,匆匆忙忙离开京城赴任。得走快一点,一旦让赵匡义将自己划到赵普派系里,说是赵普的人,自己不是贬官到相州,而是流放到沙门岛!与冯瓒做伴。
宋九在下面也听说了,那时他已在京东道境内。
叹了一口气,甚至这时候他怀疑赵匡胤说不定真的是让诸将皇袍加身的。无他故,赵匡胤驭人之术不足道也。
救命恩人不相信,结义兄弟不相信,一个胆小怕事怕到装哑巴的杨信反而相信。但大事来临,这些人可靠吗?勿要说杨信,就是自己也不可靠,傻啊,为赵大出头?出头可以,但事情成了,赵大疑心病这么重,指不准那一天也会成为第二个老韩与张琼。
自己都这样想,况且其他人。
张琼的死,老韩的冤枉下放,基本开始注定赵匡胤结局了。至少赵匡义能善待从龙功臣,自己再无可迟疑!想到这里,宋九微微吐了一口气,这个方向不明,会要人命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五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 上
宋九决定不是会投入,那他做不来的,毕竟赵匡胤对他不算恶。当然,自己对赵匡胤更不恶,做为一个臣子,自己做了很多,马上又要替宋朝做出贡献。
他也不敢进入,这些猛人兄一个比一个狠,明面上看到的是数人倒下,这些都大大佬,倒下醒目,下面此起彼伏的人更多,甚至许多无名小卒因之而死。自己卷进去是送死的,而非是谋富贵的。
所做的决定仅是旁观,不参与,不提醒,顺其自然发展。
三月十四,宋九匆匆忙忙回到京城,再不回京城,丈母娘要找他算账了,马上潘惟固大婚,却找不到新郎,事儿就会闹大了。宋九带着一大堆图纸,文字记录,进了皇宫。
赵匡胤看了,摇头,只能证明宋九有心了,他也没那细功夫慢慢翻看,于是说道:“你就禀报。”
“喏,陛下,想要解决牛的问题,微臣想过,一是肉价便宜,多,价格下跌,否则以后国家发展,有钱的百姓越来越多,吃肉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牛肉只能越来越贵。这个贵,意味着宰牛的人也会多起来。其次就是让牛贵。”
“让牛贵?”
“陛下,牛再贵,养的人还是养,不养的人还是不养,现在不是牛贵贱的问题,而是阻止百姓宰割,使牛数量增加,就象琉璃一样,才出来很少,于是贵,贵得我都无法想像,我售出一件器皿是五十贯,眨眼就变成一千多贯。蔬菜我是一斤四百文左右售出来的,市上还不知变成几贯钱一斤。无他,太少了。牛价未起来,是朝廷在控制调控,而且朝廷以它计税,或者将百姓财富增加达到增税用意,饲养的人积极xìng不高。所以牛价未起来。若是牛肉价格是五十文钱一斤,牛价是七八缗钱一头,朝廷又不用它来增税,会将是如何?”
“这个很难。”
“是难,所以它成了千古以来未解决的课题,朝廷所能做到的只是下禁令不让百姓杀牛,死牛让里正做证明。于是中原一直缺少耕牛。而且微臣又想到一件事。马价很贵,为何马又不多?”
“说说看。”
“这是微臣看马监用意,朝廷饲养马成本很高,尽管有了牧场,大麦需要购买,还有其他饲料也要购买。大麦便宜。但从产地运到牧监,官吏再捞一点,就变得不便宜了,中间还役使了百姓,若将这个人力也计入成本,成本更高。反过来若是百姓饲养呢?一天只要几升大麦,大麦就种在地里。成本只要几文钱。一年不足两缗钱成本,至于牧草,可以让孩童放牧,或者割草回去过冬,这又不可计入成本。为何没有多少百姓养马呢?微臣到处看了一下,很少有百姓养马,一是马太贵了,尽管它比牛作用更大。能拉东西,能跑,能耕地。而且马又计入财产征税,本是五等户,一匹马出来,马上变成四等户,相差一个等级。征的税务截然不同。因此这个马在民间也有,要么象微臣这样的,不缺这几个钱,平时又用到马。于是养上几匹。要么就是用它来拉货物,或者拉车子载客。但这种用马,都是城镇用马,皆需要昂贵的成本。因此马虽贵,得养马人不多!”
“有理。”
这就是一个论证的过程。
说牛贱,又征税,杀是不敢杀,所以养的人不多,那么马呢。
有了它就可以证论若是将牛价提上来,免去税,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养牛。
宋九又说道:“牧监也有许多不妥,首先地利的影响。唐朝养马西起兰州凉州秦州,内达泾宁岐处,东接银夏南河套与楼烦(山西西北部)。我朝养马主要在开封、郑州、洛阳、大名、滑州、卫州、澶州,利用几万顷荒田作为牧监。这就是第一个问题。陛下,周边良马有三,一是青海马,青海马以青海湖一带为佳,洮岷处又多是矮小之马。西北马以凉州马与河套马为佳,府州马也为良马,往内陆来则次之,包括河东马。三是契丹马。”
“契丹马不佳。”
“陛下,微臣以为佳,特别是契丹西北乌古敌烈等部所产的马,虽奔跑速度不快,但它们能吃苦耐劳,能适合远征,长途跋涉,持久力长,能入平原低洼地带,能入雪域寒城。”
“就算它佳,”赵匡胤一笑,居然退步,主要他想听宋九往下继续说。
“最好的是青海马,这是唐朝的说法,但它们有一个显著缺点,与吐蕃人一样,适合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奔跑作战,到了低洼平原区或者炎热区也不行,故吐蕃一直对大理虎视眈眈,只拨掉大理临近高原西部地区,而不能南下深入。西北马最好,跑得快,能高能低,故为唐朝牧监场所。但陛下,你来看地图。”
宋九指着地图详解。
青海湖产良马,可在赤山以西,更高更冷,天气更凉爽。
凉州与南河套产良马,但也有一条线,陇山(六盘山)到兜岭到横山一线以北以西地区,与青海湖一个道理,天气更冷更凉爽。乌古敌烈产良马,也是一个道理,金山(大兴安岭)以西,水汽不足,虽冷天气干爽。
宋九又说道:“桔子在南方为桔,在北方为枳。我朝的马仅有一小部分是从契丹私贩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回鹘那边得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西北马,是良马。可在我朝饲养若干年后,开始变异,到下一代马力会更弱。甚至到了北方战场上不适应那种寒冷天气,眨眼就能冻死。我还做了比试,去了府州地界,未与折知府的大姐发生冲突之前,与一个牧民比试马力。微臣养的马不差,但牧民的马眨眼之间便将微臣的马丢下。只是朝廷还一直未用骑军直接与契丹或者西北羌人发生冲撞,大家皆不得而知。”
“继续说。”
“这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其次是人,马的饲料是规订数量的,一匹马吃多少,上下浮动不大,想多报。三司也不会同意。一些官吏想要贪墨,于是克扣马的饲料,马养不好,甚至发生许多马死亡现象。再说地,牧监所占的地虽是荒地,多是水草丰美之所,这些地适合用牧监也适合耕种。现在人口不多。一旦国家安定,人口数量增加,必然会侵地。”宋九忽然想到以前他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组数据,说王安石推广保马法是迫不得己,宋朝一年仅是养马费用就达到了五十多万缗钱,还不计买马成本一百多万贯。一年所出马只有一千来匹,真正能供骑马当战马的只有两百来匹,一匹战马成本达到两千贯!汗血宝马!
“那你说怎么办?”赵匡胤愠怒道,但在心中说道,这个问题得派更多官吏下去查一查,若真的是如此,事情可不小。
“陛下是想要南唐那样的温顺百姓。还是要唐初、战国时秦朝,或者汉文景汉武时的开拓进取之百姓?”
“与马有何关系?”
“租马。”
“租马,如何租法?”
“必须派良吏主持此事,到各牧监将一些矮小,受伤残疾的马剔出来,这些马也不能养,早晚得让小吏养死,将它们分成公母租给各大户人家。无论死活。不管不问,一户人家一雄二雌,十年后交适当齿龄马两匹,二十年后复交两匹,以后朝廷不会再让他们交马,也勿需交纳任何税务。让他们饲养耕地,繁育。”
“二十年……”赵匡胤犹豫不决。算是百分之五年利息,二十年下来也不止四匹马,况且还有三匹本马。
“陛下,不给百姓还是会死。将这些马挑出来,牧监因为小吏贪污或者管理不善,依然继续死马,不如交给百姓,百姓养马的人多了,会骑马的人也多了,若是鼓励百姓业余之时练练武艺,到用兵时就是没有禁兵,也能挑出一些jīng兵出来。唐朝府兵制败坏,主要原因是均田制败坏,府兵制原先不是不好,培养了大量战斗力极强的兵士。微臣不是鼓励恢复府兵制,而是择其jīng华,让民间出现大量可用的兵源,说不定还能刺激禁兵平时的训练。同时藏马于民间,非是藏马于西北,西北全部是羌人,蕃人,陛下认为他们可靠吗?唐太宗乃是千古一帝,他一生最后悔的是征伐高丽,微臣以为非是征伐高丽,其过错一是嫁文成公主,和亲不提,反而送去几万工匠,由是吐蕃强大,自毁长城。二是迁各族胡人散于西北幽州,这些本是中原的篱笆,现在到处是一片胡音,说不定将来就成为我朝一大害。”
“藏马于民?”
“是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