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者不管,看到几条龙舟不要命地往前划,一个个呐喊助威,兴致勃勃。
侥幸一直未出事,黄昏时分,龙舟停下,游客渐渐散去,几人回家。坐在石凳上,玉苹看着天空,天空中晚霞明艳动人,没有污染的天空是可爱的美丽的,天瓦蓝瓦蓝的就象一块宝石,云彩晶莹似玻璃丝,玉苹慵懒地伸着腰:“九郎,还是你家好,富有人情味,奴家都不想走了。”
这话……真让人联想翩翩啊。
宋九不解风情,左顾言他:“那不如留下来吃过晚饭再走。”
将剩菜热一热,还有大姐包的粽子,又取来雌黄酒,吃过晚饭将玉苹送到便桥。回来后朱三取笑:“贤弟,人家想留下,为什么不留下?”
“她是真正的清倌人,留下她做什么?反而坏了她的名声。”
朱三悚然起敬,北宋对贞cāo观念不是太看重,但说一点都不看中那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真正清倌人也就是处子之身,在那个场合,到二十岁还保留着处子之身,能不让人敬重?
第二天继续放假,宋九出了东水门,又到那个沙洲看,就不对那家小娘子痴想妄想,这时代想要出人头地,第一是权,奇技yín巧帽子一戴,不要想了。第二就是富,继续想着黄金梦。
想了好一会,重回到家中,正准备开门,听到身后有一个好听的女子声音:“哥哥,就是他。”
声音熟悉,宋九扭过头,正是他魂思梦想的那个小娘子,穿着一身鹅绿sè及脚长裙,身材窈窕,双眼似漆,柳眉似画,小脸蛋儿白里透红,仿佛不似从人间走来。只是眼神很不友善,杏眼怒睁,用手指着宋九道:“大哥,二哥,三弟,就是他。”
宋九这才注意到她身边还站着两个青年,一个少年,两个健壮的家丁,要命的五人全部佩着制式朴刀,少女指着宋九,两个家丁三十多岁了,未动,两青年与那少年却将朴刀抽出来,朝宋九扑了过来。
宋九块头不小,这两青年块头也大,而且宋九眼尖,几人身上穿着皆是华美的绸缎,功将的儿子,穿着能差吗?这敢情是要力量有力量,要家世有家世,要武器有武器,自己如何能敌?不妙,果然是大麻烦找上门,宋九拨腿就逃。
;
第二十三章 父辈(上,四更求票)
看到宋九逃跑,三人将朴刀又放回刀鞘,随后就追,两个家丁也跟着追。宋九跑得快,五人追得快。追了一个多时辰,从东水门跑到太庙,从太庙跑到相国寺,从相国寺跑到宣德楼,从宣德楼跑到御史台,宋九跑得气喘吁吁,心里面在喊冤,我没做什么啊,只是唱了一首小令,问一下姓什么,何至要这么拼命?京城人多,巡逻兵士也多,宋九追得没办法,冲一队兵士大声喊:“兵哥子,有人要行凶。”
十几兵士驻足,结果看到那三青年,马上缩头装作看不到。宋九气得想要骂人,只好继续逃,他累得不行,身后那五人同样累得不行,最小的那个已丢下,一个家仆因为受过伤同样也丢下,还有两个大的带着一个家仆在追,同时胁迫道:“小子,跑得了和尚逃不了庙。”
宋九打了一个冷摆子,说得对,难道以后不回家?
正好前面是开封府,天大地大,肯定没有这个大王大,要大的只有皇宫那位。开封府也不是那么好闯的,两个衙役将他抱住,两青年追过来要轮起拳头打,其他几个衙役一边制止一边问:“潘大郎,潘二郎,这小子怎么得罪你们?”
虽在制止,那是有限的,宋九闪也不行,挨了几拳头,宋九心中明白,这个制止是做样子,自己还得挨揍,只好用拳头当鼓锤,往门口大鼓上擂。而他心中又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潘!“潘美啊!”姓潘又是功将,不是潘美是谁?是潘美就能理解,他是功将同时还是一个美男子,年轻时风流倜傥,武艺出众,只有潘美才能有如此漂亮的女儿,自己怎么未想到呢?宋九想抽自己嘴巴,好不好怎么“调戏”到潘美的女儿,这个麻烦可大了。
赵匡义听到鼓响,让衙役将三人带上,看到他们,赵匡义也不问案子,只是笑,他什么都知道!
宋九心里却叫不妙,难道这个大王也要来官官相护,急忙躬身道:“臣拜见大王,臣有冤要诉。”
“你有冤吗?记得小苹初,两重心字罗衣,不冤哪不冤。”
坏就坏在这一句。
宋九当时说一句粗话,事后也就了之。偏偏作了一首不错的小令,使人传扬,宋九不认识潘怜儿,有人认识,但不好公开说。京城起初在疑问是那个苹儿,在一些贵族闺密圈里,却有各家娘子拿这暧昧的一句打趣潘怜儿。赵匡义虽做了几年开封府尹,年龄也不大,仅二十五岁,公务之余与二世祖们也互有来往,便听到这件事。不过在潘妻阻止下,潘家没有找宋九的麻烦。然而宋九再度与那个小苹来往,京城好事人也就再度议论,不免又引到潘怜儿身上。大约忍无可忍,潘怜儿鼓动两个哥哥杀到宋家。
他心中感到很好笑,这小子好的坏的都有,但每每与他在一起,总会让人感到很开心。
背后还有许多故事。
小里说是宋九那篇科举古散文,大里说是从平湖南开始的,五代时马殷在潭邵二州建立政权,遭到不甘寂寞的李璟进攻。李璟很快拿下湖南,但拖到泥沼战中,又在北方饱受着柴荣的折磨,马殷部将刘言趁机收复湖南。不久刘言又被部下干掉,杀过来杀过去,最终受益人是周行逢。
周行逢死后,十一岁的孩子周保权继位,他父亲部下另一员勇将张文表马上起兵反叛。周保权身边大臣派使向宋朝求救。使者来到京城,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得到湖南,可以西上巴蜀,可以东下南唐,但赵匡胤神情平静,让使者先下去休息。直到江陵高保勖死,高继冲继位,臣属死了,赵匡胤派使去吊唁,使者带回一则信息,荆南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民困于暴政。
赵匡胤大笑,随即下诏,让慕容延钊领军出征,枢密副使李处耘监军,出征湖南。大军南下,必须经过江陵,慕容与李处耘用计轻易拿下荆南,逼使高继冲投降。这时慕容生病,李处耕表现不错,便命他率军平湖南,湖南却传来一个消息,说张文表已平定,感谢宋朝,但宋军不用再南下了。赵匡胤下诏书,大军既求尔难,何为反拒王师,自取涂炭!
周保权不听,做得更绝,陆地关门闭户,拆毁桥梁,水陆上又将船装满石头木料,沉在码头滩头。李处耘为震慑,击败他们后,杀了许多俘虏,又从中挑了几十个长得肥胖的,当着俘虏的面,将他们下大锅煮熟,让自己士兵吃下去……不但杀俘,还杀自己人,特别是慕容延钊的属下。慕容本来就生了病,一气之下病势加重,不久身亡。而湖南荆南在李处耘暴政下,军民皆叛。
赵匡胤不想要这样的胜利,那与石虎朱温之流有何区别?最让他感到痛惜的是慕容的死,那是他的铁哥们,他当了皇帝,背下场合仍然称呼其兄!闻其去世,号淘大哭,礼官进谏说人君为近臣近臣发哀,哭声宜有常,赵匡胤说道:“吾不知道哀之所从出也。”
悲伤到都不知道悲伤从哪儿来的!
李处耘下放,湖南那边也成了一个烂摊子,赵匡胤只好下诏宣布荆南湖南所有乱者无罪,免除当年所有税务,用此安抚百姓。
乱也乱了,死也死了,活着的人还有活着的事。
赵匡胤从这第一次出征扩张中看出许多问题,伟人必须要学会思考,也就是自平湖南诸多事后,赵匡胤才准备认真构画他的江山。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就在这时候,看到一篇要命的文章。
科举结束,陶谷从礼部院出来,奏李景阳八人合格。陶谷又道:“陛下,臣还有一奏。”宋九写不出四六体骈文赋,就写了那篇古散文,陶谷要求严惩宋九。这时没有糊名制度,赵匡胤看到宋九名字,道:“宋九,宋久啊,好名字。”
“陛下,名字仅是一个人的代号,因为名字好坏而录人,以后老臣恐怕整个天下人都会改为宋久,宋胜,宋安……若不是这个名字,老臣就要下令抓人了。这篇文章胆大妄为之极,还请陛下严惩不怠。”
陶谷自幼习学儒家经典,后以文章闻名天下。历仕后晋、后汉、后周至宋。其人品德有些低下,不过很有些才学,宋朝立国,他为宋朝制立典章制度做出了一些贡献。
特别是他的骈文写得很好,因此对宋九这篇文章憎恨到了极点。不过九不仅是音久,九本身就是一个尊贵的数字,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名字对宋朝来说,太吉祥。
“陶卿,不就是一篇文章吗,这个也要严惩,吾将以何让天下人进言?”赵匡胤大乐,拍拍他肩膀,安慰了几句,将陶谷打发走,却派人将自己喊来,道:“二弟,你派人暗暗查一查。”
陶谷觉得这篇文章出现在科举赋文考上,是斯文扫地,赵匡胤却看到一些东西,特别是那句“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恐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见湖南之乱,臣民yù思圣上变生革故,以yù权利相掣肘也,恐不知杂冗接踵而至,国家困于财政也”。
宋朝已经在动手释兵权,准备掣肘权利,一个套上缰绳的权利,才不会发生吃人肉的故事。比如杯酒释兵权,比如用薛居正与吕馀庆为参知政事。但还没有大规模动手。
赵匡胤看到这一段,能不惊诧?
而且宋九说的颇有道理,这样一来,就将他心中的所有构画一起推翻。不知道是否宋九误打误撞,不能仅是一个十九岁举子,比自己想法还要超前。所以让赵匡义派人暗查,结果一查,无意中查到宋九的父亲宋德……
这才是朝廷关注宋九的真正原因,而非那个起重吊机,为此赵匡胤还便装亲自去了河中,第一次是装吊机时,就是他说的话,器械出来了,人不好处理,河中利益如何分配,河北的力役又会产生什么想法。第二次宋九聚会时又带着赵普与属下到场,宋九那番话差一点惊呆了赵匡胤。然而宋九虎头蛇尾,最后还是为了钱。赵匡胤气得哭笑不得回宫。后来学舍种种,数学,器械,以及算盘、粉笔、物格都进入赵匡胤法眼,小子缺点不少,可不得不承认他有才气。但有一条赵匡胤也未注意,那就是会计,宋九正在教一种了不得的算账方法,可惜养在深闺人不识。
赵匡义知道大哥想法,提出任用宋九,赵普却反对之,这背后所发生的一切,宋九肯定是不知道,更不知道他这个名字无形中占了许多便宜。看到不妙,又躬身说道:“大王,那只是一个巧合,就算不对的地方,大王也要看我为大宋做了贡献的份上,化解化解则个。两位哥哥,在下赔礼。”
潘美的两个儿子也不理他,对赵匡义说道:“二大王,臣也要诉讼这小子,恳请大王处理。”
“潘大郎,潘二郎,你们认为如何处理?”
“调戏良家子,应杖一百。”
宋朝律法处执很简单,最重的是死刑,在宋初还保留着前朝族诛、凌迟、杖杀、弃市等酷刑,到了真宗时这些死刑才一一取缔,只保留了绞刑,公开斩首示众的弃市都少用了,这个宋九是犯不着。
次之配役,集杖、黥、流、役于一身的重刑,先打了,再于脸上刺字,然后流放做苦力。这个宋九也犯不着。
再者就是对官员的管置,是流放,在流放城中有一定人身zì yóu,可以与亲友书信往来,可以为当地人讲学,可以与家属同住,但不能离开所在城市,十天向所在城市长官报到一次。这个宋九想享受都享受不到。
最后是笞杖,笞是用小棘条打屁股,最少是十次,最多是五十下,杖是用三尺长的竹杖,也是打屁股,最少是六十次,最多是一百次。总之,量刑向宽松化方向发展。唐朝时不但打得重,打的部分也狠,有腿有背有臀,往往能将犯人活活打死。但在宋朝不会。
如果宋九认识衙役,打得轻,六十杖对皮粗肉厚的宋九来说,顶多是痛一下。但不能打,这些衙役好象大多数认识这两个潘公子,只要一杖,下手必重,只要一重,那怕就是六十杖,宋九也会吃不消。赵匡义真的判了几十杖,凭借自己“调戏人家”,也能判。
而且看样子,这个yīn险的二大王很是很是想看到自己被揍。宋九脑子急转弯,眼睛一转,计上心头,赵匡义就看着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看看这小子如何表演的,他表面上正襟危坐,实际内心在大笑,难怪刘判官说他是活宝。宋九道:“大王,真打臣一百下也行,不过若是将臣打坏了,再也没人教那些学子。”
本来赵匡义不想打他,一听反而下令道:“来人哪,将此人拖下去重杖一百,记住,是重杖!”
;
第二十四章 父辈(下)
一百杖还要重杖,宋九汗如雨下,大声喊道:“大王,不对。”
“有何不对?”
“唐得天下,尉迟恭有功于唐,益骄。唐太宗在皇宫摆酒宴款待群臣,尉迟恭也回京赴宴,席间他看到有人坐在他席位之上,大怒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下首的李道宗反复劝解,尉迟恭勃然大怒,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唐太宗非常不高兴,对尉迟恭说道,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yù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由是尉迟恭改过自新,君臣得以从始得终之美。”
李道宗就是防备,也不会是尉迟恭的对手。
宋九道出这段故事,是说他们是潘美的子女,你是皇弟,潘美到湖南替朝廷收拾烂摊子,你就应当管得更严,以免祸害了潘美。
赵匡义不紧不慢地说:“那是陛下的责任,与本官有何干系?”
宋九看着赵匡义,心想原来现在这个二大王还没有产生野心哪,没野心这一招就不管用,宋九又想出第二招,转过头来看着潘美的两个儿子,道:“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