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268部分

一品富贵-第268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普第一天上早朝,两人就发生了冲突。
    薛居正嘴角嚅嚅欲动,最后一句没有说出来。沈义伦虽不喜赵普,但他是一个胆小怕事之辈,闭眼就当没有听到。曹彬同样如此,然而正襟危坐。楚昭辅则不然,也冷哼一声。
    再看看其他人,有对赵普同情的,也有讥讽的,后者更多。
    似赵普是……虎落平川被犬欺。
    不过宋九视力好,他终于看到赵普眼中闪过一丝嘲笑。
    宋九忽然意会,赵普进京对他很有利,在地方上有理说不清,何为对错,只要赵匡义源源不断地将赵普得罪过的大臣调向怀孟,在这些小鬼的恶咬下,赵普反而不会有好下场。
    到了京城,一切放在大家面前。正好乘四个节度使进京之时,他慢腾腾地来到京城,赵匡义不好下手,给了太子太保虚职。是虚职,就不会让人挑剔。赵匡义以后同样不好下手。
    或者赵普此时心中在想一句话,俺胡汉三又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章 遥远的地方(下)
    卢多逊眼中洋洋得意。
    赵普神情多少有些灰暗,可是宋九又注意到,赵普的眼神多是看着窗外,在窗外不远处便是朝殿。
    宋九忽然明悟。
    卢多逊不知天高地厚,认为赵普完蛋了,第一个赵普是快奔六的人,第二个赵普很瘦,还是一个跛子,仕途的不得意,让他心情多少灰落,看上去就象一个末落的老人。
    实际不是,赵普的对手不是自己,更不是卢多逊,与他跳舞的对手只有一人,赵匡义。
    宋九低下头深思。
    自己以前陷入误区,一直想用一些办法,一些不能上台面的办法,不能上台面的办法,就是阴谋。
    与赵普玩阴谋诡计,会有什么好下场,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且皇帝是赵匡义,能瞒过赵匡义的法眼?
    但阴谋之外呢?
    有。
    阴谋不行,还有阳谋。
    赵普时隔两年多后,与宋九卢多逊第一次碰面,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卢多逊越来越傲娇,宋九却在向一个真正的明相进军。
    第一变化是宋九批阅政务速度放慢,更加小心。
    第二变化是宋九尽量不反对上面与下面的建议,即便是错误的,他不会完全推翻,而是小心地修正完善。
    第三变化,他从来不抢权,堂帖没有关系,卢多逊,沈义伦,薛居正,你们德高望重,是老人家,就交给我处理吧。但尤关到重大政务的提议。审批,也就是册书、制书、诰命、诏书、敕书、敕榜。宋九只是提议,从不参与决策。提议后交给三个首相去决策。即便交到宫中的画黄与录黄,宋九只交录黄,画黄一律交给三个首相,提议后,由三个首相决策批阅再递到宫中。
    第四个变化就是他的堂帖越来越活泼。
    甚至利用堂帖讨论,不懂的放下身架请教,如果地方官做得好的,一律鼓励赞扬。
    此例他人不可效仿的,无他。宋九才三十二岁,放在人生旅途中才刚刚起步,然而在官场上,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与新科进士相比,他比吕蒙正还小一岁,比张齐贤小三岁。所以他不顾宰相颜面,请教地方官员没有关系,然而其他人就不行了。
    但不能说宋九是拢络人心。首先他没野心,这个词放在宋九身上就不适合。其次他并没有为了拢络人心而不顾对错,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即便赵匡义的意旨。错了,他也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在宋九带动下,死气沉沉的官场立即变得活泼起来。
    甚至有胆大的地方长史利用堂帖。与宋九开玩笑,强词夺理去讨论政务。
    还有的长史想上位。想给宋九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大事小事。不停地递奏呈,再与宋九讨论争议。
    这也没有关系,想上位是好事儿,卢多逊对这些官员反感,可宋九却在边上劝说,不想上位,就失去了上进心,就不会有多少作为,还能当好官员吗?那怕自己,听到皇上任命自己为参知政事,心中也同样欢天喜地。况且他人。
    这就是宋九的阳谋。
    赵普复归,让宋九担心不已。
    得罪了宋九没关系,多是公事公办,得罪了卢多逊,顶多仕途受到影响,得罪了赵普,那悲催了。看一看姚恕,未来的候莫陈利用,雷德骧、赵玭如果不是赵匡义插手,最后下场会是如何,未来卢多逊到了岭南再也没有回来,史书上还留下万载臭名,苏晓虽没有打压下去,名声同样臭掉,大街小巷说他无子却是报应。若此,宋仁宗无子,又是因为什么结果得到的报应!如果不是冯瓒身体好,能在杀人岛(沙门岛)上活十年之久?
    所以宋九担心。
    他想过很多办法,或者利用衙内的关系,再来一个河洲类似的经营手段,也被他否决。
    有作用,但也要看对付什么人,若是张霁,衙内一呼百应,纷纷去江州表示支持,但若是赵普,还是没有用。
    或者想办一个旬报,月报,掌握舆论,可是在赵匡义朝,自己又是宰相了,会不会默视自己那样做?
    因此宋九才如此做。
    第一是努力小心地处理政务,政绩才是根本所在。
    但有政绩还不行,难道冯瓒没政绩吗?
    除了政绩,还必须有庞大的人脉关系,因此“格守本份”,不抬高身架。
    并且他人不能指责,在他带动下,不但官场变得活泼,官员也变得更上进,更有进取心。
    实际这些官员个个都是人精儿,他们不能对宋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可能在其他方面报之,那就是河洲书院的学子!
    河洲书院也有不少学子进入了官场,多是低层官员,有些人做得不错,赵匡义没有额外提拨,宋九能理解,眼下河洲书院依然带着深深的宋九烙印。
    然而宋九渐渐与书院不来往了,时间一长,这个烙印就会淡下去。
    赵匡义有顾虑,宋九对这些学子也从严要求。但只要下面的各州长史稍稍提拨,这些学子还会有前途的,那么几年后,烙印一淡,就会有许多学子渐渐上位。
    无论宋九怎么去做,这些学子依然与宋九有一定的联系,大立场上会站在宋九一边的。
    一旦这些学子,以及一些感谢欣赏宋九的官员庞大起来,他就会变得象史上的王安石,司马光那样。
    到那时,赵普如何敢打压宋九?
    ……
    天气渐渐高阔起来。
    码头上站着许多衙内。
    依然是宋九的提议,阇婆、打板、新拖、苏吉丹、莆加龙与戎牙水,以及麻篱这些国家大半“诚服”宋朝。那么就可以经营了。
    若是按照宋九前世的地图,实际就是爪哇岛到帝汶岛这一线。
    之所以宋九选择在这里。主要是没有强大的国家,文明落后。盛产香料,许多岛屿上河流密布。
    没有强大的国家,与周边又有大海隔绝,就容易占下来。文明落后,容易塑造中原文明。河流密布,就能种植,盛产香料,就有利润。
    宋潘符石高五家船队起初来这里时,十分困难的。是盛产香料。当地百姓当稻草烧,然而只能交易,自己采要采到什么时候?况且人家也不会让你采,一旦产生误会,便发生冲突。交易也不行,虽文明落后好忽悠,然语言不通,如何交易?
    但现在没有关系,几年经营后。一些聪明的管事能学会用当地语言与当地百姓沟通,连几个国王都抓到朝廷溜了一遭送回去。
    所以才有了这次行动。
    将它们一起划到宋朝地图上,然后调动一些百姓前去种植,或者教导当地百姓种植。派几十名官兵驻守,还派了数员小吏管理。
    粮食不可能往中原调动了,然而这里除了种植粮食外。还能种植甘蔗香料,同时还会制造蔗糖。蜜饯,开采海珠珊瑚玳瑁。说不定未来还会寻到矿坑。大多数收入将归衙内所得,不过朝廷也将在这里征少量的税务。当然,朝廷在得到税务同时,会少量付出,例如提供兵器支持,政策扶持,少量官兵保护。
    现在收入不会很高,但它们面积不小,可能相当于宋朝近十分之一的面积。一旦有了规模,会每年为国家提供数万数十万缗的税务,不是小数字。而且减少了宋朝的金银外流现象,同时还会有部分关税所得。
    并且还有未来的计划。
    几家船队分出几艘船,将顺大洋岛绕岛环行一圈,南大洋岛是温带气候,适宜开拓各个大型牧场,那么就可以向中原提供大量中原所缺的皮毛。这还早,眼下就是这一系列的中小型岛屿的经营。
    若想经营,不能全部交给当地人,若那样,迟早会反水的。
    因此迁移一部分贫困百姓过去,在宋九计划里,打算在未来十年内迁移数千户百姓。
    但未说是迁移,而是暂时以雇佣的身份前去南海的。契期五年,五年后这些百姓就让他们返回中原了。
    否则眼下宋朝同样缺少百姓,整个宋朝包括江南,才勉强达到三百万户,若非宋九湖南广南一行,南方渐渐开始了大开发,百姓数量会更少。
    若说正式迁移过去,大臣们肯定会反对。
    可实际这些过去的百姓皆是几乎是一无所有的赤贫百姓,不然谁愿意漂洋过海,往哪里去?但到了哪里,有诸多衙内的支持,再加上朝廷的部分支持,一旦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水土,收获会巨大,要粮有粮,要收入有收入,要地,有的是广大原始的肥沃土地等着他们开垦,那么五年后,他们生活安定下来,又有几人愿意再回到中原做无根的浮户?
    二十几年过后,人口繁衍,这里将会出现几万户汉户,当地人再教导他们语言文字礼俗,也会全部汉化,那时这里将成为宋朝在遥远海外的一个分部。
    宋九很老实,利用进宫的机会,一五一十将他想法对赵匡义说出来。
    记住,除赵普的智商,其他人休想与赵匡义打马虎眼,老实地交待,赵匡义反而会喜欢。
    但眼下赵匡义与赵匡胤想法一样,有没有,并不在意,至于宋九所说的未来宋朝可能会达到几千万户,他也不大相信。可是会看中收入,未来这里汉户会繁衍多少,宋九未说,只说会迁居几千户百姓过去。这个人口减少,还是在赵匡义承受范围之内,权当让曹翰来了次屠城之举。于是同意了宋九的计划。
    朝廷承受了,就可以上台面开发了,那么这里除了檀香木时间长外,许多香料几年后就能成熟,收入会巨大,为了不让人眼红,又拉了一些衙内过去。
    同时过去的,还有几百户百姓,几十艘船只。
    百姓来自各地,但官兵与几个小吏是来自京城的,京城也有少量百姓,因此宋九带着衙内来送行。
    一辆马车徐徐到来,从马车上走下两个女子,一个是潘怜儿,还有一个俏丽的女子,大家皆很陌生,那就是窅娘。
    宋家出现一个美丽的俏婢也很正常,例如随玉苹前去契丹的大小苏,长相美艳至极,并不比窅娘逊色多少。
    然而接下来让大家奇怪了,宋九来到窅娘面前说道:“这几年吃些辛苦,去了哪里要小心啊。”
    窅娘乖巧地点头。
    潘怜儿也怜惜地摸着她的头。
    然后窅娘上了宋家的船。
    潘惟德惊叫起来,道:“妹夫,你让她去南海?”(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 傲娇的战友
    宋九未多做解释,其他人云里雾里,有两人知道窅娘的身份,赵匡义与李煜,他们也不解。
    赵匡义将宋九喊进宫,问:“宋卿,你为何将那个小婢送到海外去?”
    “这个啊,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她长久生活在李煜那种生活方式下,臣也安于享乐,然与李煜那种享乐是不同的。”
    赵匡义点头。
    宋九是众乐乐,李煜是独乐乐,宋九适当的时候同样与军民同甘共苦,李煜什么苦也不行,两者享乐的性质截然不同。
    “臣让她选择,要么回李煜哪里,要么去海外呆上几年,或想嫁人或者想回来,听她的意见,但能吃了这个苦,几年后臣将她带回来,纳为房下小妾。所以这么做,是给她一个新生的机会。”
    “宋卿,这个,这个……”赵匡义听到这条理由,有些瞠目结舌了。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往地图上划,如果往地图上划,以朝廷的能力,甚至能将南海大部分岛屿划成宋朝的疆域,那么我朝面积能增加近四倍。”
    赵匡义乐了起来,不但宋朝面积能增加四倍,唐朝的面积会更加惊人。
    “想要控制,必须将那几个岛全面汉化,那不但要移民,还要将当地人汉化,教其礼仪耕种文化文字,但当地人善歌载舞,若是让儒生去教,未必适合。正好窅娘知书达礼,又善长歌舞,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先生。在教导的同时,也让她产生自豪感。知道自我价值,更加让她新生。彻底脱离李煜的阴影。”
    “这样啊……”赵匡义忽信忽疑。
    “臣说到汉化,忽然想到了梅山蛮。”
    赵匡胤一怒之下,对梅山蛮实行了封山制度。这个结果使整个梅山蛮人更苦逼了。然而梅山蛮周边地区由宋九带来的影响,变得更富裕。
    一穷一富,梅山蛮首领苞汉阳与汉陵二人穷凶极恶,带着他们的族民主动出山,抢掠商人的货物,杀人越货,在梅山周边地区屡屡作恶。
    赵匡义屡次派使诏谕。皆不听。潭邵二州大吏为了使境内安稳,也屡次写信给他们二人,甚至求苞汉阳,你不要生事了,俺们给你们一些好处吧。还是不听。
    消息传到京城,有两方意见,一方是要用兵,还有一方是想要拉拢绥靖,而将精力放于北方。
    最后用兵的一方占据上风。朝廷派文武双全的干臣客省使翟守素发兵潭州,苞汉阳依据梅山坚险拒命。于是诏翟守素发兵梅山,正好天逢大雨,弓弩松弛不能挽。翟守素让兵士削木为弩。苞汉阳听说官兵弓弩不能挽,尽出其民,想要将几千官兵一起吃掉。翟守素用木弩尽射,苞汉阳大败。官兵乘胜追击,尽平其巢穴。然后又得到潭邵等州大吏与富人与汉阳交通的书信。守素一起烧掉,以安其心。
    宋九又道:“虽苞汉二人平灭,可是梅山里还有无数蛮人,若没有善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