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274部分

一品富贵-第274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隔着一条大涧相望,耶律沙观察到这支宋军阵型整齐,杀气凛然,隐约感到不好对付。于是犹豫不决,这是明确的做法,再等一等,另一个狡猾的大将耶律斜轸来了,战争可能会是另一种走势。然而监军耶律敌烈狂傲无比,强烈要求耶律沙出击,并且带头冲向大涧。
    那只好战。
    等的就是这一刻。
    郭进等到契丹人半渡时,发起了进攻。只是一会儿,契丹大军崩溃。
    几万逃兵散于满山遍野,郭进在后面猛追不舍。幸好耶律斜轸赶上,将大军放开几个豁口,让败军撤到后方,又于前线组织兵士放箭,不让宋军挟着大胜之势杀进来。
    郭进犹豫了一下,这才下令撤军回去。
    一旦三军崩溃,那种惨况不堪想像,若是其他人,早让逃兵将阵型冲散了,那种后果可能让郭进将数万契丹兵马全部吃下。但眼前这个大将不仅没有让败军将阵型冲散,还及时的组织了防御,不简单。
    耶律斜轸……郭进记住了,然而,然而他最后却没有将这个消息带回去……然后惨剧发生。
    这一战宋军击毙了一万多名真正的契丹将士,包括耶律敌烈,耶律沙的儿子,数位上将军。
    郭进徐徐撤回,但刚回到石岭关,就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郭进出击,北汉也来反攻石岭关,田钦祚闭寨自守,不敢出战。随后契丹大败,北汉兵也仓皇撤退,田钦祚还是不敢追击。这还能用田钦祚手中的兵力少做借口,然而田钦祚非但没有心思作战,反而用将士的薪酬军粮谋利。
    大捷报于赵匡义,赵匡义大喜。也同时将田钦祚的做法报于赵匡义,赵匡义贬田钦祚为睦州团练使,但继续让他做护军。
    宋九隐隐感到这份处罚有些不妥,可没有太在意。
    宋军开始攻打太原城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必死(下)
    赵匡义先让兵士剑舞。
    宋九虽佩服那几百名舞剑的兵士,这玩意儿真是技术活,一个不小心未接好剑,就会当场死亡。
    然后下令攻城。
    为了彰显他武功不比大哥差,赵匡义亲披盔甲,冒着箭雨在前线指挥,大臣进劝,赵匡义说道:“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能坐视之。”
    不管怎么说,让他这一折腾,所有大兵脑门上全部在冒热血,不要命的往城头上猛攻。
    同时数万箭雨向黑去一般飞入城中。
    后勤是属于宋九管理的,这些年课铁产量稳步上升,与宋初课铁量相比,那是惊人的数字。充足的钢铁,以及良好的经济,使得这些年制造了无数盔甲武器。
    宋九随赵匡义来攻打太原时,兵士一半还继续穿着各种布甲皮甲与纸甲,但现在九成以上皆是铁甲,七成换上了新盔甲。此行带的武器同样惊人,几千万支箭矢,几百万支专门用于伏虏弩所用的强弩,几千台虎炮,因此赵匡义大手一挥,每次进攻都发放几百万支箭,但这几百万支箭眨眼之间就射完了。
    甚至还动用了火药。
    然而在北汉坚守下,太原城仍坚守不倒。倒是从城头上撤下来的宋军带来几个俘虏,从他们嘴中得到一件事,刘继元在城中出十钱换一箭,已经收集了几百万支箭。
    赵匡义大笑道:“为朕所贮也。”
    攻破了太原城,这些箭还是宋朝的,可关健它们是谁制造的?在未攻下太原之前。这些箭能不能用来杀伤宋军?
    就在两军血战之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田钦祚贬成护军。可还有一部分监军之权,继续奸法谋利。郭进劝他也不听,反过来羞侮郭进。郭进一怒之下上吊自杀。
    田钦祚先是说郭进病死,不过这消息肯定瞒不住的。
    宋九大惊失色。
    在赵匡胤手中,真正与契丹发生的战役并不多,一次是曹彬李继勋等将合作,在平晋击败六万来犯契丹军队,但那次不能算是两国真正交战,虽说是六万兵马,大多数是北汉的。而且属于河东南方,又有城池可以倚守,水份多。
    田钦祚三千打六万,只是起了拖挡契丹大军南下,未能真正击败,虽不错,依然有水分。
    另外就是何继筠的石岭关大捷。
    然而中间有赵匡胤谋划之力,不能算是何继筠真正独立的战斗。
    最后就是宋朝史官可能不想记载,实际意义非同小可的马仁瑀主动出击的那次掳获。契丹能打草谷。我们宋朝也可以打你们契丹的草谷。打来打去,宋朝边境上百姓很少,后面是庞大的中原,然而幽州若因为宋朝时常来打草谷。百姓不得耕种,那就会出大事。
    正是这种忌惮,使得契丹默视宋朝一统江南。不敢南下。
    后来却没有人注意,在数次大败下。只敢被动防御,于是契丹来打草谷。西夏来打草谷。直到范仲淹时,才提出类似的想法,最终在章楶手中实现,那就是章楶有名的浅攻战术,一度差一点使西夏灭亡。
    但这次还不能算是正面会战。
    只有郭进这次是真正的大会战,以少胜多,全是契丹兵士,野战,大捷,独立指挥。
    若是放在几个月后,这样的大捷那就算超级大胜了。面对契丹大军,能做到这一点的,整个宋军将领不会超过三人。甚至宋九怀疑他的岳父都未必能做到。
    然而就这样死了,并且因为陵侮不平自杀,这让宋九很弄不懂,就是田钦祚为监军,权利也并不比郭进高,而且仅是说了几句话,就能逼得郭进自杀?
    宋九看着赵匡义,忽然醒悟,郭进是必死啊。
    不管立不立功,也是必死,否则田钦祚犯错后,不调走,仍为护军。
    这使他又想到另一个人,张琼。
    这哥俩……
    宋九不由一声叹息。
    有暗的一面,也有光的一面。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宋九还是很赞赏赵匡义的。
    血战了一个多月,太原城沦陷。这一个多月,在赵匡义刺激下,宋军那是不要命的进攻,死了无数兄弟伙伴,皆杀红了眼。闻听城破,三军不要命地往城头上爬,那一刻杀气冲天,几乎整个太原城上空都布满了血气。
    赵匡义喝道:“三军勒麾稍退。”
    “陛下,为何?”崔翰问道。
    “三军激怒,朕怕现在入城,连朕也无法约束,而使太原城屠。”
    宋军站在城外呆了一会,看到大家一起冷静下来,赵匡义这才下令进城。
    刘继元率领群臣来降。
    可这时候赵匡义与宋九等人不由抬头看着东南方向,宋军入城了,北汉无人反抗,四下里安静一片,唯独东南方向继续传来厮杀声。赵匡义对身边的一个小黄门道:“你去看一看。”
    一会儿小黄门骑马回来禀报,原来是刘继业与他的两个儿子带着手下,继续孤军在巷战。
    “刘继业……”赵匡义笑了一下,让刘继元派人过去喊话。杨继业这才停下反抗,望北再拜大哭,解甲来见赵匡义。
    这时刘继业还未梳洗,虽解了甲,身上沾满了鲜血,有他的,但更多是宋军的,不知道他杀了多少宋兵。这让宋九很担心。
    不过出忽大家意料,赵匡义并没有杀刘继业,反而好言安慰,又给了刘继业一个左领军卫大将军的散职,并且让其还本姓杨,然而中间继字免掉,省得他忘不了自己这个干儿子身份,直接留一个业。赵匡义赏识杨业非是他军事能力,这时杨业表现并不出色,败于李继勋之手。败于党进之手,败于田钦祚之手。除了悍不畏死外。怎么看也不象一个名将。
    之所以看中,乃是杨业的识大体。
    北汉迫于宋朝之逼。以三四万之户百姓养着几万大军,再加上契丹不顾北汉成了契丹忠实的看门狗身份,还时不时来打秋风,这使杨业十分气愤与痛恨,因此苦劝刘继元为一方百姓,主动投降宋朝。
    同时也看中他的忠心,杨业对契丹反感,但对宋朝不反感,然而宋军入城。因未得刘继元手令,他仍在孤军奋战,不怕牺牲,这一条几人能做到?
    所以必死的不必死,不必死的必死。
    宋九却好奇地看着杨业。
    他是参知政事,没权过问枢密院事务,因此对前线诸将不大了解。直到来到太原,才知道真有一个人叫呼延赞,但不是北汉将领。而是宋朝将领,曾随王全斌入蜀立下战功,提为副指挥使,这次作为指挥使来到太原城下。因为奋勇登上城头得到赵匡义嘉奖召见,宋九才知道此人。不然这一次十几万大军,几百名指挥使。宋九都不知道。
    还有一个人,王贵。他的地位更高一点,是做为刺史身份曾独立攻打沁州。并且这两人原籍皆是太原人。
    杨家将啊。不能再让杨业死在狼牙谷了,不然后世编书时,不仅潘美悲催,可能自己同样会悲催。
    于是诸事安定后,喊来一名北汉降兵说道:“带我去杨业府上。”
    小兵卒还不知道杨业改名了,又是害怕,颤抖着声音问:“宋相公,那个人是杨业。”
    “刘继业。”
    “刘将军,我知道。”
    小兵将宋九带到杨业府上。
    严格说杨业也能算是北汉的王爷,并且是重将,不过因为北汉经济困难,府邸并不奢侈,只是简单的几个院落。
    论地位,两人是天壤之别,宋九乃是朝廷的副相,杨业仅是一个降将,就是他那个什么大将军在宋朝眼中同样什么也不是。然而杨业虽迎了出来,并没有诚惶诚恐。
    宋九叹息一声。
    做人是要有傲骨的,没有骨气还能成为名将吗?
    但可能这个骨气后来导致他与潘美之间发生矛盾,那么结果只有一条,必死。
    宋九坐下,杨业神情平淡,略带着一种惋伤,倒是他夫人有些戚戚。不是折氏没骨气,而是怕宋九上门找麻烦,当年她可是用剑直接往宋九脖子上架过的。
    宋九道:“折娘子,你勿用担心,你们折家对朝廷忠心耿耿,两国交战,各为其主,过往了就过往了。”
    之所以找上门,不是报复,一是好奇,二是想拉一下关系,省得狼牙谷事件重新上演。
    “宋公有大量……”
    “不知宋公上门有何指教?”
    “我闻听你有数子,皆能征善战……”
    “我是有七子。”
    “真七子啊……”宋九心中嘀咕道。
    杨业继续说道:“不过其他诸子还小,只有长子与二子稍稍能上战场。”
    “能否让我见上一见。”
    杨业莫明其妙,不过还是将他几个儿子喊来,一一介绍,长子杨延朗(因避讳后来改名延玉),次子杨延昭,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杨延昭才二十一岁,其余的十几岁,几岁,因此杨业听宋九说个个能征善战,很是不解。
    宋九同样莫明其妙,杨延昭是老二,为何后来成了杨六郎。
    难怪前世说杨家将乱演又**,明明穆桂英是杨文广的夫人,却成了杨文广的老妈。
    但这时候宋九误会了,杨六郎确实排行老六,之所以这么排,他还有几个堂哥,也就是他大伯杨重勋的孩子。
    宋九忽然灵机一动,问:“他们谁能单独领兵作战?”
    杨业犹豫一下说道:“长子延朗能勉强之。”
    “他呢?”宋九指着杨延昭问。
    “延昭做一裨将可以,单独领兵恐不能。”
    “这样啊……”
    “不知宋公何此一问?”
    “让我想一想,”宋九道。他刚才产生一个想法,北汉拿下了,即将到来的是宋辽大会战,有那个妖人耶律休哥存在,以自己这半坛醋大约是想不出破解办法了。
    但战术不行,战略上可以,毕竟自己还有那么一点儿金手指。西夏对宋朝造成了多大牵制作用?因此他将眼光继续放在辽东,关注着乌舍国。虽然一批武器开始向乌舍国发运,然而宋九还是认为力度不够,无他故,燕颇等人军事能力不行。
    然而从国内选派将领,有能力的不会过去,愿意过去的没能力,又对契丹人陌生。因此他想到了杨家将。真正的杨家名将杨业,杨六郎,但现在杨业说杨六郎青涩,只有杨延朗行,可宋九根本不知道这个杨延朗在历史上做过什么。
    而且那个杨家将也让宋九担心,若是因为自己,让杨延朗死了,那可是大大的不妙。(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王气
    最后宋九还是没有说。
    说了一番客气话,宋九回去休息。
    赵匡义开始安抚百姓,还要让刘继元派人将那些继续在反抗的官员将领招降。
    这时潘美忽然说道:“陛下,臣在城中听闻太原有王气,望陛下将太原城移于汾水之东。”
    “丈人,这有些不妥吧。”宋九说道。
    大家古怪地看着这对翁婿。
    “小九,有何不妥?”
    “太原已成为我朝的城池,河东也成为我朝的河东,它也是未来国家的重要大门,移于汾水之东,一旦外敌南下成功,恐无险可守也。”
    隔着一条汾水,性质截然不同。
    在河西,太原城北与西皆是群山环绕,南边是沼泽与洼地,东面是汾水,因此易守难攻。但移于河东,却是一滩平原与甘草地,将变得与开封城一样。
    潘美说道:“是如此,然而有此城在,百姓恐始终不甘,陛下仁爱,不杀百姓,若有人蛊惑人心,万一有变,你可负责得起?”
    宋九不能作声了。
    北汉军队战斗力并不强,然而很奇怪的是,这些将士在其他地方不行,但一入太原城,个个就象喝了鸡血一般,或者城中有一个大祭师在施展蛮化图腾,还是那种耐久性的。
    就象这次,十几万大军奋勇惨战,还活活攻了一个多月,才将太原拿下。
    宋九并不知道的是若无他的推动,武器,经济。史上这次生生强攻了两个多月,才将太原拿下。
    当然。城中没有大祭师,更没有所谓的王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原城成了北汉百姓精神上的象征。如果自己强行劝阻,万一有事,自己悲催了。
    沉思后,默认了岳父的做法。
    说到底若没有军事上的强大,城池再坚固也不行。就象开封,城池不是不坚固,并且因为幽州在契丹人手中,赵匡胤为防契丹人南下,于城外广种树木。最后还不是被金人攻破?
    赵匡义对这个王气更忌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