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345部分

一品富贵-第345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灾害来了,他也悲催了,不得不怏怏不乐地下去。
    此番卷土重来,他提拨培养了数人,如寇准,吕蒙正,对张齐贤也十分赏识。第一是这几人确实有才干,第二个原因赵匡义知道,宋九不知道,那就是防后!
    赵普终是老了,可他这一生得罪了许多人,他活着,无人对赵家下手,他死了,这些政敌会对赵家后代怎么做?
    前有宋琪李昉,尽管李昉离开相位他才能上位,不过多少有些恩情吧,后有吕张寇等准相才,他们护着,谁人碰他的子孙后代?
    但不包括宋九。
    两人无法恩怨无法化解,除非他真正低下头,赵普乐意吗?
    甚至可能的情况下,赵普绝不介意将宋九拉下去。
    但想归想……
    用尽了心机,再度为相,凭借以前他将赵匡义弄得仙仙欲死,却能两度为相,这份心术,谁人能及?
    然而很悲催,刚刚为相,旱灾又来了,还来了妖星。
    宋九是理智的迷信,相信可能有神鬼,只是不大可能是老百姓尊敬的神鬼。
    赵普毕竟是这时代的人。
    一次罢了,两次呢?偏偏上次涝灾就是赵廷美死之前后。于是心中疑神疑鬼,以至夜里多次梦到赵廷美来报仇雪恨,时常大叫,他宅子里的仆役都知道这件事,想瞒也瞒不住了,所以今天表示诚意,又知道宋九对赵廷美隐隐有些同情,便将它说了。但这又是他潜意识对宋九操守的信任,至少宋九不会做出卑劣的事,不然又不会说。
    赵普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要解决宋九不大可能。
    正好宋九提出军制改革,赵普看到时机,便有了这次对话。
    那么他死后,宋九会怎么做?
    君子好对付的,欺之以方!
    看着两个儿子,赵普说道:“为父时日无多,若是有一天为父不幸,请将这封信给宋九,还有,那天对他执长辈礼……”
    赵承宗不乐意了:“父亲大人,他与孩儿年龄相仿佛。”
    “所以让你执长辈礼……”(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高处不胜寒(中)
    好奇心能害死猫,更不要说人了。
    宋九茫然回到家中,不管赵普是何用心,这次是释放了善意,但让宋九如何相信!然而立即被赵匡义请到皇宫,问他与赵普谈了什么?
    这不需要隐瞒,宋九一五一十将谈话内容一起说出,就是赵廷美在梦中拘赵普未提。
    “赵卿老了。”
    “老辣弥姜。”
    赵匡义前面惋惜,后面大笑。宋九与赵普做了这么多年对头,当然不会往好的方面想,可是赵匡义马上就明白赵普有什么打算。然后看着宋九,徐徐道:“宋卿,昔日太祖在的时候,朕曾经评价你,说你进取心不足,终是你的缺陷。但幸好你进取心不足,也幸好是朕护着你,才成就了你的明相之路,尽管你对朕忠心耿耿,做了很多有利于大宋社稷的事。”
    也就是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
    事实若非玉苹在辽国,宋九一心想击败辽国,可能就不会这么卖命了。
    但就是当元帅也不是好当的,爬上宰相的位置何其不易,能呆住还要想做事更不容易,宋九有才干,可短于权谋,不长于权谋,坐在宰相这个位子能坐稳么?
    然而赵匡义却很满意。
    随着宋九名声越来越显著,声望也越来越高,又有才华,颇得民心,若是有野心,有手腕,换谁做人君也未必放心。
    这句话宋九是听出来了,连忙说:“先主成就了诸葛亮。符坚成就了王猛,唐太宗成全了房杜魏征,臣遇陛下。是臣的幸运。”
    赵匡义很满意,宋九更满意。
    “赵普既然与你说和,那你也不用介怀。”
    “陛下,实际臣非是对赵普介怀,有陛下庇护,臣自然会安然无事。臣介怀的就是赵普为了打压臣,从而破坏臣的种种措施。贻害国家。”
    赵匡义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一回赵普肯定不会破坏宋九几项军制改新了,然而瞬间脸色黯淡。不管怎么说,赵普终是一个有能力的老臣,他的经验对国家社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旦去世,无疑是宋朝的损失。看来待会儿派御医去看看吧。然后又问道:“宋卿。你说的那个妖星……”
    “陛下,是司天台那些官员蛊惑陛下要北伐的。”
    “他们也是好心,但说了朕就听信吗,国家灾害那么重,北伐,如何伐!”
    “陛下明智也,胜不能骄,败不能妥。一旦胜利,马上就要北伐。一旦失败,马上就要求和,都是不正确的认识。”
    “对了,你与崔彦进所想的那个计划呢?”
    “两次大捷,那个计划更可行了,但如陛下所说,旱情并没有缓下来,甚至都能耽搁明年夏收,所以臣以为非是执行之时,更没有通知折家,知道的人多了,就难免会泄露。”
    “也罢,你说说妖星吧。”
    “陛下,若说妖星,请移驾崇文馆。”
    “崇文馆?”赵匡义好奇地随宋九去了崇文馆。
    天也快黑了,不过崇文馆还有守值的胥吏。宋九吩咐道:“将历朝历代史书搬来,以今为准,往上推,大约七十六年左右,可能会推迟数年,也可能会提前数年,找出相关彗星的记录。”
    这个比较好找,很快一条条记录找了出来。
    虽然彗星很多,彗星记录也不少,可是哈雷彗星那个与众不同的长长尾巴,以及漫长的周期,立即能在诸多史料里辨认出来。
    后梁乾化二年四月,七十七年。
    不是七十六年,可宋九也说了,能前后有数年的差距,于是胥吏惊奇地又继续向前翻找着史书。唐朝文帝开成二年,七十五年。肃宗乾元三年,七十七年。光宅元年,七十六年。隋朝大业三年,七十七年。北魏永安三年,七十七年。刘宋元嘉二年,七十九年。晋宁康二年,七十七年。晋元康五年,七十九年。汉建安二十三年,七十七年。汉永和六年,七十七年。汉永平八年,七十五年。汉元延元年,七十八年,汉始元二年,七十五年,汉后元二年,七十五年……
    有的辰光不好,但有的是国泰民安的好时光,甚至也包括汉文帝这样千古明君在位的时候。
    这一回轮到赵匡义茫然。
    本来宋九是不想说的,天大地大,错也,是皇帝最大。
    有一个天谴的啥,多少对君主会起警戒作用。
    听到司天台官员建议北伐灭契丹,他想法产生了改变。
    那怕稍有作为的皇帝,如赵匡义之流,没有所谓的天谴,治理国家时也会小心翼翼。但遇到了宋徽宗的主,就是有了天谴,也未必会在乎,相反的为了拜神仙,反而会让百姓更痛苦。
    并且他还看到一个不好的征兆,赵匡胤皇位来得不正,心虚,赵匡义皇位来得更不正,心更虚,因此对神仙格外看重,这些年国家的,私人的,建了无数寺观,出家为僧尼道士的百姓不知凡几。老释鼓励百姓向善,利于国家稳定,宋九同样看重,然而这样下去,太过火了。
    正是这种想法,宋九索性将妖星真相揭晓。
    “这是为什么?”
    “臣猜测它可能是一个不规则的小行星体,因此它围绕着太阳运转,轨道离太阳的距离也极不相等,偏心率很大。故离大地近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它来到,若离得远,反射的太阳光微弱,我们就看不到它了。而且因为它没有大地大,引力也很弱,大约上面没有空气,所以在转行时会受到其他一些不标准小天体影响,于是运行时间会产生数年的误差。当然,这是臣的一种猜想。但不管臣猜测是对错与否,或者它是凶星吉星与否,或者有无它出现。陛下治理国家都要小心翼翼,兢兢业业。想治一个和睦之家都很难,况且这么大的国度。”
    然而赵匡义受此冲击,根本就没有注意宋九后面的进谏,又问了一句:“那么可有佛祖存在?”
    “有没有佛祖,臣真的不知道。可能会有,可能会没有。臣的态度也如同夫子的态度。敬而远之。但就是有,臣相信心怀慈悲的佛祖想让陛下做的事,是强大国家。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大的善功,而不是用民脂民膏广建寺观楼塔……”
    然而赵匡义经常说的三教。道儒释。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心中的不自信,试图用儒士与宗教诠释他皇位的合法性。
    宋九说了未必有用,没用的他就不会多说。
    因此又说道:“不过陛下刚才说了那个计划,臣倒是想到了河东。河东潘杨二人都老了,因此臣以为当派两员重将前去河东,逐步载培,以图将来。况且那计划。离不开河东。”
    “谁人?”
    “尹继伦与杨嗣。”
    宋九提出这两个人有特殊背景的,杨信装了无数年的哑巴。老成到这种地步,这为杨嗣铺下了一条好路子,尹继伦多少与赵匡义沾了一些亲戚关系。
    所以河北涌现出许多能打的将领,宋九只推荐这两人。
    黑面大王与杨信弟弟,赵匡义对这两个人选十分欣赏,额首。
    “再者,赏罚分明,败者必须严惩不怠,胜者必须赏赐,这样人人踊跃奋战,三军才能强大,才能渐渐收复燕云,击败强大了辽寇,陛下才能与唐太宗一样,名震千古。”
    “朕知道了。”赵匡义有些不乐地说道。
    但他不得不同意,第一宋九与赵普不同,强迫赵匡义答应的诏书少之又少,就这么几次,不答应不象。第二如今赏罚确实成了问题,有功的难得有赏赐,有过的也未见有罚什么。
    赵普果然上了那道请罪奏折。
    实际整夜赵廷美都来拘他的魂,赵普已经不是昔日精明强干的赵普。
    哈雷彗星渐渐远去不见,赵普称贺,说了一句话:“陛下引咎责躬,损礼肆眚,妖异遽灭,此甚德也。”
    事实赵匡义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的时候,哈雷彗星继续在地球上空溜达呢。若说引罪哈雷彗星走了,应当是在赵普自责奏章呈上去后才溜走的。
    他说这句话多少有些失了分寸。
    不过这时候京城已经在传开了赵普做恶梦,三大王来拘魂的事,同情者有之,痛恨者击掌称乐,说是报应。
    但不是宋九传出的,而是赵普家的仆人开始在家中议论,随着传到市坊上。
    赵匡义有些担忧,看着赵普说道:“天鉴不远,当与卿等砥砺,以消去祸议。”
    随后赵普陆陆续续因病重,连朝会都不能来了,赵匡义特许之。甚至到最后连去中书都不能去,而是将政务交给吕蒙正处理,让吕蒙正顶上。
    但就是这样,赵普依然配合着宋九,先是暗中授意,渐渐反对声少了,于是几道提议得以通过。
    还有人反对,权利空间就那么大,不在东府,就在西府或者其他部司,不在武将,就在文臣,宋九的变革,在逐步提高武将地位,这本来也没有错,边防战斗本就是武将的职责,管文臣屁事,然而这些年这些职责,实际这就是权利,在渐渐向文臣手中转移。宋九的变革,又重新返还给武将。因此有的文臣十分不乐意。
    但这些人与赵普并无关系了。
    实际主要就是赵普!
    接着,在赵普提议下,王化基担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王化基便是书院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
    能说宋九是王化基的先生,但当初学舍里本身就有好些先生,到了书院里,先生更多。
    只能说王化基沾了一些宋九的腥气。
    这让赵普曾经刻意打压过王化基,王化基也不服啊,便向赵匡义上奏,赵匡义从中调和,王化基才逃过一劫。
    直到这时宋九才会意赵普的用意,大半天叹息道:“何必。”
    这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上代是上代的恩怨,不做这些事,一旦赵普有不测,自己会报复赵承宗兄弟么?
    不过宋九心里面很高兴,早死吧,老赵,早死早投胎吧。
    没有耶律休哥,边境不让宋九担忧了,没有了赵普,再也没有人让他害怕了!
    感谢昊天上帝,感谢哈雷彗星……(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高处不胜寒(下)
    赵普推荐王化基,赵匡义对王化基稍有一些印象,但御史中丞不好当的,它是言官之首,因此召见王化基,问以边事,王化基道:“治天下犹如植树,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则枝干不足忧,若朝廷大治,边鄙何患乎不安。”
    赵匡义以为然。
    实际在这一点上宋九与赵普意见差不多,必重内治,必重根本,但区别就是宋九是根本好了,就必须拨出一部分力量解决边境的问题,赵普根本就根本了,至于边患,能做缩头乌龟就做缩头乌龟吧。
    若是没有宋九出现,赵普在这一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又将李继捧放回夏州,结果李继迁派使来降,诸臣称贺。然后呢,二人在西北勾结起来,李继行得到大量喘息发展的宝贵时间,几年后的李继迁才真正到了尾大不掉时候。
    然后宋朝苦逼了。
    这是赵匡义对王化基的审核。
    别以为御史中丞,就可以大嘴巴乱喷了,越是言臣,说话越是要注意。
    对王化基与宋九的关系,有的人会猜测,实际知道真相的人并没有谈论。宋九自从进入中书后,就有意淡化了与书院的联系,王化基为人老成,处事公平,也不会故意巴结宋九。
    然而肯定多少对宋九会有些帮助作用。
    这就是赵普释放的善意。
    其实到这时候,更多的人都明白了,赵普快不行了。他下去后,宋九将会如日中天,不收收手。不怕宋九报复他的后代吗?
    外面许多人在谈论这件事。
    参谋司第一次开工。
    现在人数还不多,曹彬,米信,田重进,刘延翰。
    商议的就是河北河东边防,重心还是在河北,特别是米田刘三人。久在河北,对河北地形熟悉。
    今年已在逐步动工,就是挖池塘。至于种植棘刺与灌柳以及芦苇,要到来年了,宋九说的于边境建设一些坚固的大堡大砦,今年更不行了。那必须等灾害过后。国家财政情况缓上一缓,才能动工。
    这个水长城如何挖,这个绿色长城如何建,选择在哪些地方建大堡砦,也要考虑的,一是这几位老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