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44部分

盛唐夜唱-第344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为何如此?”
    “国子监算学馆诸生虽是比不上臣的弟子;但终究是朝廷太学生;他们不畏强手;敢于挑战;坚持到底;亦是值得圣人褒扬。”叶畅正视着李隆基:“有时比试;并非只有胜与负;而是双赢。”
    “双赢?”
    “若一时小负;可令知耻后勇;则负者也赢了。”
    只是一句话;让众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些人脑子里;可是没有什么负者也赢的概念;在他们看来;输就是输了;怎么可能有输了的人还赢了的事情?
    叶畅说到这儿;没有再往下说;李隆基等也没有细想;只觉得是叶畅故示大方之语。
    此时围观者的议论声起来;连京兆府的差役们都弹压不住了;瞿昙巽于脆亲自拿起纸笔;摆弄着算筹开始计算。一刻多钟过去;他算出其中一题;但当他正扑向另一道题时;却被差役拦住。
    “休得拦我;我时间宝贵”瞿昙巽眼睛通红地道。
    差役目光里有几分同情;但还是拦住他:“瞿助教;你看铜壶。”
    瞿昙巽向铜壶望去;只见水面已经降到了第八根刻度之下。
    一根刻度就是一刻钟;而八刻则是一个时辰;虽然叶畅在座钟上标明了每半个时辰为一小时;但如今座钟尚不普及;就是拥有七座座钟的李隆基;对于“小时”这个时间概念也不适应。
    “这……这……时间怎么就到了;是不是你们少注了水?”瞿昙巽颤声问道。
    “助教;时间确实到了。”
    瞿昙巽颓然坐下;眼巴巴地望着那小吏;那些算学馆的太学生们;犹自不愿意停下手中的计算;但是小吏实在无法再拖;将纸都收了起来。
    一时之间;试棚之内气氛变得极为压抑;甚至比开始比试之前还要紧张。
    “这些人……当初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满;此时也不会如此。”杨帆啧了一
    岳曦点了点头;目光中有一丝同情;但旁边蔡晨果一句话;就让他的同情全部没有了。
    “对着叶郎君叫嚣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今日郎君如今在朝中看似有些不妙;他们就跳出来;若真只是学术之争倒还罢了;可一群腐儒;也敢参入朝廷之争”
    确实不值得同情;若是同情他们;谁来同情叶郎君?
    瞿昙巽坐在那儿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旁边一个太学生过来;也顾不得失礼;抓住他的胳膊:“助教;我们不会输;他们做是那么快;定然有错题;我们当不会输与他们”
    瞿昙巽心中顿时生起一线希望;他努力回忆起旅顺书院三人交出的答案;他看到了其中的六个还是七个;那些倒都是正确的;但他没有看到的其余三四个;其中或许会有错误?
    想到这;他盯着正在校阅答案的京兆尹吏员;那些吏员其实早就校过旅顺书院的解答;现在在校的是算学馆的。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大约就是半盏茶功夫;京兆府的吏员抬起脸;有些面无表情:“国子监算学馆;一时辰内解出八题;八题皆对。旅顺书院;一时辰内解出十题;十题皆对。”
    “轰”
    瞿昙巽觉得耳边猛然响起这样的声音;简直比昨日吃叶畅那记耳光时耳朵里的鸣声还要响亮。他眼前发花;看得不真切;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这并非他耳鸣;而是周围的围观者在同时出声议论起来。
    “早就说了;叶中丞学究天人;乃是当代学问大师;国子监算学馆的这些迂腐之辈;也敢向他挑战;不过是自取其辱”
    “方才你还说算学馆定胜呢;现在就改口了?”
    “胡说;我几时说算学馆定胜了;你们也不想想;算学馆这些人若有真本领;岂不是与叶中丞一般;去边疆为国立功;怎么还会呆在洛阳?”
    “唉;看来算学馆是废了……都是些无能之辈;二十余人;连他们的助教博士都亲自上阵;仍然被人家三个少年郎比得落花流水……啧啧;不学无术;不学无术”
    议论声传入耳中;瞿昙巽觉得胸口闷得慌;气都喘不过来。他脸色煞白;坐在那仍摇摇欲坠;有学生过来扶他;他猛然挣开;起来厉声道:“我不服
    “什么;他说什么?”围观百姓讶然问道。
    “他说他还不服;输成这模样;却仍不服;当真是小人。”
    “助教;圣人在上面;不可圣前失仪……”随着他们来的另一位博士上前想要安抚瞿昙巽。
    瞿昙巽将那博士推开;大步走出来;然后跪倒在城门之下:“圣人;圣人;此次算学馆输得不服”
    李隆基在城上看热闹看得眉开眼笑;徒然间见瞿昙巽跪在下边;还大声嚷着什么;他左右望了望:“让他起来;叶卿方才说的是;胜不骄;败不馁;若能就此振作;知耻而后勇;亦可算赢。”
    他没有听到瞿昙巽说什么;发出这样的口谕;看热闹的百姓见城头有人发布令谕;终于安静了些。这个时候;瞿昙巽又大叫“不服”;声音传入李隆基耳里;李隆基脸上的笑意顿时没有了。
    他原本对这瞿昙巽就印象不好;觉得这人太过投机;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投机不知进退;甚至可以说是不知死活。
    “有什么不服的;问他;这可是大庭广众之下”
    便有太监在城头发问;瞿昙巽于城下昂首大叫道:“我们算学馆所出十题;都是历年来寻出的难题;这些题目;便是饱学之士;也不可能在一时辰内尽数解出。叶畅权倾天下;多蓄死士刺客;定然是他遣鸡鸣狗盗之徒;昨夜偷了我们的试卷;预先知道答案。今日这三个鼠辈;装模作样在解题;实际上只是将昨夜盗走的答案拿出来罢了”
    李隆基听得他在下边这样大叫;心里简直要气炸了。
    再看叶畅;站在那儿无动于衷;甚至嘴角还带着笑意;再想想方才叶畅明明获胜;却还为算学馆说话;想要给他们台阶下;李隆基不能不说;叶畅真有名臣风范;而下边的这个瞿昙巽;实在是一个无赖小人。
    “你说叶卿派人盗取答案;你可有证据?”
    “他们三个能解出答案就证据”
    李隆基微微摇了摇头;脸色变冷;向高力士示意了一下;高力士又向两个太监点了点头;那两太监原本站在城下;此刻过去一左一右;将瞿昙巽夹住。
    “啊?”瞿昙巽惊觉不妙;不是天子对叶畅已生厌憎之心;故此才会冷落叶畅么;他拼尽全力在这里折腾;不就是为了迎天子所好么;怎么自己如此指证;天子都不过问一下?
    “召算学诸生上来;把旅顺书院的三人也召上来;至于这厮;朕再也不想见到他。”李隆基低声道。
    高力士点头;向那两个太监做了手势;两太监会意;将瞿昙巽嘴给堵上;便将他拖了下去。叶畅望着这个象死狗一般消失的家伙;摇了摇头;然后目光转了转;便看到了王焊。
    曾经溜到城上的王焊;这个时候又到了城下;看模样;他刚刚与什么人说过话;现在正转回来。叶畅眉头皱了皱;这厮与刑滓狼狈为奸;正在策划一件大阴谋;虽然还不知道其具体内容;但是卞平传来的消息;此事应当就在今日
    看这厮的神情;却是充满怒意;似乎对什么不满;刚刚发作了一番。叶畅也没有太留意;目光又转回到城上;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抱着一个手炉子;略略有些倦意。他毕竟年纪大了;在这里坐上这么久;哪怕有炉子皮裘避寒;身体也觉得有些难过。
    这个时候;算学馆诸生与旅顺书院诸人都上了城头。李隆基看着这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算学馆诸生;再看到岳曦三人英姿勃发;心里暗暗叹了声。
    这双方的模样;倒有些象是自己与叶畅啊。
    李隆基并不希望叶畅胜;但今天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给了他一记耳光;而且他还得把被打下的牙吞入肚子里。
    勉励了算学诸生一番;李隆基转向叶曦三人;面上带笑:“卿等少年英才;朕最是欢喜;不知卿等可愿出仕;为大唐效力?以卿等才学;朕必不吝封赏官爵;卿等亦少不得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城上诸人的目光顿时又转向叶畅;这可是李隆基亲自出面挖叶畅的墙角;叶畅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李隆基许以荣华富贵;直接给挖走



第414章 唐律疏议藏毒方
    如果这三人应下;那么叶畅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挖走;可如果他们不应下;这又为叶畅招来李隆基的忌恨。这其中关节把握;没有经验者;只怕很容易出问题。
    李隆基器量毕不小;他当着叶畅与群众之面;做出这种事情;只怕还是如寿安公主事件一样;一是人老童心在;纯心要捉弄人;二来则也是想看看;叶畅教出的这几人;除了会算学之外;待人接物又是如何。
    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不将叶畅放在心上的表现。
    故此众人看着叶畅;却发觉叶畅不但不没有发怒或者憋闷;反而又微笑起来。
    岳曦在三人中隐隐为首;他行礼谢过;然后徐徐道:“我三人如今;正在叶中丞帐下为国效力;只是寸功未立;尚不敢为官。”
    他说话的速度不紧不慢;虽然因为年少的缘故;目光明显有些紧张;可总体来看;还是落落大方;让李隆基真心欢喜。
    看了看叶畅;李隆基笑道:“卿方才说朝廷需要算学……既是如此;不知卿可否割爱?”
    “不知圣人欲许其何官职。”叶畅一本正经地道:“若只是充任小吏;为京中官员僚佐;臣以为只怕会浪费人才。”
    李隆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点了点头:“你说的是;这般英姿勃发的少年才子;若只是去充任仓吏;确实是浪费人才……既是如此;就让他们先在你手下再历练几年;过几年之后;朕再许与中原、江淮之亲民官;你看如何?
    “臣替他们谢过圣人厚恩了。”叶畅答道。
    他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现在的李隆基;已经不再是唯才是举的时候了;杨钊这等人物;只因为裙带关系;就可以骤得富贵;而眼前这三位少年;分明才华远胜杨钊;却只得到一个空口许诺。
    “现在;你们也可以去接受属于你们的荣耀了。”应付了李隆基;叶畅对着岳曦三人道。
    三人愕了一愕;然后明白了叶畅的意思;他们下了城;来到城门口;恰好城上宣布出最终裁定的胜负结果。
    围观看热闹的百姓早就知道胜负了;不过此时城上宣布;那就是最终裁定;结果出来之际;还是传出了欢呼之声。
    紧接着;便是对此次获胜者的褒奖;李隆基虽是小气;正经的职司不肯拿出来;但是不值钱的散官职位他还是舍得的;从九品上的文林郎;也算是有了官身。但真正让众人惊愕的是赏金;每人一千贯的飞钱;被巨大的信封包着;由太监交到了三人的手中。
    哪怕三人跟着叶畅后不愁零花钱;哪怕他们都知道将来在叶畅身边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一刻三人还是激动了。李隆基看到城下他们三人下拜的模样;回过脸来看了看寿安;寿安面上尽是笑意。
    这笔钱;当然不是李隆基自己出的;而是寿安拿出的钱。李隆基也知道;归根到底;这笔钱还是叶畅出;只不过叶畅既是拿钱替他邀名;他又有什么不愿意的?
    他正看着自己女儿之时;发觉女儿手中拿着一张小纸条;李隆基皱了一下眉:“二十九娘;你手中是何物?”
    寿安将手中的纸条递了上来;巧笑俏兮:“今日这等热闹;女儿甚是喜欢;巴不得看看都能如此;故有一个想法;父皇请看。”
    李隆基看着那纸条;拿放大镜望了好一会儿;才又去看寿安:“果真是你的想法?”
    “是”寿安脸不红心不跳地道。
    其实有心人早看到;这纸条分明是叶畅方才抽空让小太监递到寿安那儿去的。李隆基也很清楚;只不过寿安非要这样说;他也没有办法。
    “你啊;就喜胡乱;好吧好吧;便依了你……”李隆基笑道。
    “谢父皇”寿安道过谢;然后向高力士道:“高翁;请替父皇下诏;今后每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京城春明门外;办此盛会;由旅顺书院与国子监算学馆;共出十题;能在一个时辰内解出这十题者;可获千贯之赏”
    高力士觉得这有些胡闹;但看李隆基兴致勃勃并不反对;当下凑趣道:“是;只不过这盛会总得有个名目;象球市大赛亦有名目一般。”
    “你来看。”寿安将那张纸又将与了高力士。
    高力士一看;那纸上除了寿安提出的大赛建议;也为这大赛命了名:奥数大赛。
    “奥数?好名字;好名字;究数之奥妙;穷算之至理”高力士笑嘻嘻地道。
    于是大唐奥数大赛便就此诞生。后世数学史家;亦将这一年称为奥数元年;随着其举办次数增加和影响日益扩大;乃至于大唐无数聪明才智之士;自小就投入到残酷的奥数大赛之中。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叶畅推动此事;无非就是想要普及算数;众人也都知道他的意思。高力士正待去传旨;这时有人却上前一步;大声说道:“不可;不可”
    李隆基已经倦了;心生去意;见此情形;却不得不留下。
    说话者;乃是御史大夫、京兆尹、京畿采访使王。
    王此时虽然稍逊于杨钊;但同样身兼十余使职;权势之大;在朝廷中枢绝对屈指可数。他既开口;李隆基无论如何;也要听他说上一说。
    “王卿为何说不可?”
    “臣与叶畅有杀子之仇;原当避嫌;不该说此;但臣身为御史大夫;又不能坐视奸邪宵小之辈惑弄天子”王沉痛地道:“圣人一时不察;竟为其所乘”
    “有话直说。”
    “圣人;这算学如今归太史监管理;却是为何?”王声音顿时高亢起来;似乎是犯颜直谏。
    叶畅眉头猛然皱起;心中隐隐有不妙的感觉。
    他目光扫动;看到杨钊在旁;眼神兴奋;看到他时;还咧嘴笑了笑;如饥兽欲食人。
    “这”
    “只因欲传习天文;必传习算学”不等李隆基回应;王便又厉声道:“故此;国子监算学馆;朝廷将之纳于太史监所辖。而精研算学;必涉天文;叶畅之辈;用心险恶;昭然若揭”
    李隆基眼睛里闪过一丝寒光;直视着王。
    这个时候的王;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从方才的情形来看;杨钊与叶畅虽然未必成为盟友;但至少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他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断了他们的默契;今后将面临的是双方面的打压。因此他上前一步;又大声道:“臣记得;《唐律疏议》之中有载;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鹰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若将传用;言涉不顺者;自从造‘袄言;之法。叶畅私造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