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77部分

盛唐夜唱-第377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娘先将你打出去;你这厮私藏钱财;莫非是想在外边养小的?”牛娘子怒瞪双眸:“你若有这胆子;就准备好给自家开药吧”
    “什么药?”
    “太监还阳药”牛娘子向牛天齐胯间瞄了一眼;脸上露出冷笑。
    牛天齐只觉得胯下发凉:“娘子你休要说笑……”
    “你可以当作老娘说笑……啊哟;就顾着教训丨你这厮;倒忘了正事。”牛娘子原本叉着的手松开;拉过丈夫的胳膊:“叶公情形如何;殿下让我问你;那话带到没有;还有;叶公又是如何回应?”
    这倒是意料之中的;牛天齐笑着答毕;然后伸出一只手:“你是今日第五个问我此事者。”
    “哦;还有谁问了?”
    “第一个是圣人;第二个是杨相公;第三个是李泌;第四个是刘骆谷;就是那拿五百贯钱来的那位。”
    “噗”牛娘子冷笑了一声:“当真是不安份的货色……五百贯买个答案;他倒是大方。”
    “安禄山啊;控一道之地;又从安东商会捞了不少钱财;家资自然丰厚。”牛天齐笑道。
    “那个李泌又是什么人物?”牛娘子又问。
    “应当是替太子来问的吧;杨相与安禄山在一处;若说叶公最不安;那次不安者便是杨相了。”
    “太子殿下……”牛娘子有些讶然。
    这位一向低调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太子;怎么也跳出来了?
    李泌此时便到了东宫;他的官职当中有东宫属官;因此出入东宫并不是太过麻烦。得到他回来的消息;李亨立刻就召他入内;李泌穿过东宫院落;见人员稀少建筑破旧;李泌心中微微一叹:“圣人待太子太苛;不过太子甘于俭朴;亦是国家之福也。”
    快步进了大殿;看到一身简朴的李亨背手立在那里;李泌心中又是暗道:“太子英武有类于圣人;为人宽厚仁和;实在是明君之质……”
    但是他目光一转;看到笑眯眯地立在李亨背后的李静忠;方才的感慨化成一声叹息:“只是太子深居东宫;近于幽囚;身边无贤;致使李静忠之辈甚得信重。此时太子身边缺人;暂且由他;但到大业得成之时;当上书进谏;请令李静忠辈远离。”
    他心中这样想;神情却是不慌不忙;向李亨行礼:“山人李泌;拜见殿下
    “先生不必拘礼;孤与先生;乃自幼相交;多年情谊;岂可以俗礼相待……李静忠;圣人赐孤的那上好茶叶;给先生泡好呈上来”
    “是”李静忠笑嘻嘻地说道;神情却没有多少恭敬。
    李泌觉得李亨是明君之质;那是他少年时的记忆使然;却不知道长期为太子又朝不保夕的生活;使得李亨的心理扭曲了多少。李静忠却是跟在李亨身边;许多旁人都不知道的李亨阴私;他却一清二楚;自然明白;这位看似宽仁的太子;实际上腹中的阴毒险恶;甚至可以说卑鄙无耻;已经到了让他这个太监都瞧不起的地步。
    “叶畅的情形究竟如何;他是真病;还是装病?”李亨向李泌问道。
    周围的宫女小太监都不在;殿里就只是李亨与李泌;李泌一弯腰:“确实是病了;只是病情并不严重;稍歇息便能痊愈。殿下;此正是天赐良机”
    “哦?”
    “臣愿替殿下跑这一趟;前去见叶畅。”李泌压低了声音:“殿下;人才难得;若能得叶畅倾力之助;殿下江山;必然稳固。”
    “先生还是主张招揽叶畅?”李亨神色微微一动;表情似笑非笑。
    “正是;李林甫已死;叶畅又与李林甫女离缘;先前殿下与叶畅旧怨;正可揭过。”李泌说道:“昔日太宗皇帝用魏征;天下皆以为圣明;今殿下用叶畅;亦可显殿下雅量宽厚;可比尧舜”
    李亨哈哈笑了两声;神情略略有些犹豫。
    他很借重于李泌;但事实上;李泌绝对不是他的圈子里最核心成员。因此;他的一些计划;并未曾对李泌说起;李泌或许能察觉其中一二;却并不尽数知晓。
    “殿下;李先生;茶来了。”就在这时;李静忠走了进来;一边为二人布茶;一边悄悄向李亨使了个眼色。
    李亨点了点头:“李先生;若是你去说服叶畅;当如何说服?”
    “叶畅虽跋扈;却并无不臣之心;对大唐之忠;是不必疑的;他如今官居尚书;富甲天下;无论是权还是财;都不足以动其心;能令其心动者;一是名;二是家。”李泌说话时从容不迫;带着强大的自信:“殿下以国士之礼遇之;以国是方略付之;可使其扬名青史。寿安公主;殿下之妹;与叶畅相识已久;圣人原有下嫁之意;只因李林甫抢其先机而未成;今叶畅既已离缘;殿下可许以尚主。臣料想有此二策;叶畅定然愿意为殿下效力分忧;如此不仅殿下储君之位稳固矣;而且登极之后;朝中二十年宰相之才亦有矣。”
    “二十年宰相之才……”李亨听得这一句;心里就是不快:“先生高叶畅太高啊;宰相之位;迟早当属先生;叶畅岂能居之二十载”
    “文韬武略;臣皆不及叶畅远矣;而且臣乃山人;志不在朝……臣愿为鲍叔牙;以管仲荐于君前”



第454章 山人洗耳听道统
    李泌真心觉得;现在是化解李亨与叶畅矛盾;同时招揽这位才智当世无双的国士的最好时机。
    李隆基待叶畅不公;天下皆知。
    叶畅从辽东赶回来给杨国忠擦屁股;将他闹出来的洛阳骚动弹压下去;又替李隆基本人收拾烂摊;将几乎被乱贼闹翻天了的河南、都畿道重新稳定下来;甚至还带病长途奔袭;一举擒获贼首袁晁、方清等。
    但是李隆基却召安禄山入长安;明面上是令其平乱;实际上是忌惮叶畅在中原握有兵权之后作乱。在平乱之后;也没有及时发布功赏;倒是派太医去窥探叶畅是真病还是假病。
    如此种种;实在是不象当初英明神武的李隆基;年老昏悖至此;在李泌看来;这也意味着李隆基命不久矣。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个时候;叶畅心中定然是委屈、愤怒、难过、不满等兼而有之。李亨以储君的身份;悄然安抚;必能得叶畅感激。此后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得了叶畅支持;杨国忠就算是有安禄山相助;也不可能动摇李亨的太子之位。
    他的提议让李亨沉吟了会儿;旁边的李静忠又向他使了个眼色;李亨微微摇头;然后道:“事关重大;且让孤多思量两日;反正也不急在这一二日……先生辛苦;早些回府歇息吧。”
    李泌还待进言;却见李静忠笑吟吟道:“奴婢送先生出去”
    他心中立刻明白;李亨确实不会立刻拿定主意;他肯定还要和自己手下一群人商议。
    想到李亨手下的那批人;李泌便微微皱着眉头。
    那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啊
    送他出宫之后;李静忠迅速回到正殿;李亨危襟正坐;双目炯炯。
    “静忠;你觉得如何;李先生的建议妥当不妥当?”
    “不妥;不妥;远水难解近渴。”李静忠咧了咧嘴:“而且那个会坐视殿下去招揽叶畅?”
    他说“那个”时伸出了右手大拇指;这代表着李隆基。李亨还是有点犹豫:“你说远水不解近渴是何意?”
    “那个身体可好着呢”李静忠笑眯眯地道。
    李亨悚然动容。
    他这些年幽居于东宫;少有外出;加上日夜忧惧;身体大不如前;甚至华发上头;看起来比李隆基年纪也差不了多少。而李隆基虽然身体也在明显衰老;可是至少现在还看不出寿命将极的模样。
    确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他登极之后;叶畅或许能够给他带来极大的好处;可对于他登极的作用就有限得多了。
    “况且;如今局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静忠又压低声音道:“再想有这么好的时机;那就难了。”
    “唔”
    “另外也不是所有人嘴都如此严密。”李静忠又说了一声。
    李亨这下子再不犹豫:“静忠;你到孤身边;当真是天赐予孤的智囊……若我有那一日;高力士辈何足道哉”
    听得李亨这句话;李静忠心里顿时大喜。他自打入宫起;就将高力士视为自己一生的目标;而李亨这个许诺;分明是说将来要给他比高力士更多的权柄
    真能如此;此生不虚
    “既是如此;我明日就回绝李先生;这李先生虽是足智多谋;只不过为人太过拘泥正道;可惜;可惜……”
    李静忠心里冷笑了一声;李泌方才的建议确实是正道;但若李亨真的走正道继承大宝;大伙能有几分功劳;又能有多少好处分配?唯有不走正道;打破原先的一些东西;才能空余出更多的位置和好处;供大伙分亨
    不过心中虽然如此想;李静忠口中却道:“殿下;李先生也是好持重;他毕竟与咱们不同不过;依奴婢之见;殿下不妨答应他;就令他去见叶畅。
    李亨心中一动;抚掌道:“果然该如此;好计……静忠;卿真乃辅国于臣;可惜你是内臣;否则当个宰相;绰绰有余”
    “殿下大宝之日;奴婢就改名为辅国。”李静忠笑道:“奴婢乃是殿下家奴;宰相么;有奴婢这家奴更得殿下倚重么?”
    两人顿时哈哈笑了起来;不过李亨却不知道;李静忠口中轻视宰相;心里却道:以宦官之身为宰相;这个……听起来也很不错
    次日李泌又求见李亨;李亨知道他为何而来;不待他相问;便请他亲自去洛阳一趟;看看能否招揽叶畅。李泌大喜;只觉得太子殿下英明非凡;浑身于劲倍增。
    他揽下此事;也不停留;出宫之后;立刻就赶往洛阳。长安到洛阳的辙轨被贼人破坏了一段;但很快就修好了;牛天齐去洛阳时尚未耽搁;到他去时;更是一路通畅。不过三日功夫;他便到了洛阳;入城打听叶畅身在何处;便直接来求见。
    此时叶畅正在察看来自辽东的战报;听说一个自称山人李泌的求见;不由大奇:“他来做什么?”
    刘长卿在旁笑道:“他向来与太子殿下亲密;想来是受太子所托而来。”
    “你都知晓此事;他自己难道不知?”叶畅眉头皱了皱:“这可比较犯忌讳;李泌行事;一向谨慎;此次前来;只怕别有缘由。”
    “无论如何;他乃是天下名士;还是先见他一面吧。”刘长卿道。
    “行;那就见上一见……”
    李泌被引进院内;虽然这只是一个小院;从外面看很不起眼;但是进来之后;就发觉装饰非同一般;别的不说;单单是那红漆木框玻璃窗;便非同小可;一扇装下来;只怕要上百贯钱。
    “叶公为人豪奢;天下知名;今日看来;果然如此。不过他曾在国富论中自辩;说他虽豪奢;所用却非民脂民膏;而是自己才智所得;且他多花费一些;百姓当中因此获利者就多几人;总比将钱铸成银球、金饼;藏在地窖之中要强……这等窖藏金银之事;既无益于国;又不利于子孙;乃愚者之所为也”
    这几年;李泌没少研读叶畅的文章著作。越是读;就越觉得不可思议;叶畅的文章论起文采;可以说还比不得一个四五流的文人;与他的诗名完全不相称;但是其文辞虽浅;其奥义却深。再结合叶畅所提的“道统论”;李泌隐约对叶畅的志向有所了解。
    正是因为有所了解;所以李泌才觉得;这样的人;太子应当死死攥在手中;使其为己所用才对。
    “李先生一向久违了。”李泌正琢磨着;便见叶畅出现在视线当中。
    如今叶畅虽未痊愈;却也好得七八分;因此精神还算好;就是稍有些黑瘦。他笑吟吟在那抱拳拱手;李泌慌忙上前行礼;然后握着叶畅的手:“怎敢劳叶公相迎?”
    握手的时候;他有意无意扣住了叶畅的脉搏;叶畅似乎不以为意。
    李泌也通医理;从叶畅的脉博来看;确实是大病初愈的样子;他心里的信念更为坚定;松开手后再行礼:“叶公为国操劳;不顾病体;实在让山人感佩
    “李先生这话说得太过;我身为唐人;为国效力乃是本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等?”
    李泌听得精神一振:“叶公说的是;泌此次来此;正是见了叶公文章;心痒难熬;特意来请教。”
    “哦?”叶畅愣住了;他当然不相信;这是李泌来洛阳的主因;只是想不到;李泌会找这样一个理由。
    “这不是说话之所;请到书房一叙。”他伸手示意道。
    二人来到叶畅的书房;李泌看着明亮的屋内;又看了看玻璃窗;开口赞道:“叶公;这玻璃为窗;虽然奢华;但确实甚妙;只要不是天色太晚;就用不着点灯火;不虞被烟熏坏了眼睛啊。”
    叶畅笑着点了点头;没有接话。李泌又打量了一下周围陈设;叶畅虽然号称奢侈;但实际陈列上却少有金银;座钟、檩木的书柜等等家俱;显示出叶畅的奢侈与众不同之处。
    “叶公在国富论中以为;财富唯有流通;方可公平;富人若只进不出;于人于己都无益处;如今看到叶公这边陈设;可知叶公所言非虚啊。”李泌笑吟吟地道。
    这话别人说来有些讥讽之意;但李泌神情甚为诚恳;让人觉得他所言发自内心;并不是借口叶笑叶畅的奢侈。叶畅又是一笑;径入正题:“李先生有些什么事情要指教叶某;还请直说”
    “山人对叶公近两年所提‘道统;之说甚感兴趣;不知上古三圣之后;道统孰人所传承;又孰人所光大。”李泌缓缓说道:“此事困扰山人许久;又不见叶公接下来的论述;故此前来相询。”
    “以叶某所见;三皇之后;道统已在我华夏百姓之中矣。集其大成者;为诸子百家;采撷其一二者;为能工巧匠。道统如水;万民如鱼;生于其间;却不自知。”
    李泌听了叶畅这般解释;不由大吃一惊。
    他带来的这个疑问;确实困扰他许久了;而且他心中猜测;叶畅的答案里可能会有哪些人。但不曾想;叶畅并没有指出哪个具体的人;却将诸子百家、能工巧匠、百姓万民都包了进去;认为他们都是道统的传承与光大者
    这可是人所未言之论;而且李泌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无论是从道家;还是从儒家;甚或法家;都没有这样的结论
    “以叶公看来;莫非孔子算不得道统之传承者?”
    “孔子自然是道统传承者;我方才说了;诸子百家;皆为道统传承之中集大成者。”
    “那董生呢?”
    所谓董生;即是董仲舒。
    儒家传承之中;董仲舒的作用;绝对不亚于孔孟;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高于孔孟。正是董仲舒之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独揽乾纲的权力欲望;才使得儒家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显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