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53部分

盛唐夜唱-第53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郎君方才说了,他不愿意出仕,既为天子放还,自此隐居山林求仙访道。”卢杞煞有介事地道:“若只是请人授足球戏,长安城中游侠儿萧白朗,随叶畅身边时久,亦可授之!”
    “萧白朗,萧白朗!”那人听到这个名字,喃喃念了两声。现在既然追不上叶畅,也确实只有退而求其次了。
    见此人驱马转身回长安,卢杞得意洋洋,自觉又坏了叶畅一次机遇,当真是心花怒放,恨不得要唱两句小曲儿。他身边数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卢杞不但不以为耻,反而感觉到一种痛快。
    被别人畏惧而产生的痛快。
    他还在回味这种痛快时,突然又见一人一骑扬尘而来,马上之人,相貌清逸,仪表飘然,隐隐有仙人之姿。他马到了送别亭前,目光在众人面前一一扫过:“不知诸位可曾看到‘夕阳无限好’的叶郎君,修武县叶十一郎?”
    亭中送别的几人没有想到会看到这样一番热闹,众人的目光顿时都转到卢杞脸上。卢杞蓝靛脸上,倒看不出喜怒:“你是何人,寻叶畅何事?”
    “仆李白,字太白。”那人昂然握剑道:“你又何人,可是来送叶郎君的?”
    卢杞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这位李太白,或许在政坛上没有王忠嗣那般的影响力,可是卢杞却知道此人诗名极盛,文采绝湛,交游又广,亦是长安城中第一流的风云人物!
    他卢杞,还有那个元载,以及散布在长安城中各各坊里的文人仕子,在长安城中牵延不去,目的便是象李白这样,闯出若大声名,游走于权贵府邸,有一日能为人赏识,被举荐于天子面前!
    “原来你就是李太白。”卢杞有些干巴巴地道:“某卢杞……”
    “卢杞?似乎曾经听说过。”李白微微一扬下巴:“便是青龙寺前无颜而退的卢子良么!”
    李白时称粲花之论,不仅是说他文采绝佳,与人交谈之时信口而开皆为句断文章,亦是指他善于投人所好。他称赞韩朝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谓千古马屁名句。但他这个人又是真性情的人,欠缺城府,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因此对卢杞既是心怀不满,便甚为失礼地打断了他的话。
    听得李白此语,卢杞顿时妒恨交加,盯着李白的目光,几欲杀人。
    “可惜,可惜,今日拜访贺宾客,方才叶郎君要回山寻道……不过也罢,如叶郎君所言,爱食鸡子,却不必见生鸡子的那只母鸡。”李白在亭中扫视一圈,觉得这些人当中不可能有叶畅,喃喃自语,然后调转马头,便又扬长而去。
    他来得如风,去时如云,当真是毫不拖延,卢杞在身后看着他,脸色难看至极。
    叶畅虽然没有打他脸,可是李白却打了他脸,而且还是使足了劲狠狠抽……
    一瞬间,卢杞将自己对叶畅的痛恨,几乎全都转移到了李白身上,心中开始琢磨着,如何将这个李白赶出长安了。
    李白前脚才走,后脚便又是一缕扬尘滚滚而来,那骑士见到亭中有人,远远便大叫:“叶郎君可在,修武叶畅可在?”
    “倒是热闹,这么多人来为叶畅送行?”
    “不是得罪了天子,天子大度,赐帛放还,怎么还有人赶上来送行,就不怕触怒天子?”
    窃窃私语声里,卢杞闷哼,他现在已经懒得再去说什么,转身便要走,可那一骑却便便指着他:“这位郎君,可曾见到修武叶畅?”
    “早走了。”卢杞闷闷不乐地道:“怕你们相送。”
    “糟糕,糟糕,须得拦住他,贵主交待的事情,某可不敢耽搁。这封书信,无论如何都得送到,若追不上,只有送到修武县去!”那骑士闻言惊道,
    他只是向卢杞抛了一个“谢”字,便又快马加鞭,向前赶了过去。
    卢杞吃了一嘴尘土,用力“呸”了两声,怏怏而回。



第63章野外新庙旧仇敌
    若是卢杞继续留在那送别亭里,他只是会更沮丧。
    除去那位“贵主”遣来的使者,接下来又先后有三批人赶来为叶畅送行,只不过都扑了空。叶畅虽然是被天子赐绢放还,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到明眼人对叶畅未来的期望,相反,更多的人,是从李隆基的举动中看到了某种隐藏的东西。
    若真是恼了叶畅,何必赐绢,赶出长安就是。
    因为叶畅太年轻,若是如今就重用他,二十年后,李隆基去世,太子继位,叶畅却还不足四十,便已经成为朝中重臣,再过二十年,叶畅不到六十岁,成为三朝元老,其权势、声望,只怕会达到一个可怕的地步。
    所以李隆基赐绢放还,可能有教训叶畅的意味在里面,但也有可能是为了子孙计,给后代留下一个宰相之才。
    这些事情,叶畅是不愿意去琢磨的,他只是盼望着早些回到修武县。先壮大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然后再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或许能够影响到大唐时局,避免可能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可避,那是因为他不愿意生活在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但对李唐皇室,他当真没有多少敬重——杨富是死了,可若没有驸马杨洄的纵容,没有咸宜公主的庇护,区区一个杨富,又如何能害死叶曙?他兄长无端卷入李唐宗室的内斗之中,叶畅为兄复仇,杀了杨富,只能说是了结了一段,至于那位驸马杨洄,若有机会,叶畅同样也要和他了结一番。
    没有机会,那就想法子创造机会。
    至于那位二十九娘……
    摸着怀里的书信,叶畅苦笑了一下,那位二十九娘还是不死心啊,得知自己离开长安,她竟然让玉真长公主遣人送来书信,信中的内容,实在是不足为外人知晓。
    “去长安时,当真是风尘卜卜,回来时,却是一路轻松啊。”
    和尚在他身边道,言语中也是极为感慨。他们去的时候,叶畅身上还有几贯钱,他完全就是空手,一钵一杖一袈裟,路途上风餐露宿紧赶慢赶。现在回程,身边多了一群侍候着的人,而且最关键的是,叶畅如今手中不缺钱——李隆基赐绢放还,那些绢被他换成了金锞制钱,足足值上百贯,可以说是个小富家翁了。
    自然,在叶畅眼中最宝贵的,还是从张旭、颜真卿二人手中拐来的书法作品,足足有三十余件,这将成为他的传家宝,过了几十年后,就算是要卖,也得是一幅幅拍卖。
    回程他们走的是黄河水路,因此只花费了四天时间便到了武陟。对于此时的船,叶畅非常无奈,难怪鉴真东渡七次才能成功,此时的船无论是安全还是便捷,莫说与后世的轮船,便是宋时的船都比不上!
    要再过几十年、上百年,水密舱等造船技艺被运用后,华夏才迎来了自己航海史上的一个大高峰时段,不过,叶畅可不想等到那个时候。
    “崔秀景,这样的船,你需要多少人手能造出来?”上了岸之后,指着身后的船,叶畅问道。
    崔秀景便是那个新罗奴,买这样一个人来,叶畅也是无奈之举:大唐对于私人造船管理是甚为严格的,他几乎弄不到象样的船匠,因此便只有寻新罗人来凑合着用。此时新罗的造船技艺,据说不逊于大唐,就象奚人造车的技艺在大唐亦称独到一样。
    “充足材料,有个十余人,花上一个月时间,便能造出这样一艘船。”崔秀景小心地回复。
    这是个四十岁左右的新罗人,有着大多数新罗男人一般的刀脸,此时新罗人在大唐为奴为婢者甚众,而且大多都精通唐人语言。崔秀景知道自己的这位主人声望甚高,因此小心谨慎,唯恐一个不小心触怒了对方。
    “十余个人,一个月时间……”
    这个效率实在不算高,载他们来的那船,在叶畅看来也就是比一般渡船稍好些罢了。
    崔秀景不知道这位新主人问此事是为何,千言万语不如一默,因此他只在叶畅问话时才开口。
    从武陟到修武,若是速度些,半日便可至,这两个县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他们未进修武县城,绕道而行,因为叶畅在外耽搁了两个多月时间,急着赶回家中的缘故。
    一路行来,正值秋收前夕,两边麦浪翻滚,但叶畅却不觉得欢喜。那些麦子大多空扁,空有其壳,便是收上来,也磨不出多少面粉。
    这是难免的事情,中原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以如今的技术,产出已经达到极限了。
    在离吴泽陂尚有五六里外的官道之旁,叶畅却发觉多了一座建筑,这是一座简易的寺庙,目前还只有正殿,这般日照酷热之下,仍然有不少人在正殿外礼拜上香。
    “几时在这边也建了一座庙,靠着路旁,四里八乡的人南来北往,可都要……”
    叶畅正琢磨间,便看到一个穿着紫色袈裟的僧人大模大样从庙里出来,香客们纷纷向他行礼。那僧人远远望着叶畅,冷笑了一声:“咦,叶十一,你回来了?”
    却是十方寺里的那个和尚道宁。
    他原是刘家子弟,与刘家现在的族长刘逢寅的亲侄,到十方寺出家,与其说是心向佛法,倒不如是想要十方寺的庙产。只不过因为叶畅与首座纯信的关系渐佳,这个总寻叶畅麻烦的道宁在寺里失去了地位,叶畅记得,在菩萨审案之事过后,他干脆被纯信赶出了十方寺,灰溜溜地回到了刘家,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座庙里。
    看了看庙里全新的石灰粉墙,叶畅挠了挠头:“我记得这一块,应该是我们叶家的田吧?”
    这应该是三房长支的田地,道宁嘿嘿笑道:“原本是你们叶家的,但现在改姓了刘,谁让你们三房长支不争气,还要和我家姊闹什么和离!”
    这是三房长支的事情,叶畅微撇了一下嘴,三房长支伯父是纠由自取,他数次三番试图算计自己,甚至长兄叶曙的性命丢在长安,他也有责任。自然,刘氏的责任最大,在杨富死后,叶畅已经在琢磨着,让刘氏、刘家都付出代价。
    他懒得理这道宁,狗嘴里吐不出人话来,因此他拉过旁边的一个香客:“马家婶子,你这是做什么?”
    “自然是拜菩萨了,十一郎啊,咱们吴泽算是什么……人杰……地灵。”那老村妇竟然出吐出了一句成语:“先是有十一郎得仙人点化,如今又有道宁师遇菩萨!”
    “嗯?”
    叶畅愣了一下,道宁这和尚遇菩萨?
    他才不相信这个,他自己遇仙人点化是怎么回事,他心中一清二楚,这个道宁何时又遇到什么菩萨了?
    那边道宁见他拉了个香客在问,顿时大怒,走过来道:“叶十一,休要在此捣乱,我这是释家宝地,岂容你这骗子在此惹事生非!”
    “我是骗子?”叶畅有些讶然。
    “哼,你不是骗子,你身后那头陀是怎么回事?”道宁一指释善直。
    莽和尚摸着自己的脑袋,不免有些莫明其妙,自己与叶畅是骗子有何干系?
    叶畅却猛然想起,道宁曾是十方寺纯信僧的心腹,便是纯信对他保密,可他冷眼旁观之下,也极易弄明白当初韦陀菩萨显圣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的菩萨审案,更是瞒不过有心人,事后只要稍加推测,便不难弄清楚,这一切,都是他在装神弄鬼。
    旁人就算想明白了,也只会以为是叶畅得了仙家指点,才有如此神机妙算般的智慧,但是在道宁这种与叶畅有仇的人心中,却是招摇撞骗了。
    “头陀是怎么回事,当去问十方寺的纯信首座,只不过道宁你现在,怕是进不了十方寺了。”
    叶畅抛出一句话,然后不再理会这个俗不可耐的和尚,领着自己的一队人便要走。道宁原本只是与他斗嘴的,见他招呼身后诸人,不仅仅是招呼善直,还有那些明显仆役扑扮的,甚至还有个手脚粗健皮肤黝黑的昆仑奴,道宁心中便觉奇怪,忍不住上前拦着一个:“这位,你们是何方人士,为何会跟在这骗子……”
    “啪!”
    一记耳光重重抽在了道宁的脸上,抽他的人刀脸板结,怒目翻圆:“秃驴,胆敢辱骂我家主公!”
    “主……主公?”
    “正是我家主公!你这贼眉鼠眼的和尚,竟然敢说我家主公是骗子,当心被送到官府吃板子!”
    抽道宁的,乃是崔秀景,他被卖与叶畅,此时对自己的主人尚不熟悉,只知道他在长安城中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现在一荒野俗僧,也敢辱骂他,正是他这新近的奴仆展示忠心的机会!
    因此这记耳光抽得甚重,打得道宁原地转了半圈,脸上顿时浮起一个清楚的五指掌印。
    叶畅回头看了一眼:“秀景,走吧。”
    “是,郎君!”崔秀景屁颠屁颠地便跟了上去,自觉自己做了件对的事情,此后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道宁在背后看着,目光里既有恐惧,也有嫉恨。
    这些人,六个汉子,除了一个昆仑奴,还有两个恶形恶相的胡人,他们都是叶畅的奴仆?
    还有两辆大车!
    这厮不是去长安城迎回他兄长的灵柩么,怎么在长安城呆了一个多月,赚下若大的家当来!
    道宁心中,完全是羡慕嫉妒恨,他很想冲上去再叫嚷,但脸上火辣辣的痛让他管住了自己的腿。
    “且让这狗奴再得意几日……哼哼,那元县尉不会在咱们修武呆一辈子,迟早有一日,元县尉会调任,那个时候……”
    刘家与叶畅的仇恨并没有因为叶楝与刘氏和离而化解,刘氏在叶畅中最痛恨者,除了叶楝便是叶畅,上回的事情,闹得刘逢寅也吃了打,道宁更是被赶出了十方寺。
    “前面便是我们吴泽陂,我家宅院小,这么许多人住进来怕是有些挤,到时候还得去我的山庄。”叶畅指着村头的大槐树笑着对身边的诸人道:“再赶几步,几日夜里我亲自下厨,烧顿好吃的与诸位接风!”
    他这番话说得没有上下尊卑之分,别人都不敢接口,唯有善直“咕嘟”一声,大大地咽了口口水:“好吃的,好吃的!”
    四五里的距离,半个时辰便到了。他们才出现在远处,村头便有人看到了:“赐奴,赐奴,你叔父回来了!”
    小赐奴坐在村头老槐树的树根处,正捧着腮帮子发呆,听得叫唤,他跳将起来,但还没有看清叶畅,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