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教皇 >

第10部分

三国大教皇-第10部分

小说: 三国大教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獭!
    那姑娘还道是自己男子扮相骗过了栾奕,显得颇为自得,靓丽的面颊上闪出几道红晕。她俏生生的回应“在下陈留蔡昭。久仰神才大名。”
    “神才二字,奕不敢当。此百姓之戏言尔!”想到自己所谓的才华都是超出来的,栾奕不由汗颜。
    “栾贤弟莫要谦虚。君非神才,焉能写出如此精妙之文。”说着,蔡昭将紧紧攒在手里的竹简在栾奕面前晃了晃。栾奕赫然发现竹面上罗列着一排排整齐的娟秀小字,内容竟是那聊斋志异系列故事中的《小翠》一章。观文中言语,与栾奕所书手稿一模一样,决非听书者耳听抄录,而是实打实的翻抄版本。
    栾奕不由错愕,便问蔡昭手里的文章是从哪里搞到的。
    蔡昭则一脸震惊地看着栾奕,反问道:“贤弟竟不知晓?汝所著之《聊斋漫话》自传入洛阳城后,颇受好评。城中之人争相传阅,翻抄甚众!街上茶肆酒馆均仿照起凤阁式样聘请说书者予以传唱。流传之广甚至一度赶超父亲所著之《鸿都石经》,连洛阳的竹简价格都因此翻了数倍。坊间有人童谣戏言曰‘颍川栾奕美文传。文传洛阳,纸飘香。遥想昔日抄漫画,书斋一日空满堂’。后来由此引申出一段典故,人们称之为‘洛阳纸贵’,用以形容书籍太受欢迎,以至于人人传抄,连竹简、锦缎的价格都因此而上涨了。”
    “啊?”栾奕目瞪口呆。合着“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这么提前七八十年冒出来了?
    蔡昭轻轻颔首,细声细气地继续说:“据说,连宫里的妃子们都对《聊斋漫话》趋之若鹜!”
    “啊?”栾奕又是一惊。打死他也想不到,自己随手抄录的故事竟能传到宫里去。可是怎么传出去的呢!手稿有且仅有一份,从来没有外传过!等等,并非完全没有外传,期间借给荀彧看过多次。
    栾奕下意识将目光移向人群中的荀彧,心中暗骂对方翻抄盗版。原本他还想着多攒几个故事,一同弄个集子什么的拿出去卖钱。现在可好,盗版都传到京城去了,其它地方肯定也少不了。盗版肆虐,自己的财路算是断了。唯一值得庆幸的,书好歹冠的是自己的名字,孬好能赚点名望。
    与蔡昭闲聊的工夫。栾奕得知,蔡邕此行确是回家过年,途径颍川恰逢大雪封路,前进不得,只得到最近的舞阳县里来打尖。也正好借此机缘,得以来看看名扬天下的起凤阁,以及声名鹊起的自己。
    栾奕闻之不由脸红,连连向蔡昭推脱说自己没什么名望,最多不过是借点小聪明编几个故事而已。
    一听这话,郭嘉不干了。跑回屋里抄出一卷《原富》来,用卖宝似的语气,说:“奕哥儿忒谦虚。你不是常说物极必反,责备我过度谦虚就是骄傲嘛?现在自己反倒谦虚起来了。”他接着晃了晃手中的竹简,向蔡昭炫耀道:“蔡兄。瞧瞧这个,能编出这样的书岂是小聪明者能为之?如果奕哥儿这叫小聪明,那我等岂不成了痴傻之人。”
    蔡昭看到《原富》封面时略显惊愕,显然,《原富》一书知识产权保护较好,上没有流传到京城去。他恭恭敬敬从郭嘉手中将书请来,略一查阅,惊愕之情尤甚,目瞪口呆。起初,他还道是《原富》也是一部故事书,却未曾想书中记录的均是大段大段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对的范例。“这……这是栾贤弟写的?”蔡昭双眸之中折射出敬灿灿的光,一对粉唇来回开合着,带着颤意,与高挺的鼻梁结合在一起,将容颜诠释的美不胜收。洁白的脖颈半露在外,随着呼吸起伏着。
    栾奕不由看的痴了,一时间竟未听清蔡昭的问话。暗叹女性发育就是早,未曾想眼前的蔡昭竟在隐隐约约透出二八少女的妩媚。“蔡昭……蔡昭……蔡昭姬,蔡琰——蔡文姬。他是蔡文姬?”栾奕恍然大悟,又不自觉的上下打量蔡昭一阵,怪不得小小年纪就出落的这么美貌了。原来是她!
    戏志才见栾奕没有作答。还道是栾奕不喜这种带有质疑口气的非礼之言,便没好气地回应,“当然是奕哥儿亲书了。这一点我们兄弟几个都能作证,全颍川书院的士子都能作证。”
    蔡昭顿觉自己言语有误,致歉道:“昭孟lang了。言语失礼之处还望见谅。实在是……实在是,栾贤弟小小年纪,竟能有如此成就,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说罢,蔡昭又将视线移回书简。仔细阅读,跟生怕拉下一个字似的。一边读,还一边向栾奕请教不懂的地方。
    栾奕均一一回应,郭嘉诸人亦是从旁解释。
    蔡昭越听越是心惊,不停称赞栾奕才华横溢。栾奕则更是惊奇,在一问一答过程中,他发现,蔡昭在看过一段文字后,均能一字不差的复述下来,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由暗暗赞叹:才女不愧是才女!
    这厢《原富》研讨进行的正热烈,栾奕却见县令丁老太爷笑容满面的走了过来,招着手呼唤自己,示意自己到蔡邕身边去。栾奕连忙迎上前去,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立刻给他让出一条通路。
    顺通路走到人群中核心地带。旦见刚才仅有蔡邕和蔡昭两人的放桌上,此时已经坐满了人。其中多数人他都认识,分别有荀爽、颍川学院祭酒郑先生,还有几位附近颇有名望的长者。
    栾奕赶忙正身行礼。
    蔡邕笑了笑,与身边荀爽低语几句。荀爽同样压声回答。栾奕虽听不清二人说了些什么,却通过蔡邕眯缝起来的眼睛可知,荀爽肯定说了不少自己的好话。心中暗暗感激。
    遂既,蔡邕用极富磁性的嗓音告诉栾奕呼唤他的原因。原来,蔡邕回家省亲却在颍川遇上大雪,大雪封路不得存进。考虑到大雪之后道路泥泞,无法赶路,只得在颍川多耽搁几日。可是他在抵达颍川之后至今还没有落脚的地方。他又不愿住到县衙去,便想借栾奕宝地盘桓几日。问可不可以。
    “可以,当然可以!”栾奕求之不得,头点的跟啄木鸟似的。他刚刚筹资开了家名唤如家的客栈,地址就在镇外不远。客栈中有上好的房间,更为重要的是院落里还有一眼温泉,环境好的没法再好,正适宜蔡邕居住。
    栾奕将情况一说,蔡邕欣喜不已,不停念叨栾神才开的客栈定然不俗,当即决定到“如家客栈”看看。同时,他向起凤阁内来拜会他的拱手告辞,表示自己旅途劳顿,身子乏了,想先歇息歇息。诸位若有问题,日后再来询问。
    来者闻言,俱是垂头丧气,不过转念一想今日能亲睹蔡大家风采也算一件天大的幸事,遂既展颜。
    人群渐渐退光。蔡邕、蔡昭在栾奕、郭嘉的陪伴下出镇一路西去,少顷便在路边见一农庄。农庄内蒸汽氤氲宛若仙境一般,进得院落,寒梅怒放,为白雪皑皑的雪色增添了几分生机盎然的粉红。
    “美不胜收!”蔡邕抚须微笑不止。

16活字印刷
    深夜。栾奕被蔡邕叫去问话。
    入得房间,便见蔡邕身穿大袍,正手捧书简挑灯夜读。他面色红润,渐白的头发湿漉漉的,显然刚刚享用过温泉浴。蔡昭立于他的身后,一双白质细腻的双手在他的双肩轻轻揉动着。见栾奕推门而入,蔡昭和善的向他报以微笑。笑容之美,直让生理年龄刚过8岁,心理年龄却已年过33的栾奕心醉不已。
    蔡邕将书简轻轻放在桌上,笑容满面示意栾奕坐到他身边去。
    栾奕依言行事,举止谦恭。
    接着,蔡邕询问了一下栾奕的课业情况。说是在询问,实则是考校他的学业功底。栾奕均按照学院里岑老夫子教授的“正确答案”一一作答。
    不过,岑老夫子作为一名老派学究,所受知识难免有些陈旧,其中不乏谬误之处。蔡邕均予以纠正,将经文正解向栾奕详加诠释。
    得当世经学大家指点,栾奕可谓收获良多。
    蔡邕不由抚须感叹,“经史注解方式纷杂,误人子弟也!若非老夫事先指点,险些误汝!”
    栾奕亦是唏嘘不已。遂既大赞蔡邕立《鸿都石经》碑义正视听之事。“蔡公此举,利于千秋。”
    “哎……”蔡邕长叹不知,悲怆道:“可惜啊可惜!于太学立《鸿都石经》虽可校正典籍,然无论散布速度亦或流传广度都有所欠缺,效果并不理想,只怕难以改观经意偏离之现状。”
    透过蔡邕深锁的眉头,栾奕看出蔡邕乃真真正正为诸子百家思想偏离本意而忧虑。屋内的气氛霎时间涌出浓浓的伤感,栾奕的心亦是不自觉的揪成了一团。不由转动头脑,在前世记忆中寻找可以助蔡邕推广正解的办法。
    屋内霎时间陷入落针可闻的宁静。忽然之间,栾奕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却又捕捉不得要领,头疼不已。久思无果,栾奕沉下心来,开始用逻辑方法推理对策。蔡邕之所以惆怅,从根上讲是因为经史子集因短句不同,一段文字可以翻译成不同内容,引发歧义。纠正他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这众多解释之中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推广开去。这正是蔡邕现在正在做的,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他对经文的注解在推广渠道上遇到了问题,以至于仍有士子阅读不到他的注解,而且这类士子数量众多。其中便有栾奕,以及颍川学院内的很多学生。
    要知道,颍川学院作为东汉末年一座著名学府,连这里的士子都没有读过蔡邕的《鸿都石经》,更别说偏远地区的其它学子了。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蔡邕的《鸿都石经》虽然纠正了典籍译文,但是由于石碑篇幅限制,还有很多重要内容没有在碑文上体现出来。由此不被人所知。
    那么……总结来看。蔡邕现在遇到的问题,一是思想推广受阻,渠道太过狭隘;二就是方式限制太大,信息容量不足。
    这两个问题便是栾奕急需帮蔡邕解决的问题。“渠道,容量……”栾奕连连低喃,脑海中那道一闪而逝的光芒再度闪耀起来。“有了!”
    蔡邕闻言面露喜色,他其实早就猜到被世人誉为神才的栾奕说不定有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只不过未曾想到栾奕这么快就能找到答案。他明知故问道:“什么有了?”
    “奕有办法让《鸿都石经》源远流长了。”栾奕胸有成竹地说。
    “快快说来。”蔡邕兴奋的双眼通红,连胡子都跟着翘了起来。
    “蔡公何不将《鸿都石经》印刷成书。”
    “印刷?印刷!印刷。”听了栾奕的话,刚刚还神采奕奕的蔡邕顿时如同霜打的茄子,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老夫何曾未想过印制成书。然印刷一时耗资甚巨,印书万册便是天价。栾贤侄此法实在难以成行。”
    蔡邕身后的蔡昭亦是一脸颓然。他原本也以为栾奕会想出什么柳暗花明的主意,却未曾想,栾奕想出来的对策不过稀松平常罢了。
    “蔡公莫急,奕有法减少消耗。且听奕徐徐道来。”接着,栾奕面带微笑,从容的告诉蔡公。印刷一事,之所以耗资巨大,原因有二:一方面雕版印刷,每一页书都需要专门制作一块对应内容的雕刻石板,有多少页书就需要多少石板。且不提工匠薪俸,仅采买雕版一项就耗资甚巨。更何况在雕版过程中,一页书至少上百字,数百页下来雕刻错误在所难免。一个石板上,只要有一个字错误整个石板就废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大大增加银钱消耗。另一方面,印刷图书,书的内容总是需要载体的,目前大汉常见的书籍多为竹简书卷,其次则为绢帛,最次为蔡侯纸。三种纸以竹简最为便宜,然竹简不适宜印刷;随后为绢帛,然绢帛价格较高;最贵者便是蔡侯纸,且蔡侯纸太过清脆,不适宜保存。
    栾奕顿了顿,轻抿一口蔡昭递来的温水。接着道:“由此可见,若是印制书记,绢帛作为载体是不二选择。目前为止奕暂时没有其它取绢帛而代之。遂,若要制书,此笔开支必须消耗。至于,雕版印刷,奕却有办法将其消耗之银钱降至最低。”
    “哦?”其实蔡邕之前在京城就打听过雕刻制书一事,得到的答案却是印1万面绢帛书需要消耗铜钱3万贯钱,按一套书50面绢帛算,1万套的价格就是15万贯。除此之外,蔡邕还详细了解了一下行情,雕版印制图书之所以这样昂贵,是因为雕版的费用占了大头。绢帛价格约占总额的十分之一,雕版则占去了十分之七。也就是一套书15贯的价格中,只有15000钱(1贯等于1000钱)是用于购买绢帛的。且如果这部分价格还能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而雕版的价格就整整占去10贯5000钱,这部分的价格则与绢帛截然相反,刻的越多越昂贵。
    就他蔡邕那点俸禄和产业,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来这么多钱啊!
    所以,这会儿当他听说栾奕有办法减少雕版费用,立刻来了精神,焦急询问。“计将安出?”
    栾奕起身,一边徘徊,一边回应,“雕虫小技尔。奕将之命名为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蔡邕、蔡昭异口同声惊呼。
    “没错,就是活字印刷。”接着,栾奕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原原本本的解释给蔡邕和蔡昭。告诉他们说:所谓活字印刷就是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并在每一个字块上雕刻一个单字。这个刻有单字的字块,便是字模。说起来,这字模的样式很像平日所用的印章。字模制作完成之后,按照文章的内容将文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用松脂予以固定,随后涂墨印刷。印刷完成之后再将字模拆出,以备下次印书再用。如此一来,就避免了消耗大量石板,或是因雕刻错误造成不必要的lang费了。也正因此,印刷的费用必然大大下降。栾奕表示,据他粗略估计,活字印刷至少可以比雕版印刷节省一半以上的成本。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见过大世面的蔡邕立刻从栾奕的话语中听出活字印刷的宝贵。“若是这能节省一半花费,印一万套书岂不是只需7万5000贯?”
    “7万贯足矣!”栾奕笑着点头。
    “7万贯?”蔡邕狂喜。可是不过数息的工夫又垂下头去。羞愧难当地道:“7万贯亦非小数。老夫清贫一生,何来如此多的银钱!”
    “嗯?怎么?蔡公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