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206部分

大唐新秩序-第206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州军和怀约联军的重建,至9月底完成幽州军的搭建,年底完成各州县预备旅和预备营的组建,同时让两大保安总公司正式运营。
    从明年开始。卢龙节度府军事体制将正式理顺,从而恢复正规化的军官培训,开展定期的新兵征募和训练,发动男丁进行每月三天的基础军事训练。
    除了军事体制的建设外,李诚中还要抽出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在民治上。地盘扩大了,官府必然随之扩大,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建立与地盘相符的官府规模。
    营州都督府的官制与这个时代所不同的根本区别在于处置权的下方,即将对事务的处置权下放到各曹、各科,使基层官吏拥有话语权。从而解放高层官吏,发挥官僚机构的整体主动性。这种体制也是后世现代政府通行的公务员制度,消除了官与吏之间的对立和隔阂,使二个阶层之间的分别逐步模糊。让胥吏能够拥有晋升为官员的渠道,继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即公务员群体。
    这套官制在营州和平州已经实行了两年多,效果十分显著,使官府对民间事务的掌控和推动能力大大加强。进而带动和促进了生产经营,营州和平州两地的繁荣十分之中至少有八分得益于此。
    李诚中打算复制这一体制,将其整体移到卢龙节度府来。
    卢龙节度府下设判官署。统管民治。判官为冯道,朝廷加封御史中丞,是为卢龙节度府文官第一人。
    原营州都督府长史书房下设各科提升为各曹,形成总署、各曹、各科三级公务员体制。判官署下分八曹,即秘书曹、吏曹、度支曹、槯税曹、农曹、工曹、商曹、交通曹、警务曹。各曹分管本务,曹下再设各科,与原营州长史书房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从工曹中将修路筑桥及船只运输等事务独立出来,新设交通曹管辖。另新设警务曹,将旧有三班衙役纳入警务曹管辖,给予正式公务员身份,称为巡警。
    同时,节度府下设立法院、文教署、法务司、督查司、医卫署等机构,这些机构官职和级别高于七曹而低于判官署,不在判官署管辖之内,但由判官本人兼管。
    法院体系是营州逐渐成熟的公务机构,将司法审判的权力从州县长官处剥离,就营州文官们的理解,法院对应朝堂中的大理寺,同时兼具部分刑部职能。
    法院体系分三级,即幽州最高法院、各州高等法院和各县巡回法院,其中,各县巡回法院并不固定在某一地,而是每隔半年进行轮换,尽量杜绝和避免因司法辖地不同而引起的各种弊端。
    文教署掌管文宣和教育,这个机构的任务是致力于建立遍及卢龙全境的三级教育体系——蒙学、初级书院和高级书院。
    按照近来营州和平州的通行做法,想要晋身公务员系统之内,必须经过蒙学教育,想要成为八品以上公务员,则需要拥有初级书院的毕业资格,要想成为七品以上高官,则必须具备高级书院学历。同时,晋升八品以上公务员,还需通过文教署主办的公务员资格考试。按照营州系官员的认知,文教署类似于朝堂中的礼部,兼具国子监的职能。
    法务司由原营州都督府长史书房法务科演变而来,专司制定各项民事法令条文。在李诚中的计划中,将法务司独立于判官署是提升法制地位的第一步,未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他准备将这一机构扩展演变为类似渤海国荣勋院之类的衙门,彻底令其不受官府的制约。
    在官员们的理解中,都察司对应朝堂中的御史台,在李诚中本人看来,这个衙门其实就是后世纪委、检察院、反贪局和信访局的综合体。李诚中希望,将来逐步加大督查司的权力,让其在澄清吏治上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至于医卫署。顾名思义,很好理解。但李诚中更希望这个衙门能够在预防疾病和卫生健康方面做出业绩,而不仅仅是治疗和抓药。为此,李诚中将街道卫生整治、锻炼百姓身体等事务交付给医卫署,让这个衙门的官吏们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节度府官署的体制理顺后,需要对州县进行调整。因为历史原因所致,卢龙节度府辖下州县相当混乱,有些州县名存实亡,有些州县过于臃肿,有些州县需要管辖的人丁寥寥无几。有些州县却治民太多以致官府无力应对。
    对此,李诚中将早已名存实亡的儒州、新州、景州、顺州、涿州、武州予以取消,仅剩10州之地。李诚中本来还打算进一步将州县合并,但受到的阻力不小,各州官吏都生恐合并之后丢了饭碗,许多豪绅、军官和士兵们也出于故土情结而极力反对。除了各州刺史府、各县县衙对此怨声载道外,甚至军中很多军官和士兵都纷纷以各种方式前来呈情,希望保留自己家乡区划。
    李诚中被闹得有些焦头烂额,干脆就将其暂时放下来。他准备等到卢龙彻底稳定、一切理顺之后,再腾出手来考虑相关事宜。
    卢龙如今包括幽州、营州、平州、蓟州、檀州、妫州、沧州、莫州、瀛州和深州,计10州48县,从四月开始。节度府判官署正式下文,在各州推行“营平体制”。所谓“营平体制”,就是营州和平州正在实行的那一套官职,按照判官署的计划。四月至六月在幽州、蓟州试行,六月至九月,试点州郡扩展到妫州和蓟州。上述四州经受的战乱波及不大。具备一定的试行条件。
    从九月开始,将“营平体制”推行至沧州、莫州、瀛州和深州,争取年底前完成整个卢龙全镇的官制改革。
    对于关外草原的处置,李诚中同样不敢掉以轻心。虽说草原已经被营州征服,但如今李诚中的重心转向关内,天知道过上十数年或者数十年,草原是否会恢复原貌?
    令李诚中意想不到的是,周知裕对此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周知裕自从被封为卢龙节度副使、营州都督后,将注意力集中到营州都督本职之上,他很小心的避免触碰关于军事的一切事务,而将目光投向关外政治体制的改革上。
    周知裕的解决方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恢复大唐原设的各都督府,第二步是将都督府变革为羁縻州,同时在州郡之下设立县治,第三步是设立正式州郡,官制与卢龙接轨,最终完成对关外草原的汉化,将草原纳入汉人的统治之下。
    按照周知裕的建议,在饶乐水以西设饶乐都督府,管辖库莫奚、西契丹、契丹突举部、吐谷浑等部族;在饶乐山周围设绕乐都督府,管辖契丹乙室部、突吕不部、楮特部;在扶余城周围设松漠都督府,管辖契丹迭剌部、涅剌部;在怀远和新城之间设哥勿州都督府,管辖契丹乌隗部、耶律部、述律部。
    与原大唐各都督府相比,这次重设都督府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各都督府都督由怀约虞侯联席本部指定,履任期五年,五年后将各都督府更名为州,州下设县,再五年,所有官制与关内相同。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表面上尊重各部传承的情况下,让草原各部,尤其是各部贵族们的利益得到延续性的保证,在过渡期内,使各部族平稳、缓慢的向关内逐渐靠拢。
    周知裕豪迈的表示,他的后半生将致力于此,使关内关外最终亲如一家。(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ps:  感谢秋刀鱼和he的月票鼓励。老饭今天生日,转眼三十五载,老了。。。。。。吃烤鸭去!
    六月盛夏,阳光火辣辣的照射在大地上,人们的精力和体力都仿佛被抽走了许多,显得萎靡不振。
    但幽州时和坊的北里,一座四进跨院的门口却拥挤着兴高采烈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浓烈的氛围远超盛夏的炎热。
    李小喜满头汗水,却完全顾不上寻个清凉处歇息片刻,和同样欢喜的纪文允、张景韶等人在大门口迎接着前来贺礼的贵宾。
    新任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郭炳呈、虞侯司军令处都虞候杨可世、虞侯司统战处都虞候韩延徽、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会主席李怠墨、营州军左厢指挥使元行钦、后勤司调拨处虞侯崔和、调查统计局行动处虞侯张小花等都已到来,院内院外,高官显赫云集其间。
    此外还有幽州各豪门嫡系子弟、节度府和刺史府大小官吏、众多军中厢、营、都级军官纷纷捧场,令整座院落蓬荜生辉。
    这么多权贵前来贺礼,身为主人的李小喜自然欢喜无比,作为首批投靠李诚中的旧系军头,他在部下面前感觉分外荣耀。但欢喜的同时,李小喜也相当焦虑,眼见吉时将至,门面上的牌匾却还未送到,开业之际却没有头面,这不是在整个幽州丢人么?
    李小喜此刻甚至有些后悔,悔不该当初听信了纪文允的蛊惑,非要去腆着颜面向大帅求字,闹得现在骑虎难下,尴尬之处一至于斯。
    张景韶小心翼翼的挪步过来,附在李小喜耳旁焦急问道:“这却如何是好?宾客们都闹着要开宴席了。”
    李小喜没好气的回了一句:“让他们等着!”见张景韶无奈的在一旁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叹了口气又道:“老张,你先好生招呼一下吧。解释解释,大帅的题字不到,这宴席怎么开张?唔,将瓜果切了,先送上桌面吧。”
    张景韶只得无奈的答允了一声,转过头去进院照办。如今形势已然不同,要放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李小喜只不过是义儿军中一个小小的都头而已,哪里敢对张景韶呼来喝去,可如今两人身份地位都换了个儿。身为下属,张景韶却不得不向李小喜低头。
    正在此时,却见街巷转角处涌过来数名骑军,俱是一身轻衣装扮。等靠近了一些,李小喜凝目辨认,却不认识来者,只觉依稀是胡人相貌。
    李小喜正在猜测,却不妨李怠墨出来寻他,看到那来人之后立刻上前。笑道:“乞活买,没想到你也来蹭酒了!”
    来人正是原乌隗部俟斤乞活买,他和李怠墨相熟,一边下马一边回道:“奉大帅之命送个物件过来。怎的你也在?正好,今日无事,咱哥俩好生痛饮一番。”
    两个人都是契丹人,但却都说着一口流利的唐言。李怠墨说话字正腔圆,一言一行无不合礼,不仔细分辨相貌绝对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胡种;乞活买稍有欠缺。虽说不再脑后环髻,但仍改不了单耳穿着一个大金环的习惯,不过发音略微生硬,但考虑到他归附的时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李小喜一听“乞活买”三个字,立刻眼睛都笑开了花,这位可是新任中南海警卫局的巡察使,“四总长、两总座”之一的大人物,那可是相当于侍卫亲军统领的大将,能得这位赏光,那可真是给足了面子!
    李小喜手忙脚乱的上前亲自为乞活买牵马执蹬,口中不住致谢,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乞活买让身后随行从马上取过一个蒙着红绸的长条物件,李小喜立刻又将马绳交给一旁的纪文允,躬身上前双手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抱着,让人赶紧竖起木梯,自家踩上去挂了起来。
    李小喜松了口气,宣布一声“吉时已到”,将院内已经到达的各路显赫请了出来,就在院门口观礼。随着一阵锣鼓喧天,数十杆爆竹唱鸣,郭炳呈、杨可世、李怠墨、韩延徽、乞活买等人拿着挑杆,将匾额上的红绸揭开,一行淦金大字跳入宾客们的视线之中:“幽燕保安总公司”。
    “这字可真是……难为了李小喜了……”郭炳呈暗自嘀咕了一句,瞟了瞟身为主人的李小喜,又和韩延徽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不由抿嘴偷乐。
    宾客中有不少读过书的文武官吏,此刻与郭炳呈一般心思,嘴上嚷嚷着“好字”,心下却偷偷鄙夷。
    李小喜才不管那么多,字好字坏有啥用?只要大帅亲手所书,那就是绝对的“好字”!望着牌匾,李小喜乐开了花。他当然想不到,这已经是李诚中苦练书法,写了近百遍才得到“好字”,正是因为怎么写都不满意,耽误了许多工夫,牌匾才迟迟送到。
    宴席开始,酒水鱼肉流水介传了上来,武人们聚在一处高呼畅饮、纵声谈论,文士们坐于偏僻处浅斟低吟、议论时局。
    李小喜是个见缝插针的人,将那么多卢龙权贵请来参加自己公司的开业大典,自然不会浪费这个好机会,此刻诸事已谐,便端着酒盏直奔郭炳呈和李怠墨而去。
    幽州能够完好的落入李诚中手里,郭炳呈出了大力,他和周知裕、张在吉两人都属于李诚中来到这个时代后的“长辈”,这两年里没少给李诚中帮忙。节度府成立后,李诚中向长安举荐,由郭炳呈出任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加工部侍郎。幽州刺史是李诚中的本官,李诚中不愿处理繁琐的政务,所以实际上整个幽州的最高民政主官就是郭炳呈。
    幽州为卢龙首善之地,是卢龙十州之首,主管幽州政务,算得上“以酬其功”了,何况还加了工部侍郎的高衔。虽说离开了节度府,但从佐二迁为上州主政,地位立时就不一样了,郭炳呈心里欢喜,半推半就的受了。
    因为和李诚中之间的特殊关系,郭炳呈在新卢龙体系内地位相当高,与周知裕、张在吉并称“卢龙三老”——其实三个人都不到知天命之年,算不得老,但从李诚中身上算起,无人不敢敬这三位为“老”。所以郭炳呈亲自出席李小喜的开业仪典,算得上屈尊了,但他还是来了,因为李怠墨的关系。
    虞侯司升格后,下辖的军令处、作战处、军务处、统战处也跟着升格,其中统战处由教化司文宣处转职而来的韩延徽负责,李怠墨的官职也升了半级,为统战处副都虞候。此外,李怠墨还兼任渤海国鸿胪寺卿,又因其契丹品部俟斤的身份,在统战处混得风生水起。
    但李怠墨真正为权贵们看重且令其八面逢源的,却是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主席的身份。通过这一基金会,李怠墨可调拨庞大的资金、联络众多上层权贵、控制大量作坊和商铺,直接影响军政两方面的治策走向。据说营州系入主卢龙之所以那么快捷、那么顺遂,背后有着浓重的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影子。
    郭炳呈和李怠墨的关系,也正是通过这一基金会纽带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郭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