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79部分

大唐新秩序-第79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那能造多少?”
    “至多两幅!一来人手不够,二来甲片的锤炼、磨制、镶嵌也是个细致活,很费工夫。若是将军能多调一些人手给某,某好好传授手艺,或许一年后能够做到每月十套。”说着,张老匠让徒弟把李诚中送过来的那套明光铠摆了出来。
    “单是这头盔的雕饰纹路就要许多日,还有这腰带上的兽吻、护肩上的兽头,都是极其繁琐的……”
    李诚中想都不想就道:“这样,铠甲上的一应雕饰纹路全都不做,这些东西没有用,咱们就为了士兵能够防身。唔,后面也不用,只要正面防护甲片。”
    张老匠一愣:“不要后面的甲片?那岂不是只能遮护一半?”
    李诚中道:“如果士兵们需要用后背的甲片来护身,就说明我军已经败了,要不要甲片都无意义了。张老,后面的甲片不用打造,只造前面,但是我要这些铁片加大、加厚,尽量遮蔽住所有能遮蔽的地方,比如胳膊、腿。这么说吧,从头盔开始,我需要一面可以开合的面具,以铁钉钻入盔耳,可以沿头盔自如翻动,平时放于脑后,战时翻到前面。脖颈处需要圆形的铁环,上身需要从上一直遮蔽到胯部的铁片,双腿、双臂也要着甲,换句话说,我要的是一幅‘人型铁甲’。”
    张老匠一边听,一边让徒弟认真记录下来,道:“若是不要雕饰纹路,不用细鳞连串,这种大块铁片的护甲反而好做一些,只是用铁量有些大……”
    冯道在旁边插话:“这些时日某点阅过,契丹人还是很重匠户的,柳城内如今有铁匠铺七座、匠户两百余人,柳城外的南山还有大量铁石,契丹人已经在那里开始采集铁石,某问过完失明,整个柳城每月可产生铁五千斤。只不过契丹人不重铁甲,生铁大都用来造箭、造刀。尤其是迭剌部士兵,喜用铁锤、铁棍等,每年都要从柳城换取大量生铁,咱们占了柳城,等于断了迭剌部好大一批生铁来源。”
    李诚中点点头,他未占柳城之前,根本没想到契丹人的铁器生产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单以柳城而论,铁器的产量和工艺都直追平州。尤其是东山铁矿的收获,让李诚中这个在白狼山中深受物资匮乏之苦的穿越者有一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李诚中决定把流水线生产方式提出来,他道:“将铁甲上的各个部件进行分解,让这些铁匠铺分别打造。比如,一家匠铺专造头盔,一家匠铺专造护身铁片,一家匠铺专造防护脖颈的铁环,一家匠铺专造手、脚的甲片,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熟练度和速度,最后再找一家皮革作坊将这些甲片镶嵌到皮甲上。当然,张老这里必须拿出合格的成品,让各家匠铺依照成品来打造,规定可容许的误差,超过容许限度的拒收。”…;
    张老匠眼睛一亮,认真琢磨着李诚中的话,良久,兴奋道:“如此,某或可做到将军所定的每月五十套明光铠。”
    李诚中道:“咱们的工匠还是太少,需要张老多收些弟子。我有个想法,咱们在柳城内招收丁壮,由张老的弟子当师傅,教得简单些,一部分专学铸模,一部分专学打铁,一部分专学磨制,一部分专学镶嵌,不要求他们都能学会,只要学会一项手艺即可,到时候由兵器装备科筹办一座大型铁铺,按照我刚才说的法子,分别制作各种零件,最后进行组装。”
    张老匠点头:“只学一门手艺的话,一月即可粗会,三月便可精深。”
    李诚中道:“粗会就好,不须精深。他们只是作坊里的普通工匠,并非兵器装备科手艺精湛的匠师。对了,手弩和陌刀如何?”
    张老匠道:“将军所说的连发弩应当是故老相传的诸葛连弩,弩具本身还好说,关键是自动上弦的步骤没有办法实现。某等按照将军所言,在弩身上加装了弩匣,但射出一矢后,弩匣中的箭矢并不能自动下落到上弦处。至于将军所说的‘弹簧’,那种细细的铁丝某等也做不出来……”
    李诚中默然,铁丝做不出来,弹簧技术就无法实现。他所说的拉丝技术,暂时是这个时代无法达成的,具体的怎样拉丝,李诚中也不清楚,他只能无奈的拍了拍自己的头,暗骂自己是个废物。
    张老匠继续道:“至于陌刀也无疑问,某便能造,不过是开两刃的斩马剑而已。只是陌刀需要大量生铁,铸造时需百炼钢,这就要费很多工夫了,以某的本事,打造一柄陌刀也需十日方可。”
    李诚中摇头:“不要百炼,只需厚重就行。”
    张老匠道:“那就五十炼,但极为耗费铁材,某带领徒弟们打造,每月可产二十柄。陌刀极沉,重达六十斤,将军需选精壮之士,否则无法施展。”
    话题又绕了回来,看来每月五千斤生铁的产量是严重不够的。李诚中有极为浓重的陌刀情结,他十分渴望手中拥有一支陌刀队,再现盛唐时“如墙而进”的气慨。只是他穿越到了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凋敝,用铁量巨大的陌刀对于军镇来说是十分奢侈的,装备起来并不经济,这也是陌刀逐渐没落的原因。
    柳城有铁矿,但是矿石供应不足,不仅矿石供应不足,冶炼矿石的技术也不行。李诚中再次感叹,他知道冶炼铁石需要加高温度,这就需要风速和好的燃材,前者可以使用鼓风机,后者好像要用焦炭,除此之外,他印象里只有平炉和高炉等等简单的冶炼名词。他将自己知道的讲了出来,张大匠都让徒弟记录下来,说是要回去试试。但就目前而言,要想让产铁量上去,就需要大量人力,柳城的丁口无法承担,这就需要从营州南部想办法。
    对此,冯道回答:“各组文吏已经南下了,就是不知道营州南部有多少民壮,有多少堡寨,一切尚需他们返回才能清楚。”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自打柳城被李诚中占据后,崔成在这里已经耽搁了一个多月,除了战马被扣留之外,他还有大量货物囤积在城内的仓库中。本来崔成打算将战马的事情解决后再连同货物一起上船南下的,但战马的事宜迟迟不能解决,一直拖到了现在。
    崔成听说李诚中回到了柳城,反而不急了,他早就修书一封,将前后经过详述一番后送回幽州,之后,他也得到了幽州方面的来信。信是崔吉安亲笔所书,信中告诉他耐心等待,言明一切已在大将军掌控之中,待李诚中回到柳城后自会乖乖将战马送上。崔吉安还告诉崔成,面对李诚中时要做到不卑不亢,既不巴结讨好对方,堕了大将军的颜面,也不要刻意刁难,若是李诚中有意靠拢大将军,崔成可好言安抚,代为联络。
    信中还透露,大将军会派遣一批亲信家将前来柳城任职,隐晦的提醒崔成,要积极为他们在柳城立脚进行努力,需要多少钱粮都要遵照答允,不可误了大事。
    崔吉安是大将军原配夫人崔氏的亲弟弟,是大将军府押衙从事,职高位尊,他说出来的话就是代表大将军府的意思。有了这封书信,崔成心里镇定了许多,便在长包的福如客栈等候柳城军府递名刺。
    开头几日他还显得很是淡然,甚至经常找个理由便到外面四下走动,按照他的想法,你李将军不是很牛气么?老子之前想要拜见你,你摆架子不见老子,如今去了趟幽州,应该知道老子的背景了吧?想来见老子,老子也要让你等等!可一连等了十多日,柳城军府始终没人过来搭理自己,崔成有些愤怒了,他想象着当对方过来的时候应该怎么用狠话羞辱一番,或是冷冰冰的不理不睬,总之非要找回自家颜面不可。
    就在崔成怒火越来越盛之时,终于有人找上门来了,可来的不是柳城军府的人,来的是看管商铺库房货物崔二。
    崔二手持一张请柬,递给崔成的时候道:“三叔,这是长史府送到咱们商铺的,说是请您后日过去叙话。”
    崔成心道:“终于忍耐不住了吧?”他重重哼了一声:“哼!这时候才想起咱们来?早干什么去了?谁送来的请柬?”
    崔二道:“来人自称长史府商贸科的罗科员。”
    崔成奇道:“什么商贸科?什么罗科员?”
    好在崔二比较机灵,来前已经探听过,便解释道:“三叔,商贸科是长史府新立的一个衙门,专管行商事宜。科员就是商贸科的公差。”
    崔成恍然:“想起来了,前些时日长史府搞了个什么‘公务员考试’,是不是就是这个?”
    崔二道:“正是。商贸科当管从事叫做科长,其下为副科长,再下是科员。”
    崔成一听,忍不住怒火就窜了上来:“来者岂不是最低的偦吏?冯道小儿眼中当真无人!”
    崔二小声道:“似乎并非偦吏,科员也有官身,为从九品下。”
    崔成气道:“那也是看不起某!回了,咱不去!”
    崔二犹豫片刻,道:“听说柳城内诸家商户都接到了请柬……”
    崔成这才明白,敢情人家并不是专程邀请自己过去的,自然更提不上赔礼道歉一说,于是大怒:“当真欺人太甚!没有诚意!没有诚意!”他气得满脸通红,抓起身旁一个茶碗狠狠摔在地上。…;
    崔二在旁边吓得一缩脖子,暗暗叫苦。好在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等人如今在人家的地盘上,说什么也是不能翻脸的。而且他觉得这次邀请众多行商到长史府议事,必然有大事情,若是真的不去,恐怕不好。便等了等,待崔成怒火稍减,又道:“三叔,要不咱去听听?”
    崔成虽然愤怒,但行商日久,也不是糊涂人,冷静下来仔细一琢磨,知道还真得去看看怎么回事,只是自己咽不下这口气,便道:“到时候你去,就说某病了。”
    到了长史府通知的时日,崔二持请柬来到府衙,门房验过之后,便将他请入长史府正堂。崔二看了看,来的都是柳城内的诸家行商,有本地的,也有如他们崔记一般来自外地的,算起来约摸也有二十来家商铺,有大有小。
    人到齐后,从后面转出三个人来,走在前面的是个胖子,满脸嬉笑的表情,看上去说不出的和善,但其中却自有一份精明和狡诈。跟着胖子身后的是一个瘦瘦的青年,表情冷漠。最后的则是那天过来送请柬的罗科员。
    罗科员等当先二人坐定后,上前一步,向众行商道:“搅扰诸位,今日请诸位前来,是商议柳城今后的商贸事宜。先向诸位介绍,这位是新任长史府商贸科科长王全,这位是新任长史府商贸科副科长钱五常,某是商贸科科员罗金贵,今后少不得与诸位来往,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担待。”
    说话间,王全和钱五常都起身向行商们抱拳施礼。
    众行商见这位罗科员说话很是随和,两位科长、副科长也礼数周到,举止做派都和自己类同,气氛便热络了许多。行商中有几个还认识王全和钱五常的,此刻见到二人,不免觉得十分亲切,同时心中暗暗称奇,怎么行商也可以做官了?只是如今二人都已为官,现在又正在衙堂议事,行商们也不好上去攀谈。
    王全自打白狼山时期起,就跟随在李诚中身边,也算是做了不少事,如今论功行赏,终于成了官身,只听他笑眯眯道:“诸位,李将军和冯长史最重商业,为了看顾诸位的营生,特设商贸科衙门,诸位放心,按照李将军的话来说,某等专为诸位服务,诸位在营生时遇到难处,都可以来找某等,某等也尽力帮助解决。总之,李将军说了,要为诸位创造一个良好的行商环境,给予诸位最大的方便,让诸位在柳城踏踏实实买卖,尽力让诸位都能挣到钱,挣到大钱!”
    这话一说,堂上众行商都面面相觑,自古以来,哪儿有官府鼓励行商们挣钱的?钱都被行商们挣了,百姓拿什么交税?其中一些精明者,如崔二之流,立刻想到一个问题,柳城官府莫非想要派捐?
    只听王全继续笑眯眯道:“诸位莫要疑虑,可能许多人都不信。但李将军说了,这叫双赢,诸位能够挣到钱,柳城才能发展,柳城发展好了,诸位才能挣到更多的钱。为了给诸位创造一个好的行商环境,长史府决定,由官府开通西向平州、南向大凌河入海口、东向怀远、北向饶乐水等四个方向的商道。保证诸位的买卖通行顺达,一路免征各处关卡的费用,同时,保证诸位在营州内的买卖安全,今后诸位就不虞路途险恶了。当然,目前只有平州方向的商道畅通,近期内将打通大凌河入海口的商道,怀远和饶乐水商道的开通也在计划当中。”…;
    以目前的情形而言,王全显然是在忽悠众人,向大凌河入海口的商道沿途多有堡寨关卡,怀远则为契丹乌隗部所有,饶乐水也由奚人占据,行商们要想通行这三个方向,必须缴纳大量钱财不可。这三个方向都不是目前柳城的李将军能够说了算的,众行商们都不太相信王全的话。就算是平州商道,也并非完全由平州军把持,平州向西还有蓟州,还有幽州。
    但是平州商路如果能够如李将军所言,免征各处关卡的费用,那么此事还算大有可为。现在从幽州出发,要经过蓟州和平州,路上共有十数处关卡,通行费用极高,要是李将军能出面,让行商们过关时免征费用,单此一项,便可省下一半的本钱。
    当即就有人问:“李将军能疏通平州商路?王科长所言属实否?”
    王全笑道:“自然属实,某是什么身份?某现在是官身,代表长史府说话,自然不会欺骗大伙儿。”
    “如此当然很好,只是不知长史府需要某等做什么?”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这个道理谁都懂。
    “很简单,需要获得柳城行商资格。”
    大家都没听说过什么行商资格,纷纷询问,七嘴八舌之间,一阵喧闹。
    王全摊开双手,向下一压,堂上的喧闹声渐渐小了下去,众行商都看着王全,等待他的解释。王全心中极爽,暗道当官的滋味果然不错,当下摆了摆官谱,咳了两声,道:“行商资格分为两种,甲等和乙等。凡向官府主动缴纳商税的,授予乙等行商资格,持资格证者,商路沿途各处关卡免征关费。商税为货物总值两成。需要提醒诸位的是,不主动缴纳者,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