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402部分

赤色黎明-第402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委干部们的欢呼突然停顿了片刻,年轻战士们对这种变化感到相当的诧异。不过片刻之后,嘹亮的歌声从政委干部们的队列中爆发出来。那是大家听过,却还没有学会的歌曲。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由于还没有完全学会普通话,加上各地方的方言也相差不少,年轻战士们虽然能够听懂某几个词,却还不能理解这首歌的意义。即便如此,雄浑真挚的曲调依旧打动了这些年轻人的心。他们屏息凝神的把注意力放到传入耳中的歌声,这样的专注起到了效果,第二遍的歌词,年轻同志们听明白的更多了些。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会成功!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莫道前路无知己三十六错综(一)

袁世凯知道陈克会给他带来惊喜,为了自己的生死存亡,一贯表现出色的陈克势必竭尽全力。即便是有了这种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官方传来的慈禧与光绪先后驾崩的消息依旧给了袁世凯发自灵魂的震撼。悲喜交加的袁世凯立刻命令“全军缟素”,并且组织了哭灵仪式。

带领河南官员与北洋军痛哭流涕的袁世凯,泪水很真挚。真挚而喜悦的哭泣,在袁世凯这一生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经历。死去的两个人里头,光绪之死让袁世凯有种除去心头大患的快乐。至于慈禧,袁世凯的忠诚是发自内心的。老太太死前让袁世凯当上了河南巡抚,又统领着北洋四镇,兼掌管了江北提督与河南新军。现在的局面是袁世凯要地盘有地盘,要兵力有兵力。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

哭灵结束之后,袁世凯立刻宣布将努力讨伐安徽乱党。这些日子以来,宗室在北洋新军中努力的掺沙子,搞渗透。这些袁世凯早就想除去的家伙们纷纷被点名,他们组成了一支队伍奉命进攻根据地。把这群眼中钉送上前线之后,袁世凯坚信陈克一定继续给自己惊喜。

表面功夫做完,袁世凯就焦急的等待着北洋自己人的消息。官方消息仅仅是官方消息,更加准确的消息只能靠自己人。等真实消息传递到袁世凯这里,虽然没到吓死的程度,袁世凯依旧感到背上生出一种强烈的寒意。作为洋务派与统治者,袁世凯绝不是一个迷信的人。即便如此,“陈克是否懂点妖法”的想法也在短时间内占据了袁世凯的脑海。

公告和小册子,人民党在北京城发了三百多份。宗室们跟疯狗一样到处搜寻这些小册子。由于牵连太大,连北洋的人都不敢私下保存这种东西。由于内容不多,很短时间内北洋留在北京的人就送来五套手抄本。北洋四镇的十几名骨干此时都看完了这些东西。袁世凯很想听听大伙的想法,没想到与会的每个人都是同样心思。沉默啊沉默,北洋新军核心仿佛菩萨般坐在那里。

“聘卿,你怎么看。”袁世凯询问着神色还算是正常的王士珍。

王士珍难得的沉默了一阵,然后说了句毫无意义的废话。“严几道怎么教出了这样的徒弟。”

废话却引发了北洋将领们的共鸣,实际上看完了《慈禧的这一生》,所有人心中都有着极大的困惑与反对。北洋对慈禧的感觉是“手腕好厉害的老太太”。他们不反对慈禧的手腕,只是被这手腕整的牢骚满腹。本质上,北洋军也好,清廷的其他势力也好,大家都是围绕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进行无情的争夺与利益交换,说瞎话糊弄士绅,对百姓采取强力镇压。他们实施的手法别无二致。

所以谎言这玩意对这帮人就跟肥皂泡一样,破了一个再吹一个就好。在这个体系里头的升迁,就是看谁能人情瞎话的规律,看谁能融入这个体制,把瞎话说的更好。

陈克领导的人民党完全不一样,他们把传统统治阶级内部口耳相传的秘要,用百姓能读懂的话说的清楚明白。这就不再是权力争夺,这是要掀了现在权力的桌子。因为陈克是严复的弟子,严复是前李鸿章北洋的干将,所以北洋军也认为陈克是北洋一系的人。不过必须说明的是,能让这些眼高过顶的北洋新军骨干们有这种感觉,最大的原因是陈克展现出了强横的实力。若是陈克现在籍籍无名,北洋新军骨干们也根本不会把陈克当作自己人。

其他人还算是有涵养,例如段祺瑞只是哼了一声,却下意识的用军靴的靴跟在地上碾了几下,仿佛要把什么看不到的东西碾碎一般。

而曹锟却率先开口骂道:“严几道到底是要搞什么!他是不是读洋人的书读太多,脑子读傻了!”

曹锟话音刚落,屋里面随即响起了几声冷哼。

袁世凯不是来听这些人骂严复或者陈克的,他摆摆手阻止了曹锟很有可能继续下去的痛骂,“这事情人各有志,不用管他们。太后与皇上驾崩,大伙有什么想法。”

在座的诸人哪个不知道袁世凯这话的意思,现在局面这么混乱,却又充满了各种机会。袁世凯召集各人的目的首先是要看看众人的态度。曹锟立刻答道:“我是以袁公马首是瞻。袁公让我打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在座的兄弟,咱们都是跟了袁公这么久的,你们怎么看。”

“哼!”段祺瑞冷笑一声,却不不置可否。他是袁世凯的铁杆,根本不用这么态度强硬的表态。

“袁公,好歹也要给朝廷留些体面。”王士珍的表态最温和,意味也最丰富。

其他众人纷纷表态,在朝廷与袁世凯之间,他们统统选择了袁世凯。

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袁世凯即有些放心,又有些失望。他现在虽然手握重兵,可袁世凯并没有当董卓的打算。或者说他根本没有重蹈董卓覆辙的打算。

在陈克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唯物主义的兴起》那本书中,关于政治变迁的内容花掉了好几本的篇幅。谈到汉政,陈克并不认为董卓是奸臣。十常侍与外戚在京城里头杀了个你死我活,董卓带着西凉兵进京扶住摇摇欲坠的政权。当然引发了黄巾之乱中开始膨胀的地方自治权。董卓或许蛮横些,可是他本人还是依附在朝廷这棵制度大树上的藤蔓。朝廷不在了,董卓根本就没办法独立存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实际上也是地方势力借着对董卓的反抗,实施将自己的割据行为合法化的军事与政治行动。

袁世凯看了这段之后,当时就拍案赞叹。现在天下的局面与汉末类似,中央看似还能顺利派遣官员,表面上维持着正常运行。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袁世凯现在作为河南巡抚,统领大兵。他若是敢带兵进京,以军事力量为背景推动权力之旅,天下督抚顷刻就“尽为仇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倒未必,不过“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袁世凯被天下痛骂的话,那滋味可一点都不好受。

特别是现在台上的小皇帝帝位来的极为不正,根本不足以服众。袁世凯根本不着急回京。但是不回京也不能干看。现在就需要展开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串联,并且等北京有了机会,那时候袁世凯正大光明的带兵回京,那是“众望所归”,谁都不可能动摇袁世凯分毫。

其实袁世凯是想让手下的骨干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结果让袁世凯失望了。这帮人除了简单的宣誓效忠之外,正事上还没人提及。“如果陈克在我手下的话,这种考量应该是小菜一碟吧。”袁世凯颇为遗憾的想。

不过袁世凯没有意识到,其实这种事情需要的是集团首领亲自策划的。既然袁世凯希望手下主动谈及此事,就已经证明他对北洋集团的没信心,特别是证明了袁世凯本人缺乏反抗满清体制的坚定信念。奴才当久了,先把心态扭转到主子的位置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咱们说说怎么和人民党打仗的事情吧。”看没人说核心的问题,袁世凯不得不提出了另一个切入问题的议题。

慈禧死后,袁世凯北洋“发誓剿灭乱党”,但是进攻浙江光复会的上海清军则立刻撤回了上海。

“陶公,清军真的撤向上海了!”听了回来的探子汇报。陶成章站在杭州城头,望远镜中再也看不到清军的踪迹。其实这就是多此一举,探子的活动范围远比望远镜能够达到的范围大得多。陶成章突然觉得双腿一软,几乎想坐在城头。

自打在南京城下失败之后,光复会大部队一路败退回杭州。这次是败仗,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战利品之类的好处,不少部队经过家乡附近就直接脱离了光复会大部队回家去了。经常是一晚上休息之后,好多曾经该有人驻扎的营地已经空空荡荡。这种中途减员持续到杭州,原本上万人的大部队剩下了不到四千。

这种损失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南京南部几次关键战役中,光复会损失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在撤退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的伤员与人民党的医疗队都给扔下了。这才是真正的损失。

虽然在之后得到的消息中,人民党医疗队独力抗住了清军王有宏部的猛攻,最后在人民党大部队的接应下,上千光复会伤员安全撤到了安徽。可是精锐部队现在都受伤,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他们回来参战。

光复会这次又开始痛骂人民党,“有能打仗的部队为何不早早的派出来帮忙,分战利品的时候不可能不给人民党一份。”这帮人完全忘记了,他们中间的不少人曾经坚持人民党带着武器来浙江的时候,得先把武器交给光复会管理。

但是怎么骂人民党都是虚的,上海清军一路攻来,由于光复会的兵力都集中在杭州,清军沿途“势如破竹”,三千多清军一路打到了杭州城下才停下脚步。所幸的是,光复会是经历了南京战役的残酷锻炼。有没有经历过战火是大不相同的,上海清军猛烈的射击之后,才会胆战心惊的靠前攻城。光复会甚至能够做到躲在城墙上一弹不发,等到清军靠近城墙之后,才进行有纪律的齐射。清军往往是伤亡了十几个人,进攻就败退下来。

上海清军进攻了几次之后,立刻转化了模式,他们开始炮击城头。光复会则采用了在城下待着,在城头放置少量兵力。一旦清军部队攻到城外射程内,清军的大炮就停止射击。光复会的部队赶紧上到城头御敌。清军数量不如光复会,加上光复会战术合理,清军打不下来杭州,双方干脆就陷入了一场对视战争。

不过随着北洋新军南下,慈禧也严令上海清军进攻杭州,清军增兵两千,战斗这才激烈了点。光复会武器弹药本来就不多,前期的防御战中消耗极大,面对清军的进攻,每支枪分不到十发子弹。虽然攻城战毫无起色,可是清军有效的封锁了杭州。光复会得不到粮食和武器弹药的补给,城内的局面岌岌可危。

此时站出来的是秋瑾,秋瑾当众处决了十几名逃兵,而且亲自接掌了指挥。所有子弹统一管理,不到关键时刻决不开枪。清军还是那个熊样,除了放炮之外,并无进展。每次进攻都不坚决。即便如此,光复会为了制造足够的放枪声势,弹药依旧不停消耗。直到秋瑾终于想起了人民党用铁桶里头放鞭炮的方式制造“枪声”,总算是让子弹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慈禧死后,清军撤退。整个杭州城中,光复军子弹总数剩下不到三千发。如果清军真的来一次猛攻,光复军很快就得用大刀长矛与清军作战了。

秋瑾走到陶成章身边,这些天她没日没夜的带着新组建的敢死队巡逻,战时要参与战斗。秋瑾整个人消瘦了很多。曾经丰润的肤色现在给人一种枯萎的感觉,鬓边也出现了好多白发,三十多岁的秋瑾现在看起来足足老了十岁。

“陶公,向人民党求援吧。”秋瑾的嗓子早就沙哑了很久,此时的声音听起来如同砂纸般粗糙。

“派谁去?”陶成章有点呆滞的问道。这个曾经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的革命领袖也没有了以往的模样。他的生气已经被每天的战斗与困苦抽掉了一大半,剩下的部分仅仅能够维持住正常说话巡逻而已。

秋瑾看了一眼城内的光复会战士,长期的围城战将这些人折磨的形容枯槁,行动迟缓。秋瑾对此很是不解,人民党经历的战斗其实更多,其血腥残酷的程度根本不是光复会可以比拟的,但是为什么人民党的身上根本看不到这些东西。从陈克到下头的官兵,每个人都看着精神专注,活力四射。

“我们和他们差在什么地方?”秋瑾默默的想。这些天,其实有不少人在私下骂徐锡麟躲在安全的安徽不回来,就让杭州城内的光复会兄弟送死。秋瑾每次听到这话,都是一顿痛骂。

徐锡麟他们已经在南京城下尽了力,抛下了徐锡麟等人逃回杭州的光复会成员没有任何资格说三道四。没有徐锡麟等人断后,光复会被江南新军衔尾追杀,只怕全军覆没也不是不可能。人民党也是经过残酷的战斗才挡住了清军,伤员们奋战之后逃的性命,却还要遭受这种诽谤。秋瑾的不满可想而知。实际上秋瑾甚至希望徐锡麟不要贸然回来,如果杭州不幸陷落,徐锡麟那些精锐部队就是光复会最后的人脉。

“陶公,若是没人的话,我现在就去。”秋瑾请命道。

“不可。璇卿,你现在一走,只怕这城里头立刻就能散了。”陶成章看似呆滞,实际上依旧能够有效的判断局面。

“陶公,大家现在一个个怨气满腹,派他们去天知道同志们会说出什么来。”秋瑾也有着足够的思考能力。

陶成章扫了一眼到处歪倒的光复会成员,清军撤退本事该高兴的好事。可这些人身上却只有劫后余生的样子,有些人稍带胆怯的扶着城墙眺望,有些人干脆就捂着脸喜极而泣。竟然全无守城战胜利后的那种兴奋昂扬。

“璇卿,你留下来整顿部队。我去求援。”陶成章疲惫的说道。

“陶公!”秋瑾万万没想到陶成章居然这么选择。

“璇卿不必推辞,这些日子以来,能领着大家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