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当权 >

第509部分

锦衣当权-第509部分

小说: 锦衣当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野一片呼声,郭怒升职已经是铁板钉钉了,但去哪儿,还没定,还有,郭怒去职后,谁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如今锦衣卫上下都是郭怒原来的老人,是从其中一位指挥同知中提拔上来一位呢,还是从别的地方空降一位指挥使呢?
    皇帝也头疼!
    从一位指挥同知中升上来话,这个人未必能压得住阵脚。
    空降的话,那就更容易让郭系抱团。
    王振自然希望排个人去锦衣卫搅动一下,这锦衣卫现在是铁桶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这人就算不能掌控锦衣卫实权,恶心一下郭系也行,至少也能掣肘。
    一些大臣不同意,尤其是首辅曹鼐为首的坚决反对空降指挥使,锦衣卫好不容被郭怒调教好了,换一个人。未必会执行郭怒留下的政策。
    他们更倾向于让孟岩直接掌握锦衣卫,毕竟翁婿二人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孟岩还是新锦衣卫规矩的制定人。
    锦衣卫如今已经是正义和廉明的化身,不能让任何人破坏,一旦出现锦衣卫肆意妄为的行为,那对官僚集团来说并不是好事儿。
    就是一些不不喜欢郭怒的大臣们。也反对从别处调任一位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一共有两名指挥同知,一人执掌大汉将军营,受宫中宿卫将军领导,一位就是现在北衙镇抚使傅啸尘了!
    傅啸尘升官很快,一年之内连跳三级。
    如果论资历的话,傅啸尘是没有资格接替郭怒成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可如果论亲属和对锦衣卫全盘考虑,他是目前接替锦衣卫指挥使的最合适人选。
    还有四名指挥佥事,孟岩就是其中之一。孙家老五孙纯宗也是锦衣卫指挥佥事,然后原来锦衣卫南衙镇抚使杜重,加上一个驸马都尉井源。
    一共四个人。
    这四个人理论上也是有资格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但有限考虑的还是从两位指挥同知中选择一位。
    大汉将军营负责保卫宫中安全,虽然资格老,可锦衣卫可不仅仅是安全保卫工作,所以这样一个人来掌握锦衣卫,其实是不合适的。但这个时候,如果傅啸尘没有机会的话。他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振、陈循等人却又不乐意了,这跟郭怒有没有去职都是一样的,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互相不干扰。
    还闹出了一些笑话,有人自荐要当锦衣卫指挥使,让皇帝一脚给踢到云南去了。
    锦衣卫指挥使。那必须是皇帝信任的人,否则,谁敢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另一个人?
    一个锦衣卫指挥的任命就拖了三个月,一直拖到,年关之后。才有结果。
    郭怒去向正式定了,去宣府担任副总兵,正二品,算是小升一级,这是诸方较力换来的结果。
    王振等人倒是希望能把郭怒弄到南方去,可是皇帝不同意,最后没办法,郭怒出任宣府副总兵,给武定侯郭玹担任副手。
    倒是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一时间没有定下来,指挥使一职空着,对锦衣卫的运作来说,并没有影响。
    过完年后,郭怒就走马上任了,宣府离得近,来回十分方便,只不过这种戍边的将领,没有皇帝的旨意,轻易是不准回京的。
    秦小雅和孩子还太小,只能留在京中,交给女儿女婿代为照应,郭怒就带了老达和老祥两个人和一支一百人的卫队走马上任了。
    老丈人去宣府,这也算是正中孟岩的下怀,写了一份亲笔信,派人送到宣府,交到宣大总督于廷益的手中。
    郭怒可不是从边军中一步一步升上来的,他要在边军中立足,没有有力的支持是不行的。
    在宣府,孟岩能够想到的人也就只有宣大总督于廷益了。
    好在他们两之前还有一些私交,于廷益在查处边境走私和贪腐上面,跟宣府副总兵杨洪等将领有些矛盾。
    若不是总兵郭玹调停,可能会爆发更大的冲突。
    这一次郭怒就任副总兵,职位仅次于郭玹,恐怕又是一番争斗。
    不过,郭怒的到任对于廷益来说,那不啻是一个好消息,他虽为总督,可对边军的影响和掌控力还不如边军的将领,郭怒的到来,是他天然的盟友。
    为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皇帝最终还是没能拗过王振,启用遭贬官的马顺,重新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马顺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立刻遭到朝臣的反对,但是皇帝已经下了圣旨,总不能让皇帝自己打脸,再把圣旨给收回去吧?
    马顺这一复职,立马就奏禀告皇帝,推荐一同被贬职的卢忠担任北衙镇抚使,理由是,傅啸尘已经是锦衣卫都督同知了,不宜在兼任北衙镇抚。
    皇帝同意了,随后,不少马顺的部下都顺利的官复原职,重新回到锦衣卫。
    卢忠到了北衙后,大肆培植自己的实力,打击异己。很快就把北衙弄的乌烟瘴气。
    傅啸尘没办法,气哼哼的来找孟岩商议对策,再这么下去,锦衣卫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声誉都让马顺、卢忠那些人给毁掉了。
    “没关系,北衙让给他们就是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人要做狗,那就让他们多吃些屎就是了。”孟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这种情况从马顺被官复原职之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了。
    “让给他,怎么让?”
    “把北衙我们的人都撤出来,只留一些人盯着他们的动静,甚至打入他们中间。”孟岩道,“我打算成立锦衣卫保密司!”
    “石头,你这是?”
    “我们得未雨绸缪了!”孟岩叹息一声。
    “这么说。你是要……”傅啸尘惊的嘴巴张大大的。
    “有些东西,该舍弃的就舍弃,北衙就让马顺、卢忠他们折腾去吧,我们干我们自己的。”
    “对外,锦衣卫的编制不变,但我们内部会成立一个秘密组织,我把它称之为秘社!”
    “第一批秘社成员,都是我们这些人。我们会制定一个章程出来,考察、加入以及如何让惩治叛徒等等。”孟岩道。“这些我已经让蔡先生起草了。
    “好!”
    “锦衣卫舆情司和北衙部分人员全部并入新的保密司,保密司下属总务处、行动处、情报处、行动处以及法医、证物、仓库等科室。”孟岩继续道,“具体如何编制,我已经跟赛姨仔细商讨过了,她会负责这件事。”
    “这是在京的锦衣卫,那派驻外地的锦衣卫又该如何呢?”傅啸尘问道。
    “暂时不动。我想,斗争集中在京城,我们要掌控的也就是宣府、大同以及辽东和辽东行都司这些千户所就可以了。”
    “嗯。”
    “从北衙撤出来的人,去什么地方呢?”
    “东郊的映雪山庄,那里会是保密司的总部所在地。”孟岩道。
    “以什么名义呢?”
    “匠作司要在东郊修建一座兵工厂。需要人手。”孟岩道。
    “兵工厂?”
    “是的,铁大叔他们已经把我要制造的燧发枪给做出来了,这是战场上的杀人利器。”
    “火器?”
    “不错,等傅叔你见到了就明白了,我已经密奏圣上,他已经同意我建造兵工厂,秘密打造这些利器。”
    “原来是这样,可这等利器你就直接给了朝廷,万一圣上不放心的……”
    “圣上会派人进驻兵工厂的,不过,这个人现在是我的人,不必担心秘密泄露,兵工厂产能扩大后,每天至少可以生产二十支燧发枪,但是,我给圣上报告的只有五支!”
    “这么少,圣上会信吗?”
    “这种形式火器,不那么容易造的,容易出废品,每生产出合格的五支出来,就要废掉二十甚至三十支之多,成本高昂,当然杀伤力也惊人。”
    “原来是这样。”
    “多出来的枪支,我会优先装备我们自己的队伍,除了枪之外,我们还造炮。”
    “造炮!”
    “嗯,所以,以兵工厂保卫需要人手的理由,我们可以北衙掏空了,我想,马顺他们会求之不得吧。”孟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郭怒用了半年时间在宣府站稳了脚跟,一些受马顺排挤的锦衣卫基层官员,纷纷请调,加入宣府边军,在郭怒麾下继续效力。
    锦衣卫的掌控权似乎逐步的被马顺等人蚕丝掌控,以前的恶习也都出现在锦衣卫的身上。
    臭名昭著的诏狱又出现了。
    孟岩步步后退,但还坚守锦衣卫南衙以及跟皇家仁济大药堂几处重要的机构。
    这些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没胆子染指的,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染指不了的。
    正所谓蹦的越高,摔的越惨,马顺等人根本就没有接受教训,他们以为有王振撑腰,就能为所欲为了吗?
    很快,宣府传来一个消息,武定侯,宣府总兵郭玹突发暴病,死于镇所。
    消息至京城,皇帝痛哭失声,九月,灵柩运至京师,皇帝下旨工部厚葬,其母徐氏,其妻,继室皆有恩封诰命。
    郭玹死后,宣大巡抚罗亨信、总督于廷益等人上书,以副总兵郭怒暂代总兵之位,主持宣府军务。
    同年十一月,皇帝下旨,封郭怒为武清伯,挂镇朔将军印,出任宣府总兵。
    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正统十三年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三章:皇帝亲征
    这一年,草原遭遇一场大雪灾,过半的牲畜冻死,明廷又限制朝贡的人数。
    虽然开放了边境的马市,可这并不是什么公平的贸易。
    战争的阴云开始聚集!
    双方都在暗中备战,朝廷三年内给西北边关投了上百万的银子,用以训练士卒和整饬边防。
    可以说,现在的边关的守备情况要比历史上要好得多。
    王振也是个好战分子,他也想着青史留名,何况,只有立下战功才能封侯。
    也先方面越是忍气吞声,朝廷自然是步步紧逼。
    正统十三的年的朝贡,按照之前定下的协议,也先方面最多可以派五百人进京,但实际上却有九百多人。
    王振以朝贡人数超出协议为理由,削减马价!
    这对也先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贸易,一匹上等战马,以物易物只能换一百斤的茶砖,要是茶砖的品质好一些,倒还说得过去。
    明朝这帮官员采购的都是劣质茶砖,可把也先给坑苦了。
    也先也没有办法,草原上的部族,天天吃肉,如果没有不吃茶的话,那身体会吃不消的。
    这个是必需品,而且只能从大明购买,别的地儿也也买不到。
    如果不答应明廷削减马价的要求,以明廷现在的强硬的态度,恐怕明天就会撤销边境马市,那对草原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也先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想跟明廷直接对抗,虽然他也知道明廷加强了北边的防御,也把国防的重点从南方转到北方来了。
    他内部还没有完全平定,战争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无疑是正中明廷的下怀。
    历史往往有他特有的规律,沿着它自己的方向往前走。
    正统十四年春,孟岩因为打造新式火器而再一次获得晋升,锦衣卫指挥同知,正三品!
    二十二岁的正三品。大明朝开国以来,除了那些有父荫的之外,靠自己能力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马顺虽然还是指挥使,可他再也没有能力压制孟岩,傅啸尘这个指挥同知被调去大汉将军营,原来的那位指挥同知年老了,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
    大汉将军营又被孟岩掌握手中,等于说掌握了皇宫内外的安全。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王振和孙后都表示过反对,但是皇帝这一次没有听他们的。
    而马顺、卢忠等人只能把持一个北衙,继续狐假虎威。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从郭怒不断传送回来的有关瓦剌方面的情报看。
    也先和脱脱不花已经正式联合,正在厉兵秣马,准备给大明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明方面,也在调兵遣将,不断的增加边关的防御力。
    “石头。看着样子,大战一触即发。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傅啸尘自从接手大汉将军营之后,很少有机会来见孟岩了。
    毕竟这护卫宫闱安全,那是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不过好在他还有杜重这个帮手,很快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虽然他是大汉将军营的最高长官,可在宫中。他还得听负责宿卫的禁军统领的命令。
    “快了!”
    “快了?”傅啸尘一愣,“难道说真的要打了?”
    “这一次恐怕打起来的规模不会小,宫中不是有传言,圣上想效仿成祖皇帝,挥戈漠北嘛?”
    “都是王振这个老王八整天蛊惑。我看是他自己想要逞能,他一个太监,想学什么鱼朝恩,他有那个本事吗?”傅啸尘骂了一声。
    “这一次恐怕是皇帝的意思,咱们这位皇上可也是心气儿挺高的主儿,等着吧,有戏看了。”孟岩道。
    “你就不打算进言,劝一劝,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上可不是成祖,那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一路杀过来的。”
    “劝,咱们还是要劝的,就怕是劝不住。”孟岩哀叹一声,谁能拗的过皇帝的意思?
    何况还有一个不断煽风点火的王振呢,从目前局势看,朝廷似乎是占了上风。
    皇帝只要不轻易的北上,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大人,黄公公来了?”
    “什么事儿?”
    “圣上宣旨让你进宫。”郭小超道。
    “这个时候,石头,会不会是……”
    “还不知道,我先进宫再说,傅叔,你是先回去,还是等我回来?”孟岩道。
    “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回来吧,今天我也没什么事,我去看看你的那些小家伙们。”傅啸尘道。
    “也好!”
    孟岩换上官府,匆匆跟黄敬进宫了。
    皇帝果然被王振说动,有亲自巡视边关的意图,突然召集亲信大臣,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
    很明显,皇帝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文臣们的同意的,但是武将和勋贵方面却表示赞同。
    两派争吵不休。
    孟岩也被问道了,他很清楚皇帝的雄心壮志,越是逆着来,他越是不会妥协。
    而且他的老爹,宣德皇帝可是有先例可循的,上溯到成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