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权-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的老爹,宣德皇帝可是有先例可循的,上溯到成祖、太祖皇帝,都是策马倥偬,血战沙场。
但是文官集团是决不允许皇帝这么做的,对他们而言,皇帝最好就是待在皇宫里听听意见,发发诏书,这天下还得由文官集团按照儒家的体系来治理。
孟岩在这群人当中,那论官职和辈分都属于小字辈的,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尽管他知道,皇帝把他叫来,其实也是为了站台来的。
这样的场合下,孟岩自己也知道,是不适合表态的,否则。他会被攻击的。
但不说话又不行,皇帝还指望他能帮着吸引一些火力呢。
孟岩也想好了,他就说了一句:“圣上在哪儿,微臣就在哪儿!”
这话说的没错,还有表忠心的意思,听着舒坦。然对皇帝和下面的文物大臣来说,并无卵用。
可再逼孟岩表态,他干脆就不开口了,谁来,他都这一句,后来,也知道,这姓孟的小子如此精明,肯定是不指望他了。
渐渐的。大家吵着吵着,就把他给忽略了。
吵来吵去的,无非是合不合礼制的问题,但是前面皇帝都干过这事儿,又是又先例可循的。
结果,关于皇帝出巡这件事就不欢而散了。
这是五月份发生的事情。
孟岩很快就接到了郭怒以及锦衣卫的相关情报,瓦剌和鞑靼的侦骑出入边境更加频繁了。
这一切都是大战要来的征兆。
孟岩已经下令辽东黑虎山的吴半仙儿准备了,三年内。孟岩赚的钱基本上都花在三支队伍上了,第一就是黑虎山的铁骑。从一千到三千,再到现在的六千人。
这已经是黑虎山能够容纳的极限了,也是孟岩所能支撑的财力的极限。
六千铁骑,全部配备最好的战马,最锋利的武器,最严密的训练。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骑兵,另外,这一支骑兵还配备了一支一千人规模的火枪队,以及三千人的后勤辎重步兵。
可以说,这支队伍。完全可以横扫整个辽东,但它却并没有露出任何锋利的獠牙。
为了瞒住这支部队,孟岩也是煞费苦心,粮草补给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过去的,为此还要给过往的关卡交一大笔的税费。
第二,是海上那只船队,这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明面上已经赚的不少,可实际上,真正的利润是表面利润的好几倍。
船队每年分两次下南洋,配上犀利的火枪和新式火炮,几乎海上没有敌手,海盗们只要一看到升起的黑龙旗,就望风而逃。
第三,就是锦衣卫野狼谷,采用多进少出的原则,野狼谷基地已经有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精锐新式陆军。
这支陆军全部装备新式的燧发枪,新式的火炮,还有新的编制和战法。
这一支队伍,本来就是以孟岩的私兵存在的,只是,野狼谷基地是锦衣卫最保密的核心所在,所以,就连东厂都不知道,野狼谷基地居然会有这样一支精锐的军队存在。
这是一支完全效忠于孟岩的队伍,跟黑虎山的铁骑一样。
七月份,也先四路大军开始叩关,一路由也先率领进逼大同,鞑靼大汗脱脱不花率军威胁辽东,知院阿剌率兵进攻宣府,还有一路大军威胁甘肃张掖,四路大军进逼,号称四十万。
大战一触即发
七月十一日,面对也先在关外的叫骂,大同右参将吴浩率兵出关与也先大军激战猫儿庄,出塞明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来,朝廷震动,皇帝随后任命西宁侯宋瑛为大同总督,督促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率军在阳和口抵御瓦剌骑兵。
同时做出御驾亲征的决定!
这一次皇帝是铁了心要去塞北一游了,谁都拦不住,就连孙后和钱皇后都哭着求他不要去,选派良将前往督边就是了。
宣大总督于廷益也发八百里加急奏折,乞求皇帝留在京城坐镇指挥,不必以身犯险。
众臣劝不住,皇帝也说了,自己弱年即位,毫无建树,此乃重振先祖雄风的大好机会,谁若阻拦,谁就是阻止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武将勋贵们自然是支持的,皇帝亲征,肯定要带上他们的,这是个捞战功的好机会。
至于危险,那不过是那些酸腐文官的一番说辞,数十万大军保护之下,皇帝能有什么危险?
七月十二日,皇帝下旨,御驾亲征,孟岩这个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又是岐黄圣手,自然是被安排在随驾护卫之中。
太医院也派了御医跟随,温良栋亲自领头,跟孟岩一起行动。(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四章:土木堡
“小超兄,这一次我不带你去,野狼谷那边需要你镇守,唐笑这一次跟我过去。”
郭小超沉默半晌,问道:“你带多少人?”
“一百五十人!”
“太少了,三百人!”郭小超缓缓一抬头,直视孟岩道,“你家里有五个女人,还有孩子,你必须得活着回来。”
“好,三百就三百。”孟岩点了点头,二十万大军,三百人随时都能淹没在人海之中。
就算让人忌讳一次又如何?
如今的自己,还怕别人忌妒吗?
王振为了皇帝这一次亲征调动了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共十七万人,加上河北一部分地方班军三万人,共计二十万人马。
这二十万人没人赐银一两,胖袄裤一条,鞋两双,一个月的炒米,三人还配备一头驴。
大军只是准备了五天时间,就誓师出征了。
这一路上倒像是巡游,元勋贵戚们难得又一次机会陪伴皇帝塞外游览一趟,出征的时候,除了带了私兵之外,还有大量的物品,豪华的帐篷,各种器具等等。
就是阳和门战败的消息,也没能影响到这些人的心情。
孟岩也在队伍中,他带着唐笑等人走在銮驾的后面,轻车从简,是整个大军中最沉默的一支。
才出德胜门,曹鼐就收到大同发来的紧急军报,正要去见皇帝,却被王振拦了下来。
阳和战败的消息被王振给压了下来,皇帝根本不知情。
王振怕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再被这些文臣们一说动,动摇信念,直接回城。那他的计划就功亏一篑了。
曹鼐见不到皇帝,去找随军的其他大臣商议,中途休息的时候大家一齐向王振试压。
但是王振不予理睬,命令禁军直接将众人轰了出去。
十七日,大军驻扎龙虎台,夜间突然刮起大风。军营中更是有人发出奇怪的叫声。
二十万大军顿时骚乱成一团,居然有人以为是瓦剌大军来袭,等局势稳定之后,才发现居然是一些士兵在军中饮酒,喝的酩酊大醉,看到旌旗被大风吹到,以为瓦剌大军偷袭,大喊大叫,结果。引起全营骚动。
孟岩当然知道瓦剌大军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可这十几二十万人一旦炸营,那是很恐怖的事情。
就算是让他来统帅三军,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他只能尽力的维持自己本部以及周围的一些营帐不被侵扰。
因为靠近禁军銮驾,孟岩果断采取措施,皇帝并没有收到任何的干扰。
但是。出征开始,就接到前线战败的消息。加上这一路上的不平静,很多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孟岩知道历史将会如何,也不免的叹息一声,自己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十九日,大军过居庸关。
晚上宿营,孟岩在帐中与唐笑、蔡晋等人闲谈。忽然王恒进账禀告,内阁首辅曹鼐和礼部郎中杨善求见。
两人穿了一身黑袍,没有带卫士,很显然是不想让外人知道他们来见孟岩。
孟岩很吃惊,他跟曹鼐私下里没有任何往来。突然来访,这显然有些不同寻常。
听完曹鼐和杨善的来意,孟岩吓了一跳,这些文官真是胆子太大了,居然暗中密谋刺杀王振。
只要把王振给杀了,皇帝自然会銮驾回京了。
“曹大人,杨大人,这事儿你们都对谁说过了?”孟岩感觉后脊梁骨发凉,早知道他们来意是这个,无论如何都要找个借口拒而不见了。
现在可好,这么机密的事情,居然知道了。
“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两人知道。”曹鼐也知道此事太过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要我说,这件事绝不能做,现在军心不稳,若是王振遇刺,后果不堪设想,他现在可是代天子号令三军,可以说是三军实质的主帅。”
“杀死王振后,我们可以推举英国公担任统帅大军!”
“那你们把圣上置于何地?”孟岩冷眼扫过二人问道。
“这……”
“事情还没有二位大人想的那么糟糕,等大军到了宣府之后,诸位可以联合起来奏禀圣上,大军在宣府休整三日。”
“孟大人所言有理,那此事就此作罢。”曹鼐长叹一声,刺杀王振,他们这些拿笔杆子的文人是想当然了,所以才来找孟岩,整个大军之中。
他们可信任的人也就只有孟岩,而且如果要做这件事,也只有孟岩能够做到。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孟岩会拒绝,而且给出的理由让他们也无法反驳。
“曹大人放心,有我在,会护卫圣上安全的。”孟岩道。
“有孟大人这句话,本官就放心了!”曹鼐不能久待,若是被人发现了,到王振跟前告密,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曹大人请!”
“不送!”
“曹大人先走一步,下官还有事跟孟大人说一下。”扬善并没有跟曹鼐一起离开,反而留了下来。
“杨大人?”
“孟大人别误会,掌令有一封信托我交给孟大人。”扬善从怀里缓缓的掏出一封信递给孟岩。
“胡老大人有什么嘱托吗?”孟岩愣了一下,胡濙有什么事情不早说,搞什么玄虚?
“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孟大人看了信自然就明白了。”扬善微微一笑,“下官告退!”
孟岩拆开手中信件,取出信笺来,微微瞄了一眼,脸色大变,等看完信件的内容,没有犹豫,将信笺迅速投入火盆之中。
瞬间大火将信笺吞没了。
“大人,吵起来了,吵起来了……”
“什么吵起来了?”
“王振和邝野,还有王佐。三个人吵起来了。”唐笑道。
“为什么?”
“邝野和王佐两人请求銮驾回京,让王振给骂了,这就吵起来了。”唐笑道。
“就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文人就喜欢意气用事,接受教训就好了。”
“王振心狠手辣。接下来会不会暗中下狠手,那就不知道了?”蔡晋道。
“嗯,是得注意一下,虽然我也烦这些人,可他们的确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不可或缺,吩咐下去,多留意!”孟岩点了点头。
“大人,这一次出征。王振对咱们好像客客气气的,有点儿不大对劲?”
“嗯,是有反常必有妖,我也担心这件事。”孟岩点了点头,刚才烧毁的胡濙的亲笔信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这一次皇帝亲征,没有那么简单。
二十日,六十五岁的兵部尚书在行军中,因马蹄踩了一块石头。差点儿摔死。
虽然这只是一次意外,可这次意外。让很多人更加的小心起来。
二十三日,大军进入宣府,安营扎寨,宣大总督于廷益、总兵郭怒等率宣府众将官亲自出城迎接皇帝銮驾。
当晚皇帝銮驾驻跸宣大总督府。
夜间,大雨滂沱而至,众人心情跌落到了低谷。
曹鼐等重臣趁机在吃晚饭的时候进言皇帝。希望可以在宣府休整三日再出发。
皇帝本欲答应,却被王振以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为理由,当众予以拒绝。
闹的很不愉快,孟岩叹息一声。他人言微轻,何况那么多重臣都被王振呵斥,他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充当的不过是护卫的角色,更没有资格说话了。
第二天雨一停,大军在王振的命令下,继续前行。
夜里,孟岩和郭怒翁婿俩团聚,说了半夜的话,这才离去,第二天,孟岩率领部下继续上路。
大军过鸡鸣山,又向西走了一天,到二十五日,遇到一支瓦剌骑兵,大约有三千人左右。
王振命令成国公朱勇带兵出战,结果,很令人意外,五千明军居然被杀的打败。
最后皇帝命令出动火枪营,在犀利的火器下,瓦剌骑兵被杀的打败而逃。
一次胜利,令君臣都不由的高兴起来,一扫连日来的阴霾,一路高歌继续向前。
三天后,大军行进之阳和口。
看到漫山遍野的尸体,大部分都是明军的,还暴尸荒野,皇帝看了痛哭三声,下令将尸体予以掩埋。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总兵朱冕等将领负荆请罪!
阳和口一役,大同边军算是惨重,大同前卫、后卫几乎被打残了,重建遥遥无期。
皇帝勉励大同诸将,令其恢复信心,再战瓦剌骑兵。
也先亲率三万瓦剌铁骑推进至大同城下,军容鼎盛,竟然吓的不少随军臣子不敢站在城墙之上。
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皇帝在王振的建议下,二十万大军居然一枪不发就准备回去了。
孟岩接到这个命令,也是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来。
这王振这个老王八搞什么,二十万大军出塞,好不容易见到敌人了,却什么都不干就这么回去,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这算什么重塑先祖的雄风,丢人还差不多。
文官们倒是高兴了,皇帝终于肯回去了,这一下折腾,认清了这个事实,那也是一件好事儿,起码不会再有下次了!
大同的边将们也都松了一口气,皇帝在大同,要是安全出问题,那他们的脑袋都要搬家,刚打一场败仗,士气低落的大同边军就怕再出事儿。
所以,皇帝还是早一点儿走好!
于是,二十万大军在大同就待了一天,就灰溜溜的要滚回去了,这消息传到对面的也先的耳朵里,完全不能置信。
搞不清楚明军意欲何为,也先一面率三万骑兵尾随其后,一边命令阿剌知院从宣府边境突破!
独石口、马营相继被攻破,两万精锐瓦剌铁骑从一泻而下。
二十万大军移动速度慢,王振命令恭顺侯吴克忠率军应战也先,不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