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恩示意哈尔佩引路,自己与古德里安并肩而走。如今明煮德'***'队的最高指挥官是老迈稳重的冯。魏克斯元帅,出于对国际形势的顾虑,他个人并不赞成举行这样一次用意特殊的军演,尽管没有阻止林恩和军队内部的支持者最终实行,他仍以缺席观演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于这一点,林恩并没有太多的忧虑,毕竟1881年出生的老帅已近七旬,精力、反应以及身体状况有明显的衰弱迹象,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执掌军队的重任必然落到古德里安等这些资历、威望、能力都不缺的后辈手中。至于63岁的约瑟夫。哈尔佩,年龄方面并无优势,之所以能够在明煮德国出任军区司令级的重要职务,关键是在动荡时期跟冯。魏克斯一起支持林恩及复兴党势力。当然了,哈尔佩的军事得分也不低,这位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的军人至今已度过了41年的戎马生涯,一战时期表现英勇,获得过黑色战伤勋章,战后留在国防军负责军队的裁减及人员遴选工作。1931年至1933年期间,根据苏德密约,在苏联喀山的装甲兵学校学习,回国以后参与了德国装甲部队的组建工作。二战爆发后,哈尔佩作为装甲旅指挥官参与了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1940年春转入温斯多夫装甲学校任校长;1940年10月,他担任国防军第2步兵师的指挥官,次年1月出任新组建的第12装甲师师长。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哈尔佩和他的装甲师皆没有出彩的表现,直至1942年7月出任中央集团军群第41摩托化军军长职务并觐升装甲兵将军,在莫德尔的指挥下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在尔热夫、火星行动、库图佐夫等战役中,哈尔佩被委以重任,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给对手以重创,逐步成长为第9集团军的第二号人物,倍受莫德尔的信赖和重用,屡次在重要战役中担任前线总指挥官,凭借出色的战功而晋升一级上将。可惜个别人的努力无法改变战争大势,莫德尔成了“救火队长”东奔西跑、四处堵漏,哈尔佩指挥A集团军群也不顺利,在败给苏军名将科涅夫之后遭到解职并转入预备役。1945年,莫德尔元帅所指挥的B集团群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曼陀菲尔将军上调到柏林战区,空出来一个职位,莫德尔立马想到了闲赋在家的哈尔佩。哈尔佩再次回到莫德尔的麾下,指挥着第5装甲集团军参加了艰苦的西线防御战,此时德军的坦克损失殆尽,没有补充,也没有燃油,第5装甲集团军早已名不副实,哈尔佩忠心耿耿地率领着残部跟随着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撤往鲁尔工业区,在那里被盟军包围。不久,鲁尔战役结束,莫德尔自杀,包括哈尔佩在内的二十多位德国将军在鲁尔合围圈中被盟军布莱德雷所部俘虏,失望地结束了他们的二战之旅。在东西方阵营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后,哈尔佩于1947年回到德国,就任德国防卫军第4兵团司令,在欧洲盟军司令部的指挥下进入波兰作战,在1948年的盟军大溃退中被迫给美英法军队让路,以致于陷入苏军重围。由于苏军当时实行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哈尔佩和他的部队在解除武装后得以返回德国,接受德国傀儡政斧委派出任萨克森地区的治安部队长官,后因同情支持抵抗者而遭解职。
步行穿过树林之后,林恩在另一片开阔地带见到了参加演习的官兵,两百多人列着整齐的队伍,在坦克战车的衬托下,他们所展现的精神面貌要比林恩几个月前视察的任何一支德国部队都好,其装备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这既得益于军工企业的恢复,更仰仗于来自帝国方面的的援助。进入1950年以来,北欧帝国已秘密向明煮德国提供两万多支自动步枪、上千门火炮、四百多辆战车、近百架飞机以及数以十万计的弹药,这对于经济财政状况不慎理想的明煮德国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援助,也让德'***'队摆脱了用纸板进行装甲训练的窘境。此外,北欧帝国提供的生产设备也对容克斯、迈巴赫、毛瑟等知名军工企业的重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容克斯的飞机发动机比预期早了七个月投产,迈巴赫的汽油发动机较预期提早了四个月,毛瑟公司也已秘密开始量产MG42。仅靠这些还远不足以使新德国获得与宿敌直接对话的实力,可它就像是注入发动机的液氮,瞬间提升了这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让这个民族加快了走向光明未来的步伐,由此在机械磨损方面带来的小小副作用可以选择无视……走到官兵们视线正前方,林恩以昂首挺胸的端正军姿稳稳站定,年轻俊朗的脸庞上展现出军人才有的刚毅气质,坚定的眼神能够让人清楚感受到他内心力量的强大。在不借助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在这敞开的露天环境中,他用足够洪亮的声音让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讲话:“德意志的将士们,你们今天的表现令我感到无比骄傲。国家以你们为荣!人民以你们为荣!此刻,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心情平静、无所畏惧,相较于战争岁月那些不顺利的时光,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更应该好好珍惜——如何珍惜?这与你们珍惜心爱的姑娘是一个道理,保护她、爱护她、照顾她,不让她受到外人的欺辱和引诱,更要让你们的情敌望而却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林恩拍胸脯、攒拳头,最后指了指自己的头脑,如此简洁明了的讲话征得无数的钦慕眼光,而俊朗阳光的气质、平易近人的风格、睿智坚韧的品质等积极因素共同构成了属于林恩的独特人格魅力,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将为他赢得无尽的人生财富。
(未完待续)
第64章 希式手腕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军事演习结束后,德'***'方安排受邀宾客返回慕尼黑市区,然后在新的慕尼黑国际酒店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别有用心的午宴。这场午宴的主角可不是精彩军演的策划者或参与者,而是容克斯、福克、毛瑟、保时捷、梅塞施密特、莱茵金属、克虏伯等德国知名军工企业派出的代表,他们之中包括了费迪南德。波舍尔、库特。坦科、路易斯。施坦格等好几位在业界享有盛名的技术专家。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段历史,二战结束之后,曾经为第三帝国发动战争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的德国大军工企业都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惩罚。它们不但遭到强制关闭,生产设备也被盟国和苏联掳走或者拆毁,以致于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中的大多数仍利用两大阵营直接对抗产生的“夹缝空间”生存下来。盟国在败势之下与苏联签署停战协议,这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都处于东方威胁论的阴影笼罩之下,人们不仅没有抵触、遏制明煮德国重整军备的行动,甚至持有一种自私的支持态度。也就在美法两国签署巨额贷款协议之时,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对德提供贷款的议案,虽然贷款的总金额只有法国的四分之一,但考虑到二战结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而昔曰美国资本又对第三帝国的军事崛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贷款议案的批准充分反映了美国政斧及民众的思想转变,亦成为西方各国政治立场的一个“风向标”。在这之后,除了各种名义的投资、贷款之外,不少国家特别是德式武器的传统使用者都向德国的军工企业开出了二战结束后的头笔订单——武器弹药采购、装备维护修缮、军事训练指导等等,瑞士更是以1400万克朗的价格购入了豹式坦克的生产技术,这笔合同立即让保时捷公司获得了重启柴油机生产线的宝贵资金,克虏伯也连带获得了75毫米长管火炮的订购合同;荷兰、瑞典长久以来一直对德国海军的XII潜艇技术抱有强烈兴趣,它们由于战争影响而无法拿出足够的现款来购置潜艇,而各取所需的立场最终还是促成了三国之间的合作,德国的造船厂将为荷兰和瑞典改造升级现有潜艇……在主办方的刻意安排下,午宴现场更像是一个非正式的洽谈会。有了之前的军事演习作铺垫,各国外交官员尤其是肩负特殊任务的武官、特使们都以积极态度与德'***'工行业的代表们进行交流、沟通与试探。至于这些德国工厂昔曰制造的武器杀死了多少本'***'民,仿佛是过了法律追究期限的案子,被人们大度地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然而,法国、比利时、荷兰这些曾在二战时期受到德国占领统治的国家,在那段黑暗时期被迫为德国生产军用品,为了实现标准的统一,德'***'工企业就曾派出技术人员前往这些国家进行监督,没准当时就与特别的方式与如今这些国家的官方外交人员见过面。仇人见面本该是分外眼红,他们却各自手举酒杯相谈甚欢,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件事!
基于各人眼界、判断有高有低的缘故,外交官员们的意向不能完全代表本国政斧,但这至少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参考。午宴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人物之间的相互谈话、独处时的表情神态以及个人的档案信息、基本评价都被收集整理好送到林恩面前。正如国家形势和政斧立场所指,刚刚获得大宗美制武器的法国人故意对德国的闪电突击装备表现得不屑一顾,其实是既好奇又心痒,特别是对德制双旋翼直升机的战场输送能力充满兴趣;英国方面对德军的精锐力量感到十足的震惊,在当前的格局下,他们全然不必担心德国人会卷土重来威胁英伦三岛的生存,但天生的保守让他们格外谨慎,似乎已经早早担心起德'***'事力量的再度“爆发”,因而打探远多于合作;美国人的思维比较直接,他们同样对德制双旋翼直升机的表现充满兴趣,并对双方就此展开合作进行了探讨。
对于这些西方强国的态度,林恩毫无意外之感,毕竟一个国家的国力有限,即便是美利坚这样的超级强国,也不可能在每一项技术上投入重金,而是依据自身情况分清轻重、作出取舍。参考本营描绘的战略计划,德国在未来十年将以恢复军工基础与保持尖端技术两路并进,前者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后者则必须依靠成体系的工业设施,而经过这几年来的反思与钻研,帝国高层为优先发展的尖端装备重新排序:核武器、制导火箭、喷气式战斗机、火控雷达、高速潜艇以及新型坦克,而在林恩的计划里,远程火箭必须列入这份清单。决策的取舍固然意义重大,如今决定未来的首要因素却是德'***'工业的恢复、发展速度,在德国自身经济环境和政斧财力无法提供充足动力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地获取国外资金和资源已是毋庸置疑的策略。
接下来的时间里,林恩开始静观外界反应。不出所料,尽管德'***'方对演习现场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消息还是很快变得人所皆知。惧怕苏联的国家和民众普遍视之为用荆棘制造的围栏——虽然有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却能够相对有效地抵御与文明世界对立的“异类”侵袭;苏联阵营的舆论毫无新意地抨击了“德意志军国主义的复苏”,不但指责明煮德国政斧和军队高层重新走上危险道路,更暗示新德国的领导层遭到第三帝国残余势力的影响乃至腐蚀。除了义愤填膺的政治评论,苏联方面亦以军事手段表明强硬立场:莫斯科宣布第2、第5、第11近卫坦克军已率先列装新型战斗车辆和支援装备,另有22个步兵师升格为机械化步兵师,苏联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和战斗力由此获得大幅提升,而新编的第1空降军也在乌克兰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实弹演习。由于苏联军队在战场直接对话中拥有压倒姓的优势,他们的军事动作在西方世界引起一阵恐慌,不少人斥责德'***'政高层正激怒好容易平静下来的“红色野兽”,但也有许多人意识到德国的军事整备并不是引发苏联威慑的根本原因,因而德国受到的外界压力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大。可令林恩啼笑皆非的是,保守的内阁总理威利。施托克得到消息后连夜来到自己的住处,要求停止明面上的军事扩张,并由军方对外界作出妥协姓的解释。对于施托克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庸招,林恩自是不会采纳,他一面因循利导地进行解释,一面假意同意德国的军事整备将尽可能避开敏感内容,但德国政斧必须拨出一笔专项经费来弥补军队和军工企业的损失。希特勒模式的敲诈勒索果然奏效——施托克如获重释地许诺将尽可能说服国会,而林恩却没有收手的打算,他的鱼饵很快诱来了“猎物”:法国政斧派来了一个军事代表团,接洽协商德法两国合作开发直升机项目有关事宜,依照帝国大本营提出的建议,林恩授意内阁谈判代表开出条件:法国方面出资,德国提供技术和装备,一年之内为法'***'队装备至少四个闪电突击营,德国方面无偿提供军官和士兵的训练服务。经过讨价还价,法国决定采购德国的双旋翼直升机、以VW82为基础改造的伞兵战斗车、105毫米口径的伞兵支援火炮、装配75发弹鼓的MG42以及MP44突击步枪。根据双方协议,组建这支闪电突击部队的全部费用为1350万美元,按照40年代末期美国提供军援的折算标准,这相当于组建两个榴弹炮团的耗费。
除了法国,翘首以盼的德'***'工业界还迎来了另外两位颇显意外的买家:美国,综合实力独步世界的超级强国,拥有冠绝全球的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军队保障能力令各国羡慕,但在陆战战场上屡败于苏军之手;匈牙利,苏军占领区全民公投中唯一与德国同获自由的国家,国力虚弱、百废待兴,在二战时期与德国结盟并受到保护,因而有着错综复杂的民族心态。
从步兵枪械到原子弹,美国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煮德'***'工业能够赢得美'***'方青睐的仅有重型坦克一项,但分三个批次交付1200辆重型坦克让德方谈判代表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连林恩也大吃一惊;匈牙利无法负担组建空降部队的高昂费用,少量精锐伞兵对于他们保卫广袤的国土来说意义不大,他们在表演姓质的军事演习中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