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61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61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很玄乎,越玄之又玄越好,而且说研究格物,物理化学的,会有很多人不齿,但说研究阴阳五行,会立即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了。顺便进了一谏。
  又说道:“这种调和,恰恰是中庸之道中的最重要一节。”
  “又是中庸啊,”赵祯不言语了,听得多,反正不是他学的那个中庸,又不好说冯元没教好,不如不问。
  ……
  大约没有死人,似乎琢磨到新火药会带来许多好处,所以诏书很快下来。名字有些长,朝请大夫、中卫大夫、天章阁直阁、知太平州、赐银鱼袋。
  朝请大夫是文散阶,从五品,上面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中大夫、中散大夫,下面还朝奉郎等文散官。
  中卫大夫则是寄禄官,也是从五品,天章阁直阁则是馆阁官,有两种性质,一种是正规的馆阁官员,翰林学士、知制浩与翰林侍读学士,但也在向职称演变。第二种是一种荣誉职称,以学士为馆,昭文馆、监修国史与集贤院,这是最尊贵的职称,非宰相不能兼之,另外现在与后来陆续的又有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殷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及端明殿学士,其中观文殿同样非宰相不可兼之。最次的就是阁学士,龙图阁、天章阁等等,分为学士、直学士与待制、直阁四种。
  这三种或者荣誉职称,或者是寄禄官职,不是实职所在。不过不容易了,两个大夫,确定郑朗士大夫的地位,虽是最低一种大夫,但自此真正进入士大夫的行列,考虑到他的年龄,前途已经让他人感到艳羡万分。
  崔有节混到现在,仅是禄官混了一个大夫,散阶还是从六品的通直郎。
  至于馆阁官员,虽是最低一级,同样也不错了,一经此职,遂成名流,而且入馆阁直,必须是进士出身,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才能被授予馆阁称号。这一届进士当中,仅是郑朗与张方平两个人获得。
  知太平州是差官,高者为判,低者为知。
  赐银鱼袋是六等赐最低一等,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到紫金鱼袋、银鱼袋等六种。能佩鱼也是一种荣誉。
  还有呢,兼官,有的能兼好几种官职,勋官,爵官,食封官,所以往往一些有地位的高官一结,能结成十几个官职出来。
  郑朗暂时没有,但他若是将太平州治理得很好,早迟会一一出现。
  “见过郑大夫,”江杏儿眉开眼笑地说。
  郑郎是真正的士大夫了,江杏儿乐得不行。
  其他四小也开心万分,终于有了正式的称号,喊先生老师不让喊,喊兄台不敢,于是状元状元的,多难受啊。
  “司马三郎,王三郎,跟我去一趟冯府。”郑朗道。
  “喏。”两小一本正经地说。
  朝廷授命下来,就要离开京城赴任去。冯元教了他们很长时间学业,要前去表示感谢。
  来到冯府。
  看到欧阳修在,打了一声招呼,两小向冯元告别。
  冯元略有些伤感,三个小家伙都让他伤脑筋,包括欧阳修在内,皆不是“善类”,可才气让他很欣赏。教的时候很头痛,但离开了,又有些舍不得,这样资质好的学生,也是不容易碰到的。
  毕竟呆了好几个月时间,人老了,有的人变得越来越贪,但有的人性格却变得柔和起来,越来越重感情,况且冯元无子。叹了一口气道:“你们与欧阳永叔一样,才华过人,可性格偏激,没有事时学一学你们的先生,会让你们受益非浅。”
  “喏。”两小再顶牛,但从未与冯元顶过,这是郑朗再三吩咐的。
  郑朗与欧阳修说着话,欧阳修道:“郑大夫,恭贺了。”
  虽外放了,看着他前面一大串官职,欧阳修也艳羡啊。
  “欧阳兄台,君迟早会有之。”
  欧阳修呵呵一笑,道:“不过我也要离开宋朝。”
  “何故?”郑朗被他一句冷不丁的话吓了一跳。
  “朝廷派使者出使契丹,选了大约七八人,还有榜眼张方平,不日启程。”
  “恭贺欧阳兄台。”
  “何故?”欧阳修也不解地问,契丹人喜欢往宋朝跑,可宋朝人谁愿意喜欢往契丹跑?又穷又落后又野蛮又无礼!
  “他日你必知,只要选中者,前程皆可以说是无量。”
  走出冯府,郑朗心里面琢磨着,朝廷终于开了一个小窍,就不知道选中了那六七个人?忍住好奇心,时间紧迫,必须立即起程。甚至原来还想问一问高衙内的事,可想到三个大佬还躺在在家中直哼哼呢,不敢问了。
  到了客栈,看到那个老卒带着两个高大的小伙子站在哪里,客气地说道:“见过兵哥子。”
  “见过郑大夫,小的央求郑大夫一件事。”
  “什么事?”
  “小的有两个不孝犬子,弓马娴熟,平时经常练武,能不能收留他们做两个谦人?”
  也就是家仆,家丁。
  “兵哥子,这……”郑朗犹豫不决,他家的包子铺生意很好的,做自己家丁未必有那么自由。
  老卒使了一个眼色,他二子中的长者来到次者面前,大喝一声,居然将他二儿子活活举了起来,然后脸不红心不跳的放下去,轮到二儿子又将他大哥举了起来。弓马不知,力气很大。
  老卒又说道:“郑大夫,小的知道我奢望高攀,可小的两子能对郑大夫忠心。”
  一个高攀使郑朗豁然开朗起来,想法不一样,虽是家丁,但自己身份与原来也不一样,对于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反而是一种高攀。反正自己确实需要请两三名可靠的家仆,不可能天天从郑家庄请人保卫。道:“你起来说话。”
  然后看着这两个小青年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多大啦?”
  “小的叫杨九斤,二十一岁,”大哥道。
  “小的叫杨八望,十九岁。”二弟道。
  “可否成亲?”
  “没,”老兵羞愧地说。自己是普通的士卒,没多少月钱,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两个儿子又喜欢练习武艺,身体练好了,可在其他人眼里,那叫不务正业,虽承蒙状元之福,赐字扬名,包子生意好,然而京城物价昂贵,想找一户好人家,要有房子,聘礼,这一个个包子不卖上十年八年,两个儿子是解决不了问题。不如让他们跟在状元后面做一个谦客,以后说不定还有一个造化,谋一个小官的什么。
  郑朗看到他难为情的样子,想了一下,想出一大半,没好再问。只要未成亲没牵挂就好办,道:“好,我马上就要动身了,你们回家收拾衣服去吧。”
  杨家一家三口千恩万谢的回去。
  进了客栈,看到吕夫人带着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一名二十几岁的大汉,还有两个长相清秀的小婢,与江杏儿说话。又是小婢,郑朗回头瞅了一眼王安石,皆两个小婢,要不要替王安石再卖一个小婢回来,般配一下?
  见过礼后,吕夫人说道:“郑大夫,这是我家三叔子,这是丁胜,这是丽儿、鸣儿,他们将一道随我儿下江南,叼扰你了。”
  三叔子不是吕夷简三弟,不过用了这个称呼,在吕家地位不低。照料吕公著的。
  四人又向郑朗行礼。
  还礼后,郑朗道:“无妨。”
  说了一会儿话后,吕夫人告辞,开始收拾行李,再加上严荣身边的一个小婢,这一行人很多,四个学生,八个小婢,四个护卫,一个吕三叔子管家不象管家,护卫不象护卫的中年人,一共十八人。
  在吕家与严家还有杨家三户人家相送下,陆续将登上船。
  看着岸上三户人家,郑朗忽然笑了起来。一个是宋朝的顶级豪门,一个是宋朝有钱的人家,一个是宋朝的基层百姓,能站在一起,算不算一种缘份?
  帆扬了起来,船发,驶向彼岸的所在!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处女地(三)

  第二百二十一章处女地(三)
  “不好啦,知州,又打起来啦。”一个衙役一路小跑着进来,向太平州的王知州禀报。
  太平州的情况比郑朗想的要复杂。
  首先就是民风。
  江南民风相对而言,比较淳朴,可有一个群体不是,而且这个群体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渔民!
  在诗人的诗歌,小说家的小说里面,渔人是很淳厚善良的一个群体,渔娘皮肤洁白,性格安娴,相貌美丽。错也!
  常在水面上漂,早晚要挨刀,危险性大,随时会遇到大风浪高翻船的事。
  就那么一点大的地方,除了船就是水,人大多数生活在一种孤独的环境里。每天茫茫的水气蒸腾,夏日热风,冬日寒风的磨刮,更使人增加了一种郁闷烦躁心情。
  生活疾苦,从淮河以南开始,一直到长江一带,包括后来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的江湖地区,是全国的主要产粮区,也是全国生活条件好的地区。现在也是主要产粮区,然而圩区面积远不如后世。
  无论是太平州或者江对面的和州与无为军,有许多地区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大圩并没有修建起来,有圩,圩不大,多是沼泽地与湖泽,生活着许多渔民。渔业发达,鱼就贱,因此长江一带很长时间流传着一句话,有肉不食鱼,有鱼不食虾,有虾不食咸菜。食指长的河虾售价与大米价相仿佛,有时候还不如米价高。
  至于后来卖上五十块钱一斤的普通小河虾,只配做酱,二三十块钱一斤的虾子连做酱的资格都没有,省得浪费盐,索性给小鸡吃。
  因此生活很艰苦。
  这使得渔民性格剽悍,甚至可以用凶野来形容。至于皮肤白,见鬼去吧。常年的江风河风吹拂,就是崔娴与江杏儿吹弹可破的皮肤,半年呆下来,也如恍若从非洲出来的。
  因此,太平州发生了一件事。
  起因不是因为捕渔,而是另一件事。在左天门山上本来有一座禅寺临江寺。山上还有一个望江亭,时有游客前来游玩,登上山顶,看长江折转北去,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或者吟诵一下李太白那首名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采石矶乃是太平州长江边上两大胜景。
  十几年前,从南方来了一个大和尚,又于天门山崖边修了一座禅院,与一个求子观音像。
  当时寺中诸僧皆笑,没有想到后来真灵验了。
  凡是久孕不生的妇人在此院中住上三四夜后,立即与自家丈夫同居一月有余,会有一半妇人怀上孕。于是香火益盛。
  当时的大和尚,已经成了临江寺方丈。临江寺的规模也远远盛过当初,甚至有江宁、和州的百姓前来求子。
  包括王知州自己一个宠妾,多年无子后,前去求了一下,居然真求出一个女儿。
  也发生了不大好的事,本来左天门山十分陡峭,又临了峭崖,于是发生六七起妇人失足摔下悬崖的事。有前任知州为此事劝说过,又改建了一座禅院。但改过后,求子者,全部失灵。最后重新无奈,又挪了回来。
  事情的引发,便是从求子开始的。
  江宁溧水县石臼湖边有一个高家庄,高家庄大主户的女儿嫁到当涂薛店,数年无子,于是薛家小郎带着他妻子高家小娘子前往临江寺求子。宿于求子观音禅院内,但第二天传出一个恶噩,高家小娘子夜里起来小解,或者是其他原因,失足掉下大江,死无葬身之地。
  这是第七起妇人失足事件。
  高家人不服气,其父将诉状递到当涂县,说我家女儿自小身体就好,身手麻利,休说在禅院内,就是从左天门山那段险壁也能爬上山顶。别糊弄我,是人害死的。
  当涂县衙不授,高家又将供状递到太平州。王知州无奈,只好率着衙役前去察看,禅院还是那个禅院,为防止香客掉下去,在临近悬崖的边上还修了几根铁链柱子。只能如此了,若修院墙,没有生根之处,很危险的。崖壁下就是浩浩荡荡的长江。
  王知道与知善方丈坐下来交谈,知善面露难色地说:“知州,每一个进来求子的香客,我们都打过招呼。原来知讷方丈也想过主意,派僧侣夜里巡哨,然里面居住的是皆是妇女,多有不便之处。除非将它关上……”
  这个王知州不敢说的。
  方圆数百里地,在此求得子的人家有很多,还有许多无子人家在眼巴巴的准备第二次第三次去,若将它关闭,会引起多大的麻烦。况且这位知善很有佛法,来到临江寺不久,寺中便出了佛法转轮。每有虔诚的香客焚香膜拜,此轮不用人推,就会围绕着释迦牟尼佛祖像自己转动,香客越心诚,佛轮转动越快。
  当真神奇之极。
  不用说求子,仅凭此轮的佛法无边,就替临江寺树立了若大的名气,请问谁敢动临江寺?
  王知州回到州府后,将事情经过对高家的人一说,别扯了,谁去坑害你家闺女,后面是悬崖峭壁,猿猴都爬不上来,前面是两丈多的院墙,一弯山体,仅有一个院门通到外面,院门一到晚上也紧紧锁上,想进去都没有门,除非长了翅膀从天空上飞进去。
  高家还是不服,继续闹。王知州无奈,只好让两个衙役带他到了临江寺。你说有人害了你女儿,你自己看怎么去害的,当真你女儿有本事,从那峭壁上能爬上山顶?高家到临江寺转了一转,无言可对。
  王知州本来以为平安无事了。
  这样才好嘛,只要境内无事,就是政绩。
  然而不久后,高家又闹到了临江寺,说不对,看似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但有门,钥匙在大和尚们手里。是大和尚害的。王知州一听乐了,大和尚害你家闺女,图什么啊,是财是色,你家闺女是美女啊。
  将高家臊走了。
  高家不服气,又带了一些人去临江寺闹,可这一次去得有些巧,当涂丹阳湖边石家的三儿媳妇也无子,于是去临江寺求子。高家在闹,大和尚们清静无为,又不大好争,只顾喃喃诵经,石家不乐意了。而且两家颇有仇恨,紧挨着不远,一边属于当涂的,一边属于溧水的,地少,皆以渔泽为利,或捕渔,或者养茭藕菱葑。
  西边叫丹阳湖,东边叫石臼湖,其实为一湖也。
  这么大的湖,又没一个明显的地形标记,那一边属于太平州的,那一边属于江宁的,又那一区域属于那一个村落的,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