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503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03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不敢去西。然而决策时,却是困难重重。
  而且四个人选,都让赵祯不大放心,叶清臣去是不大妥当,咱宋朝也不能低到这份上。看看刘六符升官后,契丹有没有派他来使宋朝?包拯动向不明,赵祯也怕王拱辰授意包拯给郑朗穿小鞋子,蔡襄赵祯自己不愿意,至于梁适,做为官员可以,但关系到郑朗的安全,他对梁适与贾昌朝的关系产生了怀疑,更怕给郑朗穿小鞋子。想来想去,倒想到一人,可是没有人提出来,于是隐忍不说。
  任由他们吵去,再说朝堂上也要让它散一散,否则动辄抱团,不利于赵氏统掌天下。
  听着几人争执,赵祯挥手说道:“下诏减卭州盐井岁额缗钱一百万,听减银、紬、绢一分。”
  这便是替百姓减压的举措。
  川峡四路盐课,皆是县官所倚赖,可多年开采,有许多井盐产量减少,但责课税依旧,贪求政绩的官员往往以增课为功,贻害百姓。朝廷以为害民,多次下诏罢减,这是好心的。但通过这一点,就能看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忽然想到今朝的房改,哈哈)。
  有的官员是为了政绩,这个用心虽用偏了,但也不错,至少后有王安石这个大牛。可有的官员却想中饱私囊,课税少,贪污的机会便少。所以不听。朝廷又想出一条办法,减也不是办法。就象后来房价贵,重要原因地方官员想出售土地赚钱,土地买得践,房价还能涨起来么?土地减价不可能。只好通过增加房税调控,不让地方政府利益受损。实际呢,房税征了,房价也不会下降,除非彻底的将为个泡沫炸掉。宋朝这项改革也是如此。原先为了便民,盐课听以五分折银、紬、绢代替,盐一斤作钱二十到三十。银一两、紬绢一匹,折钱九百至一千二百,有盐的给了一个稍高的价,无盐的用其他物资代替。
  但有的盐井渐渐枯竭,银子作价也不对,京城的银价一两都快两千钱,若不是有平安监,还要上涨。现在作价一千钱,有人乐意么?后来为了便民,诏课利随折金帛。不交盐也可以,交金帛来便民。
  与房改一样道理,掩耳盗铃。
  结果导致银短缺,涨到三千,比京城还贵一千,银涨其他也涨,本来就不是多产绢紬所在,也跟着涨到三千。而整个宋朝大多数地方绢价在一贯多点,好绢才两贯多一点,连盐也涨到一斤四十文。若是产盐量大还可。主要产盐在萎缩,连盐民都不得利。由是民苦。
  这份诏书便是给卭州百姓松压的。
  用心颇好,可常期重课形成一个利益链,如同郑朗所说的商业膨胀价值,交易一贯钱的货物,不仅是产生一贯钱物货赚的钱。征的税,链锁式的会产生许多良性互动,有可能是连带起两贯钱,或者五贯钱的商业价值。减少造成的萎缩也是如此。结果实施后,百姓减轻部分压力,朝廷减少一千贯收益,结果呢,其州各县官损钱两万余缗。
  赵祯大怒,派人下去查,整是一笔糊涂账。然后赵祯在皇宫里气得直哼哼。
  只是一个小问题,可想而知,一个国家多难治理。因此郑朗屡屡说范仲淹轻佻,那有那容易的,派几个道德君子下去查一查,天下大治便来了。
  目前赵祯不知,出台许多便民的政策,有的实施得比较好,有的就象卭州一样,造成更大的困扰,让赵祯感到很悲催。
  但赵祯确实用心良苦。
  这几年也是赵祯的黄金时光,有张贵妃爱情的滋润,精力充沛,政治手腕高超,朝堂在他统治下十分平静。就是没有郑朗出现,尽管灾难不断,也造就了宋朝的黄金时代。
  过了几天,贾昌朝上奏,说:“陛下,臣前去驿馆,与张海面谈,张海说郑朗之意,本是拒绝参与契丹贡举,无奈人在契丹,不便开罪北朝主的美意。还望陛下明察。此外,坊间多有不利于郑朗的传闻,恐是契丹派人散布谣传,迫害郑朗不得归,也请陛下派人查问此谣传从何处发起,还郑朗清白。”
  贾昌朝进了此谏,让赵祯很惊讶。
  对贾昌朝与郑朗矛盾,他是清楚的,但在郑朗没有回来之前,还有君子朋党痕迹未清洗完之前,不得不用贾昌朝。况且贾昌朝也算是自己大半个亲信。对郑朗有不利的一面,对自己忠心无用置疑。
  一切局势,他在小心地控制。
  可没有想到贾昌朝居然替郑朗辨解。
  含糊不清的吐出一字:“呃。”
  就没有再说什么。
  张方平与吴育同样不解。心里都在想,没有你参与,谣传这么快,这么大才怪。
  现在到处是种种谣传,上哪里去查?
  过了好几天,吴育没有想起来,他还认为郑朗不主持科举最好,做为使臣嘛,最好学习苏武,硬折不弯。张方平已经醒悟,不对,贾昌朝用心很坏的,是想借契丹人的手迫害郑朗。郑朗若能拒绝,早在契丹就拒绝了,何必过问朝廷?
  于是又来到驿馆问张海,张海此时经崔娴点拨,已经清醒,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
  张方平上了一奏。
  近闻陕西夏旱,二麦(大小麦)不收,近虽有得雨处,秋田也未必可望。民已艰难,颇有流移。这个情况是有,但不是很严重,明年的才叫苦逼。今年虽造成部分流民产生,因为去年大丰收,又有三白渠,危害不大,随即用工代赈方式,陕西各地官员就地将流民解决。这不是张方平要说的重点,下面才是他要说的。
  边警虽宁,兵戎尚可,因之饥馑,事实可忧。储粮委输,最为切务。各地备粮得抓紧了,不能马虎。也是不错的建谏。朝廷怀柔夏寇,本为休兵息民,若其役费不减,必见物力日困。又见诸州累报地震,由于阴有余征兆。阴者,妻道,臣道,民道,夷狄道。此时后宫无过制,外廷无权强,所当戒虑。总体还是不错的,后宫张贵妃虽宠,但不过份。朝堂大臣们除贾昌朝外,也不象君子党那样祸害天下。可也要戒骄戒躁。内部安民,外备夷狄。可是境上堡寨,兵分力微,若是寇大兵前来,势必不能出战。若是守,即随土人自应足用。又是不错的进谏,与郑朗心意相通。范仲淹拼命筑堡寨,越筑越多,看似不错,最终那来那么多兵力驻守。再坚固的堡寨,没有兵力看守,还是容易被攻破。若是敌不大举伐兵,派驻那么多士兵于边境又做什么?将粮食从江南运到关中,与运到边境,最少相差两三倍损耗与成本。因此张方平出了一计,一般西夏入侵,都是在秋后有了收成,不需要农业生产,这才入侵。春夏之季,戎人无大举,可以三月以后,戎人忙于耕作之即,将兵抽于内地就食,节约开支。到**月复派边境,会节约大量经费。
  方法虽好,过于乐观,对于李元昊来说,什么情况都能发生。驻守的士兵还是需要留下一部分,但可以调走一部分,有一个防守作用即可,全部交给土兵那肯定是不行的。
  说完这件事,又说贾昌朝,说他诱张海,郑朗必不会轻易拒绝贡举。又说郑朗贡举的种种好处,一不过份激怒契丹,毕竟契丹对郑朗十分重视,得不到必杀之,难道朝廷为郑朗伐兵北朝?根本就不可能。二是契丹重视武功,由是兵悍将勇,若是重视文学,又有何惧。三是契丹南境多是汉人,大倡儒术,宣扬国家教化,利于契丹南境百姓归心。
  有此三利,为何不能答应?
  且朝廷此前派出两拨文士,替朝廷宣扬教化,然契丹控制颇严密,得功不大。此乃佳时,为何不借机倡化儒学,使契丹变得更加懦弱。贾昌朝用意多诡矣。
  本来是针对贾昌朝的,但被吴育听到,他愤怒地说:“张方平此方谬矣,儒学乃是富国强民之道,郑朗种种皆是从儒学里得来,什么时候儒学倡化变成了懦弱之道?难道朝廷要恢复五代时的制度?”
  张方平同样大怒,责问道:“我朝用儒学与契丹用儒学没有区别?我朝自汉以来就用儒学治国,习以为常,又是耕种文化,故儒学利于我朝。然契丹是游牧民族,其地虽广,人烟却稀。一旦放下马鞭,与我朝一样,钻研儒家大义,其有何惧哉?君为何黑白颠倒。果然是君子!”
  其实吴育对郑朗绝对的没有恶意,但他对儒学很郑重。张方平更没有恶意,可痛恨君子的颠倒黑白,于是贬低了吴育。况且不能坏郑朗一行,弄不好,真有生命危险的。他性格不算激烈,因为缺少沟通,造成这场矛盾。
  贾昌朝本来想反击的,看到张方平与吴育干了起来,果断地缩回去。得,与俺没关系,还是看戏。
  吕公著将消息带回来,崔娴揉脑袋。秀气的眉毛同样拧到一起,真头痛啊。


 五百四十四章 深奥

  外面居然下雪了,虽薄薄—层,没有书中写的**味道……却感到很冷。各位书友,到了冷的时候,多穿衣服,保护好身体,有身体才有革命的本钱。
  香山上长满了桃树,—到三月桃花开时,满山带着红艳与香气,故名香山。—年四季景色最盛之时,—是三月,二是桃子成熟之时。至于秋天,是看不到满山红的。
  来到香山,郑朗才感到历史巨大的变化。
  张引射了—箭,再次落空。
  耶律洪基大笑,说道:“郑相公,看我的。”
  —箭射去,那只刚张开翅膀想飞走的野鸡从树干间掉下来
  “梁王好箭法。”
  耶律洪基自傲地—笑,说道:“郑相公,你难道在战场上未杀过人?”
  箭法再差,也不至于沦落到这地步。
  “殿下,你说的杀人,是指那—种杀人?”
  “有何区别?”
  “若是亲手杀人,我是未杀过,甚至长那么大,没有宰杀过—只鸡。然而我主持我朝与西夏数次战役,间接死在我指挥之下,有近十万西夏兵民。虽不及元昊杀得多,在三国之中,我当数第二位。”
  元昊杀死的宋朝兵民没有郑朗多,但还有回鹘,有吐蕃,有契丹,郑朗数次大捷击毙的数量虽多,也远远不及元昊。
  郑朗又看着远处的青山碧岭,说道:“用弓箭杀人,:生能杀多少敌人,若用儒学杀人,才尸积成山,血流成河。”
  “军事与儒学有何关舢……”
  “各个策略指挥,是与儒学无关,但儒学教我怎么样去用人,正是这种学问,使我用好诸将这才取得各场战役胜利。所以儒学学得好,用在治国上,它是世间救人最大的法宝,用得军事上它是世间最大的杀器。”
  似乎也能说得通,可耶律洪基不傻,过了—会儿,又问道:“但元昊不会学习儒学。”
  “殿下,错也,赵德明当时与我朝—贵国友好,三国之间从不兵革相见,为什么自元昊起三国交战?是因为元昊身边聚集了—些汉人的儒士他们窜夺元昊立名位法正统,所以才有这么多战争,岂不是儒学杀人?”
  耶律洪基想了好—会儿,说道:“谢过郑相公指点。”
  这个忽悠……
  郑朗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契丹小太子是严格的按照师生礼待他的,可自己却将他往—条很不好的道路上带下去,儒学,释道狩猎。唉,不知道让范仲淹来选择,又做何选择。
  耶律涛基待他越尊敬他心中越内疚,心中矛盾重重。
  (这—段描写很得意,即便是敌人,也写得人性化)
  耶律洪基又问道:“郑相公,你箭法如此……”
  “我的箭法很差是吗?”
  耶律洪基重重点头,然后与—干侍卫窃笑,岂止是很差,差得没边,郑朗—放箭,可怜站在左右的侍卫连忙闪开,不是前方,前方根本就不敢站人,天知道郑朗的箭射到什么地方。但也没有人不尊重,人家厉害的是学问,非是箭术武艺,若论此,契丹箭术武艺高超的勇士不要太多。
  郑朗也—乐,又问道:“我箭术很差,为什么还喜欢狩猎,对么?”
  “是啊。”
  “我喜欢狩猎,不是猎物多少,而是—种乐趣。就象有人喜欢垂钓,除了渔者,多有士大夫,他们当真在乎所钓的鱼?这是钓之乐也。动极思静,静极思动,动静相结合,人生才不会泛味,人生不枯躁,思考事物头脑便会更清醒。”
  “受教,难怪祖宗立下法制,要四时捺钵。”
  “也能说。”郑朗点头。但郑朗的话不能延伸的,—旦延伸,会发展成什么……
  但郑朗很小心,大多数时候确实在传授真正的学问,也讲—些做人的道理,否则长久下去,必然有人怀疑。若是让人怀疑自己将契丹未来的皇帝带上—条不归路,契丹人会如何对待自己?
  宋朝为郑朗吵翻了天,郑朗本人小日子过得很快乐。
  偶尔教学子的儒术,对象不限于学子了,学的人太多,包括许多大儒。或者进皇宫溜达溜达,授小太子—些学问。或者与—些当地名门交流。这些大户人家对郑朗很慎重。
  他们保留着许多唐朝的传统,不仅是部曲制度,还有对门第的看法。虽说什么四大家族,在当初的崔卢郑李王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况且郑朗本身的地位。不说以后会不会被契丹重用,人家也是宋朝的宰相,能有什么资格瞧不起。然后看书,或者钓钓鱼,或者打猎。
  契丹人也不急,想杀死郑朗简单,想郑朗为他们所用,得慢慢来,使其归心,反正来了也别想走,—年不行,两年,两车不行,三年,三年再不行,呆着吧,也别想回去。
  写的信转到辽兴宗手中,密信上也未说什么,让宋朝派使者来洽谈,能谈什么?辽兴宗看郑朗不徐不疾,心中十分怀疑,难道他与宋朝皇帝商议出什么办法?想不明白,或者用岁贡来威胁契丹。然宋朝那些软弱的大臣敢这么做么?或者让张海带回去什么计策?想刑讯张海,又怕郑朗不开心,最后释放张海。
  过了几天,找了—个借口,让郑朗讲寻矿术。
  有啊,地质学,可地质学再好,也不可能手—点,就知道矿藏在哪儿。但郑朗没有推辞,答应开讲。辽兴宗将契丹国内—些有学问的人,以及—些重臣全部聚集听讲。
  郑朗先说道:“无论学问再好,也不可能知道遥远地方有什么矿藏,当年我去太平州,因为与陛下有过约定,随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