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446部分

明朝伪君子-第446部分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我,我可以一退再退,但若欲废我强国之策,我……不能忍!”
    丁顺李二互视一眼,接着神情一振,一齐躬身:“公爷英明。”
    “丁顺,叶近泉的辽东大军到了何处?”
    “五日前由居庸关启程,一两日后可至京师北郊。”
    “派人赴叶近泉处,让他轻衣简从秘密赴京,我要约见他,记住,不要走漏风声。”
    丁顺眼中闪现兴奋之色,重重抱拳:“是。”
    ********************************************************************
    京师东城别院。
    唐子禾坐在前堂,神情和穿着都很端庄,绝色的姿容透出一股清冷的气息,令人不敢直视。
    李二垂首坐在堂内,身躯左扭右扭,如坐针毡,神情更带着几分不甘不愿。
    唐子禾却很高兴,哪怕当年义军席卷三省她也不曾如此高兴过。
    “秦公爷果真要约见叶近泉?”
    李二叹了口气,道:“回四夫人,是的。”
    唐子禾重重一拍掌,笑道:“东风备矣!”
    嘴角悄然一勾,唐子禾喃喃道:“别人快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了你还犹豫踯躅,但是触碰到你多年的心血你便炸了毛儿,你……果然还是有逆鳞呀。”
    李二为难地抬头看了她一眼,很快又低下头,讷讷道:“四夫人,恕属下多嘴,您本是秦公爷的身边人,有些事情您亲自问他不就是了,何必非要属下跟您……通风报信,属下这么干,总觉得对不住公爷,当了叛徒似的……”
    唐子禾笑眯眯地睨了他一眼,道:“你家公爷不喜妇人干政,特别不喜我掺和朝堂之事,至于原因,想必你也清楚,他呀,怕我翻了天不好收拾呢……所以我不能问他,只好找你这位多年的心腹亲信问问。”
    “属下总觉得这样不好,辜负了公爷……”
    “李二,想必你已知道新皇欲对付秦公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秦公爷若倒下,你们这些多年的心腹会是怎生下场,不必我多说了吧?我这些日子做了诸多安排布置,不但是为了保秦公爷一家平安,也保你们这些下属一家平安,李二,我问你,我做错了吗?”
    李二想了想,摇头:“四夫人没错。”
    “既然没错,谈何辜负?只要是对公爷好,纵隐瞒一时也是忠心耿耿,我就不信公爷将来会责怪你。”
    “这……四夫人言之有理。”
    唐子禾靠在椅背上,妙目双阖,纤细白净的指节无意识地轻敲着扶手,喃喃道:“待到他见过叶近泉后,火候已差不多,是时候该向他坦白一些事了……”
    幽幽叹了口气,唐子禾苦涩地道:“那时恐怕会是一场雷霆震怒呢,不知他会不会原谅我……”



第七百三十九章 边军入京
    两日后,辽东都司边军入京畿,驻扎京师城外北郊,原本驻守北郊的团营奉命撤防,将北郊大营让给辽东边军。
    城外北郊大营旌旗招展,五万边军浩荡入营,引来京师无数百姓出城观看,跟衣甲光鲜的团营将士相比,边军披戴的衣甲破旧许多,甚至有的衣甲上隐隐泛出暗红色的光芒,稍有见识的士子和百姓见状暗暗心惊,他们知道,将士们破旧衣甲上泛出的暗红色是血,干涸后的血,不是敌人的就是自己的。
    这是一支真正的百战余生之师,从里到外散发着收割死亡的剽悍之气,队伍里不时看到缺一只耳朵,少一只眼睛的伤残士卒,更令百姓们侧目敬畏,也给这支边军平添了许多杀气。
    每个人都清楚,这些剽悍的,伤残的将士,正是为了大明社稷和百姓平安而浴血厮杀,他们身上的每一道伤痕,每一丝气息都是保护大明子民留下的,浩荡无尽的队伍连绵数里,看着这支杀气毕露的大军,营门外每个围观的士子百姓心底里却不由升起一股浓浓的安全感,因为他们。
    一个百多年一直活在战争阴影里的国度,它的子民们最清楚一支威武之师对这个国家的意义。
    北郊大营的辕门外,不知哪位士子带头,忽然开口大声赞了一句“辽东边军,壮哉!”
    接着所有围观的士子百姓们全都沸腾了,大家站在大道两旁,纷纷朝行进大营的辽东边军队伍长长作揖行礼。
    队伍仍踏着整齐的步伐稳稳当当地前行,只是将士们的眼圈微微泛红,腰杆也挺得更直,北寒之地多年浴血厮杀,这一刻他们终于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大军前方,身着盔甲满面尘土风霜的辽东总督叶近泉骑在马上,脸色像一块被寒风吹拂了千年的褐石。唯有看着大道两旁士子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行礼时,他的眼神才露出一丝暖意。
    秋风正起,地上的落叶被卷集着漫天飞舞,叶近泉仰头看着黯淡无光的天日,沉沉地长出一口气。
    辽东边军已接防京畿,秦堪,你会有何反应?
    *******************************************************************
    边军驻扎京畿。甫登帝位的朱厚熜感到不安了,连夜召集内阁和六部尚书商议。
    皇帝位置还没坐稳,朝中权臣还没削除,自己的根基更是薄弱得风一吹就倒,如此敏感关键的时期,辽东边军却进京了。
    这事还真不能怪别人。毕竟这是朱厚熜登基之前内阁和群臣们廷议后的结果,当时正德失踪,国失君主,各地藩王蠢蠢欲动,调边军增防京师亦是应有之举。
    可是现如今朱厚熜已登基,正一步步将朝政大权接手,这个时候边军的到来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毕竟小朱跟广大的边军将士还不太熟,而且他也不想和将士们太熟,大家还是保持点距离比较好,距离越远越有安全感,近在眼皮子底下,朕寝食难安呐。
    可惜内阁大学士们的看法和朱厚熜不大一样。
    杨廷和坚决反对再将边军调离京师,一则大军劳师以远,刚到京师人困马乏。若将其调走将士们心生怨嫌,恐有哗变之虞,二则虽新皇即位,但大明各地藩王们并不服气,各个封地里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有辽东边军戍卫京畿。至少可保京师一时平安。
    说到理由,杨廷和话锋一转,却又说到礼议之争的老话,话里虽未催促朱厚熜尽快换爹。但意思却很含蓄地表明了,藩王们承不承认你这个新皇帝,端看你自己怎么选择,尽快认弘治先帝为父或可使藩王们闭嘴。
    杨廷和的话无疑令朱厚熜火冒三丈,君臣不欢而散,调离辽东边军的事不了了之。
    …………
    入夜掌灯时分,京师安定门的守门士卒懒洋洋地准备关闭城门时,城门外一双有力的大手忽然将徐徐合拢的城门撑住,这双手的主人力大无比,合四人之力才能关阖的城门,被这双大手一顶,却分毫不能再动。
    “等等,我们要进城。”
    守门士卒大怒,正待开口喝骂,抬头一看,一面象牙腰牌从门外递进来。
    “锦衣亲军,镇抚使,丁”
    士卒楞了一下,接着神情顿时变得敬畏异常,立马将城门打开,却见十余名穿着黑色劲衫的大汉骑在马上,神情淡漠地平视着城门,而那位递出象牙腰牌的人却非常殷勤地将众人迎入城内。
    北镇抚司内,暌别多年的秦堪和叶近泉终于再见面了。
    十年来,二人天各一方,却始终毫无保留地互相信任,京师但凡新研制的火器,秦堪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让兵部量产,第一批运往辽东装备边军,朝中但凡有对叶近泉不利的参劾,秦堪也总会想办法弹压下来,正德十一年冬,辽东都司监军御史石亭仪密疏参劾总督叶近泉排除异己,军中安插亲信,与鞑靼部落作战后甚至默许麾下将士杀俘等大小十余款罪名,奏疏至京师,朝堂诸臣不安,纷纷上疏请求撤换辽东总督,将叶近泉拿问,此事秦堪费了好一番周折,甚至为此将两名带头的给事中寻了由头拿进了诏狱,罗织罪名将其流放贬谪方才平息。
    辽东边军如今与北方鞑靼作战渐渐扭转败多胜少的战局,叶近泉治军有方固为原因,而身在京师默默为辽东保驾护航的秦堪也功不可没。
    二人再见,彼此磊落坦荡,神情甚至没有一丝激动,互相微笑以对。
    “为国戍边经年,师叔受苦了。”秦堪长长一礼。
    “为保这风雨飘摇的江山,秦公爷受苦了。”叶近泉披甲抱拳回礼。
    二人同时直起身,把臂仰天大笑,多年的艰困辛酸尽付豪迈。
    男人的友情勿须因为所以的罗嗦,当你需要时,他总会出现。
    *********************************************************************
    五日后。快马传来天津的监察御史方荀的密报,密报越过内阁,直接呈送皇宫。
    第二日朝会,金殿上不利于秦堪的声音越来越纷杂,据方荀的密报所奏,天津的问题很严重,“天津市舶司由司礼监派遣太监所任。然臣纵观天津上至知府,都指挥使司,下至市舶司,锦衣卫千户所,东厂掌班驻地人等,皆上下通晓沆瀣一气。几近同气连枝,臣奉旨查验东港帐目,水师实缺却多受阻挠,天津上下军民人等只知秦姓,却不知有朝廷矣。”
    这份奏疏的指责可谓严重之极,几乎等于指着秦堪的鼻子说他造反了,朝堂内参劾秦堪的声音自然一浪高过一浪。而朱厚熜努力对秦堪摆出的和善亲切的表情也渐渐开始有了变化。
    “诏令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同知钱宁离京赴天津彻查不法。”
    这是朱厚熜的诏谕,诏谕里的杀机昭然若揭。
    满怀杀机的钱宁怀揣圣旨刚出京,兵部尚书严嵩却在金殿内转守为攻,跪地请求再论礼议。
    这个提议顿时引起了殿内文武百官的共鸣。
    礼仪之事是目前扎在百官心中的一根刺,凡行事必先正名,更何况是堂堂天子之尊,朱厚熜若不认弘治为父,便不属弘治一脉。儒家正统思想里的“兄终弟继”,其前提是兄弟俩人必须有同一个爹啊,若不能改认父亲,那么朱厚熜的身份跟皇宫外隔壁王叔叔的儿子有什么区别?好好的皇位凭什么给你?
    严嵩的话令朱厚熜的神情立即变得很阴沉,坐在龙椅上冷冷瞪视他许久,没等他考虑如何应对,别的大臣已三三两两出班。异口同声请求天子改认弘治为父,并以子嗣的名义给弘治加封谥号。
    朱厚熜终于暴怒,他毕竟只有十二岁,心智城府再怎么妖孽。终究阅历太浅,满朝文武都是朝中打滚几十年的老狐狸,朱厚熜如何斗得过。
    朝会上,君臣两方不出意料再次大吵起来。
    朱厚熜和秦堪都在借势,互为攻守,君臣二人就这样你来我往互斗上了。
    朝会以朱厚熜怒冲冲拂袖离去为结束,然而,这只是朱厚熜个人料想中的结束。
    值日宦官尖着嗓子喊了声“百官退朝”便急忙跟着朱厚熜转回谨身殿更衣,可殿中文武百官却一动也不动。
    礼仪之争,是儒家既定的礼制,是朝臣的原则,原则不能破,名不正则言不顺,让这个不愿改认父亲的皇帝登基有什么意义?本属于弘治一脉的江山岂不是从此拱手让于旁人?大好的江山,既无内忧亦无外患,却莫名其妙把江山丢给了旁系,他们这些大臣将来在史书上会留下怎样的骂名?
    殿内的大臣们沉默不语,不言也不动,可怕的狂风暴雨在静谧中酝酿成形。
    “孔子定礼制,天下始安,礼乐传延千年,圣天子岂可废耶?严某不才,愿以死谏!”寂然无声的大殿内,严嵩咬牙高喝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紧接着,一个平常并不起眼,来头却很大的人站出了朝班,此人却是杨慎。
    说他不起眼,是因为他的官职,通政司左参议,小小的四品文官,说他来头很大,是因为他的身份很显眼,既是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也是正德六年的状元公,更是宁国公秦堪的嫡长子小公爷秦康的授业恩师。
    严嵩振臂高呼之时,杨慎第一个站了出来,喊出了一句振奋人心闪耀千古的名言。
    “吾与严尚书同去!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
    Ps:还有一更。。。



第七百四十章 跪谏宫门
    “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杨慎的话鼓舞了满朝文武的人心。
    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大明的文官道德败坏也好,沽名钓誉也好,贪墨成风也好,终究有一样是可取的,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最宝贵最闪亮的,归纳起来很简单,“仗节死义”而已。
    文官不怕疼不怕死,有的时候为了谋个“不惧权贵”的名声,甚至喜欢在刀尖上跳舞,主动招惹皇帝,就差跪地求他给自己赏一顿廷杖好回去炫耀,没有挨过廷杖的官是不称职的官,这种做法当然很贱,但是反过来说,也可以看得出大明的文官是何等的无畏,这种人不去干扯旗子造反的杀头买卖委实糟蹋人才了……
    杨慎的一声厉喝仿佛点燃了朝臣们心中久抑的怒火,金殿内的静谧瞬间被打破,群情沸腾。
    “去承天门跪谏,陛下不肯答应咱们头撞宫门而死!”
    “同去!”
    “同去!”
    四百多名文武大臣,一声呼喝下群情激愤地走出了金殿,浩浩荡荡往承天门而去。
    …………
    乾清宫。
    “陛下,大事不好了!文武百官再次聚集承天门跪谏,求陛下……应允礼议之事。”小宦官慌张地跪在大殿的门槛外,语气很急促。
    刚散了朝,一肚子怒火没处发的朱厚熜闻言一怔,怒道:“又来了!这帮子大臣非要逼死朕不可吗?除了一哭二闹,他们还会做什么?由他们去吧!他们爱跪到什么时候随便!”
    小宦官苦着脸道:“陛下,这次恐怕不能随便了呀……”
    “什么意思?”
    “此刻承天门外跪着四百多位大臣,半个时辰前,已有四位大臣头撞宫门,直到撞得鲜血淋漓方才晕厥,被人抬走后,又上来四位继续以头撞门,瞧他们的架势。这是要死谏呀……”
    朱厚熜浑身一颤,眼中不由自主露出慌张之色。
    他可以不在乎大臣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