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91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91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叻恕V劣诔杂愣录呛美斫饬耍晃晃叭擞啄晔保蛭词樘邢福帽褐ヂ榻矗峁撼闪四钡接腥颂嵝咽辈欧⒕酢
    总之,这一切,只能是反应出王安石是一个工作狂,不注重细节,上纲上线的借此说是奸臣,有些过了。
    汪伯彦道:“秦大人言语中,处处同情王安石,莫非是要当王安石第二吗?”
    秦桧道:“我朝不以言论罪,莫非我连几句公道话都不能说了吗!“
    “公道话!”汪伯彦道,”国之初定,必生奸臣。秦大人要慎之,以免误入歧途!”
    “咳咳咳!”看着两人继续争吵的情形,赵朴不得不打破沉默,开口道:“王安石是一个好的州官,却不是一个好的丞相!”
    “细节决定命运。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即便是完美无缺的圣人,尚且会被找出诸多的缺点,更不用说王荆公只是一个凡人。诸葛亮身为丞相,战战兢兢,事必躬亲,为的就是防止错误出现。因为诸葛亮明白,身为丞相,不能有一丝错误,丞相犯下一点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可对百姓却是惊天灾难。可是王荆公没有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没有诸葛亮的战战兢,更没有诸葛亮相父的权威,可是却疏忽细节,不断的犯错误。这些小错误,很是微小,可是积毁销骨,小错误积累的多了,足以毁灭大宋江山!”
    “传言,王安石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直极为朴素。即使是王安石政治上最坚决的反对派,也挑不出他品质上的毛病。即使他当上了宰相后,却连自己多少俸禄都不清楚,总是一包拿回家后,交给家人随便花销,从来不清点数目。如此一来,更显得王安石实行变法,既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这无疑让宋神宗分外感动。所以,在新法开始推行后,尽管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一浪接一浪,诋者无数,宋神宗也一度动摇,但最后依然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王安石个人品质的信任。”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繆!治家与治国,本身就极为相似。王荆公却连自己多少俸禄都不清楚,总是一包拿回家后,交给家人随便花销,从来不清点数目,这说明他对数字不敏感,大概就是文人耻于言利。连薪水尚且如此马虎,可见对国库财政,是何等马虎!连这点做不到,还当了丞相,真是奇迹!”
    赵朴心中暗自道,这大概就是王安石犯下的最大错误!
    王安石,一生犯过诸多错误,有的说他性格倔强,有的说他与民争利,有的说他识人不明。在赵朴看来,这些错误,其实不算是错误,大多数改革都会出现,甚至更严重。论及性格倔强,斯大林、毛太祖更为倔强;论及与民争利,谁能比得上苏联的战时**政策;论及识人不明,毛太祖还将**选上副主席,甚至写入了党章。
    王安石,犯下的这些错误,其实不算是错误。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对数字不敏感,对金钱不敏感。
    身为丞相,说白了就是管家。管理着整个国家几千万人生计,对于数字应当极为敏感,那里该收多少税,那里该花多少钱,国库预算等等,都是心中有一本帐,清清楚楚。只有心中这笔账清楚了,才能防止**的蔓延,才能防止用人不当。
    只可惜,王安石对财政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处在不求甚解,耻于言利。
    结果是,全军崩盘了。(未完待续。。)



第332章三问
    古代的丞相,后世的国家总理,最为重要的责任,就是盘活经济,就是然国库有钱,对数字极为敏感。
    只可惜,王安石在这一方面极为不成功。
    比如,最惹人诟病的就是青苗法。青苗法,利率是20%,这是何等坑人。
    其实,宋朝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严重,对于中小农破坏极为严重,政府应当扶植,应当是低利率,甚至是赔本也不为过。只可惜,王安石不会算账,只算了经济账,却是疏忽了政治账。
    还有很多法令,都是典型的不会算账,有些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这是王安石致命的弱点。
    赵朴问道:“两位相公,朕要考一下你们,何为忠奸?”
    汪伯彦道:“内实险詖,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妬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忠臣者,忠君为国,不避生死。好似比干以王叔之尊直谏,不避生死,宁受纣王剜心之刑;苏武牧羊,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诸葛武侯,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魏征直言劝谏,不避生死;包拯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可为忠臣;寇准北击抗辽,可为忠臣!”
    赵朴心中道,又是掉书袋,又是卖弄。
    秦桧心中一颤,回想着皇上对王安石的评价。开口道:“有助于北伐着,皆为忠臣;不利于北伐者。为奸臣!”
    赵朴心中评价道:“至少现在,秦桧是铁杆的抗金派,只是日后就说不准了!”
    心中这样想着,不置可否,赵朴道:“那有如何识别忠奸呢?”
    汪伯彦道:“指对君主,逢迎献媚,迎合溜须,营党结私。排除异己,自私自利,从不大公无私的提醒警示,不忠于君主;欺下瞒上,对下百姓为己利益打击报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甚至弑君杀臣,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反之为忠臣!”
    赵朴心中道:“似乎忠臣也迎合上级。也结党私营,也排除异己,也搞打击报复!政治本身就是黑暗的!”开口问向秦桧道:“卿家,又是何解?”
    秦桧思索着,良久之后,才开口道:“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今天是忠臣,明天是奸臣;今天是奸臣。明天是忠臣,变化莫测。岂能轻易探查。微臣不知!”
    “其实,忠奸也好辩!”此时汪伯彦也感到处在劣势,不由开口道:“一切皆在陛下,唯法是从,奸臣起于乱法,忠臣起于守法。在神宗之前,众所公认的奸臣只有真宗一朝的丁谓;而神宗后,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为何神宗以前,我朝奸臣少;而在神宗之后,奸臣如此之多。皆是因为,神宗皇帝乱法,有法不依,苛责老臣,而纵容新党!”
    赵朴点了点头。
    在大宋,在封建社会,法律不健全,人治多于法治。皇上至高无上,也是法律最先的破坏者,往往是最先破坏法律,导致律法失效。奸臣,很多时刻诞生在律法混乱,君王纵容的时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这是奸臣诞生的摇篮。
    能看到这一点,汪伯彦还是有两下子的。
    果然,能混到中央都是精英。
    “那第三问?”赵朴道:“如何才是一个合格的宰相?”
    秦桧出沉默了,汪伯彦也沉默了。两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秦桧的心思百转着,思索着皇上问这句话的含义所在;而汪伯彦也是思索着,其中深意。只是两人都是茫然一片,不知皇上到底在说什么。
    就这样沉默着,落针可闻,气氛也随着压抑了起来。
    “宰执天下,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一个不慎,轻则是害人害己,重则是祸国殃民。有些大臣,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就好比是王安石,本想着富国强兵,结果弄得一团糟糕,大宋江山也受到波及!为丞相不容易呀!”赵朴悠悠道:“而此时又遇到几百年未有的变局,堪比五胡乱华。局势之动荡,前所未有,我等站在历史才潮头,改变着历史,创造着历史。所作所为,要慎之又慎,战战兢兢;施政时,要广纳民意,又有坚持己建,既要及时改正施政错误,又要坚忍不拔!”
    “历史在我们手中创造,遗臭万年,后人鞭尸,或是扬名立万,皆在我们手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经是百年身!”
    说完之后,赵朴发出一声叹息。
    历史上,汪伯彦是大奸臣,以不作为、以不抵抗,到处跑路出名,名声烂到了大街上。其实,这有些过了。
    汪伯彦只是一个读书人,让他耍阴谋诡计,让他治理政务,还有两下子,可是让他当兵马大元帅,统帅兵马对抗金军,绝对是稀里哗啦的料。让一个书生打仗,让一个书生去对抗金军虎狼之师,本身就很勉强,除了跑路之外,再无他法。
    可以称他行政不作为,称他无能,但是说他是奸臣有些过了。
    而这个时空,赵朴果断的独自领着军务,亲自带兵打仗,至于汪伯彦主要是处理政务,负责押送粮草等,以文职为主。这几年来,没有大的功劳,也没有太多的过错。自然没有奸臣之名。
    而历史上,秦桧是大大的奸臣,遗臭万年。
    可是这几个月的接触之后,赵朴不得不承认,秦桧是有才之人,是出类拔萃之才。
    在后世,一谈到秦桧,总是以投降议和而出名,可是此时秦桧却是一个坚定的抗金派,属于抗金派中支柱。
    汪伯彦为人老成,重用他为相,出不了太大错误,但是也难以有较大改观,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秦桧才略出众,奈何人品不行,投机性最大。此时之所以是抗金派,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
    这两人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若是不加敲打,不加压制,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陛下,我等如何成为好的宰相?”秦桧转化着话题,问道。
    汪伯彦也道:“我等有何不足之处,请陛下指点?”
    此时话题已经挑明,少却了掩饰。有些直白,却直指出本质。
    赵朴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也导致绝对的灭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我不会给任何人!这对任何人都有好处,王安石、蔡京都没有好下场,我不想两位卿家,也没有好下场!‘
    汪伯彦道:“多谢陛下!”
    秦桧也道:“多谢陛下垂爱!”
    此时两人似乎听了进去。
    可赵朴却不觉得两人会听进去,权力好似海水,越喝越渴。文人对权力的贪婪,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就好似后世的东林党一般,宁愿把明朝坑进去,也要揽权。
    若是大臣们都听话,都是乖宝宝,皇帝也不会那样难当了。
    赵朴道:“范仲淹侧重于吏治,王安石侧重于理财。而如今北伐,则是侧重于战争,未来近十年内,都是战争阶段,或是准备战争阶段。我要一个稳固的后方,为北伐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秦桧道:“那不知我等,该如何?”
    赵朴道:“汉武帝未来覆灭匈奴,愿意将国库打空;而我未来北伐宁愿,让江南倒退二十年,宁愿皇位丢了不作。不成功,便成仁,不能九鼎食,也要九鼎蒸!”
    秦桧眼神中闪出骇然,这位陛下好坚定的心思。
    汪伯彦也是心神震动。



第333章一同跳火坑
    赵朴道:“在经济上,实行战时经济政策;政治上,扩大内阁和军部权力;文化上,实行管制!”
    汪伯彦:“陛下,能否说详细些?”
    赵朴道:“你不觉得江南百姓,很是清闲吗!走路慢悠悠,吃饭慢悠悠,一点也没有战争的紧迫感,好似天下太平了。似乎不久前,金军南下洗劫,是做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醒,不断的鞭策,时刻让整个江南的弦紧紧绷着,似乎距离江南沦陷只有十八天!”
    “战时经政策,就是整个经济都是为战争服务,农业、商业、手工业、造船业、冶金业等都是优先于军事,服务于军事……将整个江南,整个大宋打造成一架战争机器,为了战争而存在,为了战争而毁灭…………”
    “内阁的权力适当扩大,军部权力也要扩大,此时大宋需要集权,权力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而不是金军已经渡河,而议未决。”
    “还有我大宋言论太自由了,若是在太平年月,即便是说一些过分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可如今是宋金之战,是你死我活之战,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一些读书人,无君无父,卖主求荣,四处散播投降言论,四处蛊惑人心,动摇军心、民心……这些人要不得,我免不了要开杀戒!”
    赵朴说着施政主张。
    这些内容很多,很是凌乱。重点就实行西斯统治,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对外实行战争。
    此时的大宋,太民主了,民主有利于太平岁月的统治,但是不利于进行战争。赵朴的计划是,借助内阁,借助军部,将权力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提升行政效率。更好的对金军作战。
    还有此时的大宋言论太自由了,在太平岁月无所谓,顶多是麻烦一些,多一些问题而已,可是在战争时期,则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赵朴可不想。前线拼杀流血,后方却是争吵不断,为议和和抗金,争吵不断。
    此刻,应该统一思想,或者是进行思想专制。文化独裁,舆论独裁,使朝堂上下,百姓都是一个声音。
    为此他不惜实行“诏狱”,“文字狱”。
    明朝的诏狱。不是东西;清朝的文字狱,更不是东西;而此时他将两者同时用上。更加不是东西。只是此刻为了北伐,为了灭金,所谓的节操,早就被他丢弃了,至于后遗症,也懒得顾忌了。
    种种负面影响,那只是以后的问题了,还是顾忌眼前吧!
    “此时我大宋,太清闲了,必须套上笼头,赶上鞭子,加速前进。”
    最后赵朴总结道。
    “战时经济政策,就是暴秦之法。”秦桧道,“陛下莫非是要效仿暴秦之法?”
    “嗯!”赵朴点点头道,“我愿意做秦孝公,不知二位谁愿意作商鞅!”
    “陛下慎之!”汪伯彦道,“我朝之法与秦国大不相同,东施效颦,可能死路一条!”
    赵朴点点头,赞同道:“的确是死路一条。此时的金国,好似勃起的秦国,而我朝却好似日落西山的齐国。齐国有稷下学宫,好空谈,下笔千言,空无一物。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