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14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214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具可以用一时,终究不能用一世啊。不需要的时候,就会丢掉,所以切莫去做工具,你要做人。工具没有喜怒,工具的喜怒皆在朕心。而人却有哀乐,有自己的主见,觉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人有自己的主见,坚守自己的道!”
    “是!”
    两个佳人低声回答道,似乎明白了一些。
    “那我们就寝吧!”
    赵朴拥着两位绝色大美人,左拥方抱,只觉各有各的妙处,肆意抚摸挑逗。
    两位美人又羞涩又紧张,任凭皇帝摆弄,美眸紧闭,鲜花般的娇躯已不设防。
    很快,便情丝难禁,发出娇吟之声。
    觉得进攻的时机差不多了,当即提“枪”上阵,寝宫内风急雨骡、三人颠鸾倒凤,极尽欢愉、共度巫山。
    夜色美妙,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在赵朴尽情的欢悦的时刻,王舞月正在祭拜,烧着纸钱,神情有些凄然。
    “父皇,母后,各位叔叔,还有死难的大辽将士,我耶律红又来祭拜你们了!”
    这一刻,王舞月再度变为了大辽公主耶律红。


第372章今夜在干什么?
    人生有很多意外,但这些意外汇聚在一起时,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剧烈变化。
    王舞月出身不好,母亲只是一个宫女,只是一场酒后的意外,于是她出身了。
    母亲出身不好,连带着她也不受重视,一直被边缘化,童年时代过得很是不如意。
    可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受重视,在辽国宗室都被金军擒获,沦为奴仆的时刻,她才得以逃离而去。
    后来,流落到了河东一带,因为一些隐秘,因为一些人情,成为了王禀的义女,那时仅仅十二岁。
    那一段时期,也是她过得最为舒坦的日子。
    直到太原之战爆发,王禀死守太原,最后阵亡,平静的生活再度被打破。
    那时,身为仪王的赵朴出征河东,在河东多次挫败金军,威名远播,更是吸引了河东诸多义军的注意。
    河东义军,说好听些是抗金义军,说难听些只是乌合之众,只是一群土匪。没有编制,没有军饷,没有划入正规部队序列。那时为了转正,为了由土匪变为正规军,极力的巴结这位王爷。
    那时,她当作礼物,送给了这位王爷。
    虽然当作礼物送人,但是王舞月没有太多的不满。人生就是如此,没有太多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利益的交换。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王爷日后会成为大宋皇帝,更是率领着宋军屡次击败金军。
    经过三年的修生养息之后,如今的大宋已经有了一丝反击之力,在前线也取得一些大捷。
    一切恍然如梦幻,六年就这样过去了,跟随着这位皇上,从河北,到襄阳,再到江南。连续奔波。两人的感情也越发的深厚,没有爱情的甜言密语,有的只是心心相印。
    不需要太多的话,只需要一个眼神,只需要简单的动作,便可知晓对方的心思。
    这些年来,最大的秘密。莫过于她是辽国公主,担忧赵朴猜忌,心中忐忑不安。只是她最大的秘密,在赵朴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
    这些年来,赵朴对她很好。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没有名分吧!
    后宫不得干政!
    若是入了后宫,有了名分,那必然要解除掉现在的兵权,这明显有些不妥。
    如今是乱世,动荡不安,京畿地带兵权更是重要。一旦兵权处置不当,轻则是叛乱,重则是人头落地,根本不可能交出兵权。
    况且,她是契丹女子,身份原因注定了难以成为赵朴的正妻。难以成为正妻,一切名分争夺,都是没有意义。
    进入后宫。只会受到制约、刁难,陷入困境。哪像现在,没有名分,却是逍遥自在,舒坦无比。
    唯一的遗憾,就是如今还没有孩子。
    “孩子!”
    一想到孩子,王舞月就觉得心痛。跟谁皇上已经五六年了,鱼水之欢更是不尽其数,只是至今没有一次怀上。
    而此时,舒文绣也没有怀上。
    这让王舞月几度觉得身体有问题。多次向御医检查,喝了不少药,只是可惜至今肚子还是没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天大地大,孩子最大。
    若是,她怀了孩子,那即便再大的阻碍,也不算是阻碍了。只可惜,如今还是没有孩子。
    这让她心中焦急不已,更是让朝中大臣们焦急不已。
    江南开始了大规模遴选秀女,充实后宫,为皇上添加子嗣。
    如今宫中,已经有了二百多秀女,这些都是万里挑一的绝色之姿。其中一些,不论是相貌,还是才学,都是远远的超过了她,让她觉得压力分外巨大。
    局势已经无法逆转了。
    既然无法逆转,只能是主动出击,把握主动权了,今夜她主动将一些女子送到了皇上的床上,有些苦涩,有些无奈,最后还是咽下了苦楚。
    捻土为香,烧着纸钱,王舞月喃喃自语道:“大辽已经亡了,只剩下西辽。只是西辽,人口稀少,民贫国困,想要东征,那是枉然。大宋也亡了,此时变成了南宋。苟安于南方,无力北伐者,大有人在,只是当今皇上不是。”
    “论才略,不逊色于赵匡胤;论及心胸气度,不亚于刘邦;论及武功,可媲美唐太宗。只要他不死,只要大宋不出现大的变故,二十年内,北伐必然成功。”
    “那时,金国一灭,宋朝必然将会再现盛唐之势,那时触角必然波及到西域,西辽不是臣服,便是灭国!”
    “那时辽国将何以自处!?”
    “如今北伐正在激烈拼杀着,皇上为了北伐愁白了头发,看似乐观的北伐,一个不慎,就是全盘崩坏。只是朝中大臣,都不太关心北伐之事,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选后上!”
    “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不可一日无后。后位一直未能确定,朝中大臣多有怨言,皇上似乎有些逃避选后,但是这不可避免!只是不知谁会是皇后?”
    “希望那几个女子中,有人被选为皇后!”
    …………
    前线将士百战艰难,血战沙场;而此时皇帝陛下赵朴,正在鱼水之欢。
    此时,赵朴完完全全放开了自己,激情的驰骋疆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情的享受着。
    有些气喘吁吁,赵朴不知道到底流了多少的汗水,但身上已经湿成一片了,而两个美女的身上也没有一个地方是干的,甚至床单都已经浸透了汗水。
    吃完两个大美女后,赵朴只觉得舒爽至极,心情更是愉悦到了极点。
    赵朴躺着不动,把脑袋靠在一个佳人的胸前,软软的,好是舒服!
    狂风暴雨之后,是难得的宁静平缓!
    一举吃下了两个大美女这滋味,赵朴心满意足,只是此刻,有些累坏,连动弹一下都懒得动。
    此时,身边的两个佳人已经疲劳,沉沉的睡去,而赵朴却是兴致极高,没有太多的疲劳,望着窗外漆黑的星空,似乎又陷入了胡思乱想中。
    “今夜,王舞月在干什么?”
    “今夜,小秀秀在干什么?”
    “今夜,秦桧在干什么?”
    “今夜,岳飞在干什么?”
    胡思乱想了许久,直到脑袋昏昏沉沉,才渐渐入睡。



第373章殿试
    “一个国家的衰亡,首先起源于教育的衰败,接着是吏治的衰败,终于国防的衰败。教育是最为廉价的国防,一国强盛唯有教育,一国衰亡唯有教育。教育得当与否,关系国家百年兴败!”
    在大殿上,今天正是殿试的日子。
    只是没有率先开场考试,而是赵朴激情的演讲了起来。
    殿试,在众多大臣眼中,似乎极为重要,可是在赵朴眼中,极为不重要。
    这年头考进士,可比后世高考难度更大。
    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入殿试的,没有一个废物,废物也进不了大殿。进行考试,选出状元、榜样、探花,除了获得虚名之外,其他意义不大。
    此刻,赵朴对殿试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洗脑。
    比起考试来说,洗脑更为重要。
    马克思说过,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却是忘了说知识精英们引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决定一个社会发展趋势的,绝对一国强盛的,不是所谓的劳动人民,而是知识精英。
    在历史的一次次变革中,劳动人民更多是扮演着炮灰、替罪羊、被剥削者的角色。
    而知识精英们,则是引领着时代发展,国家强盛,也可能剥削着劳动人民,更在某种情况下,出卖着国家利益。
    对知识精英的洗脑,很是重要。
    洗脑,要从早到晚,在一些关键场合更是如此。
    历史一次次证明,明君的口才、演讲,超过才略、决断。
    一位伟大的明君,不在于文韬武略,而在于用强大的口才,形成强烈的人格魅力,将一大批知识精英汇聚在身边,抛头颅洒热血,九死而心未悔。
    沉默是金。大错特错。
    “我朝为何败于金国,差些灭国,源于教育的失败。我朝文风鼎盛,文人辈出,奈何武将凋零,堂堂一个汴梁保卫战,连一个合适的武将都找不到。只能文臣能上阵,丢不丢人!”赵朴看向了李纲,脸上有些悲哀。
    李纲神情激动,皇上还是记得他的。
    “科举为国取士,自然要取于国有用之才了。何为有用之才,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士子们就学什么!”
    在场的大臣,考生们点点头,表示赞同。
    “圣人之学乃是为了出仕,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很重要,但是仅仅是都圣人之学是不够的。孔圣人威名远播万载,圣学远扬于万古,奈何还是救不了自己的祖国鲁国。只能是坐视鲁国被灭!”
    “而我朝文风鼎盛,却差些亡国于女真,究其根源,乃是天下士子所学无用于国,其败就源于教育!我朝士子何止百万,女真全族之数不过如此,若士大夫人人苦练武艺,熟读兵法。岂能容契丹、女真等胡虏猖獗?”
    “陛下,我等是读书人,岂能从事这等粗鄙之事。这些事情,自然有武将!”这时,一个文臣似乎有些不服气,上前说道。
    赵朴摇了摇头:“天下之利,我皇室占据其三。士大夫占据其五,农人商人占据其二。天下之利,大头在于我皇室与士大夫。故而,太祖才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仅是共治,更是共享天下之利!”
    “如今乱世,士大夫不保卫,谁来保卫?难道指望农夫吗?谁当皇帝,农夫都是种田纳粮。说一句不中听的话,那一天,我大宋亡了,被女真攻破了。那时农夫还是种地,还是食不果腹,难道能指望他们保卫江山吗?”
    那个文臣立时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保江山,靠的的是武将拼命,文臣保证粮草,根农夫一毛钱不沾。
    “若士大夫为天下兴而学,则天下兴;士大夫所学无益于天下,则天下亡!教育成败关系国家兴旺。我朝差些亡国,就是士大夫所学无用!”说着,赵朴感叹道,“当年王安石变法,或是青苗法,或是募役法,或是保马法,一连串,变得太多了,贪多嚼不烂,事情干多了,什么事情也干不好。若是王安石等静下心来,只是改革教育,改革太学,让百万士子多学一点耍大刀、射箭、砍人的本事,不做文士改当武士,科举也考射箭、考兵法、考砍人的本事,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早杀光光了!”
    在场的大臣、考生,面面相觑,皇上的话已经很明确了。大宋实行的是,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后大宋差些亡了,归根结底,就是百万士子无用!
    一时间,气氛尴尬了起来。
    满朝大臣都沉默不语,说都不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宋朝实行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此时差些把天下治亡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总比不能说皇上无用吧!
    这时,赵鼎开口道:“陛下,大宋差些亡国,与我等士大夫无关,是六贼贪婪,武将无能。”
    赵朴冷冷道:“武将无能,为何士大夫不去打呢?士大夫,包括两种,一种是文士,一种是武士。与其在青楼泡妞把妹的时间,不如多练练射箭,砍人的功夫,只要百万士大夫齐心血武艺,努力学砍人的技术,契丹、西夏、女真早灭了!”
    “朕,为何要多次想要关闭青楼,就是觉得士大夫与其在青楼泡妞把妹,不如节省下时间学射箭,学砍人。若是真那样,金国何愁不灭!”
    “不要指责武将无能,与其指责他人,不如自己多学习。就好似朕,本身也是一个读书人,连刀都没有摸过,可是自从女真南侵以来,朕开始学习射箭,开始学习砍人的技巧,就这样在河东大败金军,在扬州击溃了金军一部,更是取得襄阳保卫战胜利!学习没有迟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就怕为人懒惰,懒得学习!”
    说着说着,就有些跑题了。
    不过跑题了,也不要紧;他是皇上,更重要是他是今天殿试的考官。而身为考生们,最为重要的不是写好文章,而是揣摩皇上的心意。
    似乎觉说得差不多了,似乎嘴巴有些发干,赵朴停下了话头,说道:“今天的殿试题目为‘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殿试的考生仔细回想着这四个字,久久难以下笔。
    在场的考生,都是精英,对于论云更是倒背如流,对于其中的解释,透彻三分。只是倒背如流也罢,透彻三分也罢,得不到皇上的认可,都是白搭,又联想着皇上刚才说得话,思维不断扩散延展开来。
    许久之后,才有一人动手写了起来!
    接着,又有人开始写。
    渐渐的大殿内,只剩下刷刷刷的写字声。
    而此刻,赵朴却开始走神,开始神飘万里之外。
    …………
    殿试结束了。
    而一张张卷子,也是落在了赵朴的案头上。
    而此时赵朴则是兴致勃勃的翻看着,心情愉悦到了极点,这些考生中,可能诞生苏东坡之流的文人,可能诞生辛弃疾这样的国士,可能诞生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时代伟人。
    只是在伟大又如何才,此刻摆在案头上,尽情的由他蹂躏,一言决生死,一言决成败。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