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生六味茶 >

第14部分

人生六味茶-第14部分

小说: 人生六味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广的,即所谓〃爱有差等〃,由近而远、由亲而疏地维系特定人际关系和秩序,最终归于人际间的生存利益。

  中国人的社会和生活是在家族制度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这个制度支配着中国人的整个生活型态,宣染着中国人的整个生活型态。孔子建立了中国人以家族制度作为一切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依据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的基础极端重视夫妇的关系,视之为一切人类关系之本,也极端重视对父母的孝道,以及一年一度省视祖墓的风尚,祖先的崇拜,和祖祠的设立等等。

  中国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主要有夫妻,父子,兄弟,这里可以看出男性成员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庭的亲情永远都是支持个人发展的最坚实基础、。下面我们就中国家庭中的几个主要关系说上一说。

  夫妻之情

  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夫妻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国是家的扩大,社会规范是家庭伦常的延伸,故此十分重视家庭和妇女的作用。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妻礼义相待,以和为贵:〃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孔子特别强调要尊敬妻子,他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要做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尔家室,乐而妻帑。〃

  这些对古代理想夫妻关系的描述在今天看来,别有一番滋味,从下面几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的。

  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腢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这个故事是说,光武帝有一个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独居宫中,抑郁寡欢。光武帝很敬爱这个姐姐,想在大臣中再为她找个丈夫,故意与她谈论朝中大事,顺便谈起大臣们的人品、言行,想看看姐姐的心意如何。

  湖阳公主说:〃依我看,朝中所有大臣,人品、才学、气宇都不及大司徒宋公!〃

  光武帝知道姐姐对宗弘有爱慕之心,就告诉湖阳公主,想把她嫁给宋弘。公主听了,又羞又喜,欣然答应。

  光武帝一心想促成这件事。但,宋弘是有妻室的,公主当然不能给人做妾。所以,若要把公主嫁给他,只有让他先把妻子休弃了才行。

  光武帝一心想促成这件事,特别安排,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之后,然后召宋弘入宫。谈完了公事,光武帝闲闲的提起:

  〃有句话俗话说:'人,有了地位就换朋友,有了钱财就换妻子',你觉得这是不是人之常情呢?〃

  他的本意是试探宋弘的心意;如果宋弘认为这是人之常情,就可以往下谈,要宋弘休妻,当湖阳公主的〃驸马〃了。没想到,宋弘神色庄重的回答说:

  〃我所听到的,与陛下说的不一样。我只听说:贫贱时交的朋友,是绝不可以忘掉的。曾陪你过穷困日子的妻子,也是绝不可以离弃的!〃

  光武帝听了,只好跟湖阳公主说:

  〃这事办不成,你还是死了心吧!〃

  而宋弘的这句话,却留了下来,成为后世君子的人格指标。

  君子应该〃勿厌故,勿喜新〃。物质、人情皆有新旧,喜新厌旧,就会造成浇薄寡恩的风气,所以古人曾说:〃与其结新交,不如敦旧好。〃宋宏回答光武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正体现了一位君子,一个模范丈夫能坚守婚姻,不喜新厌旧攀附权贵的情操。

  《红梦楼》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这是说丈夫一死,妻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很快改嫁。而男人更是如此。妻子没死,也许就有了第三者。为已故配偶守活寡那是封建礼教,今天不值得提倡。但那种至死不渝,无悔相守的境界值得我们尊敬和向往。无独有偶,《宋史·卓行传·刘庭式》里也记载了一个〃庭式不负盲女〃的故事:

  北宋散文家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刘庭式是该州通判。从前,庭式未考进士的时候,媒婆向他介绍了一位同乡姑娘,刘庭式答应了。后来刘庭式考取进士,准备结婚,恰在这时,这个姑娘却双目失明。她父母估计刘庭式不会要她了,便不再向他提及此事。有人建议刘庭式娶她家小女,刘庭式不肯,说:〃我早就把心交给了盲女了,怎么改变初衷?〃最终还是娶了这个盲姑娘,生了几个孩子,不久,她就不幸死去。刘庭式很悲伤,不肯续弦,一直独身鳏居。

  苏轼便对他说:〃哀出于情爱,情爱由姿色引起。如今人都死了,您的情爱从何而起?悲伤因何而出呢?〃刘庭式答道:〃我只知道失去爱妻的痛苦。如果我是由姿色引起情爱,由情爱引起悲伤,那么,妻子老了以后姿色衰老,情爱减弱,丧妻的哀伤也忘记了,岂不是一切道德败坏的女人都可成为妻子!〃苏轼捋捋胡须,点头称是。

  这个故事中刘庭式信守承诺,仍旧娶了原同意娶的后来变瞎了的村姑为妻,就是今天也是值得肯定的品德。不过,他为亡妻终生不再婚而作鳏夫,这就是他的个人自由了。

  夫妻恩爱建立在互敬互信之上

  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中国人的婚姻观比较传统,保守。讲究稳定,讲究白头偕老,可能不是如胶似漆,但一定互敬互爱,共患难同富贵。虽然现在世界多了很多诱惑,可是理想的夫妻关系总是不离不弃,同心同德。

  在夫妻关系中,没有什么比猜疑更能决定夫妻生活的明和暗,夫妻是世界上没有血缘关系的最亲近的两个人,离得近了,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牙还咬舌头呢。不过互敬互信是夫妻关系的基础,这个如果动摇了,那么夫妻感情也就完蛋了。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感情不能伤心,真是动了根本,那就无法挽留了。除此之外的一些小问题,只需要改善处理问题的技巧就可以,以下提供了恢复夫妻感情的四个法则可以参考一下。

  一、列举对方优点

  有句名言说得好,只有视而不见的妻子和充耳不闻的丈夫才能有美满的婚姻。一般感情不和的夫妻往往只看到对方的缺点,以致越看越不顺眼,其实对方当然不是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但是如果夫妻之间的矛盾发展到自己觉得配偶身上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的话,那恐怕是双方都发生了消极的移情心理的缘故。到这个时候就应该用发现优点法,也就是有意识地去发现配偶的优点来解决问题了。美国的心理学家有一个名叫改善夫妻关系的三周计划,要那些感情不和的夫妻在三周之内要求自己每天发现对方的一个优点并且告诉对方。开始的几天可能会觉得有些别扭,但是几天之后就会自然了。到了第二十一天结束时,大多数的夫妻竟然发现列举对方的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当然此方法目的是为了使感情不和的夫妻从消极的移情心理中摆脱出来,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时间可长可短。

  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感情变淡了的夫妻大概有一半左右只是因为彼此的个性比较强,结果彼此看不惯相处得很别扭。其实我个换个角度看总是会发现其实有很多的事情并不涉及到是非和原则,所以不要把这些看得太严重。再有一点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要彼此是否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和适应对方的个性。如果能做到不苛求对方,首先改变自己的话,相信大妻间的感情危机也就不容易形成了。

  三、爱情公约

  有一对夫妻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后来丈夫觉就提出希望订立如下公约:1.夫妻之间凡事要互相忍耐;2.如果意见不同想要大声说话时,互相先离开一会儿;3.夫妻要彼此以诚相待;4夫妻彼此向对方表达爱;5.如果一方不快乐,另一方要想法帮助对方忘掉不快乐的事;6。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夫妻要机互检查当天的事,并一起计划明天的事。果然,他们这样做了之后,夫妻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和谐多了。特别对性子急躁、自尊心又强的夫妻来说,爱情公约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每对幸福夫妻中至少有一个是傻子,定下所谓的公约,也是要有人要善于让出第一步,更宽容一些,才会获得幸福。

  四、暂时别离法

  大多数夫妻都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朝夕相处,一旦分离,朝思暮想。其中原因很简单,分离为双方冷静地思考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再有,人们普遍都具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具有某种扬善弃恶的本能,愉快的事情会渐渐地突显。所以对那些们处得不是很和谐的夫妻应该有意识地利用暂时别离法;好让夫妻的美好感情在别离中重新被唤醒。

  最后让我们看一段夫妻关系的十诫,警然于心。

  妻子十诫

  ●认识爱的真正含义

  ●不幻想〃完美的婚姻〃,争取〃美满的婚姻〃

  ●发现丈夫独有的要求并努力满足之

  ●不依赖父母,不责备丈夫的亲戚

  ●给予表扬和赞赏而不要寻求它们

  ●消除占有欲和嫉妒心

  ●见面不抱怨,不命令,而要表示热情

  ●不幻想用非难或攻击的方式改变丈夫

  ●不自以为特殊

  ●有耐心

  丈夫十诫

  ●坚强有力,而且彬彬有礼

  ●多赞扬、多说贴心话

  ●划分〃责任范围〃

  ●避免指责

  ●记住〃小〃事情很重要

  ●记住妻子不喜欢独处

  ●使妻子有安全感

  ●了解妻子的情绪波动

  ●为了搞好婚姻关系,尽力与妻子配合

  ●找出妻子独有的需求并努力满足之

  夫妻是世上最亲密的两个人,是陪伴你走完人生路程的另一半,处理好夫妻关系,有一个和美的家庭,人生才能幸福。互敬互爱是夫妻恩爱的基础,泡好〃夫妻〃这杯红茶,需要心血和智慧。

  父慈子孝

  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是:一个人要过着不使祖宗羞辱的生活,同时要有不损父母颜面的儿子。中国官吏辞去官职的时候常常说:

  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

  一个人最不幸的事情也许是有一些〃堕坏家声〃或挥霍祖业的不肖子。家财百万的父亲如果有一个嗜赌的儿子,便无异已经把一生挣来的家财耗光。如果儿子失败了,那便是绝对的失败。在另一方面,一个眼光远大的寡妇如果有一个五岁的好儿子,便能够忍受多年的痛苦、耻辱,甚至于虐待和迫害。中国历史上和文学上充满着这种寡妇,她们忍受着一切的艰苦和虐待,生活下去,一直到她们看见儿子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也许甚至成为名人。蒋介石可说是最新的例证,他小时和他的守寡的母亲受着邻人虐待。这位寡妇一天对她的儿子寄着希望,便也一天不气馁。寡妇大抵能够使她们的孩子在品性和道德方面得到完美的教育,她们的教育工作是成功的,因为女人普通较有实事求是的感觉;因此我常常觉得在儿童教养方面,父亲是完全不需要的。寡妇往往笑得最响,因为她笑得最迟。

  〃父慈子孝〃是两代关系的完美写照,一方面长辈要善于教育好小孩;另一方面孩子长大后要孝顺敬仰父母。正如俗话所说: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

  我们怎样做父(母)亲

  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应该是这样做。

  鲁迅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指出中国人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

  中国人的重孝有时候走入了形式主义的套子,要去子女对父母的言听计从,确实是有些过头了。今天这样的时候逐渐少了,但是希望子女完成自己未竟理想的父母还是很多,这些父母可有想过如此做法等于扼杀了子女自己的独立生命?

  倘若现在的父母并没有将什么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遗传给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当然健康,就已经达到了继续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便是爱。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都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就需要改变,而不仅仅是致力于自己一辈未竟的理想和事业。父母将这天性的爱挥洒,自我牺牲于子女。

  第一件教育子女的要义即是:理解。西方人曾经认为孩童时期是成人的预备阶段;中国人则以为缩小的成人。其实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如果不能先行理解,一味按照成人的角度去教育,就有碍于孩子的发展。所以一切教育方式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固执不变。父母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着力养成孩子们有吃苦耐劳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