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

第8部分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第8部分

小说: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的食品交易不征税(一般商品都要征4%~6%的流转税,加在你付款的帐单上),所以如果你出国买食品很可能会享受外国政府的补贴。事实上许多食品的价格确实比国内便宜。例如食糖、奶油、植物油、虾,乃至方便面和西瓜。而且食品进口不征关税。但是果菜、肉类因受检疫限制不允许进口,加工好的食品是可以进口的。

按国际惯例一般国家都允许旅客入境时免税带两条香烟和两公升酒。有的国家烟酒的税极高,两条烟的价差达30~50美元。我国烟酒的关税也很高。可是走私猖狂,国内销的进口烟几乎全部是不交关税的走私烟,所以国内外的烟价相差有限。在各机场的国际航班候机区都有免税商店,那里主要出售烟酒、香水。其他商品价格并不比普通商店里便宜。各地免税商店里的价格相差也很大。譬如有一种爱尔兰出的Baileys牌奶油酒,贵的(像法兰克福机场)要卖19美元一瓶(一公升),在伊斯但布尔机场只卖7美元,我国首都机场卖12美元,在北京市内商场里卖200元人民币,可见相差之大。所以出国买东西也要货比三家。

1995年12月4日

为什么补贴弊多利少?

政府补贴是一个诱人的名词,政府手中有很多钱,拿来给大家补贴,不论是低价粮食、副食、交通、燃料、电价,老百姓都能得到实惠。所以补贴是最受欢迎的。有的政府用补贴来安抚百姓,甚至笼络人心。既然是政府给的,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一般百姓受之心安理得。有时百姓还要向政府争取补贴,甚至闹到静坐示威。但是从全社会的利益考虑,它是弊多利少,非常失策的。

首先要清楚,一个国家百姓生活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物价,而取决于生产多少和浪费多少。补贴无助于增加生产,反而会造成浪费。公交票价补贴,使人们不必要地乘坐公共汽车,可以步行或骑车的也选择公共交通。结果是增加了不必要的汽油消费和汽车磨损。其次,政府自己不创造财富,他所拥有的钱,或由钱代表的财富,都是由百姓创造,通过税收或其他渠道收集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所谓补贴实质是政府从纳税人那里收来的钱用去补贴另一部分人,是一种合法的财富转移。偷、抢、骗都是非法的财富转移。现在由政府出面来组织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表面上看是合法合理的,但其实质都是强制性的财富转移,因为逃税,偷税要判罪,所以是强制性的。从这一点来看,一般情况下补贴至少是不公平的,除非补贴的对象确实是因贫困而需要帮助的人群。

有时政府可以印刷钞票,用新印的钞票来补贴。表面上看,这样做没有任何人受损。但大家都知道,印钞票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结果是一切手中持有钞票的人或银行里有存款的人损失了购买力。所以实质上仍是一种强制性的财富转移,不过形式上更隐蔽一点罢了。这里用得着经济学里的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或用中国人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意思是说,任何一种财富的消费都有某些人在承担其损失。

北京的公共交通是否都是贫穷需要政府帮助的人在使用,因而补贴成为必要?当然坐公共汽车和地铁的人穷的富的都有,但就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是每天上下班的工薪族,也有不少外地来京打工或办事的,其中多半也是工薪阶层。他们谈不上是大款,因为大款多半去坐出租车或有自备汽车,但他们也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因为他们至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解决交通问题更节约的办法是骑自行车。现在他们选择坐公共汽车而不骑车,说明他们还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所以从公平的角度看,公交的政府补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必要。

补贴不只是造成了分配中的不公平,还破坏了一个社会应有的经济效率,导致财富或福利的损失。举例说,如果政府将补贴的钱发给每一位乘公共汽车的人,而车票不给补贴。这样做对政府而言支出并未增加。但对乘车的人而言,他可减少一点乘车次数,而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他更迫切的花销。这就说明了同样花这点钱,补贴公交行业并非是最合于每个人心愿的一种花钱方式。换一种方式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虽然这一设想事实上执行起来有许多困难,但至少从理论上证明了补贴并不是最有效的花钱方式,我们应该寻求使百姓获得更多实惠的方式去花同样多的钱。

总之,由于票价过低使达到同一目的而作了错误的选择。造成资源的误用。在经济学中称为资源配置错误。

拿其他国家公交收费的标准看,大多数是朝取消补贴的方向发展。纽约中的公共交通票价在1985年时是0.9美元,现在调整到1.3美元,涨了近一半,而同时期内物价上涨不到30%。德国柏林的票价分两种,一种是一性短程票,可坐6站地铁,票价2.5马克(合14.5无人民币),另一种是2.5小时票,可在两个十小时内任意乘地铁或公共汽车,票价3.7马克(合21.5元人民币)。这些票价基本上不包含政府补贴。有的城市政府给公交补贴,目的是减少私人小汽车,鼓励利用公共交通以减少空气污染。但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想减少城市交通拥挤和污染,应该对私人小汽车收高税,因为这个阶层是高收入阶层,而且道路建设花了大笔资金,基本上应该由私人车主负担。

在各种政府补贴中最没有道理的是邮资补贴。现在(指邮资调整以前)本地平信邮资0.1元,外地0.2元,而实际投递成本数倍于此,政府每年拿出几十亿的补贴。这笔补贴主要是富人受惠,因为穷苦人与富人相比通信量少得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信件是商业目的,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商人是毫无道理的。而且邮资过低造成严重的资源配置失当。这种既不利于公平又有损于效率的政策应该立即纠正。迟一天纠正造成的损失可能上千万元。我们还要等待什么呢?

1995年12月30日

南部非洲的商业机会

1987年我因工作有机会去南部非洲,以后的7年中去了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莱索托等国十多次。从第一次开始我就注意到南部非洲是我国产品的巨大潜在市场,当地资源非常丰富,许多是我国稀缺的。彼此贸易有极大的机会。

南部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也称黑非洲,因为那里的人种是纯粹的黑人。近十年来该地区战乱不断,经济倒退,民不聊生,然而奇怪的是连续十几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各列前茅的博茨瓦纳也正在这一部位。可见一般中有个别,商业机会往往就存在于个别之中。去年开始,由于南非实现了民族和解,出现了曼德拉为总统的民选政府,和解之风吹拂了一大片地区。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内战己逐渐停竭,该地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奄奄一息。有眼光的投资者和商人应该看到该地的发展前途,捕捉良机。事实上我国前往该地区从事建筑、经商、自由职业、打工、餐馆、农业的人数正在迅速上升。但多半是个别参与,没有大的资金集团插足。政府也还未积极组织并有意支持开发这方面的机会。

该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土地。由于地广人稀,土地不值钱。即使在大城市,两个住宅之间往往空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旷地,因此农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津巴布韦有大量的白人地主,他们自己从事劳动,同时又雇佣许多当地人劳动。津成为重要的粮食供应地,我国每年从津进口几千万美元的烟叶。我在博茨瓦纳的中国大使馆访问时见到一位妇女华侨农民开着客货两用汽车给大使馆赠送一车蔬菜。这位华侨是从台湾来的,多年以前跟随她丈夫受政府派遣来博工作,任务结束后就留下在当地种菜。博国的蔬菜绝大部分从南非进口。虽然两国有互免关税协定,加上运费总比当地生产的成本高。当地人又不会种菜。甚至也不会种粮,所以这位华侨一家已靠种菜致了富,买了房子。第二天,使馆餐桌上放上她送的蔬菜,还有从水库里钓来的鱼。当地百姓不喜欢吃鱼,所以领事馆工作人员常去水库钓鱼玩。和我一起的一位来自四川农民家庭的同志看到当地广阔的肥沃土地感叹地说,如果我家乡的农民能到此地来种地,永远也不会愁生活了。

我第一次去时该地只有一家中菜馆,老板姓袁,是从山东去的。我在他的餐馆请朋友吃饭,他非常热情,给我八折优待,而且陪我们聊天。过了几年再去,他已经扩大了门面。搬到了繁华地区去。他向我诉苦说当地医疗条件如何差,他的爱人生病不得不到百多公里以外的南非去看。其实当地有全民免费的医院,边远地区有用直升飞机运送的巡回医疗队,医疗条件比国内一般的好得多。袁老板还觉得医疗条件差,说明他的生活已远远超过当地一般水平,说起医院,我国政府派有医疗队在当地工作。医疗队并非义务服务,而是当地政府聘请的。工资按国际标准支付,但医生们拿到的只是一个零头。有的医生在合同期满之后留下来开业行医,收入当然丰厚。但医生们也有他们的顾虑。有一次我被恶狗咬伤,到医院去打针,替我看病的郭医生是中国来的。他刚刚为病人做过手术。不巧手术中被手术刀刺破了手指。他非常担心会染上爱滋病。我也非常为他担忧。他是一位石头爱好者,收藏了大量美丽的大然石子,尤其是纳米比亚(东部的邻国)盛产各种彩石,见了令人爱不释手。我虽然不是收藏石子的专家,忍不住也买了几块。当地的一个朋友甚至委托我为他做一市场调查,看看运彩石到北京来卖能不能赚钱。读者也许会关心这个市场调查的结果。坦率说,我无法估计这些彩石在中国能卖多少钱,除非能运一批实践一下才有把握说出结果。

当地商人很愿意和中国做生意。当地一位小超级市场老板和我在旅馆中的酒吧间聊天时,无意见到我用的丰华牌双色圆珠笔。他拿在手里品味了一番,问我多少钱一支。我告诉他折合美元不到三角钱,他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有如此便宜的东西。喝完咖啡他硬邀我到他开的超级市场去参观。那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商店已经关了门。他特地叫伙计开门开灯,领我一排排参观,希望我告诉他哪些商品从中国运来最能赚钱。照我看来,无论哪种商品国内价格都比当地低,只是低得多少不同。差别最大的是服装、鞋子、文具、小五金。最后他送了我一大堆糖果点心,非要和我交朋友,合伙做生意。回国以后我还写过几次信给他,告诉他一些商业行情。第二次我再去该地时,他已改了行。把超市出售,在筹建一家无线电装配厂,希望从中国进口元器件并联合投资。我因其他事务繁忙,又没有这方面的渠道,这个机会就白白错过了。

我国机电设备剩余能力极大,开工不足是国营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南部非洲恰好是机电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的地区。前年中国向坦桑尼亚出口了一批三轮车,受到极大欢迎。这种产品只需要极简单的生产设备,而发达国家又不屑生产,成本也高,竞争起来不是中国的对手。该地区主要的运输工具是汽车,但当地不出石油,全靠进口。汽油的价格比国内高出三倍左右。汽车及其配件也是进口的,所以汽车运输很贵。用人力三轮车可以代替一部分汽车,又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所以坦桑尼亚的总统都出来称赞中国的三轮车。复杂一点的产品如铁路车辆,前几年我国向博茨瓦纳出口了一百多辆,价值近千万美元。我国也可以在当地投资开设小机械加工厂。比如各种用途的锁就有很好的销路。当地不能生产锁,靠从西方国家进口,价格比国内高出五倍以上。最近开始出现了中国产的锁,但价格仍远远偏高。原因之一是当地的中国产品无例外地都从香港转口。大使馆每年几次从香港运集装箱来,吃穿用的无所不包,几乎都是中国货,但大陆没有集装箱航线到非洲,外贸体制也不适应,大量的商业机会无法利用,钱被别人赚去了。

有人担心非洲的百姓的购买力低,出口没有销路。这种担心不大有根据。因为当地有不少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商品,价格虽高仍有销路。何况还有巨大的中低档产品,西方国家不生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例如懒汉布鞋,是普通低收入百姓的用品。有一年中国运去了几大集装箱。开始时售价很高,合到5美元一双。可是到货大多,最后不得不削价出售,跌到了2美元一双,只能保本。当然,要想大规模打开销路,购买力的问题特别是外汇兑换的问题应该加以仔细的研究,有几种办法解决。一是利用我国进出口银行贷款出口,在当地销售以后买当地原料回国,相当于以货易货。也可以在当地投资设厂。当地的矿产品如钻石、煤,农产品如牛肉以及林产品都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我曾建议中方在当地设厂生产硬木的盒子及各种摆设的底座。当地有高质量红木和乌木,而我国的小摆设因底座质量差而售价大打折扣。

当地百姓很愿意和中国做生意,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品档次适合于他们的需要,价格又低,我的一个当地朋友想购买中国出的做豆腐的全套设备在当地做豆腐出售。以后又想购买中国的全套石碴机用来加工建筑用碎石。我方商业人员如果和当地合资办企业,可以享受一系列当地优惠政策。但是要做生意首先要了解彼此的商业习惯,从而建立起信任。这并不是容易的事。要想缩短这个过程,必须有较大的资本实力,通过中方雇员在当地建立经营桥头堡。我国已经有建筑行业和北方工业公司所属的机构这样做了。但依我看来,可以利用的机会远远没有用完,我国应该派遣经济专家和企业家到当地进行有系统的调查研究,拟订出开发计划切实推进。

 1995年12月23日

用外汇期货规避汇率风险

办理进出口的企业从合同签订日起到货款交割日止的一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