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增长率为
6。9%,人均收入
1992年为
69。07万盾(约合
334美元),1990
年出口额为
117万美元,进口额为
264万美元。粮食作物有稻米、玉米、花
生和黄豆;经济作物有椰子、丁香和可可;家畜有奶牛、水牛、马、山羊、
绵羊、猪;林产品有藤、树脂、树香、圆木、柚木和乌木;水产品有金枪鱼、
鳀鱼、虾、鲤鱼等;矿产品有石油、煤和锡。
东努沙登加拉省的旅游景点有科莫多国家公园、葛里穆杜湖、松巴哇岛
的赛马场等。旅游设施有星级饭店和普通旅馆。
(二十五)马鲁古省(PROPINSIMALUKU)
马鲁古省西靠北苏拉委西省,南和西南是东帝汶省,东倚伊里安查雅省,
北向太平洋。周围主要的海有马鲁古海、斯兰海、哈马黑拉海、班达海和阿
拉佛拉海。它是由上千个岛屿组成,马鲁古群岛自北向南延伸,主要由三组
岛屿组成,即北马鲁古、中马鲁古、南或东南马鲁古。该省大部分属山区,
主要有比那依亚山,加乌巴拉乌马达山、沙拉胡杜山等;湖有拉古纳湖、杜
马湖和拉纳湖等。湿度为
83。5%。全省面积
74,5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57。65万公顷,种植园面积约
65。25万公顷,森林面积约
509。7万公顷。人
口
186万(1990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25人,人口年增长率
2。78%。
居民中信伊斯兰教的占
54。8%,信基督教的占
40。9%,信天主教的占
4%,
信印度教的占
0。1%,信佛教的占
0。1%。
本省下辖
3个县,1个县级市,56个乡,1703个村,首府在安汶。经济
增长率为
8。55%,人均收入
1992年为
87。25万盾(约合
423美元)。出口
产品主要有藤、加工木材、胶合板、树脂、可可、椰饼、椰油、虾、鱼、镍、
肉豆蔻等。出口总值
1。52亿美元(1990年),同期进口
4689万美元。粮食
作物有稻米、玉米、花生和黄豆;经济作物有椰子、丁香、可可、咖啡和棉
花等;家畜有牛、马、羊、猪、鸡和鸭等;林产品有藤、树脂、圆木、板材
等;矿产品有镍和锰。
旅游景点有纳马拉杜海滩、杜勒夫温泉等。旅游设施有星级饭店和普通
旅馆。
(二十六)伊里安查雅省(PROPINSIIRIANJAYA)
伊里安查雅省南临阿拉弗拉海,北濒太平洋,东邻巴布亚新几内亚,西
倚马鲁古省。它由伊里安岛的一半组成。境内有山有水。主要山脉有查雅威
查雅山、帝利卡拉山和雅明山等;主要河流有帝古河、蒙博拉摩河、瓦勒纳
伊河、瓦依博戈河、罗马河等;主要湖泊有申达尼湖、隆贝巴湖、巴尼阿湖。
年降雨量在
2000~3000毫米之间,空气湿度为
84%。全省面积
42。2万平方
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
87291公顷,种植园面积约
43400公顷,森林面积约
18。8万公顷。人口
165万(1990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4人,人口增长
率为
3。4%。居民中信伊斯兰教的仅占
15%,信基督教的占
63%,信天主教
的占
20%,信印度教的占
0。1%,信佛教的占
0。8%。
本省下辖
9个县,117个乡,917个村,首府是查雅布拉。经济增长率为
5。89%;人均收入
1992年为
68。54万盾(约合
332美元)。1991/92年出口
总值为
5。54亿美元,进口为
1198万美元。粮食作物有稻米、玉米、花生和
黄豆;经济作物有椰子、丁香、橡胶、可可、咖啡和肉豆蔻;家畜有牛、马、
羊、猪和兔子;林产品有藤、树脂、圆木和柚木;矿产品有石油、铜;手工
艺品有树雕和编织品。
旅游风光有加里多海滩、查雅峰、加拉姆湖和几处传统文化遗址。旅游
设施有普通旅馆。
(二十七)东帝汶省(PROPINSITIMORTIMUR)
东帝汶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975年
11月,东帝汶对立的两派分别宣
布东帝汶独立,其中亲印尼的东帝汶民主联盟等要求和印尼合并。1975年
12
月
7日,印尼政府出兵占领东帝汶。1976年
7月
15日,印尼国会通过合并
东帝汶的“特别法案”,第二天经总统批准,东帝汶成为印尼的第
27个省。
东帝汶西倚西努沙登加拉,北濒班达海和韦达海峡,南临帝汶海,东面
是马鲁古海。境内有山有水。主要山脉有达达依马依拉乌山和马德贝安山等;
主要河流有拉戈罗河、舍依扎河、马罗博河等。年降雨量在
1200~1500毫米
之间,空气湿度为
73%。全省面积
14,8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93453公
顷,种植园面积约
20895公顷,森林面积约
18。8万公顷。人口
75万(1990
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0人。人口年增长率
3。02%。居民中穆斯林仅
占
1。7%,基督教徒占
2。6%,天主教徒占
91。4%,印度教徒占
0。3%,佛教
徒占
0。1%。
该省下辖
13个县,1个县级市,61个乡,442个村,首府在帝力。经济
增长率为
7。29%,人均收入
1992年
41。23万盾(约合
200美元)。1991年
出口为
172万美元,进口为
213万美元。粮食作物有稻米和玉米;经济作物
有椰子、丁香和可可;家畜有奶牛、水牛、绵羊、马、鸡和猪;林产品有红
木等。
东帝汶的旅游名胜有米尼特公园、巴西富地和利基萨海滨以及二战纪念
碑等。旅游设施有普通旅馆。
第二章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
(一)爪哇人与其他古人类
印度尼西亚是人类最早的发详地之一。从。。 19世纪末以来,在爪哇岛各地
发现了许多原始人类的化石。
1890~1892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在爪哇中部梭罗河谷的特里尼尔附
近,首先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包括下颚骨、头盖骨、大腿骨等。20世纪。。 30
年代以来,荷兰古人类学家孔尼华和印尼人类学家雅各布,又在同一地区发
现了多件古人类化石的标本。上述这些古人类化石,经鉴定,年代距今约。。 70
万~50万年,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将之称为“爪哇人”。爪哇人在分类上
属于“直立人”(又称“猿人”)。他们颅骨低平,额骨倾斜,眉脊呈屋檐
状,脑容量约为。。 900毫升,股骨同现代人相似,适于直立行走,他们的形态
特征介于猿与人之间。
1931~1941年,在距离特里尼尔不远的昂栋地方,发现了与爪哇人不同
的古人类化石,包括头盖骨和小腿骨。他们被称为“昂栋人”,因发现地在
梭罗河边,又称作“梭罗人”。这种原始人较爪哇人为晚,形态也比爪哇人
进步,一般认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
1889~1890年间,杜布瓦在中爪哇的瓦查克地方,还曾发现一件完整的
头骨和一些碎片。后被确定为“晚期智人”化石,定名为“原始澳大利亚人”,
也称“瓦查克人”,属于。。 4万年前的古人类。
“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代表着人类体质发展的。。 3
个基本阶段。这。。 3种古人类化石在印尼境内的发现,证明了印尼是早期人类
生存繁衍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 4万年前,印尼原始居民就进入了民族社会。他们依靠集体的力
量,使用简陋的工具,与大自然进行艰苦顽强的斗争。
大约从公元前。。 2000年开始,居住在亚洲大陆南部的一些居民,陆续向南
迁入印尼各岛。这些人就是马来人,也就是现代印尼人的祖先。民族学家一
般按抵达群岛的先后次序,把他们分为原始马来人和续至马来人。马来人比
原有居民有着更发达的文化,他们已懂得耕种,而原有居民只知采集和狩猎。
马来人征服了原居民,原居民被迫迁移到偏远山区,留下的逐渐和马来人混
合。新迁入的马来人仍然处于原始公社阶段,过着群居生活,进行集体劳动,
从事耕种、狩猎、捕鱼和航海。这时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没有剥削和贫富之
分。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剥削,原始公社逐渐解体,阶级社
会随之产生。大约在公元前。。 2世纪,印尼开始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二)古代奴隶制王国
印尼的古代王国,多数可以从中国古书上找到有关的记载。公元。。 3世纪
以前,中国古书记载的印尼古代王国有叶调国、毗骞国、加营国、诸薄国和
斯调国等,其中较为重要的为毗骞国和诸薄国。由于这些记载系根据于传说,
所以有的神话色彩很浓。
毗骞国见于《梁书·扶南传》等书。《梁书》记载,“顿逊之外,大海
洲中,又有毗骞国,去扶南八千里。传其王身长丈二,颈长三尺,自古来不
死,莫知其年。王神圣,国中人善恶及将来事,王皆知之,是以无敢欺者”。
又说“国俗,有室屋、衣服、啖粳米”;“有山出金,金露生石上,无所限
也”。一些史学家认为,毗骞国位于今苏门答腊岛。
死,莫知其年。王神圣,国中人善恶及将来事,王皆知之,是以无敢欺者”。
又说“国俗,有室屋、衣服、啖粳米”;“有山出金,金露生石上,无所限
也”。一些史学家认为,毗骞国位于今苏门答腊岛。
然而,真正有碑文可证的印尼古代王国只有两个,一是古泰王国,一是
多罗磨(也称达鲁曼)王国。它们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
3~6世纪。这
两个国家都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它们留下的碑文,使用的是印度梵语,文
字为钵罗婆字母;他们的国王和贵族,都接受了印度的婆罗门教。
古泰王国在今加里曼丹的三马林达附近,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
3~5
世纪之间。留下的碑刻共有
4块。碑文记载国王穆拉哇尔发菩提心,施行善
事,向僧侣贵族婆罗门赠赐两万头黄牛和土地。为感谢国王的善行,众婆罗
门立石碑以资纪念。
多罗磨王国在今西爪哇岛茂物附近,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
4~6世纪之
间。该王国留下的碑文记载说,忠实无敌的多罗磨国王普尔纳哇尔曾攻陷许
多敌国。国王和婆罗门指挥农民与奴隶,开凿了约
9公里长的水渠,农民们
向婆罗门献黄牛
1000头。
从上述古泰和多罗磨王国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印尼已和印度有密切的来
往,并且深受印度文化影响。所以,历史学家称当时的印度尼西亚王国为印
度化的王国。有些人甚至认为,当时这些王国是印度人建立的殖民地。
(三)室利佛逝王国和新柯沙里王国
公元
7世纪,印尼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在苏门答
腊以今巨港为中心的地区,出现了一个称为室利佛逝的封建王国。中国古书
对这个封建王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新唐书》中说“室利佛逝,一曰尸利
佛誓。过军徒弄山二千里,地东西千里,南北四千里而远。有城十四,以二
国分总,西曰郎婆露斯”。又说这个国家物产丰富,“多金、汞砂、龙脑。。
又有兽类野豕,角如山羊,名曰雩,肉味美,以馈膳”。自
7世纪后期至
8
世纪后期,室利佛逝先后征服了苏门答腊的马来由、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
爪哇西部的婆登和中爪哇的诃陵等,从而发展成东南亚的海上强国。
自
904年,中国古书改称室利佛逝为三佛齐。这时它已成为强大的海上
帝国。据南宋时人赵汝适所著《诸蕃志》记载,三佛齐有十五属地,这些属
地分布在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爪哇岛以至柬埔寨等地。《诸蕃志》还说,
那里的人民熟悉水陆战,出外征战时,由酋长统率,战士英勇善战。同时代
的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中国、印度的故事》一书中,也记述了三佛齐繁荣强
盛的情况。他说,三佛齐疆域广大,土地肥沃,村落相连,人烟稠密。著名
的阿拉伯地理学者和历史学家阿里·麦斯欧迪在他撰写的《黄金草原与珍贵
的宝藏》一书中则指出,三佛齐有众多的居民和无数的军队,疆域辽阔,岛
屿众多,地多产樟脑、沉香、白檀、麝香、豆蔻、荜澄果等,他的国王拥有
许多种类的香料和药材。
由于三佛齐控制了当时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海上交通,所以从西方来的印
度、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以及从中国前往印度和阿拉伯的商人,都要经
过三佛齐各港口。因此,三佛齐商业非常繁荣。当时各国商人运来了本国商
品,又从三佛齐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
品,又从三佛齐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
达
14年之久。
室利佛逝王国文化发达,统治者曾征调大批民工,经年累月地建造规模
宏大的佛塔和陵庙。在夏特拉王朝时期,建立了著名的婆罗浮屠、卡拉森
陵庙、门突陵庙等。其中尤以婆罗浮屠(佛塔)最为闻名。婆罗浮屠的建筑
材料全部是大石块,有些部位的石块上刻着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描写佛
的史迹。这些雕刻反映了古代印尼劳动人民高度的艺术创造力。室利佛逝时
期,还整理颁布了印尼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并把印度史诗《摩诃罗多》的
一部分译成爪哇散文,这是印尼最早的散文。
11世纪后,三佛齐逐渐衰弱,它不断遭到外来势力的入侵,过去的属地
也纷纷宣布独立。
外来的入侵势力,主要是来自印度的注辇王国。该王国在
11世纪时,统
一了印度南部,国势渐渐强盛,积极向外扩张。1017年,注辇国王率领大批
军队进攻三佛齐在马来半岛的领地吉打,俘虏其国王和战象,并缴获大批财
宝。1025年,注辇国王再度率军远征,攻打三佛齐都城巨港,杀死三佛齐国
王,又蹂躏了苏门答腊及马来半岛各地。三佛齐受到沉重的打击,于
11世纪
中叶迁都占卑,从此江河日下,走向衰落。
随着三佛齐的衰弱,东爪哇的三佛齐属地马打蓝宣告独立,并逐渐取代
了三佛齐的地位。后马打蓝分裂为两个国家:东部为章加拉、西部为谏义里。
1182~1194年,谏义里由国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