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六)-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做这一切之前,先要好好学一学夏衍同志这个人。只有真正能够理解他,
真正感受到他的胸怀,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他的作品。
我衷心感激五十五年来夏衍同志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人民,贡献出
了他的一切。并且衷心希望来日在庆祝他六十周年,以至七十周年从事文艺
工作的活动中,还能和夏衍同志坐在一起,再谈一谈我的感想!
(原载《戏剧报》1986 年第1 期〕
贺佐临
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是很难用语言来赞美他的成就的。好比说“美
人如花”,比喻好看的人,难道花就能说出一个人的美么不可能的。我们的
佐临同志虽然已经八十岁了,但我看他却是一位真正的美人。我不想用花儿、
草儿,青松啊、大树啊,来形容他,但在我心里确实敬重他,爱惜他,甚至
于想和他长长地、一天两天地谈个痛快。但他是个寡言的人,不善于讲话,
甚至不愿意讲话。因此我们有时相对半天,他的话像黄金一样贵重,一个字
一个字他讲出来,仿佛生怕我把他的话抢走了,从此再不还给他。
我想起鲁迅的《故事新编》里,孔子第二次见老子的情形。老子发了一
段言,孔子恭而敬之地等他再讲下去,老子却不作声了。“大家都从此没有
话,好像两段呆木头。”我当然不是孔子。佐临是西洋文学、西洋戏剧专家,
他年轻时熟读四书五经,很知道一些杂学,但他不可能变为两干多年前的老
子。
然而,他在心里却很有点老子的意味。他的戏剧艺术创造很深刻,很有
味道,有时是十分不一般的,他确是中国戏剧界的“老子之一。但佐临从来
没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气。他很可爱,有时我常感到他有点天真。他清
亮的像一泓水,虽然不扬波,甚至没有春水的波纹。但他心里有时会涌起暴
风巨浪,那就是他的深厚的对人,对人情,对乙本,对祖国的感情。
我感到他什么都要钻透,学问扎实。马克思主义的书他也是真正地读了
的,同时,他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抗日战争的炮声一响,他和他的妻子丹
尼就立刻从英国回到祖国。在四川江安一个小县里,为了抗日,为了给学生
以戏剧的武器,过着清苦的日子。他们在英国剑桥大学深深研究了莎士比亚,
又在圣丹尼伦敦戏剧学馆都毕了业。以他们所长,回来为祖国服务。这样的
爱国知识分子当然很多,黄佐临和他的妻子丹尼,就是两位永不忘记自己身
上流着中国人的热血的品格可敬的人。
今天纪念佐临从事戏剧活动五十周年,纪念他上百个戏剧与电影的艺术
创造。我却想起解放前我在上海,他在苦干剧团的时候,他培养了许多大演
员,出色的艺术家,甚至是音乐的创作方面,他都下了功夫。说“桃李满天
下”那是一句套话,但许多朋友都会说他们真是得过佐临面对面的教诲,听
到他慢吞吞的讲话,受到他突然灵感爆发也手舞足蹈的指点的。
我不常和佐临见面。我在上海时,本来可以常找佐临聊天。我们是多年
老友,但见了面,仿佛只是两块木头相对坐着,虽然心里是安慰的,高兴的,
似乎也可不必多见面了。
我早就知道佐临是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研究者、实践者。布莱希特的剧
本《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就是他导演,他的夫人丹尼主演的。这也许是
布莱希特的戏第一次在中国的演出。记得当时上座不佳。但如今,布莱希特
在中国已经为人民接受了。这里面有佐临的心血。今天日本千田是也先生率
领“日本布莱希特戏剧研究者访华团”来到上海。我想,佐临这回要讲话了,
上海的布莱希特专家都要讲话了。这是纪念佐临五十周年戏剧活动的一个很
好的节目。
说到底,佐临是中国一位十分杰出的导演。他的巨大成就还是导演中国
的好戏和中国的好电影。他的导演实践和写作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要称赞
和讨论的。
他像中国许多可敬可亲的老人一样,他很谦虚,爱中年人,爱青年人,
他亲切地引导他们,让青年人说话,说个痛快,从不以老者自居。这是他值
得钦佩的优点之一。
这次我来上海之前就猜想,纪念活动将不只有学术讨论,还可能有佐临
排过的戏的片段,以及能够表现佐临这位八十老翁的创作精神的各种活动。
我忽然想到一件事。据说在保定那个地方有一块石头,凡是来看的人,都要
用手摸摸它,大约是它能带来福气吧。因此,那块石头亮得像水晶一样。有
学问的人说这是两千多年前燕国与赵国交界地的界石,人们把它摸得大多、
也太久了。我担心,有一天它会从地面上消失,被摸没了,我把这问题问了
当地人。他们说,不怕,这块石头在地下埋的极深。这是一块巨石,挖不到
底的。我想佐临大约就像是这样一块石头。人们不断地摸他,时间也不断地
磨他,但他的生命力像石头一样,扎根于深深的泥土,顽强坚固。他每天仍
然驾着他的机动车,快似风云地四处奔忙。或者去排戏,或者去开会,或者
去找他认为可谈的同行与朋友们。
佐临与他的老伴丹尼都是我的老朋友。今天我来这里开会是很高兴的。
我把最想说的一句话放在最后,祝我的老朋友佐临和丹尼健康长寿。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十日于上海
(原载《戏剧报》1987 年第1 期)
在“张庚戏剧理论研究”会上的发言
在三十年代,张庚同志就已经在革命队伍里冲锋陷阵了,我对他是久仰
其名的。解放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和他同事时才有幸和他相见。我感到他踏实、
诚恳、热诚,说话有根据,不做随风倒的人。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立足点。
一个人活着最大的道理不仅仅是“食、色、性也”,重要的是人能思考,尤
其作为一个现在的革命知识分子,首先的问题就是能思考,并以他的思考结
果来影响其他的人。
张庚同志的《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提出了一个根本的观点,它不
是闭门造车、或者拿来别人的观点,他确确实实有根据才提出这样一个见解。
这个见解影响了多少人,影响了多少戏剧理论家,他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
是真正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戏曲通史,是拿得出去的。王国维写出《宋元
戏曲史》是了不起的,《中国戏曲通史》同样是为中国添光彩的。外国人也
研究中国戏曲,但他们总有些隔靴搔痒,有时钻得很厉害,常常钻到牛角尖
中去,而不能从中国的全局来估计哪一个作家,哪一个时代的潮流,哪一个
时代的精神。我们的《中国戏曲通史》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划时
代的作品。我从前看了一些戏,也读了一点中国的戏曲,但实际上都是非常
零散的,等到从头到尾看了《通史》才知道中国戏曲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么一部大书,没有一个主编,没有一个真正的观点,再有一大堆人搞,也
很难完成它。看过这部书后,一方面认识张庚同志深一些,一方面又很感激
他,张庚同志为祖国作了很大的贡献。
张庚同志可以说是“天下桃李,悉出公门”,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现在他又带了博士生。戏曲博士,从古到今还没有过呢,恐怕是从张庚同志
起头吧。他所带的博士生,并不一定要崇拜他,只有导师有博大的胸怀,才
能培养这样的学生。张庚同志虽然资格老,但他的精神年轻,唯其如此,才
使他所培养的人才敢于说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而这些见解未必完全是“张庚
派”的,这一点是张庚同志最为叫我佩服的。他希望学术研究一代比一代好,
而不是自称“老子天下第一”,因此就会有“天下第一”的人才出自他的门
下。
我这个人最怕理论,尤其怕见到大块大块的理论书。但有些理论家不同,
他理论根深,而文章写得好,叫你爱看,耐看,耐咀嚼,张庚同志的文章就
具有这样的味道。现在吸收外国的东西,我是赞同的。由于有很多新的看法,
必然需要很多的理论,我们今天可以用一些自造的名词来表达思想,但是不
可以滥造,滥造到一种不可以理解的地步。有些东西不仅我们看不懂,一般
的大学生也未见得看得懂。在文风上我们应该向张庚这样的理论家学习。
张庚同志不是空头理论家,而是懂得戏的。也知道舞台是什么,观众是
什么,演员是什么。他懂得戏剧的实际活动是什么。理论家就怕空头理论,
在那里大肆炫耀自己的文采,而不顾实际的戏剧现实是什么,这样的理论家
是可怕的。张庚同志有着深厚的实际经验,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他
了解戏剧的现状,他写的文章,我感到有很实实在在的东西给我们,这一点
我是非常佩服的。
张庚同志一贯诚诚恳恳,扎扎实实。但他不是不讲是非的,他是敢讲真
话的人,同时又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倾听、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是一个了
不起的杰出的理论家和教育家。
(原载《戏剧评论》1987 年第2 期)
张庚的道德文章
我虽然是在建国以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才和张庚同志一起工作的,但我对
他是久仰其名的。我认为张庚同志的道德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十年代,张庚就战斗在左翼戏剧战线上。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
张庚同志组织蚁社流动演剧队沿长江西上,进行抗日宣传,后来根据党组织
的安排,到了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讲授戏剧概论和话剧运
动史,并给学员排戏。一九四二年以后,张庚同志积极参加了秧歌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担任鲁艺文工团第四团团长,一面参加战争和土改,
一面组织同学们为群众演戏。在三年时间里走遍了大半个东北,也播下了许
多革命戏剧的种子。一九四九年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以后,张庚同志任中央戏
剧学院副院长兼歌剧系主任(这就是我和他一起工作的时期)。后来在一九
五三年他又根据党的工作需要,调到中国戏曲研究院任副院长,以后又兼任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戏剧报》主编。十年动乱之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
院长。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他为新中国的戏曲研究事业做了大量的开创性、
奠基性的工作。
张庚同志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戏剧理论家,并且还是一位戏剧活动
家、教育家。这几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写文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或
者吓唬别人,而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去做学问。他的理论很深,又让人喜欢
看,读了得到实际的益处。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个盲目的实践家,他努力
地学习马列主义,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再用以指导实践,
这显示了他的理论家的品格。半个多世纪他写了上百万字的文章和著作,许
多观点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今天读来仍给人以启发。
张庚同志在上海时主要搞活剧,在延安和东北主要搞秧歌剧,解放初期
重点搞歌剧,后来则重点研究戏曲。他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理论的建树,同时
形成了张庚理论的又一个特点:视野开阔,眼光远大,不断吸收新的思想,
重视各种艺术门类的交流和联系。他在一九三九年写的《话剧民族化和旧剧
现代化》提出了一个根本的观点,这个见解影响了很多人,这个观点对于中
国戏剧的发展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话剧这个形式原来是外国的,要它适应中
国观众的需要,就必须使它民族化。戏曲是我们民族的古老的艺术,但它要
适应今天的时代,就必须使它现代化。建国以来很长时间我们就是努力做这
两方面的工作。因为时代在不断前进,民族传统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民
族化和现代化是不可分割的,这也是我们今后长期的任务。当然,说话剧要
民族比和戏曲要现代化不是说都要搞成一个佯子,民族化和现代化也都是要
百花齐放的。
张庚同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热爱我们民族的宝贵的传统。早在三
十年代,他就注意到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中存在着精华,认为革命的文艺不
能离开民族传统的滋养。到延安和解放以后他的这个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
他的著名的“剧诗”说就是在这种热爱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也把
..
戏剧叫做剧诗。但张庚同志的剧诗说主要是总结了我国戏曲艺术的规律和我
.. ...
们民族的美学观,强调主客观的统一,体验和表现的统一。由于他的理论是
建立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所以就比较扎实,并有自己的特色。邓小平同
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意义是很深远的。建设我们民族的
戏剧艺术是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有的同志认为重视传统就意味着保守,这是不对的,张庚同志重视
传统,但并不保守。他不断研究国内外艺术创作的实际,总结新鲜经验,因
而他的理论充满活力,起着推动民族戏剧向前发展的作用。
我想大家会同意我这样的看法:张庚同志对我们民族戏剧是有大功的。
这功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著书,一个是育人。除了他的《戏剧艺术
引论》、《戏曲艺术论》等著作外,还有他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与郭
汉城同志共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和正在编的《中国戏
曲志》、《中国戏曲概论》(与郭汉诚同志共同主编)和《当代中国的戏曲》
等。
《中国戏曲通史》在工国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是为我们
中国添光彩的。它从中国的全局来估价某一个作家,某一个时代的潮流、创
..
作现象,外国的研究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读了这本书,对张庚同志也认
识得更深一些。
其他几部著作也都是宏大的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汇集
了己有的和最新的戏曲学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