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 全集-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印了一份放到钱包里,以便每天都能看到。我还填了一张(空头的)4000美金的
支票放到汽车仪表板上(我每天开车的时间很长,这样的提醒很是醒目)。我又拍
摄了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放大之后贴在简娜床头的天花板上,这样她每天从睁开
眼到睡觉之前都有看到它。
简娜15岁了,是个典型的南加州的少年。她对如此种种近乎荒诞的想法无动于
衷。我向她和盘托出这一切的缘由并建议她也写上一份表示决心的誓书。
现在我的决心已经明确,需要采取行动,向人张口了。我一向自给自足,不依
附别人,不向别人伸手。所以对我来说,张口向所认识的亲朋好友要钱已属不易,
更何况向陌生人相求呢!但我决定做一下,于我又有何损?
我做了一张传单,上附简娜的照片和她为何想赴德学习的陈述。底部留一附单,
人们何以撕下来连同汇款一起在元月一号前寄还我们,我请求5、20、50或100美元
的赞助。我甚至留下一空行,以便赞助者自行填写赞助金额。然后我把这些传单寄
给每一位亲朋好友甚至是点头之交的人。我还寄给我工作的办公室、地方报纸和广
播电台几份。我查询了本地30家服务机构的地址,也给他们邮了些。我甚至给航空
公司去信请求他们让简娜免费乘机赴德国。
报纸没有刊文帮我呼吁,电台无动于衷,航空公司也回绝了我的请求。但我继
续求助,继续发我们的传单。简娜开始梦想意外之财了。随后的几个星期,我们开
始收到资助了。第一笔5美元,最大的一份馈赠是亲朋好友的800美元。大多数是20
或50美元,有的是认识人寄来的,有的则来自索昧平生的人。
简娜对这种构思着迷起来, 她开始相信这能使她如愿以偿。 有一天她问我:
“你认为用类似的做法能让我考到驾驶执照吗?”我保证说可以。她试了试,果然
拿到了驾驶执照。到6月1日时,我们竟收到了3750美元。真让人激动不已。然而尽
管不错, 对还差的250美元如何等措,我还是一筹莫展。6月5旧之前还得想法弄到
这250美元。6月3日那天,电话铃响了,是镇上一家服务机构的女士打来的。她说:
“我知道我已过了最后期限,现在是不是晚了点?”
我回答道:“不晚。”
“那好。我们真想帮帮简娜。但只能给她250美元。”
总共加起来有两家机构和23名资助者使简娜梦想成真。 在德国的1年中,她给
他们去过好几次信谈她的经历。回国后简娜还在那两家机构作了演讲。对简娜来讲,
从9月到5月在德国沃尔森的交换学生的生活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这拓宽了她的视野,
使她对世界和人类有了新的理解。从那以后她在欧洲漫游,在西班牙工作了一了夏
季,又在德国工作了一个夏季。她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作为美国服务志愿队在佛
蒙特的一家艾滋病防治机构工作了两年,现在正在攻读公共健康管理的硕士。
简娜赴德后一年, 我重新寻觅到一生所爱,还是用的那3种方法。我们是在一
次“自尊研究会” 上相遇的,结婚后又参加了“夫妻研习班”,之后的7年里我们
到各州旅行和长驻, 其中有阿拉斯加州。我们还在沙特阿拉伯住过3年,现在我们
住在亚洲。
像简娜一样,我开阔了眼界,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切归功于我学会了对
所想得到或成就的物和事,要一张口、二下决心、三采取行动。
(克劳德特·亨特)
改变我一生的一次经历
我已经学会尽可能小心地使用不可能一词。
——温何·花·布劳恩
两三年前,一次经历影响了我的信仰体系,以至于永远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那时我参与了一个名为“生命之泉”的意在开发人自身潜能的组织。我和其他50人
还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领导才能工程” 的培训。某周的例会上,大家提出了一项
富有挑战性的举措,从那天起,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这项举措意在为洛
杉矶市1000名无家可归者提供早餐。此外还要求搞些衣物来分发给他们。最要紧的
是,我们还不能自掏腰包,不能动用本人的一个子儿。
可是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在餐饮业或类似行业里工作,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
“哎呀,这不是勉为其难吗?”然而我们还被要求在周六上午做好所有这一切。现
在已经是周四了,我更加预感做成这件事简直是太不可能了。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
如此认为。
环顾四周,我看到50张板得紧紧的、好像刚刚擦过的黑板的脸孔。没有一个人
对怎么着手这项工作有一点头绪。然而更意想不到的是——既然没有人站出来表态
服输,那我们只好硬着头皮说:“是,可以,我们一定能做到,没问题。”
于是一个人提议道:“那好,我们要分一下组。一组去搞食物,一组去搞厨具。
又有一个人说:“我家有台卡车,可用来拉家什。”
“太棒了!”我们叽叽喳喳地叫起来。
又有人补充道:“还要一组负责招待和募集衣物。”我还未及多想,就被任命
为联络组组长了。
到凌晨2点钟, 我们列出一个单子,写下所能想到的应做的每件事,然后把任
务分配给每个小组。 之后回家小睡一会。 我记得我把头搁到枕头上时还在念叨:
“上帝,我简直不知怎么办才好,一点头绪都没有……但是我们要全力拼一下。”
6点钟,我被闹钟吵醒,几分钟后,2名组员来了。我们仨个和组里其他人要试
着在24个小时之内为1000名无家可归者提供早餐。
我们翻出电话号码簿,给我们列出的每一个也许能帮上忙的人打电话。我第一
个电话打给范恩合作总社。听完我的说明,那边告诉我说他们必须递交一份要求供
给食物的书面材料,而且需要2周才能获准通过。我耐心地解释说我们等不了2个礼
拜,我们需要当天弄来,最好在天黑之前弄到。那个部门经理说她一个小时后给我
回话。
我又给西贝格尔公司打电话,重申了我们的要求。老板爽然同意,真让人喜出
望外。我们一下有了1200个过水面包圈。等给扎基农场打电话想从那里搞到些鸡肉
和鸡蛋时,我的呼机响了,同伴告诉我说他在汉森果汁公司搞到了一卡车新鲜的胡
萝卜汁、西瓜汁及其他种类的鲜果菜汁,汉森公司愿意把它们捐赠出来——这就像
一个明确的本垒打让左右卫忙乱起来。
范恩合作总计的部门经理回电话说她为我们搞到了各类食品,包括600个面包。
10分钟后又有人打来电话说他们打算捐献500个玉米煎饼。 实际上,每10分钟都有
一个组员打来电话告知他搞到了多少多少的东西。“哦,难道我们真能把这桩事办
好吗?”我不禁想。
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工作, 我最后在半夜时驱车到翁绍尔面饼圈公司去拉800
个面饼圈。 我把它们小心地码在客货两用车车厢的一边, 这样我就有地方去装那
1200个过水面包圈(我已定好5点钟内去拉它们)。
经过几个小时必要的休息,我跳进车里,在西贝尔格公司的催促下,装上那些
过水面包圈(这时候我的车子闻起来像个面包炉)。然后直奔洛杉矶。已经是周六
早上了, 我真有些疲惫不堪。5点45分,我把车开进停车场,看到组员们在搭设工
作炉、给氦气球充气,设置简易厕所——我们什么都想到了。
我赶紧下车开始往下卸成袋的面包圈和一箱箱的面饼圈。 上午7时,停车场门
前排起了长队。我们赈施早餐的消息在附近的贫民窟中不胫而走。排队的越来越多,
一直延伸到街上,绕了整个街区一圈多。
7点45分时, 妇女甚至连小孩也加入就餐的队伍中。他们的盘子中装满了热炸
鸡、煮鸡蛋、玉米煎饼、面包圈、面饼圈和其他食品。旁边是一堆堆叠放整齐的衣
物。到天黑时,这些衣物都会被领走的。喇叭里响着激动人心的演说:“我们就是
世界。”我面前人头攒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肤色,都在尽情享用着早餐。到上
午11点,食物发放完毕,总共让1140名无家可归者吃上了早餐。
后来自然而然地,我们工作人员和无家可归者在一片欢欣鼓舞中随着音乐跳起
舞来。两个无家可归者来到我身边,说这顿早饭是给他们准备的最好的东西,也是
他们参加的第一次没有发生冲突的食物赈济活动,其中一个人紧握住我的手,我的
喉咙哽咽着。我们成功了,在不到48小时内为千余名无家可归者提供了食物。这次
经历对我影响尤为深远。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告诉我说他们想做什么事但又觉得没
有把握时,我会在心里说:“是的,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曾那么想过……”
(米歇尔·杰弗瑞斯)
不可能的奇迹需久候
何谓能行,何谓不成,我们的知识都无从明确把握。
——亨利·福特
20岁那年的我,初享生命的甘美与愉悦。我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擅长滑冰滑雪,
还打高尔夫球、网球、羽毛球、篮球和排球。我甚至还组建了一个竞赛联合会。我
几乎每天都坚持跑步。我着手建立一家网球场建设公司,因此将来我的收入前景也
很乐观。我还和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订了婚。然而厄运——或者至少是一部分人认为
是悲剧——降临了。
金属扭弯的声音、玻璃碎裂的声音使我蓦然惊醒。瞬息间又恢复了平静。再次
睁开眼睛,世界已变得一片黑暗。知觉恢复时,我感到满脸在流血和极端的痛苦。
我听到有声音在叫我的名字,但我又再度失去了知觉。
那是个美妙的圣诞之夜。我和一位朋友离开我在加利福尼亚的家驱车去犹他州。
我要去那里和未婚妻黛丽丝度过假期的其余时光, 离结婚之日仅有5周的时间,我
们想磋谈婚礼的计划安排。 我先开了8个小时的车,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就让
朋友驾驶。我从驾驶席爬到乘客席,系上安全带,朋友则在夜里驾车。一个半小时
后,他伏在方向盘上睡着了。汽车撞到桥台上,爬到了顶部,然后又从上面滚了下
来。
车子停住时,我已人事不知。我被从车里抛了出去,在光秃秃的地上摔坏了脖
子,胸部以下也都瘫痪。我被救护车送到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家医院,医生宣布
说我已成为废人。我的腿脚、腹肌、腰肌、胳膊和手都不听使唤了。
这就成了我新的生活的起点。
医生说我得想点别的办法,打点别的主意。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我不能再工作
了。 庆幸的是我还有7%的身体可以工作。医生说我不能再驾车了,余生得完全依
靠他人喂食、穿衣和行走。他们还说我最好再也不要提结婚的事了,因为……谁还
会要我呢?他们断定我再也无法参加任何种类的竞技和体育活动了。我第一次感到
无比惊惧,我深恐医生们所言会是真的。
躺在拉斯维加斯那家医院的病床上,我自问我的全部希望和梦想都何处去了?
我想这一切是否可以从头开始。我想是否自己还能工作、结婚、生子,还能享受先
前幸福快乐的生活。
那一阵我既担心又害怕,世界一片黑暗,这时母亲来到我身边,在我身边说道:
“艾特,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余味悠长。”刹那间黑暗的病房为希
望和热诚的光芒所充满;明天会好起来的。
听到母亲的那些慰藉鼓励已11年了。我现在拥有一家公司,是一名专业评论员,
还写了一本书:《奇迹如此发生》。我每年行程20万英里,听众超过10万人。我还
入选6州区小企业管理机构的1992年度最佳青年企业家、 1994年,《成功》杂志推
举我为该年度最伟大的身残志坚者。遭遇坎坷而梦幻成真,这一切缘何而来呢?
自从那天听到母亲的鼓励,我开始学开车,我又可以到想去的地方干想干的事
了。我已经完全自理。自从那天以后,我感到身体在恢复;又能重新活动右臂了。
遭车祸一年半后,我仍和那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结了婚。1992年,我妻子黛丽丝
当选犹他州小姐, 又参评美国小姐获季军。我们有一双儿女,3岁的女儿瑞纳和刚
满月的儿子亚瑟,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
我又开始了运动生涯。我学会了游泳、潜水。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参加滑翔
跳伞的四肢瘫痪者。我还学着滑雪,我相信这不会对我有任何伤害。我甚至参加10
公里轮椅竞赛和马拉松。1993年7月10日,我用了7天时间跑完了从犹他州的盐湖城
到圣乔治城之间32英里的路程。此举在世界瘫痪病人中属首次。这可能并不是我最
辉煌的成就,但却是最困难的一次经历。
为什么我能成就以上种种?因为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母亲的活语,而不是听信周
围人等(包括医学专家)丧气之辞。我深明的境遇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放弃执着梦
想。我的心头再次点燃希望之火。梦想永不曾为挫折击碎,梦想植根于心灵和头脑
并不在里臻于永恒。因为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余味。
(艾特·E·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