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小说发行突破百万册大关,在日本有着广泛的读者,促进了社会、政府
对老人问题的关心。小说文笔朴实,语言流畅,对雪景的描画,既烘托了环
境的冷酷,又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冰凉世界,感人至深。
(葛丽娟)
越南
阮攸(1765~1820)字素如,号清轩,越南诗人。他出身在河静省宜春
县仙田乡一个黎氏王朝显赫的贵族家庭,父兄叔侄,都有作品问世,形成“鸿
山文派”。阮攸自幼在“重忠义,擅文章”的家庭传统的熏陶下,立志效忠
封建王朝,加强文学修养。青年时代,正值黎氏王朝衰败之际,他站在维护
地主阶级的立场上,镇压农民起义,结果,王朝必然覆灭的命运已无可挽回,
后隐居故乡,寄情山水,亲眼目睹人民的疾苦。1812 年,阮攸出使中国,对
中国明代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借中国的《金云翘传》题材,以具有民族
特色的六八体诗的形式,写出了反映越南封建社会面貌、熔铸了他大半生坎
坷际遇的越南的《金云翘传》。还创作了诗文集《众生十类祭文》及汉文《清
轩前后集》等,阮攸及其《金云翘传》是越南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
(刘欣)
《金云翘传》长篇叙事诗。作者阮攸著。作于1812 年。取材于中国青
心才人所编《金云翘传》。全诗共3252 行,分为12 卷。描写女主人公翠翘
坎坷的一生。开始与金重私订终身,翠翘的家庭惨遭奸商和官吏的破坏,翠
翘受骗沦为娼妓,后来她挣扎反抗,但却走投无路,在英雄好汉徐海的帮助
下,跳出火坑,报仇雪恨,结为夫妻,在她劝徐海“归顺”官军的过程中,
徐海身死战场,翠翘受尽凌辱,投江自尽。最后补叙金重再寻翠翘,经过15
年的颠沛流离,翠翘与金重终于欢聚团圆。全诗通过翠翘这一典型人物,反
映了当时越南广大妇女和被压迫群众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信念,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结构严谨,
构思完整,首尾呼应;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既有个性特色的肖像描写,又有
细致深刻的心理分析;语言简洁凝炼,用词贴切自然,音调锤锵动听,富有
音乐美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体现了越南古典文学发展的水平。
(刘欣)
缅甸
吴邦雅(1812~1866)缅甸著名诗人、剧作家。出生于缅甸中部实戾镇
一村长家庭。6 岁开始在寺中读书,8 岁时剃度当了沙弥。法号为僧邦雅比达
扎,20 岁正式受戒为僧。1837 年沙耶瓦底王登基后,其父去世,王将许封给
其父的实戾、帕坎西镇赐封给吴邦雅。吴邦雅不愿,返回实戾住寺中方丈,
后又在八莫寺挂褡。由于女施主经常出入庙中,诗人为她们赋诗、讲道、看
病,引起当地镇守怀疑,流言四起,于是诗人不得不脱掉袈裟。1852 年敏东
王登基,诗人时40 岁,还俗在王储加襄亲王门下任内廷诗人,御赐“敏拉丁
卡耶”勋衔(意为温文尔雅无以比拟者),并赐育西村食邑。1866 年因被控
参与敏贡、敏空岱王子叛乱事件而被害。他是个多产作家,写过戏剧《巴杜
玛》“茂贡”诗(记事诗)四篇,讲道故事诗30 篇等。代表作是《六彩牙象
王》。1963 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应予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刘欣)
《六彩牙象王》故事诗。吴邦雅著。发表于1962 年。内容是写象王之
妃误认为象王偏爱他人,妒忌成疾忧郁而死,再世投胎成为一王后。为报前
世之仇,撒娇求国王重金聘猎手捕象王,以便截六彩象牙作自己耳饰。应选
猎手跋山涉水历七年七月七日至象王住处,搭毒箭暗射象王。象王中箭后询
猎手为何加害,猎人告以实情。象王听后,决定牺牲自己,舍给象牙,并指
引道路令其返回。诗人对王后的妒忌,国王的昏庸。猎人的粗野、自私、卑
劣,象王的仁慈宽厚作了绝妙的描写。整个故事一环紧扣一环,引人入胜,
是缅甸文学史上难得的一部杰作。
(刘欣)
泰国
西巫拉帕(1905~1974)泰国进步作家、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学毕业后,
即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后入法政大学深造。曾担任多种报刊主笔和泰
国报业协会主席。1953 年率泰国文化代表团访华。此间,因国内政变而滞留
中国,直至逝世。他的一生,不仅为泰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
始终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而奔走呼号,因而屡遭反动势力的迫害。曾
组织著名文学团体“君子社”,是泰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成名
作《男子汉》,表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
活的战争》、《一幅画的后面》(一译《画中情思》)、《新的道路》,短
篇小说集《生命所需要的东西》。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向前看》,他的作品
对泰国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吴根成)
《向前看》长篇小说。泰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巫拉帕作于1955、1957 年。
原计划写成三部曲,第一部《童年》,第二部《青年》只写了19 章。小说的
主人公詹塔是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苦孩子,只身到曼谷一个贵族家庭当少爷
的伴读仆人。在学校里,他和贫苦出身的优秀生尼塔及华侨钟表匠的儿子阿
诚结为好友。在尼塔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穷人和富人应同样享有受教育、
受尊重的权利。小说通过詹塔在瓦查林公馆及泰威特·兰沙律书院的遭遇和
走上社会后的觉醒,再现了1932 年维新政变前后的社会生活,描绘了各阶层
人物的思想面貌以及他们对统治阶级的愤怒与不满,歌颂平民子弟的聪明才
智。《向前看》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得相当深刻,
不愧为泰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力作。
(吴根成)
《伊瑙》泰国诗剧。约写于1732—1767 年间,根据一个马来亚女俘虏
讲述的爪哇班基故事写成,后经改编成为完整优美的诗剧。全剧约2 万行诗,
描写达哈国王的公主布莎巴与谷列班国王的王子伊瑙的悲欢离合故事。两人
本已订婚,但伊瑙另有所爱,寄信与布莎巴退婚。达哈国王赌气将女儿嫁给
扎拉戛。后来,戛芒谷宁国王率大军抢劫布莎巴,达哈国王向谷列班求援,
伊瑙率援军击败入侵者,杀死戛芒谷宁父子,伊瑙拜见国王时,看见布莎巴
容貌非凡,重生爱慕之心,将她劫走。不料布莎巴在上山游玩时被狂风吹走,
二人失散,数年内他们互相寻找,遍访列国,历尽辛苦,终于重逢。作品歌
颂忠贞的爱情和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思想。同时描述了泰国宫廷的礼仪和风
俗习惯,是具有泰国民族风格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泰国政府曾将它列为文
科教。
(杨化菊)
新加坡
苗秀(1920~1980)原名卢绍权,曾用笔名文之流、军前、夏盈等。新
加坡作家。生于新加坡一华商家庭。曾任《星洲日报》翻译、《晨星》文艺
副刊主编、中学英文教师和南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70 年参加编辑《新马
华文文学大系》。他擅长描写社会下层人物,其代表作是1952 年发表的《新
加坡屋顶下》,另有1960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火浪》、1976 年的《残夜行》
(曾获新加坡1978 年度书籍奖)和1979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蛹》、《初熟》;
中篇小说《年代和青春》、《小城忧悒》;短篇小说集《旅愁》、《第十六
个》、《边鼓》、《红雾》和《人畜之间》;散文集《文学与生活》和《马
华文学史话》等。1971 年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公共服务勋章。
(杨化菊)
马苏里(1926~)新加坡马来诗人。14 岁开始在小学任教。23 岁毕业
于马来西亚的丹戎马林师范学院,回新加坡后攻读英文。1944 年开始写诗,
诗作大多表达对新加坡乡土和民族的热爱。初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色彩,后
转向浪漫主义。1949 年后开始倾向现实主义。如诗《一千个希望》、《我不
理睬》、《致诗人》、《在极度不安中》等。诗集有《白云》、《时局的色
彩》、《苦花》和《一息尚存》;短篇小说有《情感的素描》、《流浪者》;
长篇小说《举起一只脚》、《盼望的日子》;剧本《重审》、《一个新娘的
形成》以及论文集《诗和它的发展》等。马苏里是马来新诗写实派的先驱,
曾提出“为社会而艺术”的口号。1980 年获泰国“东盟文学奖”机构所颁发
的“19 年东南亚作家”称号。
菲律宾
黎萨尔(1861~1896)菲律宾作家、诗人、民族运动活动家。1872 年进
入马尼拉的阿登尼奥学校学习,1877 年转入圣托马斯大学。在大学期间开始
写诗,其中最优秀的诗篇《献给菲律宾青年》(1879)曾获全国诗歌比赛一
等奖。由于他在诗中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不断遭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迫害,
1882 年出走欧洲,先后在马德里,巴黎、柏林等地学习文字、医学、哲学,
获硕士学位。1887 年7 月返回祖国,不久被逐出境,再赴欧洲,1889 年在马
德里和一些菲律宾知识分子共同创办《团结报》,1892 年6 月回国创立“菲
律宾联盟”,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后被捕,流放棉兰老岛,囚禁于达比丹要
塞。1896 年8 月波尼法秀发动武装起义后,黎萨尔前往古巴途中被捕,押回
马尼拉,12 月30 日被杀害。就义前写的绝命诗《最后书怀》是一首感人肺
腑的爱国壮歌,倾注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
是诗歌和小说。诗歌有《海得尔堡之花》、《劳动的赞歌》、《旅行者之歌》
等。长篇小说《不许犯我》和《起义者》。
(刘欣)
《不许犯我》长篇小说。黎萨尔著。1887 年发表。1891 年发表的《起
义者》是它的续集。在小说中,展现了菲律宾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生活图景,
描绘了菲律宾人民的深重灾难和普通人的苦难生活,控诉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的野蛮罪行,洋溢着探索祖国解放道路的民族主义感情。鲁迅曾经赞扬它们
发出了“真挚壮烈悲凉”的声音,从中听到“爱国者的声音”和“复仇和反
抗”的呼喊。在艺术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表现对殖民者的憎恨,对人民
的同情。具有史诗般的规模。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表达作者探索祖国出路的
理想。语言朴实。
(刘欣)
即度尼西亚
马斯·马尔戈(1878~1930)20 年代印度尼西亚无产阶级反帝文学的
旗手,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民族解放斗争事业。马尔戈又名卡托迪克罗
摩或苏曼特里。他出生于爪哇直布,很早就参加革命6914 年第一个马克思主
义政党社会民主联盟成立时,他是一名积极的盟员,1920 年改组成为印度尼
西亚共产党后,他又是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重视宣传鼓
动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革命新闻工作上。由于被指控写煽动性文章等
罪名接二连三地受到迫害,被捕入狱。1919 年出狱后,积极发表演说和文学
创作,揭露荷兰殖民统治者的罪行,又被荷兰殖民政府判处两年徒刑。1926
年,民族大起义失败后,马尔戈被捕,十个月后流放西伊里安的地辜。后在
隔离营里受尽折磨,染上肺病,于1930 年送进赤土医院病逝。他一生创作丰
富,有小说《宫廷秘史》、《疯狂》、《大学生希佐》和诗集《香科诗篇》。
最具代表的则是他最后的一部小说《自由的激情》。
(刘欣)
《自由的激情》小说。马斯·马尔戈著。发表于1924 年。小说写一个
出身于土著官吏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苏占莫,从对荷兰殖民统治下的黑暗现
实不满,最后终于走上革命的道路。苏占莫是个血性青年,富有同情心和正
义感,喜欢和劳苦大众打交道。而父亲希望儿子能在殖民政府当官受禄,在
父母的催逼之下,违心答应去当一名见习生,但他不随俗俯仰,更不堪忍受
官吏的作威作福,终于弃职外出寻找真理。来到中爪哇的一个大城市,看到
殖民地社会的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加深了对殖民地社会现实的认识,
后去另一城市,在荷兰的一家企业找到工作,寄宿在沙斯特罗家。在沙斯特
罗的指引下,参加政治集会,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会上结识了志同道合
的苏佩妮,最后定下山盟海誓,两人决心在革命征途上携手并进。在艺术上,
小说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展示的画面比较朴实,形
象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语言质朴自然。在印度尼西亚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
地位。
(刘欣)
《杭·杜亚传》马来古典文学中最驰名的传奇小说。描写14、15 世纪
马来民族的传奇英雄杭·杜亚为马六甲王朝和马来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成
书于17、18 世纪后期。根据小说的叙述,杭·杜亚经历了马六甲王朝的全部
兴衰过程,活了二三百岁而不死。他既是智勇双全的统帅,又是治国安邦的
重臣,曾多次挫败麻诺巴歇王朝的征服阴谋,击败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侵犯,
维护了马来民族的尊严。他曾多次出使外国,是个出色的外交使者,对他出
使中国的情景描写尤力生动,说明中马两民族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杭·杜
亚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马来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民族性格,因而长期受到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民族人民的喜爱。
(广原)
尼泊尔
阿加里亚(1814~1869)尼泊尔诗人。最先用尼泊尔语从事文学创作,
为尼泊尔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长诗《罗摩衍那》结构和篇名都与印度
的《罗摩衍那》相同,但他首先用尼泊尔语加以改写,并补入本民族的故事,
用通俗的语言刻画罗摩的形象,使罗摩尼泊尔化,语言精炼、朴实,富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成为人民群众传颂的佳作。另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