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窃隋好驸马 >

第209部分

窃隋好驸马-第209部分

小说: 窃隋好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三皇并立时代,最晚动手的人,是王世充,王世充毕竟根基浅薄,原本不是顶级门阀贵族出身,门第威望不够,所以这方面自然要吃亏一些。原本的历史上,王世充哪怕是在越王杨侗被他立为皇帝之后,都还要和元文都等东都重臣分权长达近一年时间,才慢慢把元文都这些忠于大隋的文武剪除干净;而本时空的王世充,虽然成功地在杨侗登基之前就除掉了元文都,把他个人往上爬的进程大大加速了,可要想自己做皇帝,依然需要一个契机来确保其绝对威望。
    一般来说。威望不够的人要想刷威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立一个大大的军功,把经验值和名声值都刷爆。东都朝廷周边可以拿来刷经验的对象,首选自然是盘踞山东的李密了。李密军和王世充军一直接壤,素来为敌,双方小打小闹了几年。地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谓是犬牙交错。
    然是,这个军功不是那么好刷的,正如你打怪练级也要看你打不打得过,如果没练够级的时候就直接去刷boss,那就是找死的行为了。灭了李密虽然是不世之功,此前的王世充却没这个实力把握。
    也亏的天赐其便,在鸣凤元年初夏的时候,河北地区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此前被窦建德压着打的隋军河北地区主将、杨义臣被赶走后一直统帅河北地区官军的河北道经略使、左屯卫大将军薛世雄,终于在一场战役中被窦建德抓住机会,彻底击溃其主力。
    薛世雄和窦建德的最后决战发生在河间郡,那是一个春末的日子,河间郡天气也反常地发生了大雾,其中具体情由不足为外人道,总而言之就是薛世雄的主力被窦建德逮到了一个趁着大雾冒险偷袭的机会,被全军击溃了。薛世雄本人也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是心脏病还是高血压,总之是虽然没有战死在沙场上。却在突围之后忧愤重病而死。
    薛世雄一死,河北地区就彻底没有打着隋朝旗号的军队了。不过薛世雄军虽然被击溃,其士卒却是不可能全部被杀的,有大量散兵游勇不愿意投降窦建德,往南逃亡,通过黎阳郡渡过黄河。成建制地投靠了整个天下最后一块还打着大隋旗号的政权——也就是东都的王世充政权。
    薛世雄的兵,也都是多年久战之兵了,有些还是杨义臣时代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河北隋军的最后精锐绝大多数投降了王世充,自然是令王世充势力一下子膨胀了不少,大喜过望。这个当口。他自然也有把握去和李密决战一番了。
    说句题外话,薛世雄军被击溃的那些散兵游勇,虽然本着就近投靠的原则投奔了王世充。不过薛世雄突围出来的中军亲兵营,以及薛世雄死后继续带领这支人马的薛万彻、薛万均等薛世雄的那几个儿子,却没有投奔王世充。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年杨义臣还没有被撸下来之前,大隋诸将当中就数萧铣和杨义臣私交比较好,而且在朝廷大事、军备资助方面萧铣对杨义臣的河北军支持最重。薛世雄当年是杨义臣的副手,自然也和萧铣关系不差。所以薛万彻等数名将领在从河间郡往东突围之后,宁可多走一些路,往东南方向突围,最终在北海郡(山东河北边界山东一侧,相当于现在的东营、潍坊,属于东莱留守陈棱的辖区)一带得到了东莱留守陈棱的接应,成功带队投奔了南朝。借着这个机会,自从杜伏威被平灭之后就没什么打仗机会的东莱留守陈棱也是捞到了新的立功契机,他很是谨慎地出兵戍守黄河南岸,确保了在渤海湾一侧不让窦建德的势力跨过黄河一步。
    不管薛万彻等将领的出路,回头去看王世充得到薛世雄军事遗产后的作为。胆气大壮的王世充,在整合完内部之后,于五月末发动了对李密军的总攻势。
    此前李密军在河洛一代最西面的前沿对峙据点就在距离东都洛阳仅一百多里地的金墉城——那是一座从洛口仓通往东都的路途上的必经之地,是一座小型的卫城。而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李密军的主要势力根基就是靠攻占大隋朝廷的洛口仓之后吃仓里的存粮过活的,所以洛口仓和金墉城都是必守之地,虽然李密军的地盘看着很大,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退无可退——
    就算你有一千多里地的战略纵深,但是如果王世充进攻的话,李密只要退一百多里,就会丢掉金墉城,退三百里,就会丢掉洛口仓。而如果洛口仓丢掉的话,只靠掠夺维持军队不事生产的李密军就会断粮,因为洛口仓往东一千多里的广大河南、山东地盘,其实早就被李密祸害得毫无生产能力了,都是些只剩下嗷嗷张嘴等饭吃的废地。
    李密不能放弃洛口仓。放弃了他就完了,所以决战的战场挑选方面,王世充自然可以掌握主动权,因为他可以攻敌之所必救。理所当然地,双方最终的大战在金墉城南面、洛阳以东一百多里的偃师一带爆发了——因为这儿对于王世充来说,还算颇有主场之利。而李密又不至于不敢硬战。
    历史上的偃师大战,李密输得比较痛快,但那完全是因为王世充借了李密死扛了归途中的宇文化及的缘故,趁李密最虚弱的那一刻下死手要他命。本时空宇文化及在前一年就迅速被扑灭,李密和杜伏威虽然也挡在宇文化及北归的途中,阻击其残部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是损失远远没有历史同期那么大,何况李密军和王世充军都在宇文化及彻底烟消云散后接收了宇文化及的一部分军事遗产,吸纳了一部分骁果军溃兵到自己军中。所以按理来说。李密完全是严兵整甲的姿态迎来偃师之战的。
    不过,对李密不利的地方依然是有的,首先便是薛世雄残部这支生力军刚刚加入王世充麾下,被王世充用赏赐喂饱了士气恢复不错。二来便是原本这时候应该在李密麾下的秦琼程知节罗士信等三大名将,本时空早早就被萧铣网罗到自己麾下了——要知道,历史上李密和宇文化及的童山大战,几乎就是靠秦琼帮他死扛着中军不崩溃,才撑下来的。所以这几员猛将的缺位带来的李密军战力下降蝴蝶效应,自然是非同小可。再加上历史上李密的背后是杜伏威。不足以威胁李密,而本时空杜伏威早早就完蛋了,强大的大梁已然直接和李密军在徐州一带接壤了,让李密不得不分出更多力量提防背后,所以能够拿出来对付王世充的力量自然更少了。
    被萧铣放在东线牵制李密的,是陈棱和秦琼等部。在王世充与李密爆发偃师战役的当口,萧铣本人正带着沈光尉迟恭一堆将领御驾亲征猛攻夔州灭门许绍呢,所以自然是没有办法知道王李大战的详情经过,而梁军东线淮北徐州一带的将领,因为此前没有得到萧铣的直接指示。也不知道朝廷对于王、李两家的外交态度究竟以联谁打谁为主,所以也只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
    偃师血战持续了数日,大小几场激战,最终在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途中,李密如期而败了——其实按理说,李密的失败真的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哪怕是在各路农民军当中,李密也算是相对来说坐吃山空的那个了,因为得到了洛口仓让他一下子膨胀了十几倍的势力,也因为得到了洛口仓让他扩军无度,又短视地只知军备不顾生产,坐吃山空。
    就算鸣凤元年这一年,王世充没出手干掉李密,只要相持下去,一年,两年之后,李密总有完蛋的一天,因为他的占领区已经是千里无人烟,只剩下军队和军属,完全看不到可持续发展力了,洛口仓的存粮吃完的那一天,就是李密自行灭亡的那一天。
    相比之下,河北的窦建德虽然也是农民军,但是窦建德发的横财没有李密多,本人又知道一点民间疾苦,好歹知道略微恢复一些生产,所以逼格和李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不过王世充胜利归胜利,连番血战之下,自身军队实力还是颇受损失的,战死的和残废的加起来,足足折损了两万多河洛精兵,才算把李密这块硬骨头啃掉。虽然吸纳了不少李密崩溃后的残兵进来,但是短时间内并没有办法快速形成战斗力。从地盘上来看,偃师之战后王世充可以控制的直系领土足足扩大了一倍不止,然而这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些地盘都是祸害得不轻,几年之内都没法提供税赋和兵源徭役产出的。
    大隋朝没有灭亡之前,天下有117郡。再算上府兵的“镇”,郡和镇这一级行政、军区单位加起来,总数有200个上下,而李密全盛时候,占据的土地号称郡、镇三十余处,也就是说地盘相当于整个汉人天下的六分之一左右,王世充要是朕可以吞下李密的全部地盘的话,好歹也能够算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剩下的三分之二里头,萧铣独占三分之一,李渊和窦建德加起来算三分之一。
    不过,偃师之战李密虽然大败,主力溃散,手下州郡纷纷失去控制,这也不代表这些地盘会快速落入王世充手里。王世充紧赶慢赶,血战之后撵着李密穷追圈地,也不过掠取了十几个郡的土地。李密留下的地盘遗产里头,起码还有一半被别的军阀捡漏了。
    萧铣在这里面,算是占便宜最少的,秦琼和陈棱以求稳为主,只是把徐州以西、济阴郡以东的几个郡原李密军的地盘,在李密崩溃后摧枯拉朽地接收了过来。而李密在荆北方向、秦楚之间的十个郡土地,则被刚刚熬死了薛举、在关中定鼎了局面的李渊捡了便宜。
    众所周知,秦之四塞当中,秦楚之间的那道要害便是武关,从秦地出了武关,便是楚地北部的宛城一带,再往南还可以到达新野、邓州、襄阳。这块地区原本是各大军阀之间势力的真空区,是被一些小的农民军头目所占领的,在李密极盛的时候,这些农民军头目自然名义上归顺李密,李密倒了之后自然是各找各妈。
    在李渊攫取这一块地皮的过程中,李密麾下一员将领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徐世绩。徐世绩在李密偃师兵败之后,一直怂恿李密若是不敌王世充的话,不如投奔李渊——这一切戏码和历史同期几乎没有差别。在徐世绩的斡旋之下,李密手头那些本就没有彻底控制过的、现在好歹可以拿来当筹码用一次的地盘,也就便宜了李渊。
    除了徐世绩之外,一直死心塌地跟着李密的将领也就是一个王伯当了。其余一些从当初李密诛杀翟让时起就对李密心存芥蒂的瓦岗军将领,自然不会和李密一条道走到黑。历史上,这些人因为毫无退路,只能投降此前的敌人王世充——因为历史上,李密周边的地缘政治,决定了那些将领要么投奔王世充,要么投靠杜伏威,要么想办法渡过黄河去投靠窦建德。而渡过黄河显然是有难度的,杜伏威看上去又太low,所以才有一大票猛将便宜了王世充。
    现在的局面,显然和历史上李密败亡的时候大不相同。杜伏威的老巢那一带,现在是大梁朝廷的地盘。李密败军当中退到济阴郡的那一路人马,以单雄信为首的,便奔到徐州,向秦琼投降了。(未完待续。。)
    ps:  还有五万字光景,月底完本了,只能飞奔赶进度。
    如果觉得写得太快了,没有展开,觉得看得亏了,不值了,那就不订阅好了。算是大家都各退一步,仁至义尽。
    反正这本书么,已经让我不要脸了。笔名已经不值钱了,还有啥不要脸的事情我做不出来是吧。

第九章 梁唐争锋
    干掉了李密,并且把东都朝廷控制的直辖区扩大了一倍范围,如此浩大的军功,当然会让王世充在洛阳的威望一时无两。别说元文都已经嗝屁了,就算元文都还活着,到了这一步的节点,那也只能避开王世充的锋芒了。
    在李密西逃投奔李渊之后不到半个月,经过仓促的筹备,在洛阳城内,又上演了一出禅让的戏码,最后一位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皇泰主杨侗设坛祭告天地,将大隋国祚禅让给了有大功于国的王世充。王世充在登基之前已经在此前一年就被杨侗册封为郑王了,所以这时候自然也是顺理成章,定国号为郑,年号开明。
    王世充受禅登基的消息,仅仅比李密辗转逃到李渊这里如丧家犬一样投靠,晚了七八天而已——毕竟,李密可不是刚被打惨就第一时间来投奔李渊的,还要磨蹭一阵,才认清一个现实:别看自己丫的输了一场大决战之后貌似还有不少地盘,但是只要丢了洛口仓,剩下的地盘再多也是渣!因为他李密根本没有别处去寻找那么多军粮来养活那些跟着他逃亡的弟兄们了。李密是认清了这个现实之后,才在被自己手下嗷嗷待哺的弟兄们连皮带骨吞掉之前,投奔李渊的。
    所以,对于李渊来说,噩耗是伴随着好消息前后脚一起来的,那是武德元年七月份的事情。王世充称帝的讯息还没来得及让李渊嗤之以鼻,薛举终于被拖得病死的喜讯也没来得及让李渊松一口气,南面大梁朝破了夔州、灭了许绍的噩耗就跟来了。一时之间,弄得李渊是五味陈杂。
    历史的时间线。终于在武德元年七月底这个当口弥合了,天下大势。南北并举,一系列剧烈的洗牌,就此告成,整个天下进入了四巨头对峙的时期,别的小鱼小虾都洗了出去。
    ……
    那一天的情况,是这样的。
    长安城西——隋朝故都大兴城,在武德元年,已经改名成长安了。
    九成宫内——大隋时候辉煌的仁寿宫,如今也改名成了九成宫。
    李渊在两仪殿里头。照例召见了裴寂、刘文静等文臣,商讨军情应对方略。
    “陛下,昨日秦王回报,两个月前薛举病死军中之后,其子薛仁果年少威浅,急于速胜立威,故而急切求战。秦王探明敌情后,以敌进我守之势,固守浅水原以西、泾阳的高墌城。相持以疲敝敌军。薛仁果军多是陇西甘凉人士,战马众多,骑射悍勇,甲胄不完;然顿兵坚城之下。不得不弃弓马,仗刀盾,与朝廷大军相持。
    凡六十余日。薛仁果军顿于一地,无游牧劫掠之获。军粮渐乏,士气低落。薛仁果麾下突厥将领梁胡郎因其部族本非薛仁果嫡系、在薛仁果军军粮渐乏时。被额外克扣军粮,甚于其他诸部,故而不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